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以“三位一体”改革推进未来乡村建设

0

倪考梦 胡 春

“三位一体”是温州深化农村改革的一块“金字招牌”,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体制创新。它有效地为农业生产者提供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综合服务, 引导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走上跨区域规模化和跨领域一体化的联合发展道路,推动乡村加速发展、城乡均衡发展。市委书记陈伟俊参加调研时表示:温州将把深化“三位一体”改革作为乡村振兴的关键切入口,开拓新路径、探索新经验、务求新成效,力争在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中走前列、作示范。

2021年,正值浙江省发展农村新型合作经济工作现场会在温州召开15周年之际,温州提出“以共同富裕为目标,以乡村振兴为路径,以未来乡村为载体,以粮食安全为底线” 的三农工作思路,谋划“十四五”期间,在“两带一园”的基础上打造“五化”和“十大”场景为主要特征的新时代未来乡村100个。未来乡村建设是温州市委市政府高质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共同富裕先行先试的统一部署,是破解温州城乡区域发展不均衡,打造共同富裕温州示范先行样板的重要载体。“三位一体”与“未来乡村”存在差异又紧密联系,它们各自有独立体系,又都是在相互促进中实现共同富裕的承载者、传输者和实现者。不同的是,未来乡村是载体,是内容,更为具体, 而“三位一体”是方法,是途径,服务于内容,更为灵活。

当前,温州各个未来乡村试点中都在大力探索依托“三位一体” 推进共同富裕的有效机制,积极培育一批带农作用突出、综合竞争力强、稳定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化联合体,健全产权利益联结机制,让更多的农民在产业链各环节受益。为此, 系统总结温州在推进“未来乡村”试点建设中的“三位一体”改革成果有益探索,创新提出新时代“三位一体”的新内涵与新路径,以期为加快建设乡村全产业链,带动村民致富,实现共同富裕提供借鉴参考。

温州“三位一体”改革的实践背景

发展“三位一体”新型农村合作经济是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思想,是对我国“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在“统” 的层面的落实和完善。20061219 日,习近平同志亲赴瑞安召开全省现场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将“三位一体”总结表述为“三类合作经济组织的一体化,也是三重服务功能的一体化,又是三级合作体系的一体化”。三类合作经济组织的一体化是指农民专业合作、供销合作、信用合作三类合作组织的三位一体。三重服务功能的一体化是指金融、流通与科技三重合作功能的三位一体。三级合作体系的一体化是指基层、区域(行业)乃至全国三级合作体系的三位一体,或者经济合作组织、群众自治团体与行政辅助机构的三位一体。

“三位一体”改革诞生于温州,也在这里经历了从“农村合作协会—综合农协—农合联”的农民合作组织建设到“生产—供销—信用”合作体系建设的蜕变,初步形成了多层级、全覆盖的服务网络和三种业务融合、三种功能互补的“一体”结构。从温州的具体实践来看,“三位一体”可以是生产、供销、信用等几类主体在自愿的基础上,按照市场机制,通过联合与合作实现业务融合、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如瓯海区成立了瓯海农合实业发展有限公司,组建了供销超市,建成“公司+会员”利益共同体,通过实体项目的运行带动全区200多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共同发展。也可以是某类主体根据产业发展需要,从单一业务向多业务拓展,实现服务能力的三位一体,如瑞安市曹村艾米田园综合体以万亩稻田为依托,从农业种植一产,开发胚芽米加工、当地文创手工艺等二产和研学旅游、乡村美宿、创客空间、户外康体、自然教育等三产项目,实现产业融合。

温州未来乡村建设中的“三位一体”应用案例

(一)苍南县未来乡村蔬菜全产业链服务体系模式

2017年,苍南县与福建省意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 建设马站田园综合体意达农业科技园。该项目融合5G、物联网等多项技术,发挥“意达科技”种苗生产、农资供应和技术服务的优势, 建立以企业为主导,以种植户为主体、以金融机构为后盾的产前、产中、产后全链条服务,形成建立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联合发展模式。具体做法是:一是专注生产,开展全周期生产合作。意达农业科技园统一使用自主研发品种,统一生产培育,统一专家指导,形成管理标准化。通过育苗温室、大棚等设施建设,推进育苗规模化、工厂化、智能化生产,提高蔬菜种苗质量和土地利用率,实现年培育优质种苗1亿株的生产能力,壮大产业发展。二是供销支撑,助力全链条联动。采取多种形式无偿为种植户提供农作物栽培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全过程技术指导和解决方案。并统一产后收购进行包装与销售,或协助种植销售农产品,带动当地农业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实现各方共赢。三是信用合作,聚力多元化创新。通过为种植户预先供应优质平价的幼苗、化肥、农业,解决生产之忧;通过“公司+农户”模式建立信用积分制度,依托农信社等驻企金融机构,根据农户与公司合作时间、合作效评估,主动提供信用担益、本人信誉来保,为种植户提供生产贷款,解决资金问题,助力生产发展。

(二)文成未来乡村侨家乐结盟抱团模式

近年来,文成县积极探索以侨乡特色文化为主题,采用“结盟抱团”破解单打独斗问题,着力打造“中西合璧、土洋结合”的“侨家乐”旅游新业态,目前“侨家乐”已成为区域性网红热词,并成功跻身全省三大民宿品牌之一。截至2020年底,全县“侨家乐”累计接待游客6.31万人次,接待过夜游客3.26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超过6200万元。具体做法是:一是成立民宿产业党建联盟。构建以乡镇党委为主导,县侨联、县文广旅体局、村党组织、民宿企业党组织等多方参与的民宿产业党建联盟,落实组织联建、机制联动、信息联通、资源联享、服务联做等举措, 统一客源分配、统一营销宣传、统一服务标准、统一内部管理。南田镇武阳村党建联盟将全村23 家民宿纳入统一管理, 实施1 个龙头民宿帮扶带动1 个小民宿的“1+1”联合体模式,实现客源高效有序分配,“侨家乐”品牌民宿三季度入住率达85%以上。二是挖掘“民宿+”反哺模式。如武阳村集体与23家民宿企业联合成立“民宿反哺村庄基金”。每间入住民宿的房费中抽取3元作为村庄建设管理费,用于景区运营和环境长效保洁,支持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大力推广“民宿+ 农事体验”“民宿+非遗体验”“民宿+体育健身”等特色线路,将每间侨家乐打造成旅游综合体,实现民宿与景点效益叠加,连锁带动吃、住、行、玩全链条消费增长, 有效延伸红利辐射范围。

(三)泰顺中蜂养殖“三产融合+精准扶贫”模式

泰顺县是国家生态县、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森林覆盖率达76.1%,生态环境状况指数居全省前列。优越的生态环境,丰富的花源和辅助蜜粉源为泰顺中华蜜蜂的养殖创造了优越条件。中蜂养殖技术门槛较低,年纪偏大的农民均可养殖,一箱蜂年均可收7.5千克土蜂蜜,基本可达到“十箱万元” 产值,是泰顺县美丽环境转化为美丽经济的重要产业和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目前,泰顺有规模10箱以上的蜂农600人,养蜂市场主体80多家,总规模达到20000箱,拥有浙江名牌产品1个,市级标准化示范基地1个,年产值达到4000万元。具体做法是:一是强化“供技术、保产量、统收购”的养蜂帮扶机制。自2017年起,泰顺县司前镇实施低收入农户圆梦工程—蜂业养殖孵化园试点项目,百花蜜蜂专业合作社与200多户农户结对,开展低收入群体一对一帮扶,保护价收购。保证周期内产出的蜂蜜产品归低收入农户所有,新繁殖的蜜蜂归蜂业养殖孵化园所有,不足部分由孵化园补足,多出部分由农户自行处理或出售,使蜂农每年保底增收4000元。2020年,南浦溪镇实施“十箱蜂万元钱”精准帮扶模式,在包坑村、孙坪村、周兴村建立低收入农户中蜂养殖基地。低收入农户与阿青嫂蜜蜂养殖场签订技术合作协议,产前免费送种蜂、产中老师上门授课、产后提供销售渠道,带动全民共同富裕。二是“拓蜜源,深加工,展蜜馆”的蜂旅融合之路。泰顺县积极拓展蜂产业和旅游业结合模式,发展“蜜蜂小镇”“蜜蜂谷”“蜂情小镇”等蜂旅结合项目。鼓励农户种植油菜花、紫云英、向日葵等蜜源植物, 形成花海产业,种植柑橘、茶叶, 兼具经济价值,一举多得。加工销售方面,南浦溪镇以蜂蜜为主题的饮品店即将开业,百花蜜、蜂王浆、口红、牙膏等蜂产业衍生品正在天猫店、拼多多等电商平台销售。搭建“ 互联网+蜂场” 模式,探索“我的蜂场”线上认养项目,利用“智能蜂箱”实时直播,让消费者看得见、能溯源。目前, 南浦溪镇计划新建集展示、体验、互动为一体的蜂蜜展示馆,吸引游客观察蜜蜂的生活习性、动手参与手工摇蜜、制作蜂蜜小吃、品尝蜂蜜菜肴、扮演蜂蜜小剧的主角等。

新时代农村“ 三位一体”改革的新内涵

自党的十九大提出“农业农村现代化”以来,“农村现代化” 与“农业现代化”一并作为促进新时代“三农”发展的重要手段。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定为总目标,提出乡村建设行动,加快县域内城乡融合发展。新时代,受发展阶段转变、国际局势演变等因素影响,农业的多种功能和乡村的多元价值将加速变化,人口流动将从由乡到城的单向流动转向城乡双向流动。因此,如何重塑工农城乡关系,推动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将是“三位一体”改革的全新课题。

(一)“三位一体”合作整体化

“三位一体”改革的核心是要充分发挥农合联的协同治理关系, 扩大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横向合作和纵向合作,加快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整体联合发展。当前,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存在产权关系松散、服务功能单一、竞争实力弱小、利益联结不紧等问题。“三位一体”改革要体现“大合作”思路, 建立完善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提升农合联为农服务的实力和能力,以满足日益成长起来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覆盖全程、综合配套、便捷高效农业社会化服务的迫切需求和适应日益富庶起来的农民群众对多层次、多样化、便利化生活服务的迫切需要。

(二)“三位一体”要素市场化

“三位一体”改革的本质是整合乡村要素资源,打造为农综合服务平台,促进城乡资源双向流动和要素合理配置。习总书记曾旗帜鲜明地提出“要走组织化的农村市场化发展路子”“农业要素市场的发展对农村市场体系建设和农村经济发展影响极大,其发育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是农村市场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标志之一”。因此,要正确处理政府、市场、社会在“三农”治理体系中的关系,坚持“农民主体、政府主导、市场基础、社会促进” 的多元主体协同机制,把权利开放到位。通过转移、委托、购买等形式,活化乡村资源,将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 形成多业态打造、多主体培育、多利益联结、城乡一体化的农村发展格局。

(三)“三位一体”服务数字化

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人的现代化、物的现代化和公共服务的现代化。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关键是农村医疗卫生服务、养老服务、生活服务、生产服务等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社会事业向农村覆盖,加快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让城乡居民享受无差别服务。实现这一目标,关键路径是全面推进为农服务数字化改革,探索建立网上商城、社区团购、直播带货、无接触配送等新业态新模式,推动“三位一体”数字赋能和智慧应用,加快形成为农服务整体智治、高效协同格局,提升生产流通效率和生活消费体验,推动农业产业发展转型升级。

未来乡村建设中“三位一体”改革的新路径

(一)利益联结,建立未来乡村共同体

当前,农村普遍存在小农户兼业化、劳动力大量转移现象, 龙头企业与农户若单纯依靠土地流转、劳动雇佣和产品买卖关系等合作形式,小农户分享全产业链增值收益有限,利益联结机制不健全。因此,未来乡村应鼓励村集体领办建立权利、利益、价值、责任四位一体的村域型(镇域型、区域性)村庄共同体。村集体和农户通过实物、集体股权、土地经营权、闲置农房等要素资源入股,开展未来乡村建设、土地流转、乡村旅游、金融保险互助以及生产、购销、消费服务等经营活动。支持成立区域性联盟式“公司+农户”联合体,为小农户提供一站式托管服务,并在农产品初加工、仓储物流、市场营销等关键环节,合理设置与小农户利益分配关系,使小农户共享合作收益。

(二)共建共享,创新多元共治新格局

在市场化背景下,未来乡村朝着开放性、流动性方向发展,传统村庄亲密无间、相互信任、守望相助、休戚与共的生活共同体的自治功能正在减弱,乡村内外部各种力量共塑村庄新格局。因此,要创新乡村治理模式,实施多元治理主体功能互补、责任分担的乡村共治体系。明确村“两委”、合作社、宗族组织、外部社会组织等治理主体各自职责,加快建立合作机制,构建德治为先、法治为本、自治为基的多维协同共治机制,实现乡村有效治理。

(三)数字赋能,搭建公共服务大平台

以信息化、数字化加快农业技术革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是未来乡村的主旋律。依托5G基建、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建设,搭建数字化智慧乡村平台,推动生产管理线上化、流通营销网络化、信用服务数字化, 丰富“三位一体”改革内涵。不断革新农业生产技术,实现农业、水利、气象、地理数据资源的共享和主要作物精准监测。创新农业经营模式和商业模式,打造“一码展示、一屏掌控、一键通办、一网交易、一图统管”的为农服务网络体系。打造未来交通、未来教育、未来医疗等智能化生活场景,实现乡村产业、公共服务、乡村治理的全面智能化。

作者单位:温州市委政策研究室/温州科技职业学院

评论被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