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南富民强村新地标 —江阴市山泉村创新实践对推进共同富裕的启示

0

江苏省委党校联合调研组

2021年举国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的日子里,在苏南这块强村如林、竞相争先的热土上,一个新型农村社区—江阴市山泉村脱颖而出,迎来高光时刻。村党委荣获中共中央颁发的“先进基层党组织”光荣称号,村党委书记李全兴光荣出席全国“两优一先”表彰大会,受到习近平总书记亲切接见并合影留念,多次聆听了总书记重要讲话。这是党中央对山泉村富民强村成绩的充分褒扬,也为在高质量发展中推进共同富裕提供了鲜活新地标,带来了许多有益启示。 

令人瞩目的五张“成绩单” 

山泉村是江阴市周庄镇一个拥有13003300多户籍人口和4000多外来人口、3230亩土地的行政村。其南、西、东地界分别与闻名遐迩的华西村、三房巷村和向阳村紧密相连,共同形成苏南美丽乡村高地。走进山泉村,美丽村庄犹如一幅典型的江南水乡画卷,让人眼前一亮,流连忘返。感知山泉村不一般的奋进历程、精神风貌和荣誉标杆,令人深受启发。

一是村民富足程度大幅领先。2020年,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16 万元,分别是江阴市、江苏省、全国的2.12倍、3.37倍、4.77倍。与2009年相比,村民人均收入增长5.5倍,年均增长16%。家庭经营性和财产性收入占比超过27%,比2009年提高15个百分点,高于无锡13.5个百分点。教育、卫生、养老等基本公共服务应有尽有,许多服务标准超过苏南的城区。家家住新房,户户做实业,人人有保障。高品质生活的“幸福山泉”,洋溢在村民脸上,流淌在村民心里,成为令人向往的江南福地。

二是优势产业稳步发展。产业兴村势头强劲,实体经济持续增强。2020年,全村集体净资产达到5.8亿元,三次产业总产值达到30亿元,实现集体收入7078万元,人均分红3000元,分别是2009年的11.3 倍、2.7倍、2.5倍和5倍。规上企业14户,上市公司1家、新三板挂牌企业2家。集体经济组织带动就业增收能力持续增强,成为无锡经济强村“第一方阵”的生力军。

三是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庄规划科学合理,昔日工厂与民居交织占地、自然村落粗放布局、道路沟渠参差不齐等衰败景象荡然无存。生产、生活、生态功能区块错落有致、各得其所。江南民居古雅风韵充分彰显,现代生活便利服务应有尽有。绿树成荫、鲜花盛开、粉墙黛瓦、小桥流水,山泉河流交相辉映,生产、生活、生态区相得益彰。家家垃圾分类,户户清洁能源。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成为“中国美丽乡村”独特而亮丽的名片。

四是文明风尚基本形成。党风、作风、村风、家风、民风“五风”并进、深入民心。文明家庭建设、孝老爱亲、移风易俗蔚然成风。民俗文化节、道德讲堂、老年文化中心、图书馆等文化场馆人气爆棚。老年公寓户型化、家庭养老公寓化, 楼上楼下、儿女爸妈,“一碗汤距离”,三代同堂、四世同堂,尽享天伦之乐。家风良好、民风淳朴, 成为山泉村真实写照。2020年,荣获中央文明委“全国文明村”称号。

五是社区治理和谐有序。党委领导地位、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发挥,成为战胜艰难险阻的坚强保证。自治法治德治智治明显加强,村规民约和文明公约成为村民素养。维护公平正义、弘扬社会文明、促进身心健康成为高度自觉,村民选举权、知情权、分配权等权益得到保障。全体村民同心同德、团结奋进、共同致富的局面基本形成,村民文明礼貌,社会和谐稳定。2015年,荣获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

非同一般的十年创新实践

幸福生活都是奋斗出来的, 山泉村也不例外。然而,2009年前却是另一种场景。村集体累计负债4700万元,集体经济不堪重负。而比经济窘境更严重的是,人心涣散,矛盾重重,村委会缺少号召力,群众没有向心力,发展失去竞争力,村级考核全市垫底。2009年元月,李全兴同志上任后,团结和带领全村干部群众,励精图治,砥砺前行,把推进富民强村摆上压倒一切的位置,着力推进改革创新, 破解突出矛盾,加快产业发展,增进民生福祉,强化社会治理,推动各项工作取得历史性成绩,彻底改变了落后面貌,赢得了上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一)改革开路,激活富民强村动力源。改革是破解发展障碍的制胜法宝。李全兴上任时,面临的矛盾错综复杂。周边的华西、三房巷等村,早已旧貌换新颜,成为村民引以为豪的幸福家园。山泉村却与此形成巨大反差。“有女不嫁山泉村”成为笑谈,自卑、抱怨等情绪深压村民心头。改善居住条件成为村民最强烈的期盼。李全兴带领全体村民,抢抓新农村建设重大机遇,以建设美丽山泉村为首要目标,着力推进以土地资源为重点的改革,焕发出巨大的生机和活力。

科学规划构建美丽家园新格局。把上百年传统自然村落变成现代美丽家园,需要传承更需要创新。一是认真借鉴苏南田园村庄经验。充分尊重江南文脉、民风民俗,采用粉墙黛瓦、小桥流水式的经典江南建筑风格,注重村庄风格与特色植物等景观协调,精心打造彰显江南水乡特色的美丽乡村。二是深入征求村民意见。坚守为人民服务初心,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发动村民道实情、吐心声、发牢骚、提意见。经过12次讨论修改,妥善解决了群众关心的疑难问题,获得村民代表大会一致通过。三是充分发挥专业机构作用。坚持高标准和适度超前, 聘请规划设计院对村域进行整体规划,确定居住商贸、工业集中、三产物流、农业生态四个功能区,配备行政、医疗、文化、农贸市场、农民会所、图书馆等一批公共设施,让村民享受现代高品质生活。

土地置换增创美丽家园新动能。土地是财富之母。着力推进农民身份、养老保险、土地收益等置换改革,增强内在发展活力。一是以农村住房宅基地置换住房与身份。针对七个自然村住宅布局分散、道路等公共服务不足等问题, 制定详细置换办法,让村民通过宅基地及房屋等值置换以及旧宅补差价的方式置换新房。二是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置换保险与收益。提高土地出让收入,土地增值收益“取之于农,用之于农”。村民将土地以转让、转包、入股等方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由村集体统一进行土地经营。全村有效农田面积翻番并连片集中。宅基地置换出的五百多亩土地用于发展工业和生态环境,产业集中度明显提升,村集体净资产以及集体土地收益均大幅提高。

生态治理重塑美丽家园新环境。一是做活山水文章。合理利用村庄外围、河道和山坡植被,保护村中河、溪、塘等水面,强化砂山综合整治,持续植树造林,村庄绿化覆盖率达到34.7%。利用山水、洪水进行合理分流,引入水库,灌溉生态园,打造自然生态的滨水绿化景观。二是厚植绿色底色。推动全村印染企业统一安装废气净化装置,投资近亿元改造建设污水处理厂,引进国际先进污水处理工艺, 集中收集工业污水与生活污水,统一进入污水处理厂达标处理及排放。合理布局雨水管网,实行雨污分流。三是精细化管理。制定村规民约,培育“山泉是我家,环境靠大家”良好习惯。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100%。组建专门队伍负责村容整治、河道清理、绿化保养,全村环境常年保持绿化、美化、净化, 成为远近闻名的美丽幸福家园。

(二)产业发展,做实富民强村钱袋子。产业发展是富民强村的必由之路,园区建设是产业发展的主战场。对于寸土寸金的苏南乡村而言,尤其要突出发挥园区对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山泉村紧紧依托工业园区,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创新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为富民强村提供了坚实财源。

着力优化产业发展布局。在满足人居环境用地前提下,调整更多土地助力产业发展。科学布局村域3230亩土地,统筹现代产业、村民生活、生态环境等新需求,做到生活区、生产区、生态区“三生同步”。其中,生活区面积 420 亩; 生产区(江苏周庄绿色生态智创园2300亩;生态农业区510亩。各区块精准定位、功能明确,所有企业对号入座、集中入园,实现了产业发展规模化、集约化,实现了供电供水供气、污水处理、网络通信等功能集中配套统一,优化了发展环境,降低了企业经营成本。

着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针对企业产业结构相对单一的问题,村委会积极引导企业实施科技人才支撑战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转型升级步伐,推动主导产业由传统的纺织、印染、机械制造为主,转变为汽车零配件、医疗器械、电子化工、纺织染整、机械制造、金属制品等六大产业协同并进。同时不断强化创新发展、资本经营,大力培育优势企业。企业数量持续增加, 发展质量不断提高。企业创新引领促进了产业转型,产业转型支撑起山泉村快速崛起。积极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推动单纯种养殖生产向加工、流通、观光产业延伸,充分发挥现代农业的生态涵养功能、休闲文旅功能,促进生态农业综合效益倍增。

着力改善集体资产经营方式。构建规范高效的经营管理机制,彻底盘清村集体资源性资产、经营性资产和非经营性资产,大力培育集体资产收益新主体。积极推进污水处理技术改造,提高处理能力和标准,形成循环利用,集体收益年增长在300万元以上,总收入达到7000多万元,村集体净资产额近6 亿元。为持续增加农民股金分红和福利收入提供了有力支撑。

(三)服务优化,增强富民强村幸福感。服务优化是增进民生福祉的重要内容。山泉村不断加强和改善民生,着力塑造注重人情味、体现高颜值、充满亲切感、洋溢文艺范的“山泉表情”,成为幸福感浓、获得感厚、安全感强的“新时代新山泉”。

把增加收入作为“最硬道理”。一是牢固树立共同富裕奋斗目标。李全兴向村民表态:“我回来不是带着钱回来,而是回来带着大家挣钱,改变村里面貌,改善村民生活。”带领村民挣钱、增加村民收入,成为干部服务村民的重要追求。二是发挥村级经济引擎功能,促进产业融合发展,提高集体资产经营水平,推动“经济洼地”变“发展高地”。三是逐年提高福利待遇,扎实推进全体村民共同富裕。

把社会保障作为“ 最重民生”。一是强化医疗保障。实施基本医疗保险资助参保、大病保险倾斜支付、医疗救助、村级医疗互助、大病专项救治等帮扶政策。探索实施残疾人综合服务平台、先诊疗后付费制度、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和年度健康体检等健康帮扶政策。二是优化居住保障。推进民居公寓化,全面改善村民居住条件。村庄绿化覆盖率达到34.7%,卫厕普及率达到100%,可再生能源入户率达到94.2%。三是落实教育保障。承担义务教育学杂费用,资助家庭困难学生就学。四是推进养老保障。村民全部办理养老保险,逐步提高养老金标准。女性村民年满55 周岁、男性村民年满60周岁,均可享受老年福利金,每年重阳节前发放年度老年福利金,金额按年龄从1500元到10000元。

把公共服务作为“最大福祉”。一是公共服务设施全面覆盖。加强公共设施配套建设,村内学校、超市、农贸市场、休闲广场、文化活动、政务服务、医疗服务、老年活动中心, 学生校外辅导站等公共设施一应俱全,村民享受与城市无差别的全方位便利服务。二是合理布局公共服务。每幢民居楼底层住宅统一用作老年公寓。老年活动中心紧邻幼儿园, 方便老人送孩子入园和到老年活动中心休闲。三是公共服务方式精细入微。新居分房时,村委会为村民准备“小贴士”—在钥匙袋里装红纸片, 注明房子开工、上梁、结顶等时间, 便于村民选好日子装修搬家。提供“便民服务卡”,明确日常服务事项清单,方便村民按需联系解决。

(四)善治安民,筑牢富民强村压舱石。乡村治理是富民强村的重要手段。山泉村积极探索以自治、法治、德治、智治为重点的治理之道,着力破解突出矛盾,提升治理能力,增强治理效能,营造和谐稳定的良好环境。

坚持自治强基,激活治理内驱力。一是信任村民自治能力。推进“三置换”试点,充分尊重村民意愿,围绕新建住房户型、楼层、面积、朝向及购买能力等,广泛征求所有村民意见。分房时让村民自我选择、自我协商、自由组合。二是培育“契约”精神。制订出台新村规民约,由村民代表大会表决通过。制定村民文明公约、村民基本行为规范、小区管理办法、新农村建设安置办法、新村分房细则、老年房分配细则、新村小区管理办法等专项管理规定,促进村民自治、保障共同富裕。三是丰富村民自治的形式和载体。发挥村“网格”作用,提升网格员能力,健全考核监督激励机制,完善网格化社会治理机制。丰富基层群众协商议事形式和活动载体,开展民情恳谈、村民说事、百姓议事等各类协商活动,让村民自己说事、议事、主事,凸显村民在村庄治理中的主体地位,实现了村务与村民共商、规约与村民共立、事业与村民共创、矛盾与村民共解、成果与村民共享。

落实德治教化,增强治理营养源。一是运用历史文化传统持续滋养。山泉村素有“三吴襟带之邦, 百越舟车之会”的美誉。据传在2400 多年前,孔子的七十二弟子之一言偃在此定居施教。“民亦劳止,汔可小康”,形成了男耕女织、勤劳致富的传统。二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学习强国平台、道德讲堂,依靠村书记及村“两委”班子“口口相传”、柔性教育,引导村民开展志愿服务、参与移风易俗,推动精神文明、物质文明、生态文明建设。三是营造德治教化的立体化氛围。村规民约体现崇文重教、尊老爱幼、帮扶弱者、和谐敦睦、诚实守信、移风易俗、低碳生活等内容,引导群众明是非、辨善恶、知荣辱。将“不闯红灯”“垃圾分类” 要求内嵌评弹、书场等村民喜闻乐见文化载体,形成“熟人社会”自我监督,形成了“以人为本、励精图治、坚韧不拔、追求卓越”的山泉精神和“顾全大局、风清气正、勤劳致富、互帮互助”的山泉村风。

强化法治保障,用好治理护航器。一是树立法治意识。出台规则制度严格实施合法性审查,制定了村务公开、村民议事、民主理财、民主监督等基本规章制度,保障村民知情权、决策权、管理权、监督权等四项基本权利。二是开展法治建设。营造法治化、便利化、可预期的营商环境,邀请律师在村“道德讲堂”为村民授课,将民法典相关内容编制成小册子发送村民学习,向村民推送普法短视频。三是打造村域安全网。全面抓好生产安全、生活安全及生态安全,积极探索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配齐配好群防群治队伍,扎实开展治安巡逻,加强常态化管理,打造“平安山泉”的现代乡村。

注重智治支撑,跟准治理水平线。把智能化建设上升为重要的现代治理方式。一是完善“智治”基础设施。积极应用新媒体新功能, 建成全省首个WiFi全覆盖村,推广村级相关数据的智慧化集成采集和应用。二是推动“智治”内涵建设。以大数据时代“循证决策” 代替传统“经验决策”。三是提升“智治”村民体验。加强线上村民文化教育,村卫生室远程诊疗,联动江阴、无锡市各大医院进行线上会诊。坚持“数据多跑路、村民少跑腿”原则,开发公共服务App系统, 打造便捷、快速、高效服务模式。开发“智慧村庄”平台,应用大数据技术、使用无人机等设备,协助村庄信息汇总分析和日常事务管理。

(五)党建引领,增强富民强村凝聚力。党建引领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本质要求和战胜困难的坚强保证。山泉村着力加强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不折不扣地把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转化为富民强村实际行动,汇聚起强大发展活力。

选优配强带头人。“群雁高飞头雁领,群羊奋进头羊带。”2009 年,周庄镇党委经过千挑万选确定李全兴回山泉村主持工作,李全兴不负组织和村民期望,毅然决然挑起改变后进村面貌的重任。一是鼓足敢于担当的勇气。“周边村庄都富裕了,我就不服山泉村发展不起来。” 面对重重困难,李全兴不犹豫不退缩。建设美丽家园缺少建设资金,李全兴与夫人一起,用自家企业“万事兴”进行信用担保,以无私担当赢得村民和施工队信任。二是施展善于担当的能力。李全兴把经营企业的成功经验用到富民强村工作中,时时处处从村民愿望出发。看问题高人一着, 办实事快人一步,解难题不畏艰险, 成为干部群众信得过的主心骨。三是保持乐于担当的情怀。“村民选我当书记,选我们当村干部,我们必须对得起这份沉甸甸的信任。”李全兴全身心投入富民强村工作,自己创办的企业无暇顾及,以至于到自己企业却被保安拦住。许多村民夸赞李全兴是山泉村“大家的儿子”。

切实增强组织战斗力。一是建设优秀村干部队伍。把感情贴在民心民意上,把心思用在干事创业上,把工作落在求真务实上。2020 年小年夜,武汉封城消息传来,山泉村党委第一时间召开抗疫会议, 成立疫情防控领导小组,落实应对措施,村干部24小时连轴转。二是提高村党委权力透明度。建立村务公开、村民议事、民主理财、民主监督四项制度。混事官过不了述职关,糊涂官过不了评议关,平庸官过不了考核关。三是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红马甲”是山泉村一道流动风景。寒风中扫雪,暴雨中护学,疫情中夜守,每一危急时刻,都有党员冲锋在前。有时间做义工、有困难找义工成为党员生活常态,党员志愿服务树立了党的形象,强化了党群关系纽带。

锻造良好作风。持续实施党风、作风、村风、家风、民风“五风工程”,激发村民热情与干劲。一是通过“引导”动员群众。经常举办民情恳谈会,听村民道实情、吐心声、发牢骚。“对话多了,对抗就少了”,清新的党风赢得的是民心民意,山泉村不见“犟头户”,也未有“钉子户”。二是通过“服务”凝聚群众。成立村干部便民服务队,村民一个电话干部随叫随到,年底请老党员、企业主、村民代表对干部进行测评。“只有对群众动真情,群众才会对你有感情”,大到村庄规划,小到日常琐碎,老百姓都是一呼百应。三是通过“树形象”带领群众。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尊老爱幼、保护环境成为新风尚,没有村民在河里洗拖把洗衣服,也没有哪户搬家搞迷信, 村民看见垃圾就捡,主动分类,每位村民都是美丽家园的守护者。

富民强村对共同富裕的有益启示

山泉村从一度沉寂到凤凰涅,通过党建引领、上下联动,持续不断深化改革、统筹谋划美丽家园建设,实现同心同向同力,共商共建共享,用村民自己的双手托起“富民强村梦”,生动地诠释了共同富裕的新内核,成为苏南地区乡村振兴的鲜活范例,为我们在高质量发展中推进共同富裕提供了许多有益启示。

一是推进共同富裕,必须持续深化农村改革。改革是破解体制机制性障碍、激发农村资源要素活力的重要法宝。山泉村紧紧抓住“三置换”改革试点机遇,从改善村民居住条件这个最紧迫的事抓起,联动推进农村土地制度、集体产权制度、农村社会治理制度等相关领域改革,突破固有的利益藩篱和发展约束, 继而以此为契机盘活乡村全域资产、建成美丽家园。实践表明,推进乡村共同富裕,必须尊重基层和群众创造,紧紧围绕发展面临的关键问题,突出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同规同网、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同质同标,加强各项改革举措的衔接配套,最大限度释放改革的综合效应,全面激发共同富裕新动能。

二是推进共同富裕,必须选准用好农村带头人。党管农村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人才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农村带头人是村级组织的当家人、推进共同富裕的主心骨。李全兴书记义无反顾选择舍小家顾大家,用自己的榜样示范、用严格的规范管理,带出了开拓进取、一心为民的村级领导班子。正是有了李全兴团结带领村民共同创造美好生活,后进村才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实践表明,推进共同富裕必须注重从农村致富能手、大中专优秀毕业生、返乡创业人员、退伍军人等群体中发现人才,通过党管人才、以才育才、以才兴产,选准用好农村带头人,配齐配强农村干部队伍,发挥榜样力量、引领社会风尚, 充分释放“头雁效应”,打造共同富裕“强引擎”。

三是推进共同富裕,必须实行市场化专业化运作。市场配置资源与专业化分工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途径。山泉村以产业兴村为重点, 遵循产业规律和市场规律,通过市场化方式引入社会资本,依靠市场交易平台优化配置内外部资源,灵活运用股份合作与混合经营等多种方式,重构产权结构,盘活存量资产资源,为企业提供专业化、综合化、一揽子配套服务,促进了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实现了产业发展与村民生活水平同步提升。实践表明,推进乡村共同富裕,必须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办事, 创新工作机制,打破原有集体经济的封闭性,通过专业化分工与市场化协作,在更广的范围内配置资源,大力畅通城乡经济循环。

四是推进共同富裕,必须充分尊重村民自治权。农民是农业农村发展的主体,是推动共同富裕的根本力量。山泉村创新村民自治有效实现形式,推动村级民主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全面实施“四项制度”、保障村民“四大权利”,让农民自己“说事、议事、主事”,做到村里的事村民商量着办、村里的事村民说了算,有效激发村民建设幸福家园的主观能动性。实践表明,必须把保障村民基本权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打好“赋权扩能”组合拳,落实群众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让全体村民都成为共建富裕富足美丽乡村的实践者。

江苏省委党校联合调研组

组 长:沈和 江苏省委党校党建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

副组长:高强(南京林业大学) 

杜贵阳(江苏省委党校) 

成 员:王晓红(江苏省委党校) 

马海韵(南京工业大学) 

周忠丽(江苏省委党校) 

陈雯(江苏省委党校) 

杜秀红(南京审计大学) 

徐龙建(江苏省委党校) 

评论被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