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海洋强省建设实践、短板弱项及提升思路

0

 罗成书 毛翰宣

 内容提要: 

浙江是海洋资源大省,“八八战略”实施以来,在顶层设计、海洋产业、海洋科技、海洋开放、海洋港口等领域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但也存在产业发展能级不强、海洋科创能级不足、一流强港建设偏硬等短板弱项。为此,下一阶段浙江省海洋经济要继续在统筹管理、创新驱动、开放合作、宣传推广等领域发好力、出成效。

 习近平总书记有着深厚的海洋情怀,高度重视海洋经济发展,在浙江工作期间亲自擘画了建设海洋经济强省的宏伟蓝图。20 03年7月10 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在浙江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上正式提出“八八战略”, 并将“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纳入其中。浙江将海洋作为发展最大优势、最大潜力、最大空间所在,二十年来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加快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浙江舟山群岛新区、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宁波舟山国家大宗商品储运基地等一大批涉海国家战略落地,全省域、全方位、系统性持续推动海洋强省建设。2 0 0 3 — 2 0 2 2 年,浙江海洋生产总值从7 0 2 亿元增长至1 0 5 0 0 亿元,年均增长1 5 . 3%,高于同期全省GDP 年均增速4 个百分点,海洋生产总值占全省GDP比重从7 .1%上升至1 3 . 6%,海洋经济对浙江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大幅提升。2 0 2 3 年是“八八战略”实施2 0 周年,总结浙江海洋强省建设实践,剖析存在的短板弱项,提出下一步提升建议,对于一以贯之践行“八八战略”,推动浙江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浙江海洋强省建设实践

(一)高位部署顶层设计, 海洋强省建设工作机制不断完善

一是组织统筹方面。近年来浙江每年高规格召开海洋强省建设推进会,推进海洋强省建设。成立海洋强省建设工作专班,由浙江省政府主要领导担任召集人,建立常态化统筹协调机制。11个地市均建立完善专班推进机制,分解落实各项指标和工作任务,推进海洋经济发展。二是规划政策方面。浙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发展海洋经济推进建设海洋强国的意见》,先后印发《浙江省海洋经济发展“十四五” 规划》《关于加快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强省的若干意见》。2023年,海洋强省建设工作专班又制定印发《浙江海洋强省建设“ 8 3 3 ”行动方案》,进一步细化工作抓手。省级有关部门围绕临港产业发展、海域使用、港航物流、海洋科技创新、海洋生态保护等领域出台海洋经济相关政策。三是评价体系方面。完善海洋强省绩效考评操作细则和督查激励配套实施办法,每年推进省级部门海洋强省建设绩效评价及地市督查激励工作,形成工作闭环。

( 二)培育壮大海洋产业,海洋经济发展潜能充分挖掘释放

一是强化产业发展统筹布局。浙江先后印发实施《浙江省现代海洋产业发展规划(2 0 17 – 2 0 2 2)》《甬舟温台临港产业带建设方案》,围绕打造“ 23 4”世界级海洋产业集群,进一步优化海洋产业布局。二是推进海洋产业重大项目。成立海洋产业项目招引培育工作专班,研究制定《浙江省加快海洋产业项目招引培育工作实施意见》,推进实施“引航、盯引、筑基、育强”四大行动,招引落地舟山绿色石化基地二期等一批重大项目,2 0 2 2全年完成海洋经济重大项目投资2 2 2 3. 8 亿元。三是推动海洋产业结构优化。2022年,浙江海洋三次产业比例为5.9:39.4:54.7, 结构继续优化。推进船舶工业转型提升,2 0 2 2 年海洋船舶工业增加值3 8 3 亿元,同比增长1 4 . 7%;加快海洋渔业提质增效,大力推进渔场修复振兴,获批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9 个,2 0 2 2 年海水养殖产量达152万吨,同比增长9%。加快发展海洋新兴产业,2 0 2 2 年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业增加值339.4 亿元, 同比增长7. 8%,海水利用业增加值52 6 .6 亿元,同比增长14.5%。

(三)持续增强创新驱动, 海洋科技引领水平强化提升

一是加快建设涉海重大科创平台。印发《浙江省科技兴海引领行动方案》,建设卫星海洋学与海洋环境动力工程等4 家国家重点实验室, 支持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等争创海洋领域全国重点实验室,挂牌成立东海实验室。支持甬江实验室、浙江大学积极参与涉海大科学装置建设。二是不断壮大创新主体。截至2022年,共培育涉海高新技术企业977家、省重点企业研究院24家。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战略科技力量培育,攻克超高压柔直海缆等“卡脖子”技术装备。三是强化海洋科技教育人才支撑。推进浙江海洋大学和浙江大学海洋学院建设,全面提升涉海类人才培养质量。加快引育高素质海洋专业人才,拥有全职在浙院士9名,领军型创业创新团8个、省万人计划杰出人才13名。

(四)陆海统筹联动发展, 海洋内外开放能级全面增强

一是持续推进浙江自贸试验区创新试点。自2 017 年获批以来,浙江自贸试验区全力推进油气全产业链“ 一中心三基地一示范区”建设, 被党中央、国务院评价为“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总体达到预期目标”。2020年扩区以来,围绕中央赋予的“ 五大功能定位”,累计完成14 9 项全国首创制度成果,其中31项被国家复制推广。2022年自贸试验区内进出口总额9 6 6 9. 6 亿元,占全省2 0.6%;实际使用外资金额34 .8 4 亿美元,占全省18 .1%。自贸试验区所在地市跨境人民币结算量12241亿元,占全省8 4.3%。油气储备能力占全国的20%,保税燃料油加注量跃居全球第五。二是深入推进陆海新通道建设。深入推进义甬舟开放大通道建设及西延行动,“ 宁波— 舟山”“金华—义乌”双核枢纽功能提升,形成陆海统筹、东西互济的双向辐射格局。2 0 2 2 年开行中欧(义新欧)班列2 2 69 列,线路辐射50 多个国家16 0 多个城市。三是打造山海协作升级版。实现“ 产业飞地”“ 消薄飞地”山区26 县全覆盖,构建“山”“ 海”项目共引、产业共建协作新格局。

(五)锚定世界一流强港, 海洋港口“硬核”力量持续彰显

一是推进海洋港口实质性一体化改革。2 015 年成立省海港集团,作为省级海洋港口资源开发建设投融资主平台。同年,整合组建宁波舟山港集团。2016 年,省海港集团与宁波舟山港集团深化整合, 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 运作,全省港口运营实现全面一体化。二是加强一流强港建设顶层设计。先后印发《宁波舟山港总体规划(2 014 -2 0 3 0 年)》《关于加快建设海洋强省国际强港的若干意见》等。20 23年成立世界一流强港领导小组,召开全省加快实施世界一流强港建设工程动员部署会,出台《世界一流强港建设工程实施方案(2 0 2 3 — 2 0 2 7年)》。三是加快推进港口基础设施建设。建成宁波舟山港主通道,推进甬舟铁路、六横公路大桥建设,谋划建设穿山、梅山、北仑、金塘—大榭、六横5大千万级集装箱泊位群和3大亿吨级大宗散货泊位群。2017年宁波舟山港的货物吞吐量突破10亿吨,成为全球唯一的货物吞吐量超10 亿吨的超级大港。2021年宁波舟山港荣获我国港口领域首个中国质量奖,宁波市连续两年居全球航运中心城市综合实力前十位。2 0 2 2 年宁波舟山港货物吞吐量连续14 年位居全球第一,达12.6 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连续4 年居全球第三位,达3335万标箱。

浙江海洋强省建设短板弱项

(一)产业发展能级不强, 新旧动能转换应进一步加快

浙江海洋产业整体发展能级仍不够高,新旧动能转换还须加速,主要表现在:一是临港装备制造竞争力有待提升,目前仍以普通船舶和浅海海工装备制造为主,从事高端船舶和深海海工装备制造的企业还不多;二是海洋新兴产业发展仍须加速,海洋新兴产业增加值占海洋生产总值比重约30%,海洋高新产业集聚效应还未形成;三是远洋渔业、海水养殖发展不够快, 休闲渔业(海钓)发展不够规范,近海渔业捕捞减船减人压力加大,水产品精深加工链条较短,渔业高质量发展、安全发展任重道远;四是滨海旅游资源未能“ 串珠成链”, 海洋运动、海洋康养等高品质滨海旅游产品供给不足。

(二)海洋科创能级不足, 创新攻关能力应进一步提升

浙江海洋科创综合能力有待提升,尤其在创新平台、人才投入和学科建设上还需加快补齐短板。主要表现在: 一是从创新平台看,浙江省海洋领域的国家重点实验室、省实验室等高能级平台数量与山东省相比不到后者的1/5; 二是从创新人才看,浙江省海洋科研人员队伍规模较小, 特别是高水平学术领军人物、创新团队和学科带头人比较缺乏,海洋领域院士数量为山东省的一半,海洋科研从业人员数量仅为广东省的1/5; 三是从创新投入看,浙江省海洋科研经费投入不足,海洋研究与试验发展(R & D)投入强度仅为2 .8%左右,涉海类高新技术企业较少,仅为广东的1 / 3;四是学科建设不快, 海洋领域“ 双一流”和A类学科未实现零的突破。

(三)一流强港建设偏硬, 优质港航服务应进一步健全升级

宁波舟山港航运金融、航运经纪、海事法律等高端港航服务业发展滞后,航运服务、综合环境分别排全球第15 位、第33位,与吞吐量全球地位不匹配。主要表现在:一是航运中心基础薄弱,全球知名船舶经纪公司总部无一落户宁波,相比之下香港19家、迪拜27家、上海29家、新加坡51家、伦敦81家;二是船舶管理公司数量少,相比上海5 0 家、迪拜80家、香港130家、新加坡39 0 家,宁波舟山仅有20 家;三是法律、金融等现代航运服务业薄弱,相关机构主要集中在伦敦、香港等老牌航运中心以及亚洲区域新兴航运中心,全球27家航运金融领域国际知名机构在上海设点2 0 个,在宁波舟山仅1个。宁波仅有2家银行、1家融资租赁公司开展船舶融资业务,1家航运保险企业承担船舶险业务。

浙江海洋强省建设下一步提升思路

(一)做好顶层设计,充分发挥海洋强省建设“力抓顶层”行动的战略指导作用

“ 8 大行动”:加快推进实施现代临港产业集群建设行动、世界一流强港建设行动、海洋对外开放行动、现代海洋城市建设行动、科技兴海引领行动、海洋智治行动、美丽海洋建设行动、陆海统筹发展行动,努力形成具有浙江特色优势的海洋强省建设标志性成果。

“ 3 0 个海洋特色产业重点功能区块”:借鉴“ 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区、高能级战略平台创建模式,集中抓好1 — 2 个主导产业,注重实现小空间大集聚,力争通过3 — 5 年培育创建、验收命名,打造30 个左右承载浙江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性、标志性大平台。

“ 3 0 0 个项目”:围绕沿海基础设施、港口物流、现代海洋产业、海洋科教创新和生态保护等领域,选择相关性强、重要性突出、可实施的项目,按年度编制浙江海洋强省重大建设项目实施计划, 每年滚动实施3 0 0 个左右重大项目。

(二)强化创新驱动,推动海洋科教实力升级突破,增强重大科研平台能级

争创海洋领域全国重点实验室,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支持东海实验室、甬江实验室建设,组建重大专项攻关联盟。支持浙江大学、浙江海洋大学、宁波大学等高校加快涉海类“ 双一流”学科建设和海洋交叉学科建设。

一是加快核心技术攻关。围绕“ 315”科技创新体系,聚焦深海材料、海洋新能源等重点领域,编制海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动态清单, 全面推行“ 赛马制”和“ 揭榜挂帅”机制,突破一批“ 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二是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支持企业建设研发机构、组建创新联合体。实施海洋科技企业“ 双倍增”计划,加快海洋领域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发展。完善“ 微成长、小升规、高壮大”梯次培育机制,培育海洋科技领域的领军型企业、高成长企业和独角兽企业。

(三)聚焦开放合作,拓展海洋领域“地瓜经济”新内涵, 放大自贸试验区辐射带动作用

建设以油气为核心的大宗商品资源配置基地,以服务国家战略为导向,高标准打造自贸试验区2 . 0 版,探索建设以大宗商品为特色的自由贸易港(岛)。

一是增强国际经贸合作影响力。积极融入“ 一带一路” 经济合作,加强与“ 海上丝路”国家互联互通,高质量建设中国—中东欧国家经贸合作示范区,积极争创中欧经济循环浙江先行示范区,拓展“ 蓝色朋友圈”。二是纵深推进义甬舟开放大通道建设。高水平推进金华—义乌港建设宁波舟山港“ 第六港区”,开辟中欧(义新欧)班列出境新通道。依托义甬舟开放大通道西延伸行动,促进宁波舟山港口岸功能向内陆地区延伸。

(四)注重宣传推广,讲好具有浙江特色的海味故事

开好“ 一场大会”:继续办好20 23年海洋强省建设推进会,系统总结过去一年浙江海洋强省建设成效,布置下一阶段海洋强省建设的主要方向与重点任务。

发布“ 一本报告”:对标广东,高标准编制海洋强省建设年度发展报告,系统整合相关涉海省级部门、各地市、重点企业、重大项目去年一年的建设成果,并形成年度滚动推进机制。

举办“ 一场论坛”:依托省级高端智库,邀请国内外海洋知名专家,召开嘉宾层次高、参与人数多、影响力强的浙江海洋经济发展论坛。

开展“ 一批重大规划研究”:开展海洋经济“十四五”规划中期评估,适时调整相关目标指标。加快环杭州湾产业带、温台沿海产业带规划编制,出台“ 8 33” 行动具体实施方案。支持开展海岛县系列研究,着力优化海岛县“ 一岛一功能”布局, 形成更有特色的海岛县“ 一县一策”体系。

作者单位: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

评论被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