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太空探索的进展,商业航天领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 大数据和机器学习在商业决策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 随着太空探索的商业化,航天产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 随着太空探索的进展,商业航天领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 随着人口老龄化,养老服务和健康管理成为社会关注的新焦点。
  • 生物多样性的丧失成为全球生态保护的紧迫问题。
  • 随着全球疫苗接种的推进,各国开始逐步放宽旅行限制。
  • 社交媒体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 随着在线教育的普及,教育公平问题再次成为社会讨论的热点。
  • 社交媒体在政治和社会运动中的作用越来越显著。
  • 随着全球疫苗接种的推进,各国开始逐步放宽旅行限制。
  • 电子竞技成为全球年轻人中流行的娱乐形式。
  •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可持续消费和绿色生活方式成为新的消费趋势。
  • 海洋塑料污染问题引起了全球范围内的环保行动。
  • 随着全球对COVID-19疫苗接种的推进,经济复苏成为各国政府的首要任务。
  • 数字化转型正在重塑传统行业的商业模式。
  • 人工智能在医疗诊断中的潜力正在被逐渐发掘。
  • 人工智能在各个行业的应用正推动着生产力的革命。
  • 全球健康危机凸显了公共卫生体系的重要性和改革的必要性。
  • 电动汽车的兴起预示着交通行业的未来趋势。
  • 随着人们对健康意识的提高,健康食品和生活方式受到更多关注。
  • 数据隐私成为数字时代最受关注的问题之一。
  • 太空探索的商业化为航天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
  • 电子竞技的流行正在改变体育和娱乐行业的格局。
  • 移动支付和数字货币的普及正在改变人们的支付习惯。
  • 以新发展理念统筹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以新发展理念统筹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0

    林恒宇

    2021830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下称《意见》),强调指出要巩固污染防治攻坚成果,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 以更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以高水平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

    《意见》对我们继续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武汉、南京召开的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精神, 分析长江面临的严重生态环境问题,执行“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指示,把长江经济带率先打造成为“我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主战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主动脉、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主力军”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引作用。

    贯彻新发展理念

    发展理念具有战略性、纲领性、引领性, 是发展实践的先导。新发展理念是党中央在深刻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教训、深刻分析国内外发展大趋势的基础上形成的,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在当代中国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7 30日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时强调: “ 推动‘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 必须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因此,在推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过程必须坚决贯彻新发展理念。

    第一,长江经济带要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长江经济带沿线省市的资源能源消耗和生态环境的现状,迫切要求从依靠传统要素发展向绿色发展转变;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是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上争做示范的必然选择, 借助于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可以激发新的消费,产生新的投资, 从而可以有力地促进“国内大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双循环”的畅通。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是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走在前列的内在要求。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 人民群众提升了新鲜空气、干净饮水、优美环境的强烈需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就是在满足人民不断升级的生态需求。

    第二,长江经济带要走好创新驱动发展之路。走创新驱动之路是由经济发展的本质决定的,创新可以“把一种从未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 重塑经济发展轨道,改变要素报酬递减趋势、突破要素和资源的瓶颈。长江经济带沿线省市有长三角一体化的龙头引领,集中了全国最优秀的人力资源,更有潜力走出创新驱动之路。从内部来看,长江经济带沿线省市经过多年的发展,一方面劳动力价格、土地价格攀升, 资源环境承载力逼近极限,原来依托规模经济带来的收益逐步削减,另一方面通过“引进—模仿” 的“试错”式之路已很难再度复制出新;从外部来看,以美国为首的欧美国家不断加强对我国的技术封锁,一些核心技术和关键工艺面临着“卡脖子”的问题。综合内外环境,长江经济带沿线省市必须走创新驱动之路。

    第三,长江经济带要走好高水平对外开放之路。尽管当前世界出现了逆全球化的现象,但是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更离不开中国。走高水平开放之路不仅可以更好地利用好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而且可以提高“国内大循环”的水平和质量。长江经济带沿线省市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关键时期,通过走高水平对外开放之路,能够“倒逼”体制机制改革,加快贸易和投资环境与国际接轨,加速长江经济带沿线省市的资源要素优化配置,找准自身国际分工的定位。长江经济带沿线部分省市按照人均GDP来看已经达到发达经济体的水平,居民消费需求也随之升级,走高水平对外开放之路可以更好地满足居民多样性、个性化、高品质的消费需求; 走高水平对外开放可以引入世界各地的产品和服务,促进本地企业主动参与竞争,提高本地企业的供给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第四,走区域协同发展之路。长江经济带属于典型的流域经济, 涉及水、路、港、岸、产、城等多个方面,推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要统筹好自身发展与区域协调发展的关系。长江经济带沿线省市除了自身加强长江经济带沿线生态环境治理外,还需要和其上中游地区建立起生态修复保护协调机制,才能使得长江生态更加优美;以长江黄金水道为主轴以及与之相连的铁路、公路、航空、油气管网等共同构成了长江经济带沿线省市之间的综合交通体系,通过构建交通协调发展机制,能够实现交通更加畅通;通过构建长江经济带沿线省市之间区域经济协作机制, 能够促进它们进行产业协作,提高市场一体化水平。因此,坚持走区域协调发展之路,可以加快畅通长江流域的“国内大循环”,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推动高质量发展

    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来的努力,长江经济带沿线省市在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也存在着中低端产能过剩、创新驱动能力不足、生态系统退化和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亟需以新发展理念来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发展方式的转变、发展方向的优化和发展动力的提升,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第一,加强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武汉、南京召开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的部署,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积极创新生态环境治理管理体制机制,尤其要理顺生态环保部门垂直管理后带来的矛盾和冲突,充分发挥垂直管理的优势; 坚持实现最严格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构建坚守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原则,健全源头预防、过程控制、损害赔偿、责任追究的生态环境保护体系;健全自然资源产权制度,落实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实行资源总量管理和全面节约制度,严禁无偿或低价使用国家自然资源,全面建立资源高效利用制度;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的整体系统观,加强森林、河流、湖泊、湿地等自然生态保护;明确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将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体现生态文明建设状况的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考核指标,配合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完善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制度,推进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

    第二,大力推动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可以激发创新驱动的活力,增强创新驱动的动力。强化科技政策的精准供给,扩大科技政策的需求侧试点, 探索建立企业发展全生命周期创业支撑服务体系。完善科技型小微企业扶持政策,引导资金、技术和人才等创新资源向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倾斜。坚持市场配置资源的主体地位,推动政府职能从研发管理向创新服务转变。加快健全企业组织技术研发、产品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引导企业逐年提高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引导支持企业增加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研发投入。加快实施人才引进特别激励政策,面向全球引进关键技术领域领军人才和团队,加大对产业链紧缺的高精尖人才和管理人才的政策扶持力度,培养现代工匠,将高水平技术工人纳入人才服务体系。加快建设技术先进、功能完备和服务优质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完善交易机制,创新交易模式。实施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工程,培养一批综合性和专业化相结合的知识产权人才。加大知识产权执法力度, 优化完善知识产权审判工作机制和快速维权机制。

    第三,积极推进以制度型开放为重点的高水平开放。探索推进制度型开放是实现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客观要求,决定了长江经济带能否在新一轮扩大和深化对外开放中走在前列。充分发挥长江经济带沿线自贸试验区先行先试的体制机制创新功能,着重推进贸易便利化和投资自由化、跨国人员流动、交通运输自由便利、数据流动开放等领域的试点工作。积极开展数字关境试点工作,开展基于“依托数字基础设施的网络虚拟空间”海关数字贸易特殊监管试验,选取代表性行业开展离岸数据业务,赋予若干规模以上数据中心、云服务商、数据平台等作为海关特殊监管委托代理。有序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着重试点解决文化、医疗、教育等对外开放过程中国内配套改革的问题,为服务业扩大对外开放扫清障碍。积极参与长江经济带与“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提高长江经济带沿线省市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参与度。

    第四,进一步完善和创新跨区域协同发展机制。长江经济带的建设不仅需要国家层面的战略规划与引导,而且需要省级层面的协调、合作与执行。位于长三角地区的苏浙沪在长江经济带沿线省市中经济实力雄厚、产业能级和科技创新水平较高,应当作为长江经济带建设中的龙头,牵头推动产业协作、创新协同、环境保护和市场一体化等。探索构建有效的跨区域产业合作方式,长三角地区在产业转移过程中根据现实条件选择与长江中上游地区省市共建飞地产业园。充分发挥长三角地区在科研成果产业化和创新国际化方面的优势, 推动与长江中上游地区省市共建技术创新联盟,打造共享科技服务平台和科技交流合作平台。以长三角地区跨区域生态补偿机制为基础,结合长江流域其他省市跨区域生态补偿机制的成功实践, 建立覆盖整个长江流域的生态补偿制度,实现多元化补偿机制和自然资源价值核算机制相结合,探索从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的生态价值实现路径。发挥长三角市场一体化的示范作用,加快清理废除妨碍长江经济带建设统一市场的各种规定和做法,营造规则统一开放、标准互认、要素自由流动的市场环境, 形成统一、共享、开放竞争有序的商品和要素市场。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政府政策系

    Visits: 2

    评论被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