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环保意识的提升促使消费者更倾向于购买可持续产品。
  • 人工智能在医疗、金融和制造业等多个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
  • 随着5G技术的推广,物联网设备变得更加智能和互联。
  • 人工智能在各个行业的应用正推动着生产力的革命。
  • 5G技术的普及为物联网和智能设备的发展提供了新动力。
  • 生物技术在精准医疗和个性化治疗中的应用前景广阔。
  • 环保意识的提升促使消费者更倾向于购买可持续产品。
  • 智能家居设备的发展正在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 生物技术在医药领域的应用为治疗复杂疾病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 全球健康危机加速了医疗保健行业的数字化转型。
  • 智能家居设备的发展正在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 海洋污染问题引起了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关注。
  • 随着太空探索的商业化,航天产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 数据隐私成为数字时代最受关注的问题之一。
  • 随着共享经济的兴起,传统商业模式正面临挑战。
  • 随着移动支付的普及,现金交易正在逐渐减少。
  • 在线教育的兴起为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提供了新途径。
  • 远程办公的普及引发了对工作与生活平衡的新思考。
  • 自动化和机器人技术在提高制造业效率和安全性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 远程工作模式的普及正在重塑传统的工作场所和通勤文化。
  • 人工智能技术的突破在医疗、教育和工业自动化中展现出巨大潜力。
  • 数字化转型成为企业在疫情后时代的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 随着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增加,跨国公司的社会责任和环境影响受到更多审视。
  • 隐私保护和数据安全成为数字时代的重要议题。
  • 随着太空探索的进展,商业航天领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 海洋强国“3345”战略构想

    海洋强国“3345”战略构想

    0

    左传长 张建民

    建设海洋强国,是中华民族崛起、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内容。多年来,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在强调这一战略的重要性。

    十八大报告首倡“建设海洋强国”。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进一步指出“加快建设海洋强国”,描绘了让海洋经济助推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宏伟蓝图。今年6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青岛考察期间强调“建设海洋强国,我一直有这样一个信念”、“建设海洋强国,必须进一步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加快海洋科技创新步伐”。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后考察上海期间再次强调指出,经济强国必定是海洋强国。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综合国力稳步提高,国际地位空前提升。十八大以来,我国海洋强国建设不断取得新的积极进展。为进一步推进海洋强国战略,我们研究提出了相应的“3345”构想:超前探索海洋强国“新三观”、创新树立海洋发展“三原则”、重点谋划“四大海域”新格局、努力建设“五大海洋”新目标。

    超前探索海洋强国“新三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进一步“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的要求,我们探索提出面向新时代的海洋强国“新三观”:亲近海洋的文化观、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观、全球视野的海洋治理观。

    1.亲近海洋的文化观。关心海洋,建立亲近海洋的文化观,有效推进以海促陆,变“陆海统筹”为“海陆统筹”,为“海洋强国”进一步创新发展提供良好的文化氛围和强大的精神动力。

    2.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观。认识海洋,加强海洋基础研究和科技攻关,促进海洋资源高效开发利用,积极有效保护海洋生态,保障海洋经济提质增效,把海洋强国建设推升到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树立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观。

    3.全球视野的新海洋治理观。经略海洋,立足近海,创新国内海洋治理体系,并面向大洋和极地, 积极参与全球海洋治理,树立全球视野的海洋治理观。

    创新树立海洋发展“三原则” 

    在新时代新征程的历史方位中,高标准谋划海洋强国发展战略,有必要展望我国未来总体发展规划要求,总结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宝贵经验、借鉴国内外海洋治理的经验教训,并汲取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精华,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为统领,我们提出海洋发展新的“三原则”: 

    1.“海陆统筹”原则。系统化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深度挖掘“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生命共同体系统中关于“水”的精神内涵,坚持“上善若水”,将涉水生态系统一体化考虑,积极有效地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 

    2.“军民融合”原则。提升建设海洋强国和参与全球海洋治理的和平保障能力。

    3.“天人合一”原则。将参与全球海洋生态治理与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有机结合、协同推进。

    重点谋划“四大海域” 新格局

    长期以来,我国海洋治理从国防建设和经济发展两方面看,基本立足于北海、东海、南海三大格局,分别对应渤海和黄海、东海与南海四大传统海域,鉴于渤海属于内海、内水,以“三局”统“四海”有其一定的历史意义。面向未来,从我国海洋强国建设战略需要出发,我们认为应立足我国四大海域,与时俱进、顺势而为,在不断进行的机构改革和军事变革中,将军民融合的海洋治理格局“由三升四”,即突出渤海,新组建国家海洋局渤海分局、新组建渤海舰队,将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拆分或更改为黄海分局、组建黄海舰队,与东海、南海分局和舰队不变或根据需要做些内部调整。这样就形成四大海域治理新格局,这不仅可以对应于“五湖四海”“四海之内皆兄弟”的传统名分,更为关键的是,要积极稳妥地应对复杂多变的周边局势变化。从国际经验看, 俄罗斯的舰队布局就是内外海兼顾,美国更是立足近海、面向远洋的战略构架。因此,我们应按照海洋强国的新要求,积极有为,勇于担当,大胆提出军民融合的四大海域治理新格局初步构想,并建议就如何发挥南海三沙、东海舟山、黄海刘公岛和棒棰岛等战略要地的作用问题等供各方研究讨论。同时,根据新时代我国区域发展战略和“一带一路”倡议的要求,赋予四大海域治理新的时代内涵、优化调整功能分工,促进内外发展战略协同。

    1.渤海。推进海陆统筹,积极对接京津冀一体化区域发展战略、支撑和保障雄安新区发展,如发展海水淡化补充京津冀和雄安新区淡水水源;保障辽宁等东三省发展, 有效支撑东北振兴战略,对接“一带一路”北线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促进军民融合,战略保障东北亚局势安全。

    2.黄海。重点促进山东海洋强省建设,保障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发展,有力支持青岛西海岸新区创新发展,促进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示范区建设等。协力保障朝鲜半岛局势和东北亚安全,面向韩国、日本、俄罗斯等,促进双边和多边经贸发展。对接“一带一路”欧亚大陆桥东部起点和“中欧班列”港口物流基地建设等。

    3.东海。对接“长三角”、杭州湾、舟山群岛和长江经济带建设,保障和平发展,面向日本、韩国等促进经贸往来,应对台海局势变化。

    4.南海。对接统筹海峡西岸、粤港澳大湾区、海南自贸港区、广西北部湾等区域发展战略,保障海上丝绸之路发展,对接中南半岛经济走廊,促进与东盟等南海沿线国家合作往来,打造我国南海发展战略,应对南海和台海局势变化,破局和化解遏制中国的所谓“印太战略”企图。

    努力建设“五大海洋” 新目标

    1.智慧海洋。加强海洋智库建设,提升海洋法律、文化、历史、地理等研究能力和水平,为我国提升海洋治理能力和体系现代化提供有效智力支持。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建设数字海洋,提升我国海洋测绘、检测、预警和防控能力等。

    2.健康海洋。通过海洋生物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为人类提供安全、健康的生态食品、蓝色药品等,有力支撑海洋生物产业、健康经济高质量发展。

    3.能动海洋。开发利用海岸、海上、海下的各种风、光、波浪等动力资源,进行海洋能源的高效安全开发利用,对可燃冰等海下矿产资源增强开发能力,对海水制氢、海水淡化等加大研发和成果转化应用力度等。

    4 . 生态海洋。加强对海洋生态系统和陆地生态系统的统筹治理,将山水林田湖草系生态统中的“水”的含义,系统有机扩展到江、河、海、洋、极地等的一体化全球生态系统,研究推进“冰上丝绸之路”等,创新海洋治理体系, 参与全球海洋治理。

    5.平安海洋。防范和化解海洋灾害风险,首倡台风治理事业和产业,面向世界难题,启动“荷风工程”等重大创新工程专项研究课题,布局建设相应的国家试验室等。构建海洋灾害监测、预报、跟踪、治理体系,增强抗震防风等工程建设创新能力,提升高端海洋装备制造和运行保障能力。完善应急体系,提升应急救援能力,建立海洋保险、租赁等海洋金融体系, 促进海洋经济高效安全发展。坚持“军民融合”,提升海洋强国和平保障能力,促进全球共同发展,有力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

    作者单位: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研究所/清华大学

    Visits: 3

    评论被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