• 加密货币市场的波动性引起了投资者和监管机构的密切关注。
  • 全球经济正在逐步适应后疫情时代的新常态。
  • 电子竞技的流行正在改变体育和娱乐行业的格局。
  • 在线健身和健康应用的兴起反映了人们对健康生活方式的追求。
  • 全球健康危机凸显了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和国际卫生合作的紧迫性。
  • 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家居和自动化生活正在成为现实。
  •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跨文化交流和国际合作变得日益重要。
  • 随着全球健康危机的持续,公共卫生体系的完善成为紧迫议题。
  • 大数据在商业决策和市场预测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 社交媒体在政治、社会和文化领域的影响力持续扩大。
  • 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在教育和娱乐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 随着5G技术的推广,物联网和智能城市的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
  • 自动化和机器人技术在制造业中的应用提高了生产效率和安全性。
  • 隐私保护和数据安全成为数字时代的重要议题。
  •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可持续消费成为新的消费趋势。
  • 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引起了全球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
  • 随着技术的进步,无人驾驶汽车的测试和部署正在全球范围内展开。
  • 网络安全威胁不断增加,个人和企业都在加强数据保护措施。
  • 气候变化引发的极端天气事件对全球农业和生态系统产生深远影响。
  • 数字化教育平台的快速发展为个性化学习提供了新途径。
  • 海洋塑料污染问题引起了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关注和行动。
  • 5G技术的普及为物联网和智能设备的发展提供了新动力。
  • 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对传统零售业造成了巨大冲击。
  • 随着全球对COVID-19疫情的持续应对,远程工作已成为新常态。
  • 生物技术的进步为个性化医疗和精准治疗提供了可能。
  • 塑造社会治理现代化新标杆 ——南京江北新区高质量发展调研报告之三

    塑造社会治理现代化新标杆 ——南京江北新区高质量发展调研报告之三

    0

     

    江苏省政府研究室联合调研组

    社会治理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南京江北新区不断推进社会治理创新示范,切实提高区域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积极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新区高质量发展,努力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江北特点的社会治理现代化新路,为“中国之治”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新区经验。

    一是社会治理网格化建设持续推进。网格化社会治理持续发力, 整合社会资源、集成治理优势的功能得到彰显,在新区7个街道、82 个社区建成981个综合网格和180个专属网格,配备了994名专职网格员队伍,实现了社会治理全覆盖。集成式网格联动工作平台初步建成, “组织向网格延伸、阵地向网格拓展、党员向网格报到、活动向网格开展、问题在网格中解决”基本实现,形成了“多网合一、一网运行”的治理格局。2019年网格规范达标率100%,位列南京市第一。

    二是社会治理精细化程度持续增强。基层社会治理创新不断深化,“产城人”融合发展不断深入,多元治理主体深度合作,画出了以人民为中心、以多元治理方式和精准服务为半径的社会共治共享同心圆,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全维度覆盖的社会治理和便民服务体系,基本做到人民群众对社会治理的服务需求“第一时间响应、第一时间到位、第一时间解决”。近3年群众安全满意度超过98%,位居南京市前列。

    三是社会治理数字化水平持续提升。社会治理科技含量不断丰富,“新区e办事”平台高效运转, 建成汇集近150项服务的“数字江北”服务号,部门之间实现信息互通互联共享,形成源头发现、采集建档、分流交办、检查督促、结果反馈的线上“闭环”流程。数据赋能社会治理成效显著,基本实现对群众需求“痛点”和社会治理“盲点”的精准聚焦,社会治理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全面提升。

    5年来,江北新区按照“做精街道、做强社区、做实网格”的总体要求,着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全面推进基层社会治理提质增效,积极回应了居民群众的新期待、新要求,为新区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集成改革破解社会治理发展难题

    在体制改革上盘活“存量”。聚焦“去行政化”方向,系统设计职能机构、产业平台和街道职责体系,增强新区体制系统活力,推动协同管理、精简高效、责权一致。构建“大部制+园区”组织模式。坚持“大职能、宽领域、少机构” 原则,将原新区、高新区、化工园区3个单元38个部门精简为15个职能机构,同步推进行政审批、市场监管、综合执法等领域改革,扁平化设置管理层级。围绕主导产业, 集成设置5个产业平台,突出发展产业和服务企业职能,以“店小二+服务员”定位,靠前服务园区企业。构建“管委会+街道”的治理模式。聚焦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剥离街道经济管理职能,突出其保障服务和基层治理职能,进一步做精街道、做强社区、做实网格,推动街道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构建“专业化+服务”的职能模式。按照横向全覆盖、纵向少交叉、衔接更高效原则,坚持职能机构的专业性与综合性相结合,突出行政管理服务职能,强化统筹协调和资源调动功能,以机构专业化促进履职服务精准化。在机制改革上做优“增量”。聚焦各机构主责主业,通过权限“下沉”和针对性赋权赋能, 保障职能机构、产业平台和街道各司其事、自主发展,全面激发机构运转整体活力。强化园区强权赋能。赋予各产业平台在新区总框架下享有产业发展规划编制实施、财政财务管理、人事编制管理、招商引才、基础建设以及下属平台管理等方面的自主权,实现园区事园区办。强化街道强权赋能。针对基层“看得见管不着”难题,精简设置“6(内设机构)+1(综合执法大队)+3(服务中心)”的街道组织架构,明确街道175项职责清单, 委托街道行使506项行政处罚事项、提供149项服务,明确综合执法力量属地管理,推动街道“权责统一”。强化部门强权赋能。充分承接省市赋予新区行政管理权限, 理顺新区15个职能机构213条职责5100项行政权力事项,强调部门在条线内集约资源、统筹管理责任, 确保各行其职、各尽其责。整合大部门内部运行机制,15个职能机构仅设置98个内部工作单元,其下不再细分科室,每个内部工作单元平均对应市级机关部门10个左右职能处室,提升治理的统筹力和专业度。

    科技创新激发社会治理强劲活力

    夯实平台载体,着力打造“数字江北”。立足简约高效、科技赋能的治理思路,构建街道工作人员办事统一入口、统一待办、统一展示的工作平台,全面掌握辖区各模块工作人员和组织运转情况,归集、分析、共享各单位实时业务数据,提升社会治理协同化水平。创新打造“数字江北”服务号, 精准定位社会治理个性化需求,推动社会治理全民参与、全民共享。强化数据整合,着力推进全要素治理。探索大数据支撑网格运转新模式,通过整合政务数据、互联网数据、网格员采集数据等信息,建立社会治理数据库,为网格治理和服务群众提供依据。注重数据及时更新、实时共享,破除社会治理中的信息孤岛。积极探索网格全要素治理模式和信息全要素采集方式,为网格员搭建科学高效采集系统, 变“被动处理问题”为“主动发现问题”。注重协同创新,着力构建治理新体系。充分发挥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科技元素在社会治理方面的价值,推动街道体制改革从物理整合向化学融合转变,直管区街道由“管理型” 向“服务型”转变,探索构建网格内部横向协作、多个部门纵向联动的街道治理新体系,聚合数字城管、“12345”、综合执法、网格巡查等事项,做到“统一接单、一口受理”,城市问题“透明感知、尽在掌握”。通过线上线下联动实现被动应对处置转为预测预警预防和联动处置,做到“小事不出社区(村),大事不出街道,重大疑难问题新区范围内解决”。

    文化建设营造社会治理和谐氛围

    整合资源,以文兴城,夯实城市文化根基。强化文化引领,构建政府主导、高校创造、企业运营、社会配置和人民群众参与的文化建设新格局,为社会治理凝聚智慧、营造氛围、集聚力量。始终把创新高地作为新区的靓丽名片, 以文化引领发展,激发新区活力, 推动“创新活力之城”“前卫时尚之都”与“两城一中心”的完美融合。虚功实做,文化铸魂,打造文化新地标。坚持文化是城市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创新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体系建设。着力打造集文化娱乐、阅读休闲、体育健身等功能为一体的滨江风光带文旅休闲区,依托青奥体育公园推动文旅资源集聚,重点建设江北新区美术馆、南京演艺中心等长江经济带文化新地标。丰富文化宣传教育活动,将“厚德载物、刚健文明”的南京精神全面融入江北新区建设发展,使得城市人文精神真正切入到新区发展血脉。文化惠民,产业引领,推进文化事业产业共发展。牢牢把握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相融合,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相促进的主基调, 打造高效便捷的区、街道、社区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着力建设文体旅产业改革创新先导区、文体旅科技融合示范区、长三角高水平城市休闲旅游目的地和国际知名文创产业集聚地。推进游戏动漫影视、演艺娱乐表演、特色旅游、文旅智能装备制造等高附加值产业企业发展,推动江北新主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党建统领凝聚社会治理强大合力

    党建辐射治理全程,畅通社会治理循环网。始终把党建作为贯穿基层社会治理的红线,推进组织向网格延伸。将网格化社会治理作为基层治理的主抓手,纳入高质量发展考核体系和街道改革实施意见, 明确网格化治理的目标任务。按照“全要素网格”建设要求,着力推进“红色网格”“便民网格”“平安网格”“智慧网格”“活力网格”建设。依托7个街道“大工委”、82个社区“大党委”、408个网格党支部、282个党小组和18641名网格党员,覆盖全域所有居民小区、园区企业、大院大所,畅通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创新脉络。党建整合辖区资源,打造创新治理共同体。突破条块壁垒,着重抓好架构搭建、制度完善两项要素,打造区级层面区域化党建联席会、街道层面“大工委”、社区层面“大党委”和创新创业、经济发展、新金融、法治服务4个区域化党建专委会的“三横四纵”党建组织架构,把隶属于不同系统、掌握不同资源、联系松散的300多个域内高校、部队、企事业单位,联结为紧密的治理共同体。配套出台区域化党建工作实施意见等文件,以项目化运作模式, 建立双向联系、双向服务等共建机制,构建有效凝聚力量、共享资源的制度基础。党建夯实基层阵地, 建设便民服务新家园。以“星汉灿烂”党建强基工程为统领,在产业园区、街道社区高标准建设175个开放共享的党群服务中心,在重点项目现场建设100多个“党员驿站”,做到接近每平方公里范围内都有1个可供学习参观的开放共享式红色阵地。各级党组织定期开展线上线下互动教育活动,将各类党群服务中心建成党领导社会治理的坚强阵地和服务党员群众的温馨家园。

    江北新区社会治理的创新实践,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生动体现,对提高社会治理水平、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有着许多有益启示。

    启示一:加快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必须坚持集成改革、系统谋划。江北新区的实践表明,集成改革是破解深层次矛盾的有效方法, 只有通过集成改革、系统谋划,充分调动各领域、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人民群众的聪明智慧与首创精神,全面系统破解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矛盾与问题,形成健康可持续的社会治理体系,才能为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形成强大动力。

    启示二:加快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必须突出社会协同、多元参与。江北新区的实践表明,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打破原有单一的、自上而下的垂直管理结构,形成多元化、合作互动的治理网络,发挥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作用,弥补市场与政府在提供公共服务和处理社会事务方面的不足,才能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

    启示三:加快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必须依靠科技支撑、数字赋能。江北新区的实践表明,互联网时代必须为社会治理插上科技化的翅膀,用好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手段,在创新治理的过程中加大数据决策的份额,提升服务的精准性和治理的有效性,让城市更聪明、更智慧,才能持续提升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现代化。

    启示四:加快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必须强化党建引领、同频共振。江北新区的实践表明,必须充分发挥党组织核心作用,始终抓住党建引领这条主线,切实把党组织建设与推动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繁荣、社会和谐和生态文明等中心工作、重点任务结合起来,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优势和发展动力,才能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南京江北新区高质量发展”联合调研组

    顾 问:郑 焱

    组 长:沈 和

    成 员:

    江苏省政府研究室 金世斌 陈幼迪

    吴 江 卢爱国 袁真艳

    中国经济信息社江苏中心 陈希希

    沈杨子

    南京审计大学 杜秀红

    执 笔:陈希希

    Visits: 0

    评论被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