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冠群
内容提要:
相比全球其他自贸港,海南自贸港具有完全不同的资源禀赋要素和基础条件,必须走出一条具有海南特色的、符合海南实际的自贸港建设之路。本文在分析海南自贸港的生态、人口、空间等资源优势的基础上提出,海南自贸港的产业选择要区别于传统的物流和货物贸易型自贸港,要坚持开放型、高端化、特色化、生态型等基本原则,重点谋划布局航空经济、数字贸易、跨境金融、国际旅游、航运服务、先进制造、生物科技等产业,打造国际科技创新高地。
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战略举措,是党中央着眼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深入研究、统筹考虑、科学谋划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相比全球其他自贸港,海南自贸港具有完全不同的资源禀赋要素和基础条件,客观上要求海南自贸港建设不能简单复制其他国际自贸港的模式,必须走出一条具有海南特色的、符合海南实际的自贸港建设之路。在产业选择上,海南自贸港必须立足自身比较优势,立足衔接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有利条件,立足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立足国家所需、海南所能,立足海南封关后的开放条件,坚持“无中生有”“有中生优”,系统谋划开放型产业体系建设,形成与全球其他自贸港与众不同的产业发展路径。
图为海口新海滚装码头客运综合枢纽站,于2023 年11 月29 日开始试运营。 图/ 中新社
海南自贸港不能简单复制其他国际自贸港的产业发展路径
放眼全球,绝大多数自贸港都是全球重要的物流枢纽, 具有优越的区位条件和物流运输条件,国际物流带动了国际贸易往来和高端产业集聚,如香港、新加坡、鹿特丹、迪拜等自贸港都起步于依托大型港口的国际海洋运输。国际航运不是海南的优势,海南不在国际航运主航路上,这就决定了海南自贸港在起步建设时,不能简单复制其他自贸港“物流—贸易—产业”的发展模式,不能简单采取以国际物流和国际货物贸易为牵引和导向的建设路径。
从面积和人口规模上看, 海南自贸港远大于全球其他自贸港,目前国际上还没有规模如此大的自贸港。海南面积3.54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超过千万,远远大于香港、新加坡、迪拜、鹿特丹等城市级自贸港和开曼群岛、维尔京群岛等岛屿型自贸港。较大的面积和人口规模决定了海南在产业选择和布局时有更大的空间。香港、新加坡、鹿特丹等自贸港经历了多轮产业转型升级, 因为产业发展空间有限、地价偏高,只能被迫留下若干具有高附加值的产业,如贸易、金融、航运、旅游、法律等服务业及电子信息、石化等少数高端制造业。海南自贸港较大的地理面积和承载能力决定了海南除贸易、金融、旅游等服务业外,还可以布局更多高端制造产业,特别是结合周边珠三角地区强大的制造业配套能力和正在蓬勃发展的东南亚下游组装加工制造,面向国内和国际两个制造品需求大市场,海南在国际制造产业链供应链中可以发挥更重要的作用,这是其他自贸港不能比拟的。
全球各自贸港建设时间普遍较长,均经历了多次产业更新换代。当前海南自贸港建设正面临以数字经济、生物经济、绿色经济等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这就决定了海南的产业发展无需复制传统自贸港的产业发展路径,无需经历漫长的产业升级和更新换代过程,而可以直接面向科技和产业发展的最前沿,前瞻性布局,发挥后发优势,实现后发先至,形成与传统自贸港不同的产业发展路径。
海南自贸港产业选择的五大着眼点
海南自贸港的产业选择要区别于传统的物流和货物贸易型自贸港,要充分适应当今全球经济形态的重大变化,着眼于五个重点领域,打造独具特色的自贸港。
一是着眼于国际交通运输方式的重大变化,打造航空型自贸港。随着全球贸易中高附加值中间品和最终品占比的提高,国际航空运输在国际贸易和国际物流中的重要性与日俱增,航空成为全球贸易和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的新型组织方式。海南在国际航空运输领域具有后发优势,海南自贸港客观上要求必须配套建设国际航空港。海南岛面积较大,可以在更大范围、更多领域扩展更加丰富的航空业态,从而形成更具国际影响力的航空经济产业集群。
二是着眼于国际贸易的结构性变化,打造服务贸易型自贸港。随着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更多服务业态和场景不断涌现,更多服务品变得可贸易,服务贸易在全球贸易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海南可以在全球服务贸易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跳出传统货物贸易型自贸港的发展模式,在国际旅游、数字贸易、国际医疗、国际教育、跨境金融等服务贸易领域实现更大作为。
三是着眼于全球科技竞争与合作,打造科技型自贸港。全球主要大国正在围绕前沿科技开展激烈竞争,我国要在科技竞争中拔得头筹,一方面要坚持自主创新,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另一方面要坚持开放创新,集聚全球高端科技创新要素资源,为我所用。海南自贸港具有高水平的制度型开放条件,应通过制度创新,吸引国外科创机构、科技人才、科研资金、实验设备等科技创新要素向海南集聚,在科技成果转化、科研激励等方面创新体制机制,重点围绕数字经济、生物经济、绿色经济、海洋经济等前沿领域开展国际创新,在我国打造以国际合作为特色的科技创新高地,更多强调国际科创资源为我所用,形成与北上广深等传统科技资源集聚地区不同的科技创新模式。
2023 年12 月1 日,海南首条第五航权定期客运航线开航。 图/ 中新社
四是着眼于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打造特色金融型自贸港。当前我国正在经历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突出表现为我国部分纺织服装、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光伏等组装加工类制造业,在美国加征贸易关税、我国生产成本上升等多重因素影响下,向东南亚、南亚、墨西哥、非洲等地转移。在这一转移过程中,我国生产力国际布局与跨境金融管理存在一些不相适应的情况。海南自贸港可通过金融管理制度创新,如资金跨境流动便利化、打造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对企业所得实行较低税率、针对国际资本培育种类多样的金融增值产品等,推动国际资金回流,为我国企业提供便利的跨境金融结算服务、投融资服务、资产增值服务,同时在海南培育人民币离岸市场,将海南打造成为我国企业海外投资的重要“跳板”和人民币国际化的前线基地。
五是着眼于海南生态资源优势和要素禀赋,打造生态型自贸港。生态是海南最重要的要素禀赋,相比全球其他城市型自贸港,海南自贸港具有丰富的生态资源和巨大的生态容量。生态是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海南要将生态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作为区别于其他国际自贸港的重要特色抓手。要充分培育国际旅游、健康养老、热带农业、生物种业、深海渔业、高端食品加工业等生态资源向经济资源转化的重要业态,要着力打造绿色能源、节能环保、循环经济等支撑生态保护的产业体系,形成生态保护与产业培育相协调的经济发展新模式。
海南自贸港下一阶段的重点产业选择
海南自贸港产业选择应坚持开放型、高端化、特色化、生态型等基本原则,重点谋划布局以下产业或业态。
一是航空经济。随着全球产业链重构和产业升级,国际产业链供应链对商流、物流、人流时效性的要求大幅提升, 航空这一交通运输方式在全球经贸往来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香港、新加坡、迪拜、鹿特丹、仁川等全球主要自贸港均将发展航空运输放在突出位置,这些自贸港均拥有大型国际枢纽机场、覆盖全球的国际航线、较强的航空客货运能力,对于其集聚全球资源要素有重要作用。海南自贸港建设也要将发展航空运输放在突出位置。海南在海运方面不占优势,更应将航空作为与全球互联互通的主要方式。各国际自贸港的航空客货源主要来自国际中转,因此海南国际航空的主要客货源不仅要考虑本地需求,而且要重点瞄准东北亚、东南亚、大洋洲、南亚、中东以及我国国内等区域板块间的国际中转及与北美、欧洲等地区的国际直飞业务。比较海口、三亚、博鳌等机场,海口机场条件更加优越,要重点打造海口国际航空港,配套联通全球的国际客货运航线、第七航权、保税航油和保税航材等相关政策,吸引全球航空客货便利来往海南并进行国际中转。这对于海南培育发展飞机改装、飞机维修、航空发动机等关键部件维修,航材供应等航空配套业态,跨境电商、生物医药、高端电子、生鲜冷链等适航运输业态,以及国际旅游、国际物流、商贸零售、商务会展、国际拍卖等高端服务业态具有重要的先导作用。
图为海南自贸港建设的样板间——洋浦保税港区。 图/ 中新社
二是数字贸易。随着全球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数据与贸易深度融合,数字贸易这一新经济新业态应运而生,是全球贸易发展的重要增长点。传统国际自贸港的发展普遍起步于货物贸易,但随着自身产业升级,贸易业态也渐渐向服务贸易等方向转型,特别是一些国际自贸港抓住数字贸易发展机遇,实现蓬勃发展。例如, 爱尔兰本身没有类似香港、新加坡、鹿特丹等自贸港的大型港口,地理位置处在欧洲大陆之外,也不处于国际海运主航路上,但通过数字贸易的发展, 一跃成为全欧洲甚至全球重要的数字贸易枢纽。我国是全球数字贸易大国,数字贸易发展速度快,海南自贸港应抓住这一发展机遇,通过搭建联通全球的国际光缆、提供辐射全球的国际通信服务、建设面向国际市场的数据服务中心、畅通数据跨境流动通道、放松数字服务市场准入,集聚国内外高端数字服务企业,加快培育一批平台型企业,力争打造全球知名数字自贸港。同时,探索建设数据离岸加工基地,重点发展国际“来数加工”,建设海南数据交易所国际版,发展国际数字服务外包、人工智能大模型数据训练(“国际数据+国内大模型+海南算力”)等业态,使海南成为联通国内国际数字大市场、畅通数字领域“双循环”的主要平台。
三是跨境金融。随着我国国际贸易规模扩大、国际产业链供应链合作深化、“走出去”全球布局、人民币国际化等进程的加快,我国现有跨境金融管理体系与生产力国际布局出现一些不相适应的情况, 海南自贸港应成为我国金融体系开放循序渐进突破的重要试验田。海南自贸港要充分用好多功能自由贸易账户(简称“EF账户”)这一金融工具, 通过电子围网管理的方式寻求国内国际两大资金流通体系的兼容。EF账户内可实现资本项目自由兑换,资金利用EF 账户可自由进出海南。可利用EF账户发展离岸结算业务, 将海南打造成为中资企业全球布局的主要结算中心,吸引中资企业海外经营利润通过EF 账户回流海南。依托EF账户配套国际债券、人民币离岸甚至是股票等国际交易市场,实现各类国际资金及中资企业海外回流资金在海南的保值增值。鼓励中资企业利用EF账户开展海外投资,依托EF账户打造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 通过该账户向外投资免除对外投资备案等相关手续,资金汇出实行极简化管理,使海南自贸港成为我国企业开展全球布局的重要“跳板”。利用好EF账户发展船舶、海工装备、火箭卫星、大型医疗装备等国际融资租赁业务,借鉴爱尔兰成为全球最大飞机融资租赁国的成功经验,争取将海南打造成为全球重要的国际融资租赁市场。总之,通过EF账户这一特殊金融工具吸引全球资金向海南汇聚、吸引国内资金便利开展国际投资,使海南成为国内国际资金互通的“转换桥”和国内国际金融市场衔接的“超级联系人”。
四是国际旅游。国际旅游是海南自贸港的优势领域和特色业态,海南可借鉴济州岛、普吉岛、夏威夷、斐济、斯里兰卡等国际旅游岛发展经验,重点在旅游人员免签或落地签、开通覆盖全球的国际航线、推广普及英语使用、旅游市场开放准入、国际劳务人员进入海南市场、国际旅游综合体建设、高端化和多元化的旅游业态场景培育等方面加大探索力度,将国际旅游打造为海南自贸港的特色名片。海南要围绕建设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城市,推动旅游与文化体育、健康医疗、养老养生、邮轮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特色旅游产业集群,培育旅游新业态新模式。
五是航运服务。因地理位置原因,海南并不处在国际航运主航路上;由于本岛面积较小,不适宜发展大规模制造业,海南难以形成大“进”大“出”的物流规模;珠三角和北部湾地区大型港口众多、港口竞争激烈。综合这些原因, 海南并不适宜建设国际航运枢纽,未来海南港口也将以满足本岛物资进出等功能为主。但海南可利用制度开放优势, 重点在航运服务领域争取突破。可借鉴巴拿马、利比里亚等的经验,通过极低的船舶注册税、便捷的船级管理,争取更多国家船舶在海南注册并悬挂中国“方便旗”。借鉴波罗的海航运交易所经验,打造海南国际航运交易所,通过便利的资金进出,立足我国自身航运交易需求,进一步拓展国际航运交易,力争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海南价格,学习借鉴波罗的海指数,编制海南航运指数,进一步对国际大宗产品定价发挥重要影响。与香港共同培育发展国际航运仲裁、国际海事法律服务等产业,将香港的英美法系制度与未来在海南大量注册“方便旗”船只的航运法律仲裁服务需求相结合, 共同努力,形成能够与伦敦在国际海运法律服务市场地位相比肩的能力。结合海南清洁能源岛建设,大力发展氢、甲醇、氨等绿色船用燃料的保税加注业务,对未来欧美在航运领域加征碳关税前瞻性应对布局。
六是先进制造。海南自贸港面积和可利用土地空间远大于香港、新加坡、迪拜、鹿特丹等传统自贸港,为海南自贸港发展高端制造业创造了有利条件,海南自贸港要区别于传统物流和贸易型自贸港,将高端制造业作为海南自贸港建设的重要方向。要结合海南清洁能源岛建设需求,重点发展耐醇、耐氢脆的相关装备、设备、车辆、管道、材料等生产制造。围绕文昌航天发射基地,探索布局航天相关装备材料配套制造,解决大型航天设备远距离海运带来的成本过高问题,提高海南航天产业本地配套能力。大力布局航空产业,重点布局通用航空上下游制造服务,形成通航飞行器及零部件材料供应,通航飞行器交易、维修等配套服务,公务机、空中游览、应急医疗、空中体育等通航应用业态的一体化通航产业链。依托洋浦石化项目,进一步延伸产业链,重点拓展下游石化新材料、医药化工等高端业态。在海南布局游艇制造项目,与国内龙头游艇生产企业、动力电池企业合作,研究布局高端电力游艇产线,推动游艇制造与下游游艇交易、保管、维修、俱乐部等服务业态融合发展。用好“产品加工增值30%后进入内地市场免关税”政策,重点发展国外优质农、牧、渔高端食品加工制造,国外珠宝、玉石、香料等在海南用于奢侈品、高端化妆品等加工制造。用好东南亚等地区中药材资源,进口境外优质中药材,在海南本地加工成中医药药品后进入内地市场。
七是生物科技。积极发展国际创新药研发产业,吸引国际生物医药巨头在海南布局研发中心,引进国内外高水平医药服务平台,培育CRO、CMO、CDMO等各类委托研发模式,开展基于真实世界数据的临床试验。打破医疗领域外资准入限制和股比限制,引进国际先进医疗和康养机构, 探索引进香港牙科、日韩美容、卡塔尔运动医学等特色医疗服务业态,放松在细胞治疗、基因治疗等前沿医疗科技应用方面的限制。博鳌乐城“黄金九条”政策复制应用到海南全岛,推进境外已上市药品在海南指定医院使用,允许外籍及港澳台医师在海南执业。进一步提升种业研发水平,布局建设海南种质基因库。布局国家级海洋生物研究基地,重点在海洋生物基因、海洋生物材料、海洋仿生学应用等领域开展科技攻关。
八是国际科技创新高地。随着全球科技革命的加速,科技创新能力成为影响自贸港长远竞争力的重要因素。香港、新加坡、迪拜等国际自贸港正在加速推动从传统的贸易型自贸港向科技型自贸港转变,在科技研发投入、科技制度创新、科技资源集聚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努力抢夺国际科技创新资源。海南自贸港也应前瞻性瞄准科技型自贸港建设方向,积极探索,利用海南制度型开放优势,集聚全球科技创新资源要素,打造国际科技创新高地。海南要力争在国际人才签证便利化和永久居留、国际科技创新和风投资金自由流入流出、以成果为导向的科研资金管理制度改革、国际化职称评定制度、国际知识产权交易和服务体系建设、探索建设中国国际科学院等方面争取较大的政策制度突破,跳出海南本地科技创新资源稀缺的思维定势,更多从制度型开放、吸引全球科技创新资源并为我所用的角度,努力建设科技型自贸港。
若干建议
一是对海南构建开放型产业体系进行系统研究。当前国际形势变化快、科技创新技术进步快、国内经济转型升级快,海南必须站在国内国际产业变化的最前沿,充分把握“开放型产业体系”这一主题,对海南封关后下一阶段要重点布局的产业业态进行系统性、前瞻性研究。封关后海南的产业发展更多要“无中生有”,跳出海南现有产业业态,大胆考虑培育新质生产力,形成更加符合当前世界发展形势和国家急需、海南所长的开放型产业体系。
二是围绕海南“三极一带一区”总体格局,对产业布局进行深入研究。海南开放型产业布局必须结合海南各地比较优势,宜工则工、宜贸则贸、宜游则游、宜农则农,要形成系统化、差异化的产业布局体系。产业布局要与总体规划相协调,实现产业规划与空间规划等规划的多规合一。重点要结合海口经济圈、三亚经济圈、儋洋经济圈三大经济圈的发展定位,分别对各自适宜发展的产业业态与布局进行深入研究,推进产业集群与经济圈融合发展。
三是针对重点产业需要争取的政策和制度创新进行系统研究。当前我国正在从商品要素流动型开放步入制度型开放阶段。在制度型开放方面,海南是我国开放规则最领先、制度创新力度最大、先行先试授权程度最高的平台。制度开放要与开放型产业发展结合起来,要通过制度开放为相关产业落地布局和高质量发展赋能。海南可以重点考虑布局的产业业态,如航空经济、国际科创、数字贸易、跨境金融、国际医疗等各领域,均需要大量针对性强、量身定做的创新型开放政策。例如,发展航空经济需要航线航权政策的进一步放宽,发展国际医疗产业需要博鳌乐城政策在更大范围内复制推广,发展跨境金融业态需要EF账户的突破,等等。因此,必须加强对海南开放型产业政策的系统研究,海南自贸港应通过建设制度创新高地来引导、培育和打造开放型产业发展高地。
【本课题得到海南省委托重大课题《海南自贸港经济形态和产业发展的国际对比研究》支持】
作者为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创新发展研究部处长、研究员
Visits: 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