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全产业链流通模式及定价机制

0

王辽卫 李圣军 伍振军

2004年我国全面放开粮食收购市场,为保护农民利益,2006年开始实施小麦托市收购政策。由于托市收购价不断提高,一方面导致小麦库存居高不下,据估算,20132016年小麦托市收购量累计8302万吨,截至目前库存量还有5500万吨左右;另一方面,国内外价差不断扩大,20132月份国产小麦价格超过国际小麦到岸完税价后,一直保持至今,国内外价差甚至长期保持在900/吨的高位。为此,2017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坚持并完善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 对于小米最低收购价政策的主基调一是坚持、二是完善,而完善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必须明确小麦的定价机制和流通模式。

小麦全产业链流通模式

在小规模农户占绝大多数、大规模种植户逐步发展的新型生产模式下,伴随大量农村劳动力的外出务工和小麦政策性收储力度的加大,小麦流通模式也呈现出了一系列新的特点:一是贸易商在流通链条中的中介枢纽作用日益重要,二是政策储备库的地位日益突出,三是基于大规模种植户的产销直接对接日益兴起。现实中,受小麦质量状况、供求状况、拍卖状况等众多因素的影响,小麦的流通模式也复杂多样。为了简化分析,也为了抓住重点,本文将主要分析小麦流通链条中占主导地位的以下五种流通模式:

小农户+小贸易商+面粉厂(政策储备库)。农村实施家庭承包责任制以来,大多数小农户小麦种植面积在10亩左右,正常年景总产量合计在1万斤左右,大多直接卖给小贸易商,通过小贸易商再销售给面粉厂或政策储备库;农户一般不直接将小麦送至面粉厂或政策储备库,小型贸易商从中发挥了集聚、配麦、运输等功能,主要有三大原因:一是农民“地头粮”销售比重日益提高。据调研,由于农村青壮年回家收割完小麦后着急回城打工,最近几年农民卖“地头粮” 的比例日益提高,总体占比在30% 左右。据国家粮食局统计,截至6 20日小麦收购基本结束为止, 我国小麦六大主产省已累计收购1911万吨小麦,占2017年六省总产量的18.8%,其中江苏占比最高为47.9%。从经济角度,农民销售“地头粮”比重提高是权衡外出务工收入与小麦销售收入的结果。据调研时农民反映,每迟一天销售小麦需在家多待一天,便会损失两百元左右的务工收入机会成本,对于1万斤的总产量价格提高2/斤,收益也仅增加200元,与一个劳动力外出打工一天的收入差不多。因此, 农民宁愿以较低的价格尽快出售从而早一天外出打工,也不会待价而沽延误外出务工时间。二是小麦收割后的晾晒储藏实现难度大。新麦上市后,后续的晾干储藏环节劳动强度较大,很难由留守的妇女儿童单独完成,必须由农村劳动力在家完成,直接加大了小麦后续晾干储藏的机会成本。同时,一方面在小麦集中收割时间,大量小麦集中晾晒,导致小麦晾晒场所难以寻找, 马路、屋顶等传统小麦晾晒场所难以满足农户晾晒需求;此外,小麦晾晒时碰上阴雨天气,将会导致小麦发霉或发芽,降低小麦品质。另一方面,农户缺乏良好的仓储设施条件和面临流动性约束,在很大程度上会制约农户自由选择销售时间来实现销售利润最大化。据调研,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户已经没有了储藏的设施和习惯,大多采取随吃随购的方式直接购买面粉,传统的洗麦、磨面设备在农村已基本消失。三是新收割小麦质量不达标。新收割小麦水分、杂质一般均无法达到面粉厂和政策储备库的质量要求,对于部分品质较差的小麦,容重、不完善等指标也无法达到面粉厂或政策储备库的收购质量标准,而小贸易商从农户手中收购小麦后,经过晾晒、整理和掺混, 尤其是质量较好的小麦与较差的小麦混合后,无论是水分、杂质还是容重、不完善粒指标均可以达到面粉厂或政策储备库的要求。此外, 小麦刚上市初期,政策储备库一般均未启动托市收购,小麦收割期与托市收购启动期之间的间隔,导致农户更是无法将收割小麦直接销售至政策储备库。因此,从质量角度, 小规模种植户就难以越过小型贸易商直接与面粉厂或政策储备库交易。

大规模种植户+面粉厂(政策储备库)。大规模种植户由于种植面积大、小麦总产量高,按照200 亩的规模和亩均1000斤的产量,合计总产为100吨,自己送至面粉厂或政策储备库,价格若高1/斤, 总收入将增加2000元,因此,大规模种植户有经济动力直接销售给面粉厂或政策储备库。从面粉厂角度,大规模种植户种植的小麦品质相对均匀,而且量又较大,也倾向于收购大规模种植户的小麦;从政策储备库的角度,其倾向或优先收购大规模种植户的小麦,有三个原因:一是按照现行政策规定,政策储备库每收购1吨小麦,财政补贴50元的收购手续费。而在收购费固定且包干使用的前提下,收购大规模种植户小麦一次性收购量大,手续简便,能节省大量收购费用;二是收大规模种植户的小麦不用承担贸易商造假风险;三是大规模种植户的小麦质量好、品质均匀,符合托市收购标准。因此,政策储备库大多采取上门质检、预约收购等方式优先收购种植大户的小麦。这样,大规模种植户与面粉厂或政策储备库便组成了一个“双赢” 的利益共同体。

大型贸易商+ 面粉厂( 饲料厂)。在新粮上市时,大型贸易商从小规模种植户、小型贸易商收购新粮,在新粮市场粮源短缺时,也参拍政策储备库的储备粮。对于上市新粮,大型贸易商主要通过大规模的长途运输,发挥区域之间市场调剂作用。同时,大型贸易商通过配置必要的检验设备,调配品质不一的小麦,合格后统一销售给面粉厂,即发挥了“配麦”的功能,又获取了较高利润,面粉厂也用相对较低的价格收购到了质量合格的小麦。因此,在小麦受灾品质较差的年景,大型贸易商和面粉厂往往利润率较高。此外,对于品质较差的小麦,比如淮河地区容易受灾的安徽、江苏、湖北和河南南部地区的小麦,大型贸易商也往往低价收购后统一运输至饲料厂。而在政策粮拍卖时期,大型贸易商也经常通过大量接拍储备粮,然后运至中小型面粉厂,大型面粉厂往往自己参拍储备粮,而中小型面粉厂大多通过大型贸易商参拍政策储备粮,主要原因有三个:一是中小型面粉厂资金实力有限,而参拍政策储备粮占压资金较大;二是政策储备粮参拍标的较大,中小型面粉厂加工能力有限;三是大型贸易商出库能力较强,通过大型贸易商参拍可以让中小型面粉厂省去协调出库的麻烦。

政策储备库+ 面粉厂( 酒精厂)。自2006年小麦托市收购以来,我国小麦市场呈现出明显的“政策市”特点,一般上半年价格较高,市场粮源枯竭,以政策储备小麦轮出或拍卖为主;下半年以新上市小麦为主,价格较低,市场以新粮供应为主。因此,在上半年, 储备粮的轮换和临储粮的拍卖对满足面粉厂小麦需求具有重要作用, 已经成为接新前面粉厂小麦采购的重要来源。2016/2017市场年度,小麦临储收购量为2853万吨,由于减产,导致托市收购结束后价格迅速上涨,201611-20176月份, 据中国粮食网发布的小麦拍卖成交数据,8个月临储小麦合计拍卖成交超过1000万吨,而我国每月面粉消费量大约在800万吨,临储小麦拍卖供应量占面粉厂采购小麦的15.6%, 若加上中央储备和省级储备轮出小麦,占比应该在30%左右。因此, 政策储备库是面粉厂采购小麦的重要供应主体。对于政策储备库拍卖的可食用小麦,除了大型贸易商参拍外,大型面粉厂也直接参拍,加工后供市场销售。对于拍卖的陈化粮,则采取定向拍卖的方式销售给酒精厂。

企业贸易商+面粉厂。对于资金实力较强、储藏设施完备的企业贸易商,大多在新粮上市初期价格较低时,大量收购小麦入库,待托市收购结束、小麦价格上涨时择机出售,赚取小麦的“时间价差”。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面粉中的“专用粉”需求量迅速增加,占比已经达到25%左右。为了满足专用粉的生产需求,面粉厂对优质小麦有较强的刚性需求,进口小麦更是以优质小麦为主;与此同时, 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和各地生产结构的调整,优质麦的生产量也迅速增加。在优质麦供需两旺的情况下,大型企业贸易商成为优质麦的主要收购主体、存储主体和面粉厂的供应主体,而优质麦也成为企业贸易商的主要利润来源, 2016/2017年度优质小麦价格更是上涨至1.35/斤的高位,利润率较高。从进出口角度,面粉厂进口优质麦大多通过专业的进出口贸易商实施,因为单个面粉厂采购量较少,需要拼船采购;同时,通过专业的进出口贸易商采购,可以节省采购成本,提高采购效率。对于资金实力较小的企业贸易商,由于存储小麦占压资金额较大、占压时间较长,大多为面粉厂“代收代储”,收取一定的保管费,既解决了面粉厂仓容有限的问题,也解决了企业贸易商资金不足的问题,对于规模较小、资金有限的大量市、县级国有购销企业,大多开展“代收代储”业务。

小麦全产业链定价机制

在小麦整个产业链条中,上下游双方之间的交易过程既是商品转移的过程,也是博弈定价的过程, 定价的多少则直接影响上下游双方的经济利益,基本是一种零和博弈。博弈的结果受双方经济实力、垄断程度、信息获取水平、储藏设施和交易意愿强度等众多因素的影响。在小麦整个产业链条的多种流通模式中,涉及众多定价环节,但具有主导地位的定价环节主要有三个,分别是小型贸易商、面粉厂和政策储备库。

小型贸易商定价机制。小型贸易商主要从田间地头或通过走街串巷收购小规模农户手中的余粮,然后统一运送至面粉厂、大型贸易商或储备库,发挥了数量集聚、短途运输、晾晒整理的功能。农户与小型贸易商之间的定价博弈是小麦从生产环节进入流通环节的起点,也是直接涉及农民利益的环节,但受组织化水平、信息掌握水平和交易成本的约束限制,小型贸易商占据定价主导地位,不按标准定价,优麦普麦区别定价,而且议价空间较大。一是不按标准定价。小型贸易商收购农民的小麦不是按照容重、不完善粒等质量标准按等定价,主要通过“眼看、手摸、牙咬”等感官判断小麦的水分、杂质和硬度, 然后主观定价。由于大多数农户不了解市场信息、不知道如何判断小麦品质,在定价中经常处于弱势和被动地位,从而发生压级压价、优质低价等不合理现象,使农民利益受损,而小型贸易商也正是利用这种信息不对称获得潜在的最大利润。在收购完成后,对于蛋白含量、面团稳定值、容重和不完善粒等质量标准不同的小麦,小型贸易商也不会分门别类储存,而是经过晾干、掺混后,使小麦的平均质量标准达到面粉厂或政策储备库的收购标准。二是优麦普麦区别定价。在优质小麦认定方面,我国认定方式与国际上有一定差别。国际市场主要以小麦蛋白含量为判断标准, 比如春小麦蛋白含量往往优于冬小麦,常被认定为优质小麦,价格也较高;而我国对优质小麦的判断标准则是小麦品种是否属于优良品种,比如藁优2018、郑麦366、济南17等品种均被认定为优质小麦。因此,无论是农户还是小贸易商, 对优质小麦均具有一定的认知。农户在种子采购环节便知自己所种小麦是否为优质小麦,小型贸易商通过观察小麦外形也可大体判断小麦是否属于优质小麦。在双方信息一致的前提下,小型贸易商收购定价大体能实现优普麦区别定价,在晾干储存环节也大多分别处理,以销售高价。三是议价空间较大。小型贸易商在小规模种植户和面粉厂或政策储备库之间不可或缺的中介地位,决定了小型贸易商在交易过程中的价格主导地位,其直观表现就是“地头粮”的议价空间较大,从1.05/-1.12/斤之间波动。对于不着急出售、小麦质量信息和市场信息了解的农户,小型贸易商只能以相对较高的价格收购;对于着急出售、小麦质量信息和市场信息不太了解的农户,小型贸易商便以较低的价格收购。此外,部分不法小型贸易商以“相对高价”吸引农户出售小麦,同时以“缺斤少两”弥补价高的相对损失。

面粉厂定价机制。在面粉厂将收购小麦加工成面粉的过程中, 存在“配麦”和“配面”两个环节,在采购小麦之前会先化验小麦的各项指标,然后针对不同品质的小麦研究一个“配方”,从而生产特定品质的面粉。比如湖北小麦上市后,只有掌握湖北小麦品质, 有湖北小麦使用经验的面粉厂才会采购湖北小麦。因此,面粉厂对收购的小麦会依据品质分别存放在不同的小仓库中,调研中部分企业加工前储存小麦的小型仓库高达70多个,依据不同的比例混合后加工生产面粉。据此,面粉厂收购小麦的定价机制主要是按等定价、低价集中收购和围绕托市价收购。一是按等定价。根据容重、不完善粒、水分、杂质等指标划定小麦等级,定价过程基本实现定量化和规范化, 体现了优质优价。除了关注传统的小麦质量指标外,从生产专用粉的角度,面粉厂也非常注重小麦的面筋值、面团稳定值和蛋白含量等指标,对于优质麦通常高价收购,以满足专用粉生产的需求。对于国内无法满足的优质小麦需求,通过进口国外优质小麦以满足生产需求。同时,对于低质麦也以低价大量收购,经过后期的调麦或配麦过程进行掺混后生产普通粉,从而降低面粉生产成本。二是低价集中收购。在托市收购影响下,我国小麦价格波动呈现出“上半年较高、下半年较低”和“接新前较高、新麦上市后较低”的特点。根据小麦价格波动规律,小麦接新前是价格高峰期,而上市初期则是小麦价格低谷期;同时,小麦上市初期由于农户出售意愿强烈而政策储备库又没有启动托市收购,小麦价格一般较低。因此,面粉厂会集中利用新麦上市这段时间大规模收购新麦,并不断提高新麦在面粉加工中的占比,以满足托市收购启动期间面粉厂的小麦加工需求。三是围绕托市价收购。自从2006年政府启动小麦托市收购后,托市收购价便成为指导面粉厂收购的核心标杆。在市场价格低于托市价时,面粉厂会敞开收购做足库存,比如新麦上市初期价格相对较低,面粉厂集中大量收购。而在市场价格围绕托市价波动时,面粉厂会随行就市收购,比如在小麦托市收购期间,面粉厂会随用随采,同时保持合理库存;在市场价格大幅度高于托市价时,面粉厂一般会减少采购量,尽量消耗库存。在托市收购和小麦库存高企的市场环境下,市场价格难以大幅度长时期脱离托市收购价,面粉厂在此市场预期下,大多围绕托市收购价制定收购策略。

政策储备库定价机制。小麦政策性储备除了常规的国储、地储、托市之外,还有非常时期部分省份实施的省级小麦临时收储,政策性小麦定价基本没有体现区域差价和品质差价,没有发挥刺激优质麦生产的功能。总体上政策性小麦收购均由财政出资补助,委托企业实施,并按要求出入库,但不同性质的政策性小麦定价机制也略有不同。一是国储:财政补贴中储粮自负盈亏。国家小麦储备由中储粮负责定价并自负盈亏,财政补贴管理费用和贷款利息,其中管理费用包干使用。国储小麦原则上轮入价不能低于最低收购价,架空期不能超过4个月。因此,中储粮从自身盈利的角度,在新粮上市初期,希望延迟托市收购启动时间,从而留出时间低价完成轮入任务。二是地储:不低于托市价收购且市场价销售。地方小麦储备由地方政府委托地方国有粮食企业实施,轮入轮出机制相对灵活,架空期可以请示后延长至6个月,轮出时地方可通过财政补贴等方式减免出库费,加快出库速度。在财政补贴方面各省略有差异, 比如《山东省地方储备粮管理办法》只明确规定补贴贷款利息和管理费用,并没有轮换补贴;而《安徽省省级储备粮管理办法》则规定,管理费用定额包干,轮换补贴和贷款利息据实补贴。自负盈亏的地储企业低价时收购积极性较高、高价时销售积极性较高,而财政兜底的地储企业低进高出的积极性则相对较弱。三是托市:托市价收购顺价拍卖。国家托市收购小麦大多由中储粮统贷统还,委托地方粮库具体收储并保管,严格按照国家制定的最低收购价实施收购。由于地方粮库存在赚取保管费的个人动机,个别年份会出现“提质提价” 和“压级压价”的现象,偶尔还出现抢粮现象,因此定价机制相对比较灵活,这也是导致出库难的一个原因。同时,2017年在去库存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由于拍卖底价较高,成交率太低,国家也开始调整“顺价销售”政策,调低拍卖底价。

积极创新措施完善小麦定价机制

在“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新型粮食安全战略下,小麦作为两大口粮之一,最低收购价政策短期内不会取消,只能在现有的基础上不断予以完善。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决定了贸易商不可或缺的中介作用,小麦用途的相对单一性决定了面粉厂的消费主导地位,小麦的托市收购和国储、地储政策赋予了政策储备库较强的市场调控能力。随着最近几年“地头粮”销售的兴起、新型经营主体的发展和政策性储备粮拍卖的加大,小麦全产业链主要形成了五大流通模式,在这五大流通模式中,核心的定价环节则主要有小贸易商收购定价环节、面粉厂收购定价环节和政策储备库收购定价环节。基于小麦全产业链流通模式和定价机制,从完善小麦最低收购价角度,特提出以下三条政策建议:

整合政策性粮食收储,构建央地联动机制。中央储备粮由中储粮负责轮换,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整合地方储备、托市临储和省级临储,统一设定为地方储备,由地方统一负责,中央财政可以给予部分补贴。同时,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探索取消市县两级储备任务,由中央和省两级政府负责粮食储备和轮换工作,真正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同时,在轮入和轮出方面,构建央地联动机制,既要防止集中轮出打压市场价格,又要防止集中轮入出现抢粮现象。

基于成本确定小麦托市收购价,变常态托市为必要托市。小麦托市收购是保障农民利益的重要手段,在保留的前提下,可以分阶段将托市收购价调低至规模种植户的生产成本左右,按照目前的生产成本建议定在0.85/斤,这样既保证了规模种植户的种粮积极性,又保证了小规模农户的种粮利润。同时,在目前配额外65%关税的作用下,又可以有效抵住进口。此外, 按照成本确定托市收购价,还可以改变目前常态性启动托市的困境, 真正转为必要性启动,回归托市政策的初衷,防止库存高企。

发展“粮食银行”或“产后服务中心”,提高农民定价权。小农定价权较弱是目前小麦定价机制存在的突出问题,通过场外期权、点价交易等方式,发展粮食银行或产后服务中心,充分发挥其晾干、储藏、集聚等功能,并推行多次付款和利润返还,可以有效提高农民的组织程度,压低贸易商利润空间, 从而让农民真正获得政府托市收购小麦的政策红利。在存在“粮食银行”或“产后服务中心”的情形下,即使农户将小麦销售给小型贸易商,也能提高农民的定价能力。

作者单位:国家粮油信息中心/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

评论被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