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 斌
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日益提高,旅游正成为我国老百姓改善生活质量的普遍选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旅游是传播文明、交流文化、增进友谊的桥梁,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一个重要指标。旅游是综合性产业,是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近年来,我国旅游业蓬勃发展,2017年国内游客高达50亿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4.57万亿元,分别是2010年水平的2.38倍和3.63倍;同时,国内居民出境人数快速增长,2017年达14273万人次, 是2010年的2.49倍。相比之下, 2017年入境游客13948万人次,其中外国人入境游客为2917万人次,仅较2010年增长了11.6个百分点。面对巨大的旅游消费空间,有必要继海南国际旅游岛后继续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和品质的旅游目的地,吸引更多外国游客,为国家建设成为世界旅游强国做出贡献。
意义和必要性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的系统贯彻。四川省阿坝州是成都平原及长江、黄河上游的“绿色生态屏障”和重要水源涵养区,也是川滇森林及生物多样性保护与青藏高原生态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生态安全和西部地区可持续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阿坝州自然风景秀丽,最大的财富和资源就是“绿水青山”。在8.42万平方公里的辖域内,拥有“瑞士的湖光山色”、“新西兰的田园风光”、“阿尔卑斯山的圣洁雪域”、“蒙古的茫茫草原”、“巴西的森林秘境”,还有全球唯一的“九寨黄龙自然奇迹”。尽管如此,阿坝州当前依然是国内典型的欠发达地区, 贫困发生率较高,“绿水青山”尚未有效转化为“金山银山”。将阿坝州打造成为国际旅游度假目的地有利于拉动当地经济发展,实现脱贫致富,真正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中国生态旅游、度假旅游的“新名片”。目前,国内旅游主要以观光旅游为主,即以参观、欣赏自然景观和民俗风情为主要目的和游览内容的旅游消费活动。而从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情况看,度假式旅游为主流。度假旅游是旅游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出现的旅游产品形式,与观光旅游等相比,度假旅游具有以下特点:目的地相对固定、更加强调休息、在一地停留时间较长、回头率较高、无需导游陪同、对娱乐设施要求较高等。将阿坝州打造成为国际旅游度假目的地,观光与度假相结合,以打造生态度假圣地为目标,有望吸引更多国内外游客驻足阿坝州,成为中国度假旅游的“新名片”。
民族团结、和谐发展的有力演绎。阿坝州是藏族羌族自治州,92 万总人口中藏族、羌族、汉族、回族分别约占57.6%、18.6%、20.3% 和3.3%,是四川省第二大藏区和我国羌族的主要聚居区。总的来说, 阿坝州目前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依然明显偏低,保护生态环境、脱贫奔小康、民生改善的任务仍为艰巨。“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采取有效措施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和谐发展,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环境优美的生态文明发展道路,是增强地区民族凝聚力的必然选择。将阿坝州打造成为国际旅游度假目的地,注重生态保护和开放发展,符合阿坝州各民族人民的期望,有利于激励各族同胞团结奋斗,共创美好未来。
基础和挑战
(一)基础
全球首屈一指的生态旅游资源。阿坝州的“童话世界”九寨沟、“人间瑶池”黄龙、“东方圣山”四姑娘山堪称世界自然景观三绝,卧龙自然保护区以“熊猫之乡”“宝贵的生物基因库”“天然动植物园”享誉中外。目前,阿坝州拥有九寨沟、黄龙、卧龙—四姑娘山—夹金山大熊猫栖息地3处世界自然遗产,共有国家5A级景区3个、国家4A级景区13个、自然保护区25个、森林公园10个、湿地公园5 个,有国家级非遗项目19个、省级非遗项目66个,是世界自然遗产和生态保护区数量多、规模大、品位高、分布密的生态旅游区。
极具代表意义的红色和民族文化旅游资源。阿坝州是当年红军长征走过的“雪山草地”,在境内辗转停留长达16个月,“长征精神”、“牦牛革命”在阿坝浩气长存,是全国红色旅游的重要目的地,是重要的爱国教育基地。“5·12”特大地震,让全世界记住了汶川这个地名,灾后重建的“汶川奇迹”,更让全世界看到了血脉相连的中华儿女,在灾难面前,万众一心,心手相连,凝聚成强大的“中国力量”。此外,浓郁的藏羌民族风情、多彩的民风民俗、神秘的藏传佛教文化、古老的羌族释比文化,文化的多元性、独立性和彼此间的交融性,共同赋予了阿坝旅游深邃的文化底蕴,全州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6处32个点,居全国10个藏族自治州的第一位。
国内领先的环境质量。阿坝州始终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首先,空气质量长期排在国内首位, 特别是阿坝州是2017年全国唯一一个达到世界卫生组织(WHO)空气安全标准的城市。其次,水环境同样较好,阿坝州岷江、嘉陵江、黄河三大水系水质总体优良,岷江流域达标率为96%、嘉陵江流域达标率100%、黄河流域达标率100%。全州32个监测断面水质达标率为96.8%,其中5个国控监测断面达标率为100%,2个省控监测断面达标率为100%,25个县控监测断面达标率为96%。市(州)级、县级、乡镇三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初具规模的交通基础设施。公路方面,全州1市12个县和1个特区实现普通国省道路全覆盖。行政区划面积内公路总里程达13454公里,其中高速公路51公里,等级公路13027公里。铁路方面,州内第一条铁路线路正在建设。成都至兰州铁路于2011年开工建设,设计速度200km/h,阿坝州境内里程240公里,建成后有望成为“最美线路”。航空方面,全州共建有两座机场,其中九黄机场是州内重要的口岸机场,旅客吞吐量达到52.3 万人,货运吞吐量达到19.58万千克;红原机场运力初步形成,年吞吐1.25万人。农村公路方面,在全省三州民族地区率先实现两个“百分之百”,即油路百分之百到乡、水泥路百分之百到村。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1.0万公里,全州219个乡镇全部通油路,1354个建制村全部通水泥路。此外,阿坝州毗邻成都市,成都日益凸显的交通枢纽功能也为阿坝州带来便利。
不断提高的服务能力。阿坝州已有九寨沟喜来登国际大酒店、九寨沟天源豪生度假酒店、九寨天堂洲际大饭店3家挂牌五星级酒店,7 家挂牌四星级酒店,以及悦榕庄、古尔沟华美达温泉酒店等高端度假型酒店。总的来说,除壤塘、阿坝两县外,其他各市县均建有四星级标准或以上的酒店设施,基本满足中高端消费者的需求,但旅游旺季“一房难求”情况依然较为显著。州内温泉资源丰富,滑雪、徒步、登山、采摘等条件完备,且拥有一个18洞高山高尔夫球场,度假条件不断改善。
(二)挑战
理念先进,但缺乏有效的支撑,发展路径锁定问题犹在。基于丰富的生态和文化资源,阿坝州编制了《阿坝州国际旅游目的地及全域旅游发展规划(2017-2030)》, 提出把阿坝州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藏羌文化及高原生态全域国际旅游目的地及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但在实际推进过程中面临着各种挑战,主要体现在:全州尚未真正形成合力、缺乏有效资源、能力建设有待提高、创新力需加强等。此外,阿坝州经济总量小,发展压力大。受地震和地灾影响,2017年地区生产总值不到300亿元,占四川省总量不到1%。工业是拉动投资和GDP的重要部门,借助州内丰富的水电和矿产资源,当前阿坝州大力发展工业的期望较为强烈,打造国际生态旅游度假目的地有待进一步加强重视。
地方政府支付自给率低。受茂县叠溪“6·24”特大山体滑坡地灾、“8·8”九寨沟地震的双重打击,2017年,全州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完成40.7亿元,较上年下降17.9%。其中:上划中央级收入14.7 亿元,较上年增长11.3%;上划省级收入0.5亿元,较上年下降28.2%。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5.5亿元,较上年下降21.9%。全州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实现228亿元,较上年增长3.1%,但自给率仅为11.2%。可以说,地方自身造血能力有限,一直以来,阿坝州的发展离不开国家强有力的支持。因此,阿坝州并不具备自身财力打造国际生态旅游度假目的地。
可达性和服务水平依然是制约阿坝州打造国际生态旅游度假目的地的核心障碍。尽管公路网络基本建成,但道路承载力和质量较差, 特别在旅游旺季,堵车情况严重, 影响旅游的品质和体验。尽管拥有两座机场,但季节性问题突出,全年通航时间有限,且航线少,作用未得到有效发挥。尽管全州旅游景点丰富且品质普遍较高,但对外影响力和关注度明显不均衡,九寨沟地震对阿坝州旅游业的影响超出预期。尽管酒店和民宿的数量较多, 但服务质量和水平依然无法满足中高端度假客户的需求。尽管四季风光各不相同,但受限于基础设施、服务能力及宣传引导等因素的影响,淡旺季问题十分突出。
防灾减灾、生态修复及环境治理需高度重视。一是州内地质灾害种类多、发生率高。据统计,2008年汶川地震后,新增滑坡、泥石流、崩塌等地质灾害及隐患点2万余处,对城镇、居民及生产造成极大威胁与危害,对旅游业发展带来重大影响。二是生态问题显现。受多方面因素影响,例如长期过度放牧、开沟排水、水电建设、全球气候变化等原因,近年来阿坝州出现湿地面积萎缩、草原沙化退化加剧、水土流失严重等问题,并已经威胁到生物多样性。三是环境问题日渐突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特别是进州旅游人数的不断增长,生活垃圾、生活污水、汽车尾气都对州内环境造成破坏,尤其是垃圾和污水问题,由于州内可用土地资源匮乏、交通运输成本高、冬季长且气温低等问题,垃圾和污水处理难度大、成本高,垃圾围城、水质变差亟待妥善解决。可以说,防灾减灾、生态修复和环境治理是阿坝州打造国际生态旅游度假目的地的必由之路。
政策建议
阿坝州拥有世界上绝无仅有的生态和文化旅游资源,对国内外游客均具有较强的吸引力。2016年, 全州全年接待游客达3761万人次, 相比之下2016年海南全省共接待游客6023万人次。面对巨大的发展空间,建议参照海南模式,探索将阿坝州打造成为国际生态旅游度假目的地。
“高起点”,上升成为国家战略。“举全国之力抗震救灾!”是汶川8级特大地震后党中央发出的新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非战争性全国总动员令。三年后,在废墟上重建了一个崭新家园,创造了令世人瞩目的“汶川奇迹”。将阿坝州打造成为国际生态旅游度假目的地同样离不开国家层面的重视和统筹布局,建议上升成为国家战略,变成“中国的阿坝、世界的阿坝”。充分发挥阿坝州旅游度假资源优势,建成国际生态旅游度假目的地也是阿坝州人民给党和国家的最好回馈。
“ 高标准” , 完善顶层设计。阿坝州的发展基础总体依然较为薄弱, 打造国际化水平的生态旅游目的地必须要进一步完善顶层设计。一是交通规划先行, 进一步统筹规划全州交通路网、空中交通网络、轨道交通线路等,明确交通发展路线图,积极主动加快推进交通系统建设,不断提高交通的可达性、安全性和便利性,助力旅游产业发展。二是明确区域功能定位,阿坝州地形较为复杂,部分高海拔地区适宜观光但不适宜度假, 因此, 需要对各市县旅游资源、气候条件、宜居水平、基础设施等进行综合评估,确定各市县的发展方向,例如可重点在九寨沟、汶川、理县、茂县、小金、黑水等宜居地区发展度假为主的旅游产业。三是国际化的旅游基础设施规划, 包括公共观景台、服务站、购物店、厕所等。四是城镇发展规划,当前阿坝州城镇化率尚不足40%,提高城镇化率依然是发展的重要任务,超前谋划城镇发展有利于促进阿坝州城镇建设及旅游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系统性”,助力经济全面腾飞。
一是持续完善基础设施,包括城乡基础设施及旅游基础设施,民生工程和“游客工程”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打造最美现代化幸福阿坝州。二是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除旅游度假外,还包括: 特色农产品、牦牛产业、藏医藏药、中药材(虫草、松贝、麝香) 等。此外,作为国内锂辉石矿资源储量最大的地区之一及可再生能源丰富的地区,应积极探讨发展锂产业链加智慧能源产业,并培育成为重要的支柱工业。但需要注意的是,为了州内环境质量,除采矿外,其他加工生产都应到州外飞地园区发展,在产业布局方面, 应以全链条为宗旨,避免集中初级低附加值工业。三是注重招商选资,力争精准招商,无论是一产、二产还是三产,以“招商” 就是“招资源”、“招理念”的思路,全面优化州内企业水平, 力争国际化、高端化。四是重视宣传,努力打响“阿坝州旅游度假品牌”,整体推广九寨沟、黄龙、四姑娘山、熊猫家园、达古冰山、红原草原、藏羌文化、红色旅游、汶川特别旅游区等经典题材;加大“净土阿坝”农产品推广力度,借助电子商务走向北上广深等高端消费群体聚集地; 依托锂矿资源,力争打造“中国锂产业及智慧能源基地”,将资源转化成为优势,推动阿坝州工业腾飞。
“重突破”,体制机制模式创新。要打造国际生态旅游度假目的地需要做出一系列的创新和突破。首先是发展思路的转变, 应以九寨沟灾后重建为契机,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宗旨,打破追求GDP和投资的传统发展思路,“谋大局,出大策”, 率先探索走出绿色生态发展道路。其次是实施生态补偿机制,根据“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恢复,谁受益、谁补偿,谁污染、谁付费”原则,针对污水、垃圾和大气污染问题,特别是州内污水、垃圾处理成本偏高,研究生态补偿办法,例如可通过在住宿费中增加污水垃圾治理附加费以及对非州内燃油车辆收取进州生态补偿费等形式予以补偿。再就是注重商务模式创新,一是鼓励社会资本投身阿坝州建设,积极采取EPC、BOT、PPP等模式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参考新加坡淡马锡模式,大力发展州国资平台公司;三是探索政府、百姓、企业三方合作的全新企业形态,不仅有利于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成功率,还能让百姓分享社会主义和改革的红利。
作者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副研究员,中组部、团中央第18 批博士服务团成员,四川省阿坝州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挂职副主任
Visits: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