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响“能源绿都”新乐章 ——推进山西省朔州市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建议

0

戎建仁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作为中部地区新兴资源成长型城市,山西省朔州市在推进高质量发展过程中要依托支柱产业,因地制宜,深挖比较优势, 走出一条符合自身实际的高质量发展之路,践行好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的时代使命。

多点突破,在推进能源革命综改试点中率先发展

(一)在发展路径上求突破,着力建设“四大基地”

一是建设国际现代化煤炭生产基地。加快煤矿智能化改造,将5G和区块链技术引入智能煤矿建设和企业管理,打造智能矿山产业集群。优化矿区生态环境建设,加大采煤沉陷区、露天开采区、工矿废弃地等生态修复治理,完善能源资源开发综合补偿机制。研究布局在朔州建立国家煤炭储备基地。

二是建设国家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示范基地。以神电固废综合利用园区为重点,加大煤矸石、粉煤灰综合利用和就地转化力度。探索推进工业固废在发电、新型墙材、化工新材料等方面多元利用途径, 推动建设新型绿色建材产业集群。

三是建设中部地区新能源电力外送基地。积极开展煤电联营和煤电一体化项目建设, 实现煤电企业双赢。积极推进风光电建设和生物质能项目, 争取加大现有电力外送通道的外送配额,以怀仁市、山阴县分布式市场化交易试点为基础,推进电力价格改革,增加大用户直购电规模。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让企业享受到朔州作为国家煤电基地的红利, 同时也让电价成为朔州对外招商引资的优势。

四是建设山西煤基新材料产业基地。依托山阴县的晋北(朔州)现代煤化工基地,充分利用朔州市煤电资源、黄河水资源、盐碱地资源的优势, 以区域环境质量改善为前提, 重点发展煤化工和陶瓷、铝镁、钙材、煤系高岭土等煤基新材料产业。

(二)在技术支撑上求突破,积极吸纳创新科技成果转化

一是加强与国内科研院所的沟通合作。发挥朔州土地和环境承载力的优势,发挥朔州籍院士的资源优势。聚焦中试和产业化前期环节,设立朔州能源转型发展基金。贯彻省校合作机制,以现有的科创园为基础,吸引省内外大学和科研机构在朔州市合作设立研发、中试基地,通过构筑“ 研发、孵化、中试、产业化”全产业链,搭建技术交易、金融服务、创新创业等商业化服务平台, 积极承接国内外先进科技成果在朔转化。

二是利用好各能源产业平台的优势。与山西省内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平台保持密切联系,并积极发挥地方高校和重点企业的作用。设立三元碳素矿热炉用碳素电极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支持山西工学院设立朔州市新能源研究所、神电固废园区联合北京大学资源高效与循环利用研究中心设立朔州市固废综合利用研究所、朔州市高新技术产业煤化工实验室。在朔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设立文化旅游产业研究所,在朔州职业技术学院设立新技术新业态产业研究所。在固废综合利用方面,发挥好“ 亚洲粉煤灰及脱硫石膏处理与利用技术国际交流大会”吸纳全球新思维新技术。

(三)在转型项目上求突破,以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为主攻方向

一是重点发展新能源装备制造业。朔州市新能源发电主要是风电,未来对风电维护配件和储能设备的需求空间很大。积极推动风电装备制造企业来朔投资建厂。积极引进储能设备制造项目和储能电站项目,实现风光电的有效利用。同时发展光伏组件、新能源电池及延伸产品等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

二是重点发展煤机装备制造业。朔州作为全国重要的煤炭能源基地,是全国最大的煤机配件使用和维修的需求地,支持煤炭企业与相关领域上市公司合作,共同开发大型集成设备、节能环保自动化设备,建设形成煤机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与太原理工大学、太原科技大学等院校共建煤机装备制造技术中心,提高煤机维修和配件加工行业的自主研发能力,具备修配国内外大型企业煤机设备的能力。

三是重点发展航空航天产业。朔州市要对6G时代提前布局,依托煤炭企业的资金优势,与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加强合作,争取在芯片、板卡、天线、终端、软件和服务等方面达成协议, 实现产业化。

整合资源,在建设转型综改示范区中引领发展

(一)依托生态旅游资源优势,在调动全域经济社会发展活力上重点推进

一是弘扬右玉精神,把右玉打造成为新时代党建教育培训基地。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视察时曾强调,“ 右玉精神是宝贵财富,一定要大力学习和弘扬。”要通过挖掘转化,赋予“ 右玉精神”新时代的深刻内涵,使之成为推动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引擎,带领本地区人民实现共同富裕。

二是打响文化品牌,加快旅游产业发展。应县的佛宫寺释迦塔是全球现存最高的一座木构塔式建筑,与法国埃菲尔铁塔、意大利比萨斜塔并称为“世界三大奇塔”。下一步要提升佛宫寺释迦塔的国际知名度,并带动应县及整个朔州的服务业发展。山阴县境内广武明长城、广武汉墓群、旧广武古城三处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且紧邻忻州代县雁门关景区,周边还有蝴蝶谷、紫荆山等景点,旅游资源较集中。建议规划建立广武旅游经济开发区,建设形成具有一定规模、体现边塞军事文化的旅游景点,并争取作为“长城国际旅游节”的定点举办地。平鲁区是“ 中国门神文化之乡”和“中国门神文化研究基地”,重点要开发门神系列文化产品,把粉煤灰、煤矸石、脱硫石膏等工业固废转化为“门神”“昭君”“长城”等文艺文旅产品。

三是打造避暑胜地,发展生产生活性服务业。朔州夏天气候凉爽,四季分明,是避暑疗养的好地方,要加大宣传力度,让“冬去海南,夏来朔州” 广为人知。建议利用当地复垦的4万亩土地建设集循环经济、教育培训、健康医疗、生态居住为一体的朔州低碳生态城,打造成为全国教育培训、避暑疗养的基地和全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样板,使之成为矿区土地复垦重建的示范和北方重要的生态旅游休闲目的地。

(二)依托陶瓷资源优势, 在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上重点攻坚

朔州是全国最大的日用陶瓷生产基地,是“ 中国北方日用瓷都”。要进一步培育陶瓷产业从低端向高端发展,从民用到航天级别发展。在稳定提升发展日用瓷品质的基础上, 注重引进建筑瓷、工业瓷、艺术瓷等项目,同时提升品牌影响力。

(三)依托农牧资源优势, 在培育壮大新动能上重点发力

要依托本地现有的生态畜牧基础,调动全市农民参与生态畜牧养殖基地建设,打造百万亩饲草生产基地和百亿元晋北肉业基地。把食品加工业作为朔州培育发展的转型新动能。

创新驱动,在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中科学发展

(一)打造一流的资源配置高地,建设共建共享的对外开放发展区

一是构建对外开放的新格局。向东,倡导雁同一家,积极与大同共建共享、共同融入京津冀和环渤海经济圈,服务雄安新区。积极承接京津冀地区产业疏解和转移,争取能源央企总部落户朔州。向南,对接太原都市圈,加强与雁门关生态畜牧区忻州各县()接洽, 推进农牧业和文化旅游合作。加强建设全国草牧业示范市、北方农牧交错带核心示范区和北方有机旱作农业核心区。推动区域文化旅游融合发展, 培育首都北京的“ 城市后花园”。向西,与呼包鄂城市群、陕北榆林地区联动发展,牵住国家西部能源走廊的龙头,推动建立晋陕蒙“乌金三角”协作机制。以《“ 万里茶道”联合申遗三年行动计划(2 0 2 1- 2023年)》为依托,加快陶瓷、畜产品等优势产品走出去,形成能源、旅游、农产品、服务业等领域的合作体系。向北, 拓展蒙晋冀长城金三角区域合作,主动融入中蒙俄经济走廊,围绕中欧班列枢纽节点完善物流配送布局,在朔州机场打造具有多式联运功能的大型综合物流基地。积极承接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加工贸易等产业转移。

二是推进区域要素设施互联互通。努力建设涵盖人才、资本、技术、信息等要素的市场体系大数据信息交换平台,推动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 实现区域间资源共享、信息共用。通过加快平朔两区同城化进程,推进山阴撤县设区,提升中心城市的集聚力、辐射力、吸引力和带动力。围绕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推动“ 铁公基”协同发展,打通对外开放大通道。当前要从朔州到雄忻高铁站规划一条快速路,并逐年规划,力争建成内联各县(市、区),外接晋陕蒙大通道, 辐射全中国的区域交通枢纽网络。在人才引进培养方面,实施“人才强市”战略,设立人才发展专项资金。通过建设科研中心、企业孵化器或担任技术、行政职务等形式,引进急需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完善创业投资担保以及人才落户、医疗、人才公寓等的激励措施;建立高层次人才联系服务制度,争取在朔州市建设院士工作站、吸纳朔州籍在外高层次人才服务家乡。

三是发挥产业园区的资源配置作用。加大开发区和其他园区的开发建设力度,鼓励开发区积极参与区域合作,发展“ 飞地经济”。积极试行园区托管模式,形成“共建园区” 招商和项目落地收益由双方协商共享的合作机制。

(二)打造一流的出口产品高地,建设各具特色的对外开放功能区

一是布局对外开放产业基地。平朔两区打造煤电外输基地、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山阴县打造煤基新材料基地、食品加工业基地;怀仁和应县联合打造中国陶瓷产业基地、中国羔羊养殖基地、医药设备产业基地;右玉打造红色文化传承和弘扬的“精神高地”。

二是构建服务贸易大集聚区。强化朔城区服务贸易核心区和服务外包示范区的重要地位,主动对接“京交会”“进博会”,培育服务贸易新业态。推动“互联网+外贸”模式,发展跨境电子商务,抓住全市特色优势产品的销售端和外部产品的进口端。

三是建设煤电外输的内陆港。在平鲁内陆港建设的基础上,逐步完善海关相关设施, 对接天津口岸和周边的重要口岸,提升无水港的口岸职能。

(三)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高地,建设包容友善的对外开放服务区

一是打造充满活力的政务环境。深化“ 放管服”改革,实现“一枚印章管审批”,实现企业注册登记“一站式”服务, 配套完善政务大厅硬件设施, 设立“办不成事”投诉窗口, 提升1 2 3 4 5 政府服务热线功能。对招商引资的项目要派专人提供服务,做到“件件有人盯,事事有回应”,让“只进一次门”“最多跑一次”的政务服务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软环境。

二是打造公平竞争的法治环境。坚持各类市场主体法律地位平等、权利义务平等和发展机会平等的原则,依法保障外来投资企业及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实现扫黑除恶常态化,维护市场公平正义。提高政府依法行政水平,完善各项发展规划和优惠政策,形成良性的市场竞争格局,推动产业有序发展。

三是打造绿色和谐的生态环境。持续开展大气污染防治,打造“ 能源绿都”,让碳汇资源变为货币资源。持续推进桑干河清河行动,确保入河口及考核断面水质持续达标。完成国土空间规划,构建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监督信息系统。实现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多赢,努力把朔州建设成为现代化的“ 塞上绿都”。

作者为山西省朔州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党组成员、副主任

 

评论被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