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云
青山苍翠,绿水仙踪。
初冬时节,随作家采风团,我们沿着逶迤山道,来到浙北山区的安吉县余村,这里三面环山,山岩森列, 竹海碧波,溪水潺潺。
远眺村口矗立着一块石碑,上面刻有2005年8月15日习近平同志到余村说的一句话: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作为习近平总书记“两山”理论的发源地和诞生地,余村这一名不经传的江南山村,已经走上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新路子, 成为中国美丽乡村的践行地和“模范生”。
迎着习语的光芒,我们发现余村怎么可以这么美丽 !只见漫山遍野, 层林尽染,白茶花香,杏叶金黄,竹林悠悠。
感受习语的温暖,我们发觉余村怎么可以这么灿烂 !只见四季常在, 有春娇媚,有夏炽烈,有秋丰硕,有冬静美。
我们不知道什么叫“真理只有一个”,就是这一朴实无华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已经把整个余村变得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呼吸更清新。
我们不知道什么叫“养在深山人未识”,通过学思践悟,本来我们在这里想寻找一缕春风,没想到余村却给了我们整个春天的故事——
一
绿水逶迤去,青山相向开。
我们这才知道,“两山”理论自信来自于高远的历史站位,宏大的战略格局,深邃的思想洞察。
大家知道,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向纵深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平衡问题逐渐成为了中国发展的时代之问。
正是余村经济转型的“小切口” 投射出了时代前行的“大问题”,才引发了“两山”理论的历史性出场。
这天,在余村这一大山深处, 我们发现只有尊重自然,才会根植大地。因为翻开人类文明史,也是一部人与自然的关系史。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记得一百多年前,恩格斯曾向人类提出:“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每一次胜利,起初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往后和再往后却发生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 常常把最初的结果又消除了。”
一百多年之后,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来浙工作,发现改革开放以来,浙江GDP年均增长在两位数以上,大大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从一个资源小省变成了经济大省。但随着巨大的财富和荣耀的产生,也更早感受到了生态与环境的压力。
恶化的大气污染,如何打赢“蓝天保卫战”,迫切需要我们解决“一口气”问题。
身在水乡无水吃的窘迫,如何做好流域环境和近岸海域综合治理,倒逼我们解决“一口水”问题。
严重的土壤污染,如何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亟待我们解决“一口饭”问题。
正当污染这个无处不在的魔影, 侵袭着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浙江大地,刚来浙工作的习近平,以壮士断腕的决心、背水一战的气概,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突破利益固化的籓篱。
在余村,当我们认真聆听了习近平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影像记录后,一下明白了“两山”理论,不是权宜之计,而是习近平总书记通过伟大的实践,得出的伟大经验总结。
为此,我后来还专门跑到浙江省档案局,查阅有关资料,又有了惊人的发现:
2002年11月1日,西子湖畔,省政府常务会议。主持会议的是刚来浙江不到一个月的代省长习近平。审议《浙江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草案)》时,他的一番总结讲话,让大家为之一振,豁然开朗。
习近平说,治理大气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标准怎么定都应该,花再大代价也值得。
2002年12月18日,习近平同志主持浙江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体(扩大) 会议。他提出,要积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建设“绿色浙江”为目标,以建设生态省为主要载体,努力保持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一个月后,在习近平的直接推动下,浙江正式成为全国生态省建设试点省。
2003年3月18日,《浙江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在京通过专家论证。纲要指出:“浙江生态省建设的主要任务是,全面推进生态工业与清洁生产、生态环境治理、生态城镇建设、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等十大重点领域建设,加快建设以循环经济为核心的生态经济体系、可持续利用的自然资源保障体系、山川秀美的生态环境体系、人与自然和谐的人口生态体系、科学高效的能力支持保障体系等五大体系。”
2003年7月11日,浙江召开生态省建设动员大会,习近平亲自作动员讲话,宣示生态省建设要以人与自然和谐为主线,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为根本出发点,以体制创新、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为动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坚定不移地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使浙江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习近平说:“建设生态省,是一项事关全局和长远的战略任务,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以最小的资源环境代价谋求经济、社会最大限度的发展,以最小的社会、经济成本保护资源和环境,既不为发展而牺牲环境,也不为单纯保护而放弃发展, 既创建一流的生态环境和生活质量, 又确保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从而走上一条科技先导型、资源节约型、清洁生产型、生态保护型、循环经济型的经济发展之路。”
2003年7月28日,杭州,浙江省人民大会堂。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在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上,明确“绿色浙江”成为“八八战略”在生态建设方面的重要内容。正式提出: “进一步发挥浙江的生态优势,创建生态省,打造绿色浙江。”
三个月后,在习近平“踏石留印,抓铁有痕”要求下,浙江开启了“811”环境污染整治行动。“8”指的是浙江省八大水系;“11”既是指全省11个设区市,也指当年浙江省政府划定的区域性、结构性污染特别突出的11个省级环保重点监管区。从此, 在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发展之路上, 浙江阔步前行,大胆探索。
……
这里限于篇幅,我只能列上习近平在省级层面工作的活动,而无法反映他到一个一个县市的调研,到一家一家有关企业的走访。但这足以说明习近平到余村提出“两山”理论, 是经过不断实践,高瞻远瞩,统揽全局,深思熟虑,提出的治国理政的伟大新思想。
二
灵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氲。
我们这才知道,“两山”理论自信来自于心系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
人们知道,在人类工业化早期, 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保护呈现了一种此消彼长的对立态势,似乎高效率就等于高环境压力、大量生产就必然带来大量废弃。环境与经济不可得兼甚至“零和博弈”的理念,同样深深影响着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社会。
实际上,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野中,完整的现代化内含着自然主义与人本主义的合流,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跃升必然指向环境友好型社会。“两山”理论是将辩证法运用于现实问题的典范,是对中国发展所处历史方位和人类社会发展大势的深刻把握。
这天,在余村希望的田野上,我们发现只有保护自然,人们才会诗意栖居。温饱解决之后,我们究竟应当更关注什么?毫无疑问,应当更关注自己精神家园的美好构建,这是事关人类的终极关怀和人类最根本、最本质的需求所在。
人们不会忘记,2005年8月15日下午4时许,习近平来到安吉县的余村。根据行程安排,他只能在村里停留二十分钟。具体说,只听汇报,不作讲话。
上世纪90年代,处于天目山脉脚下的余村,依靠开采矿石、建水泥厂等原始开采资源发展起来的余村,每年纯收入可达200多万元。
不错,钱袋子鼓了,余村人也苦了:山体破坏、植被损毁、河水污染、事故不断。痛定思痛后,余村人下决心关停矿厂,但随之而来的是村集体收入大幅度缩水,几乎半数以上村民没了收入来源。
可见,作为安吉当地的首富村, 余村走到发展的十字路口,“是继续开山炸石发展经济,还是关闭石矿保护生态”?
在村里的小会议室,时任余村村党支部书记鲍新民,依然对那一天记忆犹新。当时,他向习近平汇报:
村里以前办矿山、水泥厂,经济富裕了,却污染了环境,不久前刚刚关掉了一些,已经着手复绿复耕了, 看来以后要靠生态旅游、农家乐,靠着青山吃青山了。
“听到这里,习书记很高兴, 表扬我们,一说就是二十分钟。”时任余村所在的天荒坪镇党委书记韩树根,录下了这段后来成为珍贵史料的重要讲话,这也是此后将深刻影响浙江乃至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番话:
“生态资源是这里最宝贵的资源,应该说你们安吉做得很好,能感受到,你们今后要真正扎扎实实走一条‘生态立县’的道路。既然要‘生态立县’,总是有所为、有所不为, 而不是什么都要。”
“不要以环境为代价,去推动经济增长,因为这样的增长不是发展。反过来讲,为了使我们留下最美好的、最宝贵的,我们也要有所不为, 也可能甚至会牺牲一些增长速度,这就是要在经济结构上,舍去一些严重污染环境的高能耗产业……”
“一定不要再去想走老路,还是迷恋过去那种发展模式。所以刚才你们讲到下决心停掉一些矿山,这个就是高明之举。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过去讲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其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这是习近平首次明确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科学论断,也是事关浙江乃至中国未来的重要战略思想。
9天后,习近平在浙江日报《之江新语》专栏发表《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一文。
文中说:“我省‘七山一水两分田’,许多地方‘绿水逶迤去,青山相向开’,拥有良好的生态优势。如果能够把这些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等生态经济的优势,那么绿水青山也就变成了金山银山。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既会产生矛盾,又可辩证统一。”
按照习近平揭示的“绿水青山” 与“金山银山”的辩证关系,余村选择的转化之路,就是经营村庄、经营生态。尤其作为地处长三角,周围是高速发展的城市群,其优势在生态, 核心竞争力是乡村,应该抓住优势把乡村作为主战场,打造成长三角生态高地。
不久,习近平在2006年3月23日浙江日报《之江新语》专栏上,又撰文说,人们对于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之间关系的认识,经过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用绿水青山去换金山银山,不考虑或者很少考虑环境的承载能力,一味索取资源;
第二个阶段是既要金山银山,但是也要保住绿水青山,这时候经济发展与资源匮乏、环境恶化之间的矛盾开始凸显出来,人们意识到环境是我们生存发展的根本,要留得青山在, 才能有柴烧;
第三个阶段是认识到绿水青山可以源源不断地带来金山银山,绿水青山本身就是金山银山,我们种的常青树就是摇钱树,生态优势变成经济优势,形成了一种浑然一体、和谐统一的关系。
是呵,“两山”理论的提出,终于为余村发展拨云见日。在有所为与有所失之间,使得余村做出了新的抉择——“不以环境为代价去推动经济增长”。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无论在国内主持重要会议、考察调研,还是在国外访问、出席国际会议活动,常常阐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不断强调建设生态文明、维护生态安全。
2012年11月召开的党的十八大, 首次把“美丽中国”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写进了十八大报告。
2015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正式把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理论写进文件,明确了建设美丽中国的实践路径。
2016年5月,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中国生态文明战略与行动》报告,“两山”理论的理念和经验,正在为全世界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借鉴。
2017年初,习近平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向世界发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声音”:“我们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用破坏性方式搞发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应该遵循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理念,寻求永续发展之路。”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2017年10月,党章修正时吸收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思想观点,在总纲原第十八自然段中,增写增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意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等内容。
……
转眼十多年来,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理论,那一点燃“美丽浙江”的星星之火,已蔓延华夏大地,形成建设“美丽中国” 的燎原之势。同时,又成为跨越时空的“中国声音”,昭示了中华民族的生态文明新理念。
三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我们这才知道,“两山”理论自信来自于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
曾经以高污染换取GDP的思路, 导致了中国的发展之痛、民生之患; 现在“两山”理论正在推动中国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的双重改变、制度建设和价值共识的彼此推进、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态获得感的和谐共进。
“两山”理论的价值指向,不仅为中国发展跃升到新的历史层面提供了关键性抓手,更回应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把握了全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由此,进一步夯实了老百姓团结奋进的思想基础。
这天,我们走进余村人家,只见满山修篁在风中摇曳,一座座小洋楼掩映在竹海中,一条条小溪唱着欢快的歌,一个个老百姓安居乐业……这时我牵挂的是,那些关掉过去摇钱树的厂子,老百姓的生计到底是怎么解决的?
时间又回到2005年,那时的余村,处在从靠山吃山的“竭泽而渔” 急转到困守青山的“缘木求鱼”中。余村开始关停矿山和水泥厂,村集体年收入从300万元下跌至20万元,的确让人捏了一把汗。
余村村党支部书记潘文革至今还留着十多年前的会议笔记,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旁边,他还记下了“逆城市化”。
当年,针对余村刚刚起步的生态旅游和农家乐,习近平亲切支招鼓劲:长三角有多少游客?将来的话, 甚至会有一些城里人在逆城市化发展过程中来这里,你们这里就更是一块宝地。
“逆城市化”的提出,为苦苦求索中的余村人拨开了“绿水青山如何转化为金山银山”的雾团。不是靠山吃山的“竭泽而渔”,也不是困守青山的“缘木求鱼”,这时余村铁定选择了走休闲经济的转型之路。村里成立了农家乐服务中心,开办了第一家农家乐。村民以山林资源入股,吸引外来资本组建荷花山景区,并正式启动运营。
在余村荷花山景区,见到年近半百的总经理胡加兴,我们就问:“天冷了,游人少了亏钱吗?”他笑道: “这是一种态度,至少能让游客看到,余村除了农家乐、荷花山景区, 还有配套游乐项目,哈哈!”
当年余村关停全部矿山,曾靠运输石灰赚钱的胡加兴,突然失去了方向。当时,村里出资修复山谷尽头的冷水洞水库,还把余村溪边的竹制品小作坊全部搬进工业区。看着溪水清澈起来,2007年,胡加兴决定搞漂流,“当时没人看好,谁知我首年就收回一百多万元的投资成本!”
余村人初尝到“两山”理论的馈赠,余村村主任俞小平告诉我们, 近年来,余村村民们从依靠矿山、水泥厂挣钱变成了依靠乡村旅游发展经济,实现了由“卖石头”到“卖风景”、“卖文化”的转型升级。
“在千年古银杏树下,躺在竹椅上看星星,小溪流水潺潺,天籁之音绕耳,您会充分体验到被大自然怀抱的感觉。”俞小平说,村子里有75棵银杏树,其中3棵是千年银杏。
如今的余村先后获得了国家3A 级旅游景区、国家美丽宜居示范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和安吉县美丽乡村精品示范村、乡村旅游示范村等荣誉。2016年,村集体经济总收入380 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35895元。
潘春林还告诉我们,他当年是矿山上开拖拉机的,在村里经济转型的过程中,他办起了余村第一家农家乐“春林山庄”,研究具有安吉特色的农家菜,生意做得很红火。发展到如今,他已经拥有了自己的车队、旅行社,形成吃、住、行、游、购、娱一条龙服务产业链,走上了依靠休闲旅游创业致富的路子。
余村还有一处不得不提的地方: 在千米高山上,有这么一棵白茶种树。“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这片叶子指的是余村白茶。十多年间, 在余村带动下的安吉,已培育发展了18万亩白茶园,年产量1800余吨, 全产业链从业人员近20万人,产值超22.6亿元,品牌价值突破31.7亿元。
说起余村2017年最大的变化,春林山庄老板娘谢春花如数家珍:“原本初冬是农家乐的淡季,但我们村里的农家乐几乎天天客满。每到周末, 房间还不够住。”这一仅有1000多人口的小山村,2016年接待游客30多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000多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超过35000元。
“富口袋也要‘富’脑袋。”谈起这件事,余村党支部书记潘文革这样概括。这些年,余村人一直琢磨着打造中国美丽乡村的升级版。着力点在哪?就是一手抓钱袋,一手抓“脑袋”。
怎么抓“脑袋”?余村的经验是:“送文化”不如“种文化”。
“立家规、传家训、树家风” 是余村人抓“脑袋”的一个举措。全村的280多户人家根据自家的家风教育制定了属于自己的“家规”, 或制成竹匾,或制成书法作品,挂于家中最醒目的位置,提醒每一位成员时刻谨守家规家训,弘扬美好家风。
全村还开展星级文明户评选活动,评选出符合标准的星级文明户,挂牌亮户,以示表彰。仅2016 年就评选表彰星级文明户75户。村里还每年开展“最美”系列评选活动,每年评选表彰身边好人与新乡贤20余名。村民胡加兴说得很形象:“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张皮。评上了文明户,当了乡贤,就等于脸上搽了胭脂。”
文明需要润物细无声的引导,于细微处见文明。余村在村入口、道路沿线、公共场所等处设置形式各异、与环境协调的文化宣传牌,动员全村上下积极争做最美文明人;每月至少组织村民参加两次食品安全、社保、防诈骗、垃圾分类、消防知识、疾病预防等宣传普及活动,提升村民科学素养和安全意识,养成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年终还会评选出最美余村人等先锋人物,在年度颁奖典礼上集中颁发荣誉,形成广泛影响。
当然,传播精神文明需要载体。余村提倡勤俭之风,但在精神文明建设上却不吝投入。这些年,先后投入1000余万元建成文化礼堂、“两山” 文化展示馆、文体广场、农家书屋、数字电影院……同时,余村的银龙队、舞蹈队、健身操队、篮球队、门球队、地掷球队等9支群众性文艺队伍常年活跃在村头巷尾。入夜你瞧: 银龙队在街巷里穿梭,溪边空场是舞蹈队的天地,篮球队释放着青年人的激情,而门球队则让老年人老有所乐。
这些文化载体,为余村农民搭建了释放激情、传承乡土文化的大平台。村民在拥抱幸福感的同时,也更加眷恋脚下这块土地,释放出更多的潜能。
我们通过与村民促膝谈心,听他们讲身边故事,那一个个崭新的故事,一个个鲜活生动的人物,应该说都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真实写照,也让我们知道了余村人已登高望远。
胡加兴最后还高兴地告诉我们说,不久前,他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印在名片最显眼的位置,他要让人们知道,“除了美丽乡村,这是余村最大的品牌”。
在余村落地生根“两山”理论, 已经成为余村人永远的骄傲。这让我想到鲁迅先生说的一句话,“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回望余村,我们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中,不只是看到了“两山”理论纤尘不染的生态世界,读懂了“两山”理论纯净雅致的绿色发展,还造就了“两山”理论光辉下挺起的中国脊梁。
作者为浙江省发改委副巡视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Visits: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