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子商务的增长推动了物流行业的创新和发展。
  •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养老服务和健康管理需求日益增长。
  • 大数据在商业决策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 随着人们对健康意识的提高,健康食品和生活方式受到更多关注。
  • 环境可持续性成为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组成部分。
  • 海洋塑料污染问题引起了全球范围内的环保行动。
  • 在线教育的普及为全球学习者提供了更广泛的学习机会。
  • 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物流行业的创新和发展变得尤为重要。
  • 生物技术在医药领域的应用带来了新的突破和挑战。
  • 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和生态系统的退化引起了全球范围内的环保行动。
  • 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引起了全球对自然保护的重视。
  • 全球健康危机凸显了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和国际卫生合作的紧迫性。
  • 生物技术在医药领域的应用带来了新的突破和挑战。
  • 大数据和机器学习在商业决策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 网络安全问题日益严重,个人数据保护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 随着区块链技术的成熟,其在金融行业之外的应用逐渐增多。
  •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跨文化交流和国际合作变得日益重要。
  • 随着太空探索的商业化,航天产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 随着在线教育的兴起,教育公平问题再次成为社会讨论的热点。
  • 数字化转型正在改变企业的运营模式,特别是零售和服务业。
  • 心理健康问题在全球范围内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
  • 全球健康危机促使各国加强公共卫生体系的建设。
  • 随着人们对健康意识的提高,健康食品和生活方式受到更多关注。
  • 社交媒体在社会运动和政治变革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 随着人们对健康意识的提高,健康食品和生活方式受到更多关注。
  • 资源型地区创新驱动引领质量效益提高的路径选择

    资源型地区创新驱动引领质量效益提高的路径选择

    0

    杨臣华

    在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创新资源中,资源型地区最为典型的是以自然资源主导的经济结构特征。随着经济发展外部需求环境和内在支撑条件的变化,以消耗自然资源为特征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已不具备比较优势。相应地,自然资源型发展路径依赖带来的产业结构单一、内生增长动力不足、市场活力不充分等问题日渐凸显。

    深刻认识资源型地区经济发展面临的新问题

    当前我国经济已进入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从传统经济向现代经济过渡的转型升级新阶段。提高资源型地区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重点在减少对传统发展路径的依赖,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转变传统习惯思维定式,切实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难点在转换增长动力,培育发展新动能,提升创新人才支撑力上。若跨越不了或不能突破这些“关口”,资源型地区的发展就不可能真正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一)自然资源型路径依赖仍未破解

    2000年以来,资源型地区抓住国家西部大开发和重化工业发展阶段对能矿资源需求“井喷”式的发展机遇,创造了高速增长的西部现象。但由此形成的发展路径依赖和传统惯性思维定式,让结构瓶颈单一、内生动力弱化、市场活力不足等弊端占据主导,以自然资源为特征的粗放型发展模式,也挤压阻碍着新经济培育和创新发展,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产业转型升级所需的技术、人才、环境等内外部组合要素支撑成为发展中的“软肋”。如何依托自然资源比较优势,打造组合创新资源优势,提高供给体系质量,成为资源型地区经济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

    (二)新旧动能转换接续力和新动能发力不足

    加快推动新旧动能转换接续和培育发展新动能,是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重要支撑。供需两侧结构失衡、创新驱动能力不足成为影响资源型地区新旧动能转换接续和新动能产生的关键因素。从需求侧看,能源、冶金、建材等传统领域投资逐步收窄,新兴领域投资规模相对较小,传统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和关键性作用趋降。同时, 消费产品有效供给不足制约消费规模质量提升,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有待增强。从供给侧看, 传统产业带动力减弱,新兴产业成长和新动能培育缓慢,新旧产业转换接续不畅。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多缺乏关键核心技术、关键产业环节、终端品牌等,产业链短链、缺链、弱链较多,导致传统产业链延伸受限、新兴产业链培育不足,加之配套新产业发展环境改善滞后, 难以形成产业链中高端优势。从创新能力看,科技创新基础薄弱,自主创新能力和公共创新平台支撑作用不强,政产学研融合度不够,企业在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以及管理、商业模式创新方面相对薄弱,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新旧动能转换接续和新动能培育进程。

    (三)创新人才支撑力亟需加强

    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根本动力在创新,创新的关键在人才。资源型地区创新能力不足说到底是人才创造力不足,没有人才优势,就不可能有创新优势、经济优势。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 2015年,全区人才统计总量为240万人,占人口总量的9.5%,比全国的11.5%2个百分点;全区R&D 人员全时当量(科技人力投入)居全国第20位,仅为江苏、广东等发达省份的6.6%7.1%。在人才层次上, 目前内蒙古仅有“两院”院士1人, 而同属西部地区的陕西省、四川省分别有“两院”院士64人、62人; 国家“千人计划”和“万人计划” 入选者仅有26人,行业普遍缺乏领军人才。在人才结构上,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新技术等新经济创新人才明显不足,人才结构与转型升级匹配度不高。

    (四)转型升级软环境有待完善

    制度性交易成本高低和传统粗放习惯型思维是影响经济发展质效提升的关键因素。资源型地区持续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支撑转型升级的体制机制和产业政策不断完善, 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一是政策组合叠加优势和政策红利未充分释放, 政策制定、落地与产业发展之间协调配合还不完善。二是创新供给存在政策“空洞”,支撑创新能力提升的“硬政策”和“软服务”有待完善,包括科技资源配置市场化程度不高、知识产权保护和利益分配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体制机制创新滞后等。三是市场体制机制存在政府与市场的边界模糊,市场准入机制、要素市场改革、产权有效激励要素自由流动、价格反应灵活机制有待完善,市场主体活力显著不足。四是产业发展政策功能有待提高,传统产业政策多以结构性、扶持性政策为主,而提高企业运行效率、提升价值链的服务性、功能性、技术性政策相对较少,部分政策难以适应新产业新动能培育需要,政策环境亟待完善。

    资源型地区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效益的路径选择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着力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这是党中央立足全局、面向未来、把握新时代作出的重大战略抉择。我们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特别是提高供给体系质量的战略思想,按照十九大报告的总体要求和战略部署,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 推动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优化、增长动力转化。把握新时代,开启新征程,加快经济由中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资源型地区必须下决心减少对传统发展路径的依赖,把经济发展的立足点真正转向提高质量效益上来,构建“质量第一、效益优先” 的发展动力体系,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努力走出一条以新发展理念引领的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后劲更足、优势充分释放的发展新路子。

    (一)以创新驱动发展质量效益提高为第一驱动力,走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创新发展之路。加快构建创新引领发展模式,培育发展新动能,点燃发展新引擎,完善创新体系,补齐创新供给体制短板。加快企业生产过程和业务流程信息化改造,加强工业云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和应用示范,推动“互联网+”工业发展。围绕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建设,建立全产业链智慧农牧业体系,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通过激发全社会创新主体特别是企业家创新创业,把经济增长的动力从主要依靠投资和自然资源要素转向依靠人力资本和技术创新上来,提升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力。

    (二)以培育发展新旧动能转化接续力和新动能为着力点,走市场导向、绿色低碳、有竞争力的发展之路。加快建立绿色生产和消费的制度和政策导向,建设绿色低碳高效利用的产业发展体系,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发展绿色金融,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打造绿色发展新动能。全面放开民营资本进入科技教育、医疗卫生、养老孝老、医养结合、公共文化、健康体育等领域,建立健全政产学研深度融合、旅游文化融合发展、公共服务均等化等行业跨界融合发展政策,以制度创新提高现代产业绿色低碳和市场竞争力,推动新旧动能平稳转换、加快接续。

    (三)以金融支持实体经济为切入点,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走资源资本化、资本证券化、资产股权化的直接融资之路。资源型地区的“短板”在于缺乏直接融资渠道,需要持续深化资源型地区投融资体制改革,加大资源、资本、资产市场化的政策引领,破解投融资这个关键环节,努力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设立专业化融资平台、产业基金等,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加强企业上市融资、股权融资、债券融资,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债务风险的底线。

    (四)以全面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走东西互济、南北联动、内外合作、八面来风的全方位对外开放发展之路。以内蒙古作为我国向北开放“窗口”为例, 要充分发挥对外开放的节点和枢纽作用,积极参与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做好“亚欧大陆桥”大动脉这篇文章,全面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打造“八面来风”的国内外合作新格局。必须把人才建设作为提升经济发展质量效益和对外开放水平的第一资源,加快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以全方位开放为导向, 以人才政策突破和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构建人才链、政策链、服务链,把人才嵌入全方位开放新格局全过程,打造创新人才高地,加快培育国内外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五)以新兴产业多元化、优势产业集群化、特色产业高端化为立足点,走整合供应链、延伸产业链、拓展服务链、提升价值链的体系化发展之路。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培育若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群”的要求,资源型地区要充分发挥绿色农畜产品加工、稀土、石墨等新材料新产业新技术优势,支持企业优化配置生产要素、配套上下游供给,推动关联企业建立联结机制,补齐优势特色产业链上下游短板,延伸产业链条,培育成为先进制造产业群。

    (六)以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为核心,走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之路。全面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积极培育智能制造、物联网、个性化定制等新增长点,在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形成新动能。以提高产业竞争力为目标,以创新招商引资的新模式、新策略、新方式为动力,坚持大集团引领、大项目支撑、集群化推进、园区化承载的发展原则,完善体制机制保障,强化政策导向,优化发展环境,构建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为引领,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为特征,新型工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牧业、现代人力资本服务等现代供应链相互融合和协调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

    作者为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

    Visits: 0

    评论被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