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李鸣 马欣雅
加快推进数字化改革对县域治 理的体制机制、组织框架、方式流 程、手段工具等全方位系统性重塑, 将成为今后我国县域治理的重点课题 之一。浙江德清依托成功举办首届联 合国世界地理信息大会,立足地理 信息产业优势,构建促进地理信息 产业跨界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重 点强化基于数字化的智慧治理,积 极打造全域数字化治理试验区,探 索一条数字化赋能县域治理现代化 的新路子,初步形成了县域治理数 字化转型的“德清经验”。 建设“全域数字化治理 试验区”的主要做法 ( 一 ) 率 先 试 点 “ 城 市 大 脑”,打造县域整体智治核心平台。 一是构建“一屏可知全局、一图全面 感知”的线上孪生德清。超前布局5G 基站、云控平台等智能基础设施,实 现县域面积5G网络覆盖超过60%,精度10厘米的自动驾驶地图全域覆盖; 归集58个部门近10亿条基础数据,实现70多个智慧应用场景,为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建设打下了坚实基 础。二是以需求导向建立城市大脑系 统迭代升级的闭环管理机制。坚持 用户思维、需求导向,吸收“快速 迭代”“小步快跑”等互联网发展理 念,不断从用户体验角度优化政务服 务流程和应用设计,探索以第三方评 价、公众参与等方式开展效果评估 和满意度调查,努力提供高效便捷 数字化惠民利企服务。三是以“城 市大脑”建设推动制度机制变革形 成新规制。形成每项技术创新至少 有一项制度创新来配套保障的互促 机制及配套政策,实现技术革命与 制度建设的良性互动。 (二)致力于“一次都不跑”, 提升政府服务水平。一是率先探索政 务服务标准化管理机制。制定全省首 个《政务办事“最多跑一次”服务规 范》县级地方标准,已在全省复制 推广。二是率先以“互联网+政务服务”模式优化便民服务机制。建立 健全民生事项“一证通办”清单管 理机制,推出“网上简办”“限时即 办”“承诺免办”“就地快办”“全程 代办”“上门约办”的“六办”服务 模式,精准梳理可在村级(社区)服 务网点网办、掌办、自助办或帮办的 事项清单,打造群众办事“小事不出 村、大事不出镇”的服务模式。 (三)推动数据联通,提高政 府服务效能。一是建立公共数据归集 管理。大力实施“数据治理沃土计 划”,率先建立公共数据合法安全采 集管理、政府和服务机构无偿共享公 共数据、公共数据资源统一目录清单 管理等机制。推动德清公共数据目 录索引系统上线,打通省、市、县 三级数据共享的索引系统,建立起 从数据产生到销毁的全生命周期管 理体系。二是分步推行无差别全科 受理。县级层面率先设立综合受理 窗口并完善人员设置,在不动产、 企业投资项目、商事登记、公积金、 医保、社会事务、公安等7个主题板块率先实现全板块无差别受理。镇 街层面以点带面、先行示范,推动 无差别受理全覆盖。三是推动跨部 门业务协作联通。推动各部门自建 系统与政务服务网对接,实现群众 办事上“浙里办”,数字生活服务 统一入“我德清”,部门间办事均 通过“浙政钉”,实现企业、个人 以及机关内部“一件事”办理。 (四)持续丰富应用场景,提升 县政府整体治理能力。一是完善县域 空间治理数字化应用场景。基于省域 空间治理数字化平台总体框架,深化 各类规划空间性内容“多规合一”, 完善县域空间治理大数据库“一个 库”,绘就县域空间治理“一张 图”,用好开发规划、分析、监管等 三大类近10项工具“一个工具箱”, 打造经济治理、社会治理、生态治理 等领域的20项多业务协同场景,形成空间治理数字化平台架构。二是探索 建设“地理信息+智慧交通”应用场景。建成支持自动驾驶的5G通信网, 持续推进道路设施的智能化改造, 完成双向400公里智能化基础设施铺设,全域949.3公里道路开放自动驾驶测试;建设覆盖全域的北斗地面差分 基站,建成支持自动驾驶的全域位置 网,探索自动驾驶车辆高速公路公开 测试管理机制,获批全省唯一的全域 自动驾驶与智慧出行示范区;研究出 台智能道路相关行业标准,探索并发 布了国内首个《智能网联道路基础设 施建设规范》,在全国首创发布《德 清县关于支持开展自动驾驶测试服务 的七条意见》。目前正积极争创国家 级车联网先导区、“北斗+地信”未来产业先导区。三是实现“数字乡村 一张图”乡村治理应用场景全覆盖。 德清“五四村”构建闭环式民生治理链条,打通多规合一、视频监控、基 层治理四平台等15个应用系统,完善基层治理四平台功能,通过“随手 拍”“随心问”,打造线上群众路线 新载体。目前已实现了县域全覆盖并 在全市推广,主导起草的省级数字乡 村建设标准立项启动,数字赋能乡村 成为全国数字乡村建设典型案例,连 续两年以全国第一的成绩获评全国县 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先进县。 (五)构筑“一系统一图一 地一码一平台”,增强经济智治能 力。一是建成县域经济智能运行系 统。构建经济运行数据库、县域产 业数据智能中枢和经济运行监测平 台、工业大数据平台,实现对经济 运行状况的数字化监测分析和决策 支持。二是构建“多规合一+大数据”的产业智慧地图。由数字国土 空间综合应用审批服务平台、部门服 务平台组成“1+1+N”“多规合一” 信息平台,并将此与项目招商、审批 紧密结合,一键生成招商引资和工业 技改项目“体检报告”,在项目审批 “一站式”办理中引入地理信息的智 能化服务。三是运用数字化手段在 全国先行探索“标准地”改革。上 线全省首个“标准地”企业投资项 目信用监管服务平台,并从增量土 地向存量土地扩展。四是量身定制 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的“企业 码”。在全省率先试点,打造服务 直通车,上线运行“码上名片、码 上政策、码上诉求、码上直办、码上 融资、码上合作、码上信用”等通用 功能,初步形成企业精密智控“码 上生态”,已在全省推广应用。五 是运用“云治理”中枢管理运行平 台打造数字园区。在德清经济开发 区启用全省首个园区“云治理”中 枢,进行当地10余家数据实时更新平台整合,形成对10000多家企业、100多项指标、100多个项目的“云监管”“云跟踪”“云服务”。 几点启示与建议 “全域数字化治理试验区”,要 义在全面数字化转型中推进系统性变 革,以数据思维打破责任壁垒,推 动服务流程再造,在构建“全链条 协同机制”中形成更广泛合力,建 立跨地区、跨部门、跨层级的协同 工作平台和相应管理机制,为大数 据时代县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 代化提供先行实践经验。基于德清 实践,建议在推动全国县域数字化治 理过程中更加聚焦以下五点: 一是县域数字化治理需要在系 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 治理“一体上”下功夫。树立“政府 即平台”意识,运用大数据、人工智 能、区块链、物联网、互联网等信息 技术手段实现跨领域跨层级治理,形 成政府、企业、社会各方主体合力, 协同共治。其核心是坚持人民群众需 求和问题导向,逐步形成基于系统治 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 的数字化转型规制,打造以数据驱 动、平台应用、人机协同为主要特征 的县域治理新模式,以数字技术为支 撑构建社会治理的系统性制度框架。 二是县域数字化治理需要以数字 技术为支撑,构建社会治理的系统性 框架。解析德清数字化治理的系统性 框架结构,县域数字化治理要依据关 联性数据构建适应县域治理特点的 逻辑架构,着力在信息共享机制和 治理模式变革上创新突破,促进县 域公共数据共享,各领域间治理数 据贯通集成,从而为实现社会治理 数据贯通提供技术支撑。 三是县域数字化治理需要以数 据共享为前提,持续完善治理的合 法性规则。依法治理不仅要求治理手 段合法合规,而且要求数据标准和运 行规范合法合规,这是实现数据共 享的前提。要持续完善数据获取方 式,从技术架构和数据源两个方面 建立数据标准,并以法律法规形式 固化,促进各个领域的社会治理数 据贯通集成。坚持“上下联动、逐 级打通”的原则,确保实时汇聚和传 输各类信息资源,实现基层治理、市 场监管、综合执法、便民服务等数据 有效对接,进而提升综合分析研判能 力。公共数据共享和各领域治理数据 的贯通集成需要各省级部门支持,需 要设立省市立法和部门规章、标准支 持数据共享的研究专题,厘清问题, 建立相应制度,提供规程保障。 四是县域数字化治理需要充分 利用数据溯源,有效防范化解治理 风险。要做好数据溯源工作,基于 历史数据精准预测,从风险源头着 力强化防控机制,推动县域治理从 事后应对向事前防范转变,增强治 理的可预见性。还要做好数据自身 的安全风险评估,对高安全等级的 数据进行必要的技术隔离。对县域 的数据溯源和数据风险的有效防 范,应探索建立相应规范和更高效 的制度,建议列为县域数字化治理 研究的重点课题。 五是县域数字化治理需要探索有 效的数字化治理场景创设机制。德清 通过政府引导创新和政策配套,探索 政府、企业、社会、科研机构合力创 造丰富而有效的的治理场景的途径, 取得了初步经验。为此,建议有关部 门在总结全国各地创新经验的基础 上,形成指导完善县域治理场景有效 生成机制和放大集成效应的意见,在 立法和修订部门规章的基础上,把规 范和集成治理场景设置与培育一批 高质量的技术方案供应商(企业) 结合起来,避免技术方案供应商低 效竞争和低水平重复建设。 作者单位: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
Visits: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