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仲良 蔡之兵 张可云
在当前世界经济不确定性日益增加的背景下,稳定的中欧经贸关系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中国和欧盟已经建交45年,建立起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正在走向成熟和稳定。欧洲对“一带一路”的认知也逐渐趋于理性,响应“一带一路”倡议的欧盟国家逐步增多,从匈牙利、捷克等中东欧地区逐步向希腊、葡萄牙、卢森堡等西南欧地区发展。中欧双边贸易不断扩大,使得“一带一路”建设在欧洲具备了从基础设施联通转向更高阶段“贸易畅通”的基础条件,通过构建更具互补性的双边贸易体系来吸引更多欧盟国家加入“一带一路”的时机已逐步成熟,但考虑到欧盟各国发展差异较大,进出口商品结构也不同,旨在提升与欧盟国家“贸易畅通”的政策思路需要考虑这些差异性因素,通过构建“优势互补”的经贸关系来促进“一带一路”在欧洲扩容。
中欧对世界贸易格局影响巨大
中欧对世界贸易格局影响巨大,深化中欧双边贸易有利于欧盟经济平稳增长和中国国内消费市场不断壮大。
据世贸组织数据,2017年中国和欧盟分别是世界第一、第二大货物贸易出口地区,占货物全球出口贸易份额的16.3%和15.3%。同时, 中国和欧盟也分别是世界第三、第二大货物贸易进口地区,分别占全球份额的13.1%和14.9%(欧盟数据来源于欧盟统计局,中国数据来源于商务部商务数据中心。2019 年12月31日前欧盟数据包括英国, 2020年1月30日欧盟已正式批准英国脱离欧盟。本文其余未注明数据来源者同此说明——作者注)。与此同时,伴随数字技术应用以及货物贸易衍生的商务服务需求不断发展,世界服务贸易从2005年到2017 年也以年均5.4%的速度增长,2017 年全球服务贸易规模已为13.3万亿美元(数据来源:世界贸易组织, 《World Trade Report, 2019》), 其中,欧盟国家服务贸易规模约为1.8万亿美元,占全球服务贸易份额13.53%,顺差0.21万亿美元;同年中国服务贸易6759亿美元,占全球份额5.23%,且增速明显,2017年中国进出口服务贸易分别增加3.4%、8.9%。
中欧双边贸易互为彼此对外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是欧盟第二大货物出口国和第一大货物进口国,2018年欧盟对中国出口商品金额累计为2099亿欧元,占其总出口近10.7%,而从中国进口货物累计3947亿欧元,占其总进口额的19.9%。中国也是欧盟对外服务贸易进出口第三大国,且顺差稳定。2017年中欧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占欧盟服务贸易总额的7.63%,欧盟对中国服务贸易出口和进口分别为470 亿欧元、310亿欧元,分别占欧盟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8.12%和进口总额的6.99%。对中国而言,到2019年11月,欧盟已是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累计值最大来源地(累计6393.3 亿美元)。从贸易额增速来看,除东盟国家外,欧盟是中国外贸增长的主要来源之一,2018年同比增加3.1%。从进口种类来看,中欧货物贸易结构逐步优化,较之2010年, 中国进口欧盟的农产品、乳制品、珠宝和旅游服务消费增速明显,而出口至欧盟的电子及通信产品份额逐步加大。
中欧贸易不仅有效拉动了欧盟成员国经济增长,而且有助于满足不断扩大的中国国内消费市场。贸易对欧盟经济增长贡献持续提高, 占欧盟GDP比重从1998年的60.63% 增长至2018年的86.62%(数据来源:世界银行)。伴随经济向高质量发展逐步转变,中国正转向内需拉动经济模式,国内消费市场需求逐渐成熟,使得国际贸易对经济增长贡献率逐步降低,国内地区间贸易和消费对GDP贡献比重持续提高。2018年国际贸易占中国GDP比重约为18%,而同期国内地区间贸易增加值达到11.7万亿元,约占中国GDP的13%,带动就业近1.92 亿人。另一方面,中国人均收入水平提高和产业升级也使得国内对高质量消费产品需求日益增加,医药等健康产品、高技术的医疗设备等商品的进口比重逐步提升,其中2015、2018年进口对GDP贡献比重上升速度明显,而这些医药和精密控制仪器都是欧盟对外贸易的主要产品。因此, 总体来看,中欧发展双边贸易不仅可以有力支撑欧盟成员国经济繁荣,而且也能进一步满足日益增加的中国国内消费市场需求。
“一带一路”欧洲扩容面临的挑战
由于发展差异,欧洲各国对参与“一带一路”、双边贸易和吸纳投资的需求都存在分化,其中欧盟作为一个统一开放经济体,是“一带一路”在欧洲扩容的主要对象,但欧盟内部复杂关系造成了各成员国对“一带一路”的需求不同,进一步抑制了贸易和投资的增长潜力。
第一,欧盟参与“一带一路” 的需求存在分化。欧盟内部各成员国对参与“一带一路”有两种不同的态度,其事实上反映了欧盟内部成员国间的敏感关系。经济欠发达的成员国对参与“一带一路”积极性较高,“设施联通”提升了参与国的重要铁路和港口设施等基础设施的承载能力,增加了这些成员国对外贸易优势,而对欧盟内原贸易优势国形成了竞争压力。法国和德国等经济发达的成员国为了保持既有竞争优势,在欧盟层面统一了对外话语权,对参与“一带一路”一直持审慎态度。
第二,中欧双边贸易规模在欧盟内也存在分化。当前中欧双边贸易较多地集中在德国、法国、英国、比利时等国,仅2018年中德双边贸易总额就达2461.8亿欧元,其中货物贸易额近1691.8亿欧元,约占欧盟进出口货物总额的28%,但截至2019年底,这些与我国存在较大贸易规模的欧盟成员国还未明确表示以何种模式加入“一带一路”,而主要寻求与我国开展第三方市场合作,仍处于“政策沟通”阶段。另一方面, 对“一带一路”倡议响应积极的匈牙利、波兰、捷克、西班牙等国,尽管近几年与我国贸易增速较快,但贸易规模还相对较小,商品和服务种类还不多,贸易潜力还未充分释放。从长期来看,这种欧盟内部不同国家间的贸易失衡不利于“一带一路”经贸关系稳定发展。
第三,欧盟内对吸纳投资的认识也存在着分化。基于本国发展经济需要,欠发达的欧盟成员国对吸纳投资的需求较高,尤其是中国投资。以葡萄牙为例,受2008年金融危机影响,葡萄牙的资产信用评级下调,无法吸纳足够欧盟内部投资,但自中葡签署共建“一带一路”谅解备忘录以来,中国对葡萄牙投资大幅增加, 截至2018年底,已超过95亿欧元, 成为中国对欧投资第五大国。而德国和法国等认为欧盟对吸纳外资应持统一标准,坚持对欧盟外投资进行许可审查,2019年4月10日,欧盟外商投资审查条例已正式生效,针对欧洲战略技术和基础设施的外国公司投资和收购都需接受审查。
中欧具备构建“优势互补”经贸关系的良好基础
在中欧双边贸易不断加大的背景下,通过进一步扩大贸易畅通来推动欧盟成员国更好地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条件逐步成熟。
(一)推进互补性贸易有利于中欧经贸关系长期稳定发展
对欧盟来说,贸易对经济增长贡献份额较高,但当前欧盟与中国双边贸易份额仍主要集中在德国、法国和英国等国,而进口中国商品较多的捷克、匈牙利等国对中国出口商品规模较小。从长期来看,这种贸易失衡不利于稳定地保持中欧“一带一路”经贸关系。不同研究都表明,现有全球贸易结构主要还是由要素禀赋和绝对技术差异决定, 相对技术差异的贡献份额较小。不论是具有劳动生产率和生产成本的绝对优势,还是不同国家技术水平相对差异引起比较成本差异,贸易结构依赖于具有比较优势的要素和产业, 贸易结构变迁还可以带动相关国内产业结构变动,进而影响本国经济的长期增长。具有不同比较优势的地区选择不同产业链环节,形成了产品供给和需求互补的全球贸易体系, 因此,增强贸易的互补性是保障中欧经贸长期稳定发展的关键。
(二)欧盟产品和服务贸易的优势领域
1.欧盟的汽车、飞机、精密仪器和医药等制造业出口优势明显, 对石油等二次加工的矿物燃料产品进口需求较大,进口中国的电子通讯设备及数据处理设备较多
欧盟货物贸易进出口规模最大为机械和运输设备(如汽车和飞机等制造业最终品),其次为化学和医药产品、矿物燃料等(本文选取了欧盟内相关产业进出口额大于10亿欧元的国家。数据来源:欧盟统计局——作者注)。医药产品出口增幅最快,由2002年占总出口的5.6%上升至2018年的8.7%,进口也增加了1%,美国为欧盟最大医药产品进出口国,中国进出口份额约为美国的1/6。美国、土耳其、中国和墨西哥则是欧盟钢铁主要出口国, 而进口国则以俄罗斯、中国、乌克兰和韩国为主。德国为欧盟钢铁最大出口国、意大利和比利时为欧盟钢铁主要进口国。对于汽车产业, 美国、中国和日本是欧盟汽车主要出口国,但主要从日本、土耳其、韩国和美国进口汽车零部件等中间品,德国和英国为欧盟主要汽车出口国,比利时等国为欧盟汽车及零部件主要进口国。欧盟的服装和鞋袜等纺织品则主要从中国进口,而后以德国、西班牙、法国、英国为节点来向其他欧盟成员国出口。从中欧双边贸易来看,2018年中国进口欧盟货物最多的分别是机械和汽车(124亿美元)、飞机及相关设备(131亿美元),其余为化工制品、食品、药类、测量精密仪器, 这些基本属于欧盟对外主要货物贸易的出口产品。欧盟进口中国最多的货物为手机等电信设备(654亿美元)、自动数据处理设备(402亿美元)、电子设备(148亿美元)、电路通用电气设备(94亿美元)、家具(115亿美元)、家用电器(117 亿美元)、纺织品(105亿美元)、鞋类(96亿美元)等。(见图1)
2.欧盟服务贸易中科学研究及技术、运输、金融和旅游具有明显贸易优势,但对知识产权等服务贸易进口需求较大
当前欧盟是世界最大的服务贸易进出口地区,2018年欧盟服务贸易占总贸易比重为29.7%。从欧盟服务贸易国来看,主要贸易伙伴国为美国和瑞士,中国为欧盟第三服务贸易国,且顺差明显。从服务贸易类别来看,除知识产权服务为逆差外(2018年该项逆差为411亿欧元),其余类型的服务贸易均为顺差,其中电信和计算机服务顺差最大,2018年为819亿欧元。以科学研究及技术服务为主要对象的商务服务是欧盟进出口服务贸易的主要类别。2010年以来欧盟商务服务贸易规模逐年增加,且以出口为主, 2018年其出口约占欧盟总服务贸易出口的25.5%,而其进口则约占欧盟总服务贸易进口的29.2%。进一步细分来看,法律、会计、管理咨询类占商务服务贸易出口的21.8%和进口的18.4%;研发和知识产权服务出口占商务服务出口的17.2%和进口的23.5%;建筑工程设计主要为出口,占商务服务出口的15.8%。欧盟第二大服务贸易为运输服务, 2018年运输进出口服务贸易分别占欧盟服务贸易总份额的17.9%和18.2%,其中,海运服务占运输服务近一半,其次为空运服务,道路和铁路运输占比较小。第三为旅游服务。2018年欧盟旅游服务占总服务贸易的15%,美国、瑞士和中国为主要旅游服务贸易伙伴国。2017 年该三国占欧盟旅游服务出口比重分别为19.1%、13.0%和7.7%,较之2010年,美国下降近2%,中国增加4.1%。欧盟第四和第五大服务贸易为电脑与信息技术服务(以出口为主)、知识产权服务(以进口为主),其余服务贸易比重相对较小。从欧盟成员国对外服务贸易占比来看,英国、德国和法国是欧盟服务贸易的主要出口国,而德国、爱尔兰和英国则分别是欧盟服务贸易主要进口国。从中欧双边服务贸易来看, 欧盟对中国服务贸易顺差明显。2018 年欧盟出口中国的服务贸易占欧盟对外出口服务贸易总额的5.1%,约为美国的五分之一;而进口中国服务贸易则占其总进口的4.2%,仅为美国的八分之一。(见图二)
(三)中国对外贸易需求的主要产品和服务
1.中国对能源与金属原材料、大豆等农产品、制造业中间品、医药和精密控制仪器进口需求较大, 服装等纺织产品、电信设备及通用工业品的出口规模较大
本文整理了中国最新的货物贸易情况,提取了截至2019年9月的顺差和逆差排名前十的货物贸易类别。到2019年9月为止,中国对外货物进口需求最大的是石油、天然气、煤炭等能源和金属原材料、电力机械零件等制造业中间品、精密控制仪器、油料作物以及医药产品。从原材料来看,除石油产品及原料进出口保持稳定外,天然气进出口均增加10%以上,煤炭出口则同比下降18.4%;金属矿砂进出口稳步提高,有色金属进口同比下降17.5%,油料作物进口同比下降14.6%。从制造业中间品来看,电气机械及电气零件、初级塑料产品以及科学精密控制仪器进口需求仍较大。此外,医药产品进口需求增幅较高,2019年9月同比增加19.6%。从中国对外贸易出口顺差前10位的产业类别来看,制造业产品及中间品、纺织产品是中国主要出口商品,其中电信及数据处理设备顺差最大,2019年9月累计顺差为241.1亿美元,其余依次为办公机械和自动数据处理设备、通用机械设备及零件、家具及零部件以及家具产品;服装是纺织产品中顺差最大的商品,2019 年9月累计顺差为139.7亿美元,纺织品及鞋靴顺差分别为84.6亿美元、34.3亿美元。
2.中国服务贸易的逆差逐步加大,运输、旅游、知识产权、建筑设计和金融服务进出口规模均较大,电信与信息服务、加工服务出口优势明显
总体来看,中国服务贸易以进口为主,2017年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6957亿美元,较之2012年, 中国服务贸易逆差逐年增大,已由2012年的797亿美元增加至2017年的2395亿美元,其中出口服务贸易比重变化不大,进口服务贸易由2012 年的2813亿美元增加至2017年的4676 亿美元。旅行服务类逆差增加最多,2017年逆差为2161亿美元。一般贸易比重逐步提高,加工服务、维修服务、建筑、金融、电信和信息服务及商业服务是主要顺差服务类别,而商务服务比重最大,且顺差提高明显。2017年占总进出口份额为15.01%, 顺差从2 0 1 2 年的8 6 亿美元增加到2017年的186亿美元。其次为电信与信息服务、运输服务,2017 年前者顺差为186亿美元,后者逆差为558亿美元。与2012年相比,加工贸易服务的顺差份额逐步降低, 已由2012年的256亿美元降低至179 亿美元。(见表1)
因地制宜扩大互补性贸易促进“一带一路”欧洲扩容
加强互补性贸易不仅可以优化双边贸易结构,缓解贸易失衡,还可以弥合欧盟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认识差异,凝聚发展共识。为进一步放大互补性贸易的正向引导和激励效应,本文认为以下几点政策思路需要明确。
1.从国内产业升级、消费需求变化的角度,强化与欧盟成员国的互补性贸易,不仅有利于消弭贸易结构失衡带来的疑虑,而且还能形成中欧贸易共赢的局面。本文梳理出了中欧贸易存在的商品和服务缺口,这些都是可以进一步加强中欧经贸合作的领域。第一,当前中国进口贸易规模较大的主要为能源原材料产品、油料农产品、医药和制造业中间品与精密仪器,而医药产品、制造业中间品以及精密控制仪器都是欧盟出口的主要商品,其中德国、法国、英国、瑞典、捷克都是这几类商品的主要输出国。第二,欧盟对科学技术研究、法律会计和管理咨询、建筑行业设计等商务服务进口需求较大,在这几方面可进一步深化贸易合作。此外,我国与意大利、希腊、葡萄牙、法国等国在港口建设和海洋运输方面都具有进一步深化合作的空间。
2.切实处理好欧盟内各成员国对“一带一路”建设中“设施联通”和“贸易畅通”的不同需求。当前“一带一路”倡议中的“设施互通”在捷克、希腊等国需求较高,但双边贸易规模还较小。而欧盟内成熟经济的发达国家,例如和中国保持主要贸易伙伴关系的德国、英国、法国、比利时等, 对继续扩大双边贸易和吸纳中国企业及投资来加强本国已有港口建设具有更大的参与动力。因此,旨在促进“一带一路”在欧盟扩容的政策思路应该准确区分欧盟内部成员国对“设施联通” 和“贸易畅通”的不同需求,通过不断扩大互补性贸易来弥合欧盟内对“一带一路”的认识差异,进而实现从“设施联通”到更高阶段的“民心相通”。
3.立足共同文化背景,延伸中欧经贸网络,发挥企业主体作用, 进一步提高中欧经贸合作水平。欧洲不同地区的历史文化悠久,形成了较多的文化共同体,如德语国家、北欧国家、葡语共同体等。在以丹麦、挪威、瑞典、冰岛、芬兰为代表的北欧国家中,瑞典是欧盟出口中国货物与服务贸易的北欧最大国,丹麦是与中国货物进口贸易的最大国,芬兰则是欧盟与中国货物贸易的主要顺差国之一。以葡共体(包括安哥拉、巴西、佛得角、几内亚比绍、莫桑比克、葡萄牙、圣多美和普林西比、东帝汶)为例,伴随葡萄牙加入“一带一路”,中国和葡萄牙、巴西等葡共体成员国的贸易增速明显。据中国海关数据显示,2018年1—12月,中国和葡共体国家的进出口商品贸易为1473.54 亿美元,同比增加25.31%,其中中国和葡萄牙双边贸易增加15.66%。因此,可以立足欧盟的这种文化共同体,“以点带面”来构建更加广泛的中欧合作关系,并可在此基础上开展第三方市场合作以及金融、科学技术服务、咨询等专业机构合作,这些都有利于进一步完善“一带一路”合作的市场化运营机制和共享机制。(本文受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合作局“2019年度中国社科院—葡萄牙科英布拉大学中国研究中心访问学者项目”和国家社科青年项目“区域优势演变与高质量的产业分工体系构建研究(19CJY002)”资助)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
Visits: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