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健康危机凸显了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和国际卫生合作的紧迫性。
  • 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对传统零售业造成了巨大冲击。
  • 人工智能在医疗、金融和制造业等多个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
  • 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保持学习和适应的能力是成功的关键。
  • 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正在重塑全球零售和供应链管理。
  • 虚拟现实技术在教育和娱乐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 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家居和自动化生活正在成为现实。
  • 在线教育的普及为全球学习者提供了更多样化的学习资源。
  • 在线健身课程的兴起反映了人们对健康生活方式的追求。
  •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跨文化交流和国际合作变得日益重要。
  • 随着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增加,跨国公司的社会责任和环境影响受到更多审视。
  • 移动支付和数字货币的普及正在改变人们的支付习惯。
  • 电动汽车的普及推动了能源行业的转型,减少了对化石燃料的依赖。
  • 随着全球疫苗接种率的提高,经济复苏的希望逐渐增强。
  • 农业科技的进步正在提高粮食生产效率。
  • 大数据和机器学习在商业决策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 随着科技的发展,机器人技术在制造业中的应用正在改变生产流程。
  • 在线健身和虚拟健身课程在疫情期间迅速流行。
  • 在线教育平台的兴起为传统教育模式带来了挑战和机遇。
  • 环保不仅是一个口号,更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 5G技术的推广为物联网和智能城市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
  • 随着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增加,跨国公司的社会责任和环境影响受到更多审视。
  • 网络安全问题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尤其是个人信息泄露和数据安全。
  • 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在市场营销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
  • 生物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正在改变传统的种植和养殖方式。
  • 后疫情下的金融良心

    后疫情下的金融良心

    0

     

    张国云

    “我们真的不敢相信,支付工资就能从银行获得融资,价格还特别优惠。” 前不久, 我们参加后疫情下企业复工复产座谈会,听到有企业反映,获得了当地银行一笔几百万元的贷款。

    这家化纤纺织企业负责人激动地说:“ 在目前国外订单骤减的情况下,这笔资金真是企业的‘救命钱’,也是金融的‘良心钱’。”

    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细胞, 企业稳,则经济稳,就业就有保障。当下,全球疫情持续蔓延, 世界经济面临新一轮危机,这对每一个人甚至一个民族都是一次大考。考什么?我们觉得就是考你的良心。

    何为金融良心?

    这是我提出的一个概念。所谓金融良心,与白衣天使的使命是一致的,就是救死扶伤。这里说的良心,其实就是说的初心。从这个意义上说,最可靠的使命理当是初心的延续,是为实现初心所必须付出的实践,无论多艰苦卓绝,都当甘之如饴,也都会积极、自觉、奋力地践行之。如果有人非要问,这个时候的金融良心是什么?

    在百姓生与死面前,金融就得发挥好“供氧输血”的作用, 出台紧急举措,足额投放资金, 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要求各类金融机构在第一时间加入金融战“疫”队伍。银行业在量的方面倾斜资源,在价的方面实行优惠利率。债券市场也运用市场化手段筹集资金,精准对接疫情防控应急融资需求。此外,给医护人员等群体赠送保险则是国内保险业在此次疫情下推出的一大亮点举措。也许,这个时候良心不是金,却比金更值钱;良心不是宝,却比宝更重要。

    大敌当前,我们中国抗疫的前半场已经收官,目前已进入后半场,如果有人问,这个时候的金融良心是什么?在经济的生死攸关面前,金融得从“供氧输血”向“供氧造血”的作用转变,尽可能减少伤害,加快经济“体能恢复”,加码促进经济动能的复苏和经济活力的提升。

    确切说,受疫情影响,目前众多中小企业资金链承压,作为这一非常时期金融不可能独善其身,一定要与企业同舟共济。尤其是依赖地方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的地方金融,如果此时再不支持中小企业,资金链就会成为压垮他们的最后一根稻草。也许, 这个时候的金融给良心赋金,就是给你生命;金融给良心赋宝, 就是给你健康。

    可见,疫情发生以来,经济与金融“共生共荣”的关系更加明显。尽管国内疫情防控已见到成效,但在全球范围内,疫情仍在蔓延,形势上仍具有严峻性和较大不确定性。境外疫情持续蔓延,世界经济陷入衰退,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显著增多,我国经济发展面临新的困难和挑战。如何看待疫情对全球经济形势的影响?中国经济发展面临怎样的压力?又该如何应对各种不确定性?

    为什么这个时候强调金融良心呢?

    主要考虑2020年对全球极不平凡,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给各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主要经济指标明显下滑。目前,美国总确诊数已是全世界之最,到5月18日已达152万,占全世界确诊人数的三分之一;欧洲的俄罗斯、英国、西班牙、意大利超过20万人,法国、德国、土耳其也都超过14万人,形势严峻。由于这次疫情,以及石油价格的闪崩,还有美国股市两周内的4次熔断,美国和欧洲股票市场都受到了重创。

    表面上看,发达国家医疗体系很发达,但另一个事实是国家动员能力弱,当疫情在某些城市或州县扩散时,集中收治面临巨大挑战。而且死亡人数多,美国已经超过9 万人,英国、意大利、西班牙、法国都超过或接近3万人。还有很多医疗条件较差的发展中国家,他们面临的危机可能更大。

    去年下半年开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国际发展机构已经多次下调今明两年世界各国的增长预期。也就是说,在疫情暴发前,全球特别是发达国家的经济就已经走软。而疫情带来的隔离或封城措施,对已经在下滑通道的经济而言更是雪上加霜。美欧日等发达国家现在的利率已经是零利率或负利率,除了采用非常规的数量宽松外,没有多少其他货币政策手段可用,政府财政积累的负债率也已很高。

    为了应对疫情期间失业人数剧增,维持社会稳定,有些国家不得不出台高达GDP的10%甚至20%的超常规财政援助措施,但收效有限。可以说, 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出现经济衰退已是必然。有不少人认为,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陷入类似1929年经济大萧条的可能性越来越大,但也有不同声音。估计这将是一个大概率事件。

    根据摩根大通银行早前发布的预测,2020年全年美国的增长率可能下滑到-1.8%, 欧元区下滑到-3.4%,日本下滑到-1.3%。随着疫情的不断恶化,新的预测越来越悲观,国际金融研究院的预测是,全球的衰退马上就要到来。去年他们预估全球经济增长率是2.6%,现在下调到了-1.5%,美国的经济增长今年大概是-2.8%, 欧洲大概是-4.7%。美国圣路易斯联储主席詹姆斯•布拉德则认为, 美国第二季度的失业率可能达到30%,GDP可能下降50%。

    回头看, 2 0 0 8 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引发了全球动荡,导致全球经济进入历时十多年的衰退调整,深刻改变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以及发达国家内部的力量格局。今年由于疫情和油价等带来的经济下滑压力和不确定性,已经触发了发达国家由这十多年来宽松货币政策支撑起来的股市的崩盘。所以往前看,很有可能演变成一场全球性的经济危机。

    国外疫情正处于上升期或暴发期,除了使得我国防控病例输入的压力大增,还会对中国经济产生哪些影响?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也是最大的出口国,所以疫情在影响全球经济的同时,对中国国内经济的影响也很大。

    疫情最大的影响是同时冲击了需求和供给,还带来了巨大的不确定性。全球疫情暴发后,使得需求大幅萎缩。虽然线上购物和线上娱乐产业有较好增长,但线下产业受到了很大影响。

    疫情也冲击了供给端,对城市和农村都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影响。比如,城市调查失业率从5.2%上升到6.2%,上升了100个基点。相比之下,在2008年的全球金融经济危机时,处于最高点时的失业率从4.0%上升到4.3%,只提高了30个基点。尤其是农村就业不足,以及由此导致农村家庭和低收入人群的生活受到影响。

    如何寻找我们的金融良心?

    前不久,笔者遇见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兼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他拿出许多数字,提醒我们要全面辩证看待疫情与经济形势。

    疫情冲击影响较大,产业发展韧性凸显。一季度,新冠疫情严重冲击生产生活秩序,对经济运行造成巨大影响, 抗击疫情付出了必要的也是不得不付出的代价。初步核算,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下降6 . 8 % , 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下降3.2%、9.6%、5.2%。与此同时,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经受住了新冠疫情带来的严峻考验,这是因为我国长期发展积累的物质基础雄厚,经济发展韧性强,关系国计民生的农业、能源、原材料、信息、金融等主要行业持续生产, 保证了经济社会基本运转。

    投资活动放缓,卫生防疫等短板领域建设力度加大。在疫情冲击下,受施工天数减少、工程进度偏慢、投资项目所需物资和人员不足等多种因素影响,整体投资明显下滑。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16.1%。面对快速攀升的抗疫需求,各地区各部门坚持全国一盘棋,着力加大应急物资、医疗卫生领域投资力度, 医疗物资生产能力迅速扩大。

    市场消费降低,居民生活必需品销售稳中有增。疫情防控期间,居民线下购物、在外就餐、亲朋聚会、外出旅游、文体娱乐等消费活动大量减少。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19.0%,其中商品零售额下降15.8%,餐饮收入额下降44.3%; 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实际下降12.5%。尽管面临疫情严重冲击, 但全国范围内生活必需品供应充足,与群众基本生活密切相关的商品生产和销售保持增长。

    居民就业和增收压力上升, 基本民生保障力度加大。在疫情冲击下,较多企业用工需求减少,部分招聘延迟或取消,就业压力明显加大。3月份就业人员比1月份减少6%以上。就业难度加大加上企业增收困难,居民实际收入出现多年来没有的下降状况。一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实际下降3.9%,其中城镇和农村居民分别下降3.9%和4.7%。为降低疫情影响,就业优先政策持续发力,援企稳岗力度仍不断加大。

    复工复产步伐加快,复岗复市尚需努力。随着国内疫情防控成效逐步巩固,各类企业有序复工复产,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监测,截至4月14 日,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平均开工率已达99%,中小企业复工率超过80%。国家发展改革委信息反映,铁路、机场、能源和外商投资项目基本复工,5G、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3月底重点项目复工率达到90%以上。

    外部风险挑战上升,外贸外资基本盘大体稳定。目前全球疫情持续大流行,全球贸易和跨境投资均遭受重创。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预测,全球外商直接投资(FDI) 在2 0 2 0 – 2 0 2 1 年间将下降30%- 40%。受国内外疫情影响,一季度我国外贸外资规模有所下降。1 – 3 月份, 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按人民币计)同比下降6.4%, 实际使用外资下降10.8%,4月明显恢复,同比增长11.8%,1—4月降幅收窄4.7个百分点。尽管我国货物贸易总量有所下降,但总体规模依然可观,贸易市场多元化趋势明显,大宗商品和重点民生消费品进口较快增长,高技术服务业利用外资快速增加,贸易结构继续改善。

    综上,我们发现肺炎疫情对宏观经济的不利冲击主要是短期影响,尤其对第一季度的影响较大。长期而言,我国经济发展仍具有较强的韧性和惯性,采取相应的稳增长政策就能够将疫情冲击影响降到最小。

    也许,心正则身正,心清则目明。后疫情下正倒逼我们,不失金融的良心,具体说:

    —— 扩张积极财政方面。应加大财政扩张的力度,可以较大幅度提高财政赤字率,增加基本建设、教育、研究开发、文化等方面的支出。降低个人所得税、增加转移支付,稳定和提高个人的消费能力。其他可选择的政策工具,还包括发行特别国债、扩大开发银行贷款规模、增加地方专项债项目等。

    增加赤字率。过去中国政府把每年的财政赤字控制在GDP的3% 以内,而当前遭遇供给和需求“双杀”,今年应该可以允许政府财政赤字率上升到3%以上,甚至增加2-3个百分点。也就是说,我们100 万亿的GDP可以一年赤字是3万多亿以上。

    增发特别国债。这也是一个方面,这笔钱大约有15000亿, 可以作为治理疫情过程中的各种开支的需要。

    扩大专项债规模。专项债用于铁路、轨道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 以及生态环保、产业园区等领域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可有效弥补公共设施短板,同时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 带动社会投资,形成对经济的有力拉动。今年以来,专项债发行快马加鞭, 稳投资作用逐步增强。财政部前期已提前下达2020年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额度1.29万亿元,截至4 月15日,已发行11607亿元。

    为中小企业减税。这个减税有几类,中小企业亏损了,亏损的部分抵扣各种所得税。延长企业亏损结转手续。一季度亏损了,把去年的盈利和今年一季度抵扣, 这也是体现对企业的温暖关怀。

    减免企业社保缴费和公积金。阶段性减免五险一金,包括企业要交的住房公积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

    —— 强劲货币政策方面。应该充实流动性,引导资金“脱虚向实”,让资金回流到实体经济,采取各种针对性较强的政策工具扶持民营企业、小微企业等。此外,根据经济形势决定后续政策,还应该想办法鼓励直接融资。

    降息。今年以来,为应对疫情冲击,中国人民银行采取一系列措施,两次降息措施快速到位作用明显。

    降准。普遍性的降准和专项降准各有一次,已经有两次下来了。前些年,我们的准备金率高了,100亿存款往往可能只有60亿可以拿来贷款。这几年,准备金率降低了以后,100亿就可能有80多亿可以拿来放款。央行决定,于4 月15日和5月15日分两次对中小银行定向降准,每次下调0.5个百分点,差不多100亿存款可以接近90 亿拿来放贷,增强其向中小微企业的贷款投放能力,有助于引导其以更优惠的利率向中小微企业发放贷款。

    再贷款。我们银行系统再贷款的额度总量,最近有了比较大幅度的释放,这个也是货币政策上对企业贷款的进一步放松。另外,疫情期间,中小企业贷款到期了,一下子还不了钱、周转不了,把到期的资金往后移,暂时不去逼债等很重要。

    ——加快刺激投资方面。在过去,出口市场是和私营投资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但这次出口市场受到了重创,民营部门增加投资意愿下降,在投资上政府需要发挥主导作用。现在,政府部门已经提出了新基建项目,包括5G、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此外,也可以投资常规的基础设施,通过建设高铁、城市间轨道交通网,构建起更多更有效率的城市群。

    新基建。新基建是相对老基建而言。老基建基本是靠政府兜底的几万亿、几十万亿的项目。现在讲的新基建有个错觉又是政府兜底,其实不是这么回事。

    新基建的三个方面、七个行业涉及到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5G背景下的这些数字化平台建设, 还包括创新工程如生物医药和新能源, 包括融合工程如“ 大智移云” , 用大数据、云计算的数据平台去改造传统的工业项目,改造传统的交通项目,改造传统的城市基础项目,这样就把传统的基础设施升级为智能化的交通、智能化的城市基础设施等等。这些项目你可以框出来, 十万亿、二十万亿的规模都有,这就是新基建。

    新基建虽然冠以“基建”的名字,但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理解的传统基建概念。新基建跟互联网经济、数字经济联系在一起, 是促进中国数字化转型的重要举措,因此其组织模式不同于老基建,并不需要政府大量投资,只要政府政策得力, 新基建的几十万亿投入会有大量企业愿意参与。而新基建价值也是立竿见影的。比如一个数据中心一旦投入运营,就可以带来效益,所以企业更愿意参与。

    —— 改善发展环境方面。进一步放松管制,降低市场准入的门槛,激活市场活力。放松各行各业的市场准入限制,鼓励民营企业进入各行各业;加快国有企业的市场化改革,实行所有制中性, 让包括外资企业、民营企业在内的各种所有制的市场主体享受平等待遇,进行公平竞争; 在农村实行土地产权制度改革,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信息网络建设,激活农村投资; 加强推行依法治国,规范政府行为,提高政府行为的透明度、公正性、可预见性,降低企业经营的风险;进一步加大对外开放, 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出口转内销。2019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达4 万多亿美元,现在国外大量的订单丢了。需要出口转内销,尽量把出口商品内部消化,国内有潜力消化。这个消化的过程不是放在仓库里调头寸, 它涉及制造企业、市场订单、标准、消费偏好的相应调整,且这一调整十分必要。

    社会救助。就是启动对可能要倒闭的企业或者要裁员的企业,采取社会救助或社会补助。在这方面能复工的尽量复工,达不了产的职工能够尽量保持,保持不住了如果有下岗,就需要一系列稳就业的措施。

    与此同时, 5 月4 日, 国务院金融委还召开了第二十八次会议,提出要金融“刀刃向内”, 加快金融内部的自身改革。把改革和发展有机结合起来,立足服务基层和中小微企业,在充实资本的同时,解决好中小银行在业务定位、公司治理、信贷成本等方面的突出问题,推动治理结构与业务发展良性循环。

    看来,唯有永葆金融良心, 才能砥砺实体恒心。当前疫情影响与经济下行压力叠加, 我们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仍是前所未有。现在, 全球主要经济体为对冲疫情影响实行扩张性宏观政策,而我们更强调“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基于这样的大背景——

    在后疫情下我们大声呼唤, 金融必须服务到实体最需要的地方,这是金融良心的根本所在。

    作者系浙江省发改委副巡视员、研究员

    Visits: 1

    评论被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