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可持续消费和绿色生活方式成为新的消费趋势。
  • 随着5G技术的推广,物联网设备变得更加智能和互联。
  • 社交媒体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 全球健康危机凸显了公共卫生体系的重要性。
  • 生物技术在医药领域的应用为治疗复杂疾病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跨文化交流和国际合作变得日益重要。
  • 随着技术的发展,智能家居和自动化生活正在成为现实。
  • 5G技术的推广为物联网和智能城市的发展提供了新机遇。
  • 随着人口老龄化,养老服务和健康管理成为社会关注的新焦点。
  • 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引起了全球对自然保护的重视。
  • 医疗保健行业的数字化转型为疾病预防和治疗带来新机遇。
  • 移动支付和数字货币正在逐渐取代传统支付方式。
  • 电动汽车的普及推动了能源行业的转型,减少了对化石燃料的依赖。
  • 网络安全威胁的增加迫使企业和个人加强数据保护措施。
  • 海洋塑料污染问题引起了全球范围内的环保行动。
  • 随着人们对健康意识的提高,健康食品和生活方式受到更多关注。
  • 数字化教育平台的快速发展为个性化学习提供了新途径。
  • 随着技术的发展,智能家居和自动化生活正在成为现实。
  • 随着5G技术的推广,物联网设备变得更加智能和互联。
  •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养老服务和健康管理需求日益增长。
  • 网络安全问题日益严重,个人数据保护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 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对传统零售业造成了巨大冲击。
  • 随着健康意识的提高,运动科技和穿戴设备市场正在快速增长。
  • 海洋塑料污染问题引起了全球范围内的环保行动。
  • 社交媒体对年轻人的影响力日益增强,引发社会对其影响的讨论。
  • 发挥香港优势,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发挥香港优势,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0

    刘佳骏

    湾区经济作为共享湾区而形成的区域经济高级形态,是国际上较为认可的一种开放度高的发展模式。从全球城市群发展的规律来看,世界经济重心由内陆地区向沿海地区迁移,湾区经济作为世界经济版图上的重要经济形态,已经成为带动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引领技术变革的领头羊。世界上GDP排名前列的地区大多集中在沿海城市群,沿海城市创造了世界约60%的经济总量,世界上经济发达程度排名前列的城市大多位于湾区中心。粤港澳大湾区基础条件好, 年GDP达1.5万亿美元,已经超过旧金山湾区和纽约湾区,人口6957万人和土地5.6万平方公里远超其他湾区。粤港澳大湾区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和机场旅客吞吐量均为四大湾区之首。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历史及区位原因,粤港澳大湾区得到了较快发展,成为支撑中国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域之一。其中香港发挥了独特的作用。今天,香港应该通过大湾区融合释放自身的巨大潜力,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为国家新一轮战略性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近年来,世界经济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保护主义倾向抬头,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推进,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导致香港经济增长缺乏持续稳固支撑。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的颁布与实施对保持香港长期繁荣稳定具有重要意义,香港在大湾区建设过程中如何针对自身优势,找准“香港所长”与“国家所需”的结合点,探寻正确路径,推进重点领域合作,拓展发展空间,是其亟待解决的问题。

    香港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的独特优势

    香港是享誉全球的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航运中心,地理位置优越, 具有非常重要的国家发展战略地位。在过去三十多年的时间里,香港作为国家走向世界的窗口和桥梁,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也借此缔造了今天的繁荣。总结香港在大湾区建设中的优势,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一国两制”的制度优势。“一国两制”制度及基本法在港成功落实是香港发展的最大制度优势。在“一国”的优势下,香港一直以来受到国家坚定不移、一以贯之的支持, 内地的庞大市场亦为香港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让香港搭上国家发展的快车,充分享有“一国”之利;另一方面,在“两制”的保障下,香港保留了原有制度,实行自由经济政策,港元与美元挂钩,金融市场开放,出入境相对开放和简易,采用普通法制度,以中英双语为法定语言,与国际商业市场完全接轨,保持货物和资金自由流动,能够按照基本法自主制定政策,作为独立关税区单独签署经贸协议,成为内地和外国之间商务往来的一个重要平台。“一国”和“两制”是香港的双重优势, 拥有这双重优势,使香港在整个大湾区中享有特殊的地位。

    二是区位优势。香港有得天独厚的地缘区位优势,从地缘条件上看,香港位于东亚大陆南端,位处大湾区的心脏、亚洲中点,香港拥有天然的深水良港,是太平洋和印度洋航运要冲,又是东南亚乃至世界的重要交通枢纽和商业中心;同时,由于香港背靠水量丰沛的珠三角平原,使它能够以祖国大陆腹地作为支撑。香港背靠内地、面向世界的独特地理位置,使得内地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不仅能够顾及东南亚和欧美市场,还能保持与内地的紧密联系,是连接海陆、沟通中外的重要节点;此外,香港是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海陆空枢纽及策略性门廊,香港地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是国家开放格局中的重要门户,能在5小时内飞抵亚洲大部分地方,并位处大珠江三角洲的“3小时生活圈”及“城际1小时交通圈”内,香港作为重要的国际商港,航运业发达,拥有全球最繁忙的港口和货运机场,客货运量都位居全球前列。从香港贸易与物流增加值与占比情况看,贸易物流占比虽然呈下降趋势,但是仍维持了较大的体量并呈增长态势,从而使香港能够以自由港的优势成为连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重要枢纽和全球中高端资源配置中心。

    三是国际化优势。香港作为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贸易航运中心和资讯中心,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和地区保持着紧密的经贸往来,有了香港的支持,粤港澳大湾区与国际资本市场的接轨程度更高,对海外公司进入中国市场具有引领作用, 同时也协助中国企业走出家门,进军国际市场,成为粤港澳大湾区连接世界的“超级联系人”。同时, 香港作为重要的国际资本市场,是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融资的重要平台。香港专业服务及其他工商业支援服务增加值呈现逐年递增态势, 利用香港企业已建立的商业网络,更快地进入东道国市场、借助香港的国际化优势,推动中国与他国的产能合作和“中国标准”走出去,以争取更大的竞争优势,还有利于湾区内企业避开某些贸易壁垒,拓展国际市场。此外,丰富的侨资侨力可以充分发挥桥梁作用,形成中央政府、海外关系和特区政府跨部门支持合力,有助于扩大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乃至全世界的交流与合作,为双边、多边合作奠定坚实的民意基础。

    四是金融业优势。香港一直是亚洲最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构建了完善的金融体系,完备的金融基础设施,形成了强大的金融信息聚集、金融研发能力。香港金融服务业增加值与占比自2009年后呈现稳定增长趋势。香港汇聚了世界各地的银行机构,是全球银行机构密度最高的城市之一,全球百大银行中,约70家有在香港营运业务。香港还是亚洲首要的资产管理枢纽,由于内地对财富及资产管理服务的需求庞大,加上香港与亚洲其他国家紧密联系,使得香港具备充分条件发展成为亚洲首要的资产管理中心。此外,香港是全球规模最大的离岸人民币投资产品市场,提供的产品包括上市及非上市的投资基金、保险产品、货币期货、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股票和衍生产品。依托金融服务业以及内地经济开放和环亚太经济增长而发展起来的专业服务及其他工商业支援服务业,香港汇集了众多跨国财团在亚洲地区的总部,辐射整个亚太地区的中心。

    五是人才优势。香港是大湾区人才储备高地,受高等教育人口比例达26.18%,这一指标在大湾区范围内仅为17.47%,深圳为25.19%, 东莞为15.74%。香港拥有世界级的优秀大学,香港9所大学的87个学科进入世界排名50强,吸引了世界各地学生在此就读。香港在金融、法律、贸易等领域人才储备充足,人才培养体系完善,他们熟悉境外金融运营、国际法律、惯例,拥有广阔的国际视野、与世界接轨的专业资格,不但熟悉本港的金融业务, 在处理美国金融市场和欧洲金融市场业务方面也有丰富的经验,伴随设立在香港的大量专业服务机构, 集聚了众多高端服务人才。香港四大主要行业蓬勃发展,业内就业人口将近中就业人数超40%,其中,金融与相关商务服务业从业人员占比达20%。在科技研发方面,港区拥有国家两院院士44人,科技部已累计批准在港建立了16家国家重点实验室、6家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香港分中心。此外,香港舒适的气候、宜人便捷的城市环境、崇尚学术自由、开放包容、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环境、较低的个人所得税税率和优厚的税后收入都是香港吸引人才的重要优势。

    香港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的重点合作领域

    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区内城市各有所长,优势互补,发展潜力十分巨大。在某种意义上说,粤港澳大湾区规划为香港融入珠三角发展、提供经济腹地创造良机。香港要积极抓住发展良机,找准“香港所长”与“国家所需”的结合点, 拓展发展空间,在粤港澳湾区发展过程中把握自身定位,探寻正确路径, 从而实现更快发展。香港可以在以下三个重点领域与区内其他地区开展深度合作,全面拓展未来发展空间。

    (一)推动香港金融业与湾区深度合作,促进深港两地资本市场融合发展,打造国际金融枢纽

    发挥香港在金融领域的引领带动作用,进一步提升其全球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国际资产管理及风险管理中心地位打造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投融资平台。在粤港澳大湾区金融业的分工和合作中,香港可以利用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优势,发挥主导作用,香港的金融行业可以利用前海、南沙和横琴自贸区建设提供的机遇进入内地,拓展发展空间,促进内地金融改革和开放;利用“深港通”,推动深港两地资本市场融合发展,提升香港资本市场的辐射能力;通过与珠三角合作,打造人民币国际化的境内桥头堡,支持香港人民币离岸业务中心枢纽建设, 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此外, 香港还可以大力发展特色金融产业,打造大湾区绿色金融中心,建设国际认可的绿色债券认证机构。

    (二)推动香港创新科技研发、孵化与湾区内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要充分发挥香港体制灵活、市场开放、创新意识较强和资金雄厚等优势,在科研人才与项目引入、研发资金筹集、成果转化与商业推广等方面要与内地的产业和市场优势紧密结合。香港能为科技创新融资提供多层次、各类型的融资市场工具和体系,充分发挥香港资本市场和金融服务功能,合作构建多元化、国际化、跨区域的科技创新投融资体系,依托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建设科技创新金融支持平台,将香港发展成为大湾区高新技术产业融资中心。同时,大湾区内的东莞、珠海、佛山等城市拥有高素质的产业工人、完善的配套设施、良好的工业基础等一系列支持科技成果产业化的硬体,大湾区协同发展使得香港的科技成果第一时间有了天地广阔的试验田,实现区内创新流、资讯流、人才流、资金流的便捷互动,将大湾区打造成国家科技创新的策源地。

    (三)深化“一带一路”建设经贸领域的合作,建设香港成为解决“一带一路”建设项目投资和商业争议的服务中心

    充分发挥香港在金融、专业服务、物流、贸易等方面的优势,加强香港与内地业界合作,联合参与“一带一路”重大项目建设,构建“香港的现代服务业+中国制造+中国建造”完美组合,共同开拓“一带一路”沿线市场,为沿线国家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充分发挥香港在财务、设计、法律及争议解决、管理咨询、项目策划、人才培训、海运服务、建筑及相关工程等方面国际化专业服务优势, 强化香港与大型基建项目和各类园区建设运营一体化方面的合作,引导企业在香港设立资本运作中心及企业财资中心,开展融资、财务管理等业务,扩展和优化国际服务网络,为企业提供咨询和信息支持,帮助内地企业提升风险管控水平。此外,香港可以通过举办高层次“一带一路”主题论坛,鼓励香港投资促进机构、行业协会、业界组织开展与“一带一路” 相关的研讨、博览会或培训等活动,打造香港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平台。

    充分发挥香港优势推进重点领域合作的政策建议

    针对香港在大湾区建设中的优势与未来重点合作领域,提出促进香港未来发展的五条政策建议。

    (一)打破行政地域壁垒,促进要素自由流动

    一是加强通关便利化硬件建设, 优化完善粤港澳人员签注政策,降低申请赴港澳商务签注门槛、简化审核程序;二是提升粤港澳货物通关便利化水平,推进三地“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大通关建设;三是争取与研发相关的资金跨境流动较为自由,放宽科研资金跨境使用限制,对跨境资本流动给予外汇管理便利,探索并建设适合港珠澳三地的自由贸易账户体系;四是加快落实香港居民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同等待遇,推动港澳居民在内地公司注册、准入限制、税收等方面的同等待遇,加快港澳居民在内地就业、社保、医保、教育等方面的同等待遇,探索港澳居民在执业就业的深度开放,以律师行业为试点,探索拓宽独资法律服务机构和港澳专业人士执业范围。

    (二)促进香港“双转型”, 巩固提升核心竞争力

    创新驱动与都市转型成为全球金融中心一种双重“变奏”,其发展显示出明显的趋势:全球金融中心向“金融+科技”中心转型,从单一大城市向大都市群转型。大都市的产业发展,都从相对单一的产业转向相对复合的产业,需要向外突破与寻求外溢效益。香港在金融、自由贸易、法律制度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但是面临经济增长动力趋缓、结构趋窄,贫富差距加大,老龄化社会凸显等问题,香港通过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和深港合作,打造大湾区国际创科中心;金融与科创的融合,以“香港+深圳+制造业城市”为载体推进产业链融合,加快制度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有助于香港作为单独城市经济体的发展瓶颈将逐步破除,香港法律制度的独特优势将充分释放, 持续巩固和提升香港的核心竞争力。

    (三)建立自由贸易区联盟, 全面提升开放水平

    粤港澳大湾区内有三个自由贸易试验区,而港澳本身已经是自由贸易港,如何在“一国两制”、三个关税区的情况下推进大湾区各地区之间的协同融合,成为发挥大湾区内贸易区制度的叠加效应与规模效应的重要路径,探索建立“2(港澳两个自由港)+3(深圳前海蛇口、广州南沙、珠海横琴三个自贸试验片区)”自贸区联盟,形成“2+3”共同带动建设开放型湾区,全面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对外开放水平。着力推动自贸区联盟的制度协同,推动三个自贸试验片区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等尽可能与港澳协同,促进三个自贸试验片区与港澳之间的要素双向便利流动,逐步实现三个自贸试验片区与港澳在标准、认证等方面的互认和对接。同时,成立自贸区联盟理事会,加强统筹协调,形成大湾区城市群紧密融合发展,推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

    (四)防范化解各类风险,营造稳定发展环境

    做好香港经济社会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工作,一是做好金融风险防控,强化香港属地金融风险管理责任,规范金融业企业严格控制好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交易对手风险、短期资本套利风险和外汇风险,做好重点领域风险防范和处置;建立针对上市公司和投资者的细化的双向门槛,即监管层面既对拟上市公司区分不同板块设定好门槛和规则,要求可进入的企业充分披露信息和风险,也对投资方设定一定要求,如投资经验丰富、风险负担能力较高等,坚决打击违法违规金融活动,加强薄弱环节监管制度建设,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二是要做好政治与民粹主义风险防控,香港正处在经济转型时期,要合理引导青年人正确认识香港发展与个人人生价值实现的一致性,防止被国外民粹主义与反华势力利用。

    (五)设立湾区发展管委会, 健全区域协调机制

    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建设比该地区以往的合作更加复杂。因此, 中央政府需设立统筹协调机制,建立有效的区域发展协调机制和监督机制,粤港澳大湾区制度的独特性决定了中央政府在湾区建设中需要扮演重要角色。要建立起政府、企业和社会之间的合作机制,正确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在协同区域发展中的关系,发挥市场在区域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促进要素区域间的自由流动和产业合理分工。建议成立由中央政府主导、粤港澳三地行政主要领导参与的湾区发展管理委员会,委员会下设若干行业委员会, 负责规划和协调区域发展。(参考文献略) 

    (本文系2018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赴香港开展专题调研项目“香港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的独特优势和作用”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产业布局研究室

    Visits: 14

    评论被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