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晓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经济发展基本特征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欠发达地区受资源禀赋、产业结构、发展基础等制约因素影响,推动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情况更复杂、任务更艰巨、要求更迫切。高质量发展, 既是欠发达地区发展的内在要求, 又是必由之路,也是根本目的。欠发达地区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也是新时代赋予的重大使命。
欠发达地区是一个相对概念, 是和发达地区相比较而言的,同时又是一个动态概念,欠发达地区也可能成为发达地区。学界主流观点认为,欠发达地区是指具有一定经济实力和潜力但与发达地区还有一定差距,生产力发展不平衡,科技水平还不发达的区域。位于华北中部的河北省邢台市,地跨黑龙港流域、太行山区两大贫困带,20个县(市、区)中有一半贫困县,产业结构重,民生欠账多,人均指标落后,财力紧张不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较为突出,是典型的欠发达地区。作为欠发达地区的领导干部,工作中压力最大、思考最多的也是如何推动高质量发展。随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系列调查研究的持续深入,对照“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的总要求,推动欠发达地区高质量发展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更加强烈。现结合河北省邢台市的探索和实践,就欠发达地区高质量发展路径进行如下初步分析。
高质量发展是欠发达地区破解“发展之困”的内在要求
任何一种科学理论都是时代的产物,一个新时代的到来,总是以新思想、新理论为标志的。高质量发展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重要内容,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创新和发展成果,是对发展理念、发展方式和发展战略的全面重塑。高质量发展体现新发展理念,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是遵循经济规律发展的必然要求。欠发达地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更为突出,“三期”叠加、转型升级、爬坡过坎的阶段性特征更为明显,客观上倒逼发展转型、呼唤高质量发展。
(一)面临新旧动能转换不快的问题,如果不推动高质量发展, 经济增长将难以为继。经济落后是欠发达地区的主要特征,表象是经济起点低、发展速度慢、规模总量小、财力保障差,实质是传统的发展路径导致的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不协调,供给侧与需求侧不适应,经济增长缺乏新的有效支撑。特别是进入“十二五”时期,欠发达地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更加突出,粗放式发展弊病集中显现。为此,本文在问题剖析时选取更具典型意义的“十二五”时期数据为例。
1.从经济增速看。“十五”“ 十
一五”时期邢台市生产总值年均分别增长10.2%、11.6%。进入“十二五”时期,工业经济低速低效运行,经济发展增速逐年放缓,生产总值增速从2012年的9.5%降到2013年的7.4%,再到2014年、2015年的6%, 经济增速降至历年最低水平。
2.从经济体量看。无论是总量指标还是人均指标,欠发达地区差距明显。以邢台为例,从2015年邢台主要经济指标总量及人均指标在全省排位情况看,全市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全部财政收入、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总量均排在全省中下游,人均指标更是排在全省末位;从“十二五”期间邢台与全国人均GDP对比情况看,差距也在逐年扩大。2015年全市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低于全省和全国18.4和32.7个百分点。
3.从产业结构看。欠发达地区二、三产业发展水平普遍较低,传统产业有集群无龙头,新兴产业有企业无产业。2015年邢台市钢铁及深加工、煤化工、建材等传统重工业增加值占到全市66%,产业结构长期偏重。
4.从创新动能看。欠发达地区对先进生产要素吸纳能力欠缺,创新驱动的差距更为明显。2015年邢台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0.57件,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0.88%,远低于河北省的1.66件、1.18%和全国的6.6件、2.07%。
5.从市场主体看。欠发达地区产业发展低端低效,处于“微笑曲线”的最低端,缺乏市场竞争力, 供给很难适应需求。对欠发达地区而言,资源依赖型发展的老路已经行不通,必须加快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推动产业迭代升级,坚定走好高质量发展的新路。
(二)面临城市带动力不足的问题,如果不推动高质量发展,城市发展将难以为继。城市落后、首位度低是欠发达地区的直观面貌。欠发达地区由于经济发展长期滞后,对城镇化建设投入严重不足, 普遍存在城市带动力不足的问题。
1.规模偏小。多数欠发达地区城市规模较小,城市对人口的吸纳能力不足,城镇化率偏低。以邢台为例,邢台户籍人口常年高于常住人口,中心城区人口93.6万,建成区只有89.6平方公里。
2 . 功能偏弱。老设施没有改造,新设施没有建起,交通拥堵, “雨后看海”,上学难、买菜难、停车难等城市病也逐渐蔓延至欠发达城市。2017年以前,邢台市没有一座立交桥和过街天桥,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人均医院床位、学校生均建筑面积均处于全省末位。
3 . 特点不鲜明。城市千篇一律、千城一面,在国家城市群战略中难以定位、难以承接。摊大饼式的低质量扩张,势必让不堪重负的欠发达地区承受更大的压力。欠发达地区必须坚持规模扩张和质量提升并重,实现高质量的基础设施、高质量的公共服务、高质量的人居环境、高质量的城市管理。
(三)面临高耗能和高排放的问题,如果不推动高质量发展, 环境资源承载的力将难以为继。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长期依赖增加投入和消耗资源,生态环境治理任务重,资源承载压力大。
1.污染治理要求极为迫切。从环保部数据看,长三角地区空气质量明显好于华北地区和汾渭平原。邢台市由于产业结构偏重和重化围城影响,是大气污染的重灾区,在2013年全国首次公布的74个重点在线监测城市空气质量排名中,邢台市排名全国倒数第一,2014年、2015年排名均为倒数第二。
2.环境资源承载达到上限。产业结构偏重、能源结构偏煤、交通运输偏公路是造成欠发达地区环境污染的通病,甚至已经超过环境承载的容量。以邢台为例,市区周边一度有3000多家燃煤企业,燃煤量达到1600万吨,占全市煤炭消费总量的70%以上。全市每万元GDP能耗1.006吨标准煤,高于全省0.045吨标准煤;每万元GDP用水量94.2立方米,高于全省33立方米的水平。
3 . 生态修复任务十分艰巨。长期的资源消耗,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破坏,人民群众意见很大,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期待日益迫切。无法承受的环境破坏和资源消耗,警醒欠发达地区必须遏制污染,坚定不移走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四)面临短板多和财力弱的问题,如果不推动高质量发展,民生保障将难以为继。由于经济发展落后、历史遗留问题积累、人才外流和体制机制不顺等原因,欠发达地区普遍存在社会事业投入不足、严重滞后的问题。
1.总量“不充足”。财力弱是导致公共服务供给不足的重要原因。邢台全市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21895元、9152元,分别低于全省平均4257元、1899元, 低于全国平均9300元、2270元。全市人均存款4.04万元,是全省、全国平均水平的61%、41%。同时,有效供给能力不足带来大量“需求外溢”,消费能力严重外流。
2.供给“标准低”。养老、失业、医疗保险标准较低。2015年底, 邢台全市企业职工养老保险中断缴费率为33.6%,排在全省第一位。
3.结构“有差异”。作为政府基本公共服务的主要供给主体,县级财政收入差距较大,2015年财政收入最高的县是最低县的12.8倍, 20个县(市、区)中有13个不足10 亿元,有7个不足5亿元。收入越高的投入越多,收入越少的投入越少,呈现“差序格局”。欠发达地区如果不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补齐民生短板,将大大影响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因此,发展不足是欠发达地区最大的实际,如果不彻底改变传统路径,下决心走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经济增长难以为继,城市发展难以为继,环境承载难以为继,民生保障难以为继。越是欠发达,越要深刻领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摆脱路径依赖、克服速度情结、打破惯性思维,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欠发达地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路径选择
高质量发展的基本特征是供给需求更加平衡、要素配置更加高效、经济结构更加优化、收入分配更加公平、人民生活更加美好。地区发展基础千差万别,路径各有不同,但推动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是规律,也是趋势。结合调查研究和实践探索,越发深刻体会到,推动高质量发展, 最根本的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新发展理念,坚定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和决心。从发展实践来看,只要把握好欠发达地区的阶段性特征,找准比较优势, 欠发达地区完全可以“弱鸟先飞”。十八大以来,欠发达、重污染的邢台市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河北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下,进行了高质量发展的积极探索,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环境质量不断改善,发展速度位于全省前列。
(一)必须坚持以创新理念发展有特色的产业,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产业是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结构决定着经济发展的质量。欠发达地区产业发展不能亦步亦趋走老路,一定要树牢“长板” 意识,发挥“长板”优势,立足自身特色,各找各的位置,各打各的强项,实现错位化、个性化、特色化发展。
1.“有中生新”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传统产业不一定都是落后产业,不能简单一脚踢开,要通过改造提升推动“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迈进,从“低端加工”向“高端创造”迈进,从“理念创新”向“模式创新” 迈进,促动传统产业涅槃重生、老树生新芽。邢台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战略要求,在质量效益、创新能力、融合拓展、绿色发展等方面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升级,特别是通过以退促进、以搬促提,先后启动搬迁环市区7家重化企业,2018年又投资80亿元搬迁改造中钢邢机,建设全球领先的轧辊研发生产基地,原厂址打造“双创中心” 和城市记忆公园,一步走活了城市发展、生态建设、产业转型“三招棋”。
2.“特中生优”培育壮大特色产业。特色产业根植于区域资源禀赋和历史传承,是地区竞争的独特优势。从优势端突破,把特色产业打造成优势产业,既是欠发达地区产业提升的现实路径,也是调优结构的必然选择。邢台市立足特色产业基础,一业一策制定转型方案, 针对性出台了工业设计、品牌建设、标准质量等政策文件,开展了自行车、羊绒、食品等一系列特色产业博览会,打造出一批行业龙头和产业基地,多项特色产业在全国全省占一定市场份额。比如食品产业,建成了金沙河挂面、今麦郎方便面、宠物食品等多个全球全国最大的生产基地。
3.“无中生有”积极发展新兴产业。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欠发达地区要实现“换道超车”,必须把发展的战略基点放在创新驱动上。邢台市聚焦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加快战略引进和精准培育,先后与华为大数据、北航VR、易尚科技等一批高科技企业达成了战略合作,建成了晶龙集团全球最大的单晶硅生产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从2012年的10.7% 提高到2019年上半年的17.7%。目前,邢台市围绕优化产业布局,正在着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加速实现发展的质量变革、效益变革、动力变革。
(二)必须坚持以协调理念打造有特点的城市,加快新型城镇化步伐。欠发达地区城市高质量发展,必须顺应城市工作新形势、改革发展新要求、人民群众新期待, 加快补齐城市发展短板,着力建设和谐宜居、富有活力、具有特色的现代化城市。
1.从城市发展规律出发,加快城市高质量成长。城市发展有其自身规律。欠发达地区一方面城市首位度低、格局小,另一方面人口增多、投入不足引发的城市病不断显现,必须统筹城市空间结构、规模结构、产业结构,系统做好规划、建设、管理,全面提升城市工作的全局性、系统性。邢台在城市建设中,始终把“舒朗、舒心、舒适” 作为城市建设主基调,建设了全长79.8公里的环城公路,将城市框架拉大近4倍。坚持共建共享的发展理念,创新土地委员会、规划委员会议事规则,邀请市民代表固定列席,扩大广大市民的知情权、参与权;新建街头游园全部由市民命名,开园时不邀请领导,而是征名优秀者和市民代表揭牌,真正让市民成为城市建设的主体。聚焦困扰群众生活的“城市病”问题,连续实施道路改造、污水处理、集中供热等系列三年攻坚行动,现代化中心城市雏形初现。
2.从城市环境承载力出发,把“绿水青山”作为城建的第一理念。城市发展不仅要追求经济目标,更要追求生态目标,把好山好水好风光融入城市。邢台市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在西部太行山前生态脆弱区谋划建设340平方公里的湿地群;在老城区实施了功能修复和生态修复的“城市双修”工程,大力拆违建、拆临建、拆散乱,消除“城市疤痕”, 拆出的1700多万平方米空地,全部用于绿化和游园,建成区绿地覆盖率达到45.05%;在新区规划建设16 平方公里的中央生态公园、4000亩水面的高品质园博园,市区河道坚持自然形态治理,因地制宜扩大水面,开挖多个人工湖,连通市区周边3条主要河流,汇聚成环城水系, 共同构筑起“山前湿地群+品质老城+生态公园+活力新城+平原腹地” 的生态格局,铺就了“绿满邢襄、水润古城”的生态底色。
3.从统筹城乡发展出发,着力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必须明确功能区划,统筹城乡一体,加快实现城乡建设多规合一、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布局融合互促。邢台市通过实施县城建设三年提升行动,每年组织实施县城建设观摩拉练,统筹建设文教体卫等公共服务设施,提高县城建设品位,园林县城实现全覆盖。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持续抓好垃圾污水处理、厕所革命、村容村貌提升、四好农村路建设等,乡村面貌焕然一新。目前,以乡村振兴示范区为抓手的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中心城市、城镇和乡村发展相得益彰、互促共荣。
(三)必须坚持以绿色理念保护环境,全面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普遍形态,也是内在要求。与发达地区相比,欠发达地区存在更多“GDP冲动”,往往导致“未富先污”,这不仅不是高质量发展,更会反过来影响高质量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努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1 . 前提是遏制排放、防治污染。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百姓过去盼温饱,现在盼环保;过去求生存,现在求生态。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必须加快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近年来,邢台市以壮士断腕的决心,科学治霾、精准治霾、铁腕治霾,2018年空气质量综合指数较2013年下降49.5%,PM2.5平均浓度下降56.9%,PM10平均浓度下降55.4%,蓝天白云明显增多,得到群众的一致认可。
2 . 根本是改变方式、根除污染。生态环境问题根子在于粗放型的增长方式。欠发达地区要实现绿色发展,“先污染后治理”不行, “边污染边治理”也不行。邢台市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入手,科学分析产业的产能利用率和排放贡献率,坚决去、主动调、加快转,炼铁、炼钢产能分别压减了1/3、1/4,关停拆除“散乱污” 企业6335家,1816家企业实现达标排放,拆除了困扰市区30多年的3000多家小板厂,整理土地1万余亩,腾笼换鸟发展宠物食品产业,以整治落后的“减法”换来了动能转换的“加法” 和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乘法”。目前,邢台正在实施重化企业退城搬迁革命性工程,从根本上系统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3 . 关键是生态修复、形成机制。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加快生态资源修复,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邢台市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经过几年不懈努力,探索了一整套生态建设和保护的有效机制, 7条河流、8个国省考核断面水质持续好转,城市黑臭水体全面消除, 狗头泉和百泉时隔18年再次稳定出水,邢台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2.1%, 山区县(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5%, 蓝天白云、繁星闪烁逐步成为常态。
(四)必须坚持以开放理念创建有活力的环境,汇聚创新创业要素。开放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欠发达地区的差距在开放,潜力在开放,希望在开放。欠发达地区要实现赶超跨越,必须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改善营商环境,抢抓战略机遇,着力发展开放型经济。
1.必须形成大开发格局。欠发达地区产业往往是“好的不多”“多的不好”。欠发达地区的开放发展,必须高度重视高质量的项目和有效益的投资,这既是即期稳增长的现实需要,更是远期优结构的战略选择。欠发达地区做好引资工作,就要立足产业特色、发展定位,持之以恒招大引强,久久为功实现产业发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上海光明集团在邢台投资是“无中生有”的典型例子,受邢台市的开放政策和务实作风的打动,上海光明集团将邢台选为南资北移的首选地和桥头堡,仅用8个月就建成投产了全球最大的工厂化食用菌生产基地,被外界誉为“邢台态度”催生了“光明速度”。
2.必须加大改革的力度。打造开放的市场环境,必须处理好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与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关系,用审批事项的“减法”,换取动能转换的“加法”和市场活力的“乘法”。邢台市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全面优化政务服务流程,实现了“五十二证合一”,市级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到96%。创新实行“两不见面”改革,探索建立起市场主体、项目单位不与职能部门见面,不与征地、拆迁等相关方见面的“两不见面”审批制度,被国务院第五次大督查列为典型经验做法。
3.必须持续提高服务水平。欠发达地区要实现高质量发展,既要有经开区、高新区等以基础设施为核心的硬环境,更要有以高质量服务为内涵的软环境。聚焦民营企业和实体经济,在减税降费、要素资源配置、拓宽融资渠道等方面持续加力, 让企业充分享受改革红利。专门成立市重点企业服务办公室,“一企一策”为企业解决发展难题105件;创新“金融产品+企业需求”双推送机制,定期将企业融资需求推送给金融机构,将金融机构贷款政策、金融产品推送给企业,向中小微企业新发放贷款109.8亿元。
(五)必须坚持以共享理念做好有温度的民生,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高质量发展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必然也是以人民为主体的发展,必须为了人民、依靠人民。人民群众的笑脸是一个城市最美的风景。推动高质量发展,就是要创造更多物质和精神财富,提供更多优质产品,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让人民群众绽放更多更灿烂的笑脸。
1 . 最重要的是打好脱贫攻坚战,让人民群众全面同步实现小康。随着脱贫攻坚进入了攻坚期, 必须坚持最硬的任务派出最精干的力量、最高的要求落实最精准的措施、最难的工作提供最强的保障、最贴近群众的使命执行最严的纪律。邢台市探索建立了“百企帮百村”“十行包十县”“十院包千人”“十校联万户”等三包一联精准帮扶机制,贫困人口全部纳入低保范围,全市贫困发生率由2015年底的5.3%下降到2018年底的0.66%,10 个贫困县全部摘帽。
2.最现实的是办好群众身边的事情,让人民群众获得实实在在的发展成果。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有作为,让民生“难点”成为撬动社会进步的“支点”。针对群众反映突出的问题,每年实施20项民生实事;投资41.4亿元实施市区基础教育攻坚行动,有效解决了市区基础教育不均衡问题。创新设立长期护理险,让失能半失能老人安享晚年。连续4年举办的国际公路自行车赛,已成为国际自行车联盟指定赛事,被群众称为“不用回家的春节”。
3.最基本的是守牢发展红线底线,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加安全。一以贯之防范和化解风险是高质量发展的有力保障,既要高度警惕“黑天鹅”事件,也要防范“灰犀牛”事件,既要有防范的先手,也要有应对化解的高招,全面加强政府债务、金融风险、非法集资等各领域风险的防控,扎实做好安全生产、信访稳定、食品药品安全等工作,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欠发达地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保障
高质量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的更高要求,不会随着新时代的到来而主动到来,必须经过积极主动的探索和实践。当前,欠发达地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更多、更突出,比如,新旧动能转换周期长,而民生改善要求急;生态环境系统治理见效慢,而稳定、就业、社会舆论压力大;资源要素配置要求高,而人才、金融、科技等要素不匹配。面对困难和挑战,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科学处理高质量发展的矛盾关系,不断优化高质量发展的制度体系,全面夯实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保障。
(一)科学处理五个关系。基于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具体实践,推动欠发达地区高质量发展必须厘清以下五组概念的关系,既是应当坚持的原则,也是探索实践的启示。
1.质量与速度。从高速度向高质量转变,并不意味着整体降速, 而是该降的降,该增的增,降速与增速并举。就欠发达地区看,一方面,随着经济整体转型,过剩产能要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压减;另一方面,核心技术进展不快,亟需高速发展。应把握好两者的平衡点,以“可争取的速度”为高质量发展创造空间和条件,以高质量发展为“能争取的速度”释放潜力, 真正实现发展的行稳致远。
2.传统与新兴。产业经济学认为,产业形态呈现从低级向中级、高级不断攀升的特征,这是产业演变的自然规律。对于欠发达地区,传统产业是经济的现实支撑和根基,应以转型提质发展为主要方向;新兴产业则是经济的潜力和希望,应不断培育发展壮大。欠发达地区要积极推进“后发劣势”向“后发优势”转变,利用发达地区在实践中总结的成功经验,探寻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的连接点,培育形成经济增长新动能。
3.市场与政府。作为资源配置的重要方式和手段,政府和市场各有利弊。一般而言,在市场经济发展的初始阶段,更需要通过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在资源配置中发挥作用。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整体处于落后状态,需要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通过各类政策对经济发展进行调控;同时不断加强市场经济相关制度建设,推动创新要素自由流动和聚集,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
4.发展与风险。要按照党中央“六稳”的要求,力保经济运行的稳定,充分认识、准确把握防范风险的重要意义。当前,欠发达地区经济运行整体平稳,但面临的不确定因素较多,周期性、结构性问题仍然存在,短期问题与中长期问题叠加,总量矛盾与结构性矛盾并存, 要始终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注重在稳的基础上推动高质量发展。
5 . 长期与短期。推进高质量发展,既是目标导向,也是问题导向;既涉及当前,又涉及长远。从长期看,高质量发展要加快建立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从短期来看,实体经济供需失衡、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失衡,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仍然较大等问题突出。在推进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必须正确处理好短期与长期的关系,当前有成效、长远可持续的事要放胆去做,短期难见效、长远打基础的事更要努力去做。
(二)加快构建四个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具体到欠发达地区更是如此,必须强化顶层设计,加快探索形成符合欠发达地区实际的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政策体系、标准体系、统计体系、绩效评价体系,创新和完善符合欠发达地区高质量发展要求的制度环境。
1.构建全面系统的指标统计体系。对照高质量发展要求和欠发达地区实际,突出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兼顾长期与短期、宏观与微观、总量与结构、全局与局部、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等多个维度,考虑建立三类指标:一是反映要素生产率的指标,如劳动、资本、能源、土地产出率等。二是经济活力指标,投资增长重点看民间投资和制造业投资;创新创业不仅看注册量,更看成长性和成活率。三是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指标,如城镇调查失业率、人均公共品的拥有量等。健全“三新”(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统计调查体系,及时反映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等新业态新模式。由于发展不平衡,应允许因地制宜突出重点,使评价指标真正起到“风向标”的作用。
2.构建多部门参与的政策协同体系。推动欠发达地区高质量发展要统筹各项政策,加强政策协同。欠发达地区如果没有特殊的政策支持,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会更加突出。要以提高发展质量、改善经济效率、促进社会公平、增强可持续性为取向,形成以财政、货币政策为基础,以产业、区域政策为引领,以消费、投资、社会等政策为支撑,各方面政策协同配合、良性互动的高质量发展政策保障体系。
3.构建导向明确的评价考核体系。探索建立覆盖各部门的分级分类绩效评价制度,实行差别化与综合性相结合、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结果与过程管理相结合的评价方式。进一步完善政绩考核,把推动高质量发展相关年度评价作为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处理好显绩与潜绩的关系,使广大干部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来。建立政策决定的终身负责制,使得政策决定更加慎重,从而更有效地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阶段性目标。
4.构建层次清晰的人才支撑体系。欠发达地区人才资源短缺,短期内应考虑通过调整激励体系,优化整合各类人力资源;长期来看,应树立鲜明的人才培养导向,优化改进教育体系。聚焦欠发达地区领导干部思想不够解放的实际,全面加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培训,增强干部经济工作的专业知识、专业素养、专业能力。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建立企业家队伍培育长效机制。改进评价激励机制,制定更加优惠政策,吸引更多科技人才落户。以“双师制”为抓手,着力加强高技能人才培育,吸引新生代力量加入技能人才大军。
高质量发展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精准把握。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主动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骨子里认同,在实践中坚守,自觉把推动高质量发展作为抓经济、抓发展的根本遵循。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用新发展理念推动欠发达地区高质量发展,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作者为河北省邢台市人民政府市长
Visits: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