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几个问题

0

 

张国云

加强长三角地区合作交流, 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上海工作时积极倡导推动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十九大以来,长三角合作与发展迎来了新的重要窗口期,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建设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将和打造雄安新区、粤港澳大湾区一样,成为今后一个时期东部地区优化发展的具体战略布局。

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的命题

当前,中央对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关注,也上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不久前,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有关情况的报告》上作了重要批示,核心点有三个方面:一是要实现更高质量一体化,这是总体目标;二是上海发挥龙头作用,苏浙皖三省要各扬所长,这是推进路径;三是要引领长江经济带发展,服务全国发展大局,这是根本落脚点。

59日浙江省委常委会进行研究贯彻落实,提出要深刻把握“实现更高质量的一体化发展”这一目标,把“更高质量”的要求贯穿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各个环节,切实担负起长三角在实施国家重大战略、推动改革开放再出发、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使命和责任,更好服务国家发展大局。

可见高质量一体化发展,顾名思义是高度的一体化、高水平的一体化。在这里一体化不是一样化, 也不是统一化,更不是合并化,而是指各行政区域主体的竞相开放, 尤其是地方政府之间主动拆除各种明的行政壁垒,消除各种暗的潜规则,大力推进要素在区际之间按市场规律流动。

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的认识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最具活力、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是“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重要交汇点,在国家现代化建设大局和全方位开放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对全国经济社会发展发挥着重要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当前,长三角各省市之间竞合关系进入新阶段,推进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呈现出与以往不同的特征:

一是时代性,切实把握新时代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重大历史性机遇。二是战略性,进一步研究和确立长三角地区在带动长江经济带整体发展、服务全国发展大局、推动经济全球化中的战略地位。三是引领性,在全面践行新发展理念方面,要始终走在全国前列。四是全面性,不仅是区域基础设施一体化、经济一体化、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还应该体现在体制政策一体化等方面。五是差异性, 充分发挥上海龙头作用和苏浙皖特色优势,集中要素资源培育“单打冠军”,集成整体优势打造“团体冠军”。六是高效性,在功能组织、空间布局、基础网络、推进实施等方面,高度协调、高效运行, 高效集约。八是开放性,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构建统一开放大市场。九是共享性,各项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要强化同城效应、实现全民共享。

当前如何推进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

5 9日省委常委会提出要从浙江省实际出发,发挥优势,找准定位,培育世界级先进产业集群, 高标准推进大湾区大花园大通道大都市区建设,不断提升长三角“金南翼”的成色,注意解决高质量发展的短板,解决好创新的动力来自何处?持续的创新动力如何保障? 为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实现高质量,创建好制度、体制、法制和文化环境。

—— 规划引领。目前, 长三角地区有2010年的《长三角区域规划》和2016年的《长三角城市群规划》,前者未含安徽,后者仅包括城市群区域。要加强顶层设计,编制面向2035年的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总体规划,为实现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制定时间表、路线图和任务书。

——交通先行。围绕共同打造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优化城市群功能组织和区域空间布局,高起点规划建设长三角区域超级智慧综合交通网络。进一步加强“四港”联动,提升长三角区域联结世界和全国各地的通达能力;加快长三角区域跨省市大通道和各大都市区主枢纽建设,全面实现区域无障碍通行和城内重要节点“零距离”换乘; 积极推进“城市大脑”和“区域大脑”建设,加强组织指挥协同,提升长三角区域综合交通网络整体运行效率;加快建设长三角区域打造共享汽车网络。

——创新驱动。发挥区域科创资源密集优势,共筑现代产业集群新动能,建设协同创新长三角。一是强化重大科研任务布局,积极参与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 推动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化发展,实施重大科技项目,建设高水平研发机构。二是加快建设技术研发和转化平台,重点建设新型技术研发与转化平台,推进产业创新体系建设,构建紧密互动的技术转移联盟,创新技术转移合作模式。三是深化科技创新资源共享共用,联合开展科技项目攻关,共建科技资源共享平台,加强科普能力建设。四是营造具有长效应的创新创业环境,推动重点政策措施加快落地, 推动科技和金融深度融合,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打造区域性国际创新合作品牌。

—— 产业融合。结合区域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以产业转型升级、科技和模式创新需求为导向, 聚焦汽车、集成电路、高端装备等优势产业提升发展,大力培育民用航空、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等战略性领域,积极发展人工智能、互联网+等新技术、新业态,推动长三角重点产业的优化布局和统筹发展。一是着力提升优势产业竞争力,大力发展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着力提升集成电路产业工艺和装备水平,推动机器人、船舶等装备产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 加快构建以中国商飞为核心的民机产业链, 推进实施智能制造“十百千万”工程,促进生物医药、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创新成果产业化。二是大力培育新技术、新业态发展,鼓励人工智能技术联合攻关和应用推广,加快布局世界级新零售网络,探索区域产业深度合作。三是打造G60科创走廊区域合作样板,共建共享覆盖三省一市(松江、金山、嘉兴、杭州、湖州、苏州、宣城等)的G60科创走廊,铸造长三角地区高质量发展引擎。

——打造平台。借鉴京津冀建设雄安新区的做法,在沪苏浙交界的环淀山湖地区,规划建设一个新的战略性、枢纽型科创平台,打造一个集生态保护、科技创新、教育文化、高端产业于一体的新型区域协作发展共同体,长三角深度一体化先行试验区。与此同时,浙沪以“一港多区”模式,共同创建自由贸易港,加强洋山港合作开发;浙苏要重点推进环太湖区域合作,打造环太湖生态文化旅游圈;浙皖共同推进新安江流域保护,高水平打造“两江一湖”—黄山国际旅游目的地;进一步加强沪苏浙合作,共同开展环淀山湖长三角创新中心的规划研究。

—— 生态发展。充分发挥生态环境优势,共同建设生态美丽长三角。浙江省山水环境优美、人文底蕴丰厚,要全面践行“两山”理论,加快实施《浙江省大花园建设行动计划》,打好区域水污染和大气污染联防联治攻坚战,协同构筑跨省界生态廊道和生态屏障,全面提升生态经济发展水平,共同打响长三角绿色生态品牌。

——协同推进。以杭州湾大湾区建设为核心,积极推动浙沪两地共同谋划大湾区建设、深化科技合作和产业对接、系统推进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拓展两地合作交流新空间。以洋山港区开发合作和江海联运合作作为重要突破口,进一步深化港航合作,推动沪浙双方全面合作融合开发小洋山南北侧和深化研究大洋山作业区,共同打造长三角现代化港口物流体系;进一步优化完善江海联运干线支线,加快推进国家级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建设,有力推动浙江省成为“海陆双向、对外开放”门户。共同提议创新建设(一港多区)组合式自由贸易港,借鉴上海自贸区和创建自由贸易港的经验和做法,加快推进舟山自由贸易区建设,研究谋划建设宁波舟山自由贸易港。

—— 要素保障。一是推动建立更高层级的协调机构,建议首先在国家发改委设立指导和协调区域合作的专门机构。二是进一步创新和强化投融资体制,进一步整合现有产业培育基金、基础设施建设基金,同时吸引国家开发银行、进出口发展银行等政策性银行参与,创新设立长三角区域合作基金及及其相关子基金,重点投融资于跨区域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平台打造和产业集群培育发展。三是深化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进一步加强长三角区域各领域改革创新和重大政策协同,及时复制推广“放管服”改革的经验做法,共同打造一流国际化营商环境。

作者为浙江省发展改革委副巡视员

 

评论被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