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依托新兴中心城市建设开启现代化新征程

0

沈 和

江苏宜兴是一个具有深厚人文底蕴和丰富资源优势,充满创新创造活力和无限发展前景的美丽城市。如何贯彻落实好十九大精神, 高水平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把宜兴建设得更加美丽,应该突出做好三方面工作。

在认清发展大势中把握现代化建设战略重点

形势决定任务,而把握“势” 尤其重要。宜兴正在推进的宁杭生态经济带新兴中心城市建设,是准确把握时代发展大势的具体体现, 更是把握了宜兴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进程的战略重点。

从贯彻十九大精神要求看,建设新兴中心城市是宜兴推进现代化新征程的必然选择。党的十九大确立了分两步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目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确立了宏伟蓝图,明确了路线图和时间表,提供了行动指南和根本遵循。放眼全国看宜兴,无论是落实战略目标、还是破解主要矛盾、完成主要任务, 说到底都意味着要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而新兴中心城市无疑是现代化建设的最佳载体。宜兴建设的新兴中心城市,其内涵至少应该包括五个方面:一是新兴理念;二是新兴产业;三是新兴平台;四是新兴人才;五是新兴科教。这些重要内涵都是现代化建设的关键要素和重要支撑。只有这些关键要素加快汇聚、加快整合、加快融合和加快提升,新兴中心城市建设才会充满活力,不断焕发出蓬勃生机。

从全国和全球发展趋势看,建设新兴中心城市是宜兴推进现代化新征程的关键举措。目前,全球工业化进入4.0时代,其核心是智能制造,意味着必须提升城市创新能力,特别是科教支撑能力。工业4.0 背后是消费4.0。我国服务业已经进入爆发期,将催生出为第三产业服务的第四产业。第四产业称之为数字产业,也是未来最重要的经济形态—数字经济,这意味着经济发展的能量将加快向新兴城市集聚。与工业4.0、消费4.0相伴而行,经济建设的主战场开发园区,也从1.0的工业园区、2.0的产城融合园区、3.0 的生态科技园区,进入4.0的智慧园区。意味着无论是产业发展形态, 还是政府治理形态,都进入了智能化、服务化和数字化时代。而与这些形态相适应的无疑是新兴中心城市。进入新常态以来,我们看到, 与经济主战场转型升级紧密相关的,我国创新创业也进入4.0时代。其重要标志是技术、制度、市场、资本四支巨桨协调驱动。创新创业4.0时代,关键看城市科教、文化、人才支撑能力,特别是看城镇创新生态体系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目前,中国区域发展也已进入4.0时代。上世纪80年代,邓小平同志提出“两步走”的战略思想: 第一步是先集中发展沿海,第二步是沿海发展起来之后,沿海支援内地,加快了中国经济的起飞。上世纪90年代,江泽民同志在“九五计划”中提出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思想,并在1999年启动西部大开发, 加快了中国经济西进的步伐。进入21世纪,胡锦涛同志先后启动东北振兴和中部崛起的发展战略,结合东部率先发展,提出中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奠定了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基础。党的十八大之后,习近平同志审时度势,在强调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同时,提出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建设三大战略,开创了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新时代。以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的三大战略,侧重点在于加强区域合作打破行政壁垒,在更大的空间范围内解决区域经济发展问题,形成区域经济发展的整体合力和新动能。宜兴推进宁杭生态经济带新兴中心城市建设, 完全契合“三大发展战略”的时代要求,一定能够实现宁杭生态经济带新兴中心城市建设的战略目标,并为开启现代化新征程提供坚强支撑。

在更高形态上加快补齐城镇化这一突出短板

从全球范围看,城镇化发展的最高形态是城市群。目前,世界级城市群中,欧洲有两个,美国有两个,日本有一个,中国有一个。未来的国际竞争,很大程度是城市竞争,说到底是城市群之间的竞争。未来几十年,中国将形成包括长三角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粤港澳城市群三个世界级城市群,从而支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顺利实现。宜兴地处以上海为龙头的世界级长三角城市群的核心区,优势资源和条件得天独厚,应该从战略和全局高度,以新兴中心城市建设为抓手,主动做好深度融入长三角城市群尤其是上海都市圈这篇大文章,全面提升经济社会发展的国际化水平。

但是,从世界级城市群的视角看,目前宜兴的城镇化还是短板。2016年,宜兴城镇化率超过65%, 高于全国水平。但是,比苏南低10 个百分点,比全省低2个百分点。其根本原因在于产业发展不充分,在于产业转型升级滞后,在于产业对人口集聚能力不强,在于城市创新支撑和人才引领能力不强,在于集聚国际优势资源不够,在于发挥自身综合优势不够。

近年来,宜兴大力实施产业强市战略,非常符合宜兴实际。但是,推进产业强市战略,不能走传统的产业转型升级老路,不能寄希望于在传统产业升级老路上“弯道超车”。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 改变宜兴重化工产业比重偏高、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不够充分,关键是要转变传统思维,更新发展观念,紧盯世界前沿,着力“换道超车”,加快做好“扬长补短”大文章。“扬长”就是彰显特色,让优势更优。要坚持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以新兴优势产业为重点,进一步挖掘和提升特色产业,着力推进重点领域技术攻关,着力突破研发、设计、标准、品牌、供应链管理等关键环节,更多掌握核心技术,增加高附加值环节的比重,提高产品的知识、技术和人力资本含量,打造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际品牌,加快形成一批百亿元级和千亿元级的高技术产业集群,引领产业结构迈上中高端,增强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补短”就是紧盯前沿,增创新优势。要以更加开放的视野和胸怀,积极运用第四次工业革命带来的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形成一批在全国乃至全球有较强爆发力和引领力的新增长点。数字经济是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最高级、最活跃的文明形态和创新发展的新引擎,正处于密集创新期和高速增长期,将成为经济持续增长、共享增长和包容增长的强大驱动力量。要确立数字经济是新实体经济的理念,着力发挥科教优势,积极谋划在大数据、智能制造、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方面加快突破,在全国乃至全球形成数字经济发展新优势。

在未来一段时间,补齐城镇化发展短板,重中之重是坚持以人为本,大力推进新兴中心城市建设, 着力创新城市服务功能,增强城市集聚辐射能力。要主动对标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的发展目标,提升宜兴新兴中心城市的发展定位;要着力落实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战略举措,增强城市对高端要素特别是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与承载力;要持续提升新兴中心城市规模效益和竞争力,进一步优化发展布局,拓展发展空间,不断增强新兴中心城市现代化建设的新动能。

在推进新型城镇化与生态文明融合发展中开启现代化新征程

新型城镇化是我国最综合的发展载体,最长久的发展动力,最大的内需和最现实的抓手。生态文明是最高级的文明发展形态,最重要的发展标杆,最紧迫的现实追求。无论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还是新发展理念,从推动发展的战略取向看,其重要标杆都是生态文明。十九大报告强调的生态文明建设, 是人类社会继农耕文明、工业文明之后,更高级的社会文明形态。特别注重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生态友好和空间优化,尤其是特别重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欧美一些国家比我国实现现代化要早百年时间。但是,西方国家的现代化大都建立在第一次、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文明成果上,尽管他们也在不断发展进步,不断提高发展质量与水平,但是,他们无不经历过先污染后治理的惨痛过程, 并多次给世界带来灾难。正如著名学者张维为所说,如果说中国发展中有些GDP是带血的,那么,世界工业革命以来,欧美发展过程中的GDP在很多时候是血流成河的。

与西方先发国家的现代化相比,中国发展中的生态觉醒相对更早,这既有借鉴历史经验教训的因素,更重要的是生态自觉。因此, 我国环境保护和生态治理的力度更大、成效也更突出。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先进理念以来,全国上下形成高度共识,高度自觉,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着力建设美丽中国,并积极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尽管未来一段时间,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任务依然困难重重,但是,最终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理想目标将不容置疑。

当前,以创新驱动发展为核心的经济转型升级,正在推动宜兴产业结构朝着智能化、服务化和绿色化方向转变。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为生态文明建设创造了越来越好的条件。可以说,宜兴的现代化建设,应该是在产业转型升级基础上,更多依靠第三次、第四次工业革命文明成果的现代化,应该是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的现代化,应该是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更高的现代化,也应该是比西方国家现代化的层次和形态更高级的现代化,更应该是广大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多更强的现代化。

综合而言,从战略层面把新型城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深入融合起来,符合十九大精神,符合长三角城市群建设要求,也契合宜兴实际。实践中要突出做好四方面工作。一是突出生态文明建设理念, 着力推进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态保育和空间优化。二是突出多维融合要求,着力推进城乡融合、城镇生态融合、产城融合、“四化” 融合和多规融合。三是突出转型升级趋势,加快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城镇转型升级和社会发展转型升级。五是突出社会治理创新,加快建立多元化社会治理体系,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形成全社会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发展格局。

作者为江苏省政府研究室副主任

评论被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