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能家居设备的发展正在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 全球健康危机凸显了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和国际卫生合作的紧迫性。
  • 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正在重塑全球零售和供应链管理。
  • 移动支付和数字货币正在逐渐取代传统支付方式。
  • 随着人们对健康意识的提高,健康食品和生活方式受到更多关注。
  • 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如智能诊断和机器人手术,正在改变治疗方式。
  • 生物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有助于提高作物产量和可持续性。
  • 电动汽车的兴起预示着交通行业的未来趋势。
  • 随着5G技术的普及,智能家居和智慧城市的建设步伐加快。
  • 农业科技的进步正在提高粮食生产效率。
  • 社交媒体的算法调整引发了公众对隐私保护的担忧。
  • 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改变了消费者的购物习惯。
  • 随着技术的进步,自动驾驶汽车的测试和部署正在全球范围内展开。
  • 网络安全威胁不断增加,个人和企业都在加强数据保护措施。
  • 智能家居设备的发展正在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 随着技术的发展,智能家居和自动化生活正在成为现实。
  • 随着太空探索的商业化,航天产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成为全球环境保护的核心议题。
  •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可持续消费和绿色生活方式成为新的消费趋势。
  • 自动化和机器人技术在制造业中的应用提高了生产效率和安全性。
  • 电子竞技的兴起改变了传统体育和娱乐行业的格局。
  • 在线教育的兴起为全球学习者提供了更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途径。
  • 数据隐私和网络安全成为数字化时代的重要议题。
  • 随着全球经济复苏,各国政府正积极推动经济刺激计划。
  • 远程工作已成为许多行业新的常态,改变着职场文化。
  • 亟待开发的农业共享经济

    亟待开发的农业共享经济

    0

    刘 奇

    农民自发购置的50多万台收割机和数十万台拖拉机每年按季节有序南下北上、东进西出,悄无声息地解决了我国农作物机械化收割和机械化翻地问题。这种肇始于十多年前的农机共享现象应该是开了我国大规模共享经济的先河。
    共享经济的概念是1978年美国两位教授首先提出,近几年开始成为热点,尤其2016年中国摩拜单车问世,把共享经济推向高潮。有关研究称,2016年中国共享经济市场规模已达近4万亿,用户规模比2015年增长7倍,已经形成共享交通(网约车)、共享单车、共享房屋、共享餐饮、共享金融、共享充电宝等诸多热门领域。共享经济就是指以获得一定报酬为主要目的,把社会闲置的物品使用权暂时转租,实现动态及时、精准高效的供需对接的一种资源整合经济模式。它体现的是人们公平分享社会资源,以各自不同的方式付出或受益,共同获得经济红利,既实现了资源利用最大化,节约了成本,提高了效率,又带来生活的便捷。其实这种共享现象古已有之,邻里朋友之间租借东西就是一种资源共享,宋代已经出现了大量车、船、轿、畜等交通工具的共享现象,只不过在传统社会受空间、关系及信息传递等方面限制,无法形成规模化的集群。互联网为共享经济搭建了平台,共享开始由无偿分享、信息分享、亲朋邻里分享走向有偿分享、实物分享、社会共同分享。这种最热门的新兴商业模式,带来的是没有一间客房也可开酒店,没有一辆汽车也可以开出租车公司,没有一件商品也可以开商场。我们正在走进一个“无边界社会”,很多事物的边界越来越模糊,个人财产的私有属性越来越弱化,共有共享正在全方位渗入生活。
    中国有2.3亿个承包土地农户,就经营主体而言是美国的100倍(美国230万户)、英国的1000倍(英国23万户)。这个如此庞大的经营主体,如果让平均不足十亩地的每个农户都要购置全套农业生产工具,其浪费程度可想而知。它不光造成购买产品的浪费,同时也造成使用产品的浪费。因为今天的中国农民已经由过去祖祖辈辈终日在田里劳作,变成一年十二个月的时间分配为“一个月过年、二个月种田、九个月空闲”,人空闲,农机具当然更是空闲。借助“零边际成本”的互联网平台,对农户的生产和消费需求汇集综合,如农用机具、客栈民宿、产品物流、土地劳力、乡村旅游等,可以让资源持有者和需求者的信息对接、动态分享,从而激活农村现有生产生活资料的利用率,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拓展增收链,实现规模化效益。我国农业领域的共享经济虽然起步较早,但发展主要局限于耕地和收割两个方面,如农产品的烘干设备共享是农民非常急需的一项服务,台湾农产品早就实现了一粒都不要晾晒,全部做到收下来立即烘干入仓;再如无人机植保的共享、农产品仓储、加工、保鲜、物流等方面的共享都亟待开发。共享农业贯穿于整个农业产业链全过程,将成为推进农业农村发展的新动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引擎。发展共享农业是当务之急。
    当前,如何把分散零碎的消费需求信息集聚起来,形成规模,实现与供给方精准匹配对接,是发展共享农业的关键。首先要在硬件建设上抓好互联网在乡村的普及覆盖,尤其要做好农民手机终端的开发使用。有关研究称,我国目前城镇互联网普及率为69.1%,农村仅为33.1%,网络时代“无网而不胜”,尤其人工智能化崛起,哪里没有网络连通,哪里将被孤悬世外。其次,按照共享经济的规律建立一整套制度。政府首先要转变传统的管理农业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摒弃阻碍共享农业发展的过时的政策法规,在规避风险的同时,大胆引入有经验有实力的企业搭建平台,并在一定程度上允许试错。再者,强化宣传营造舆论氛围。早已形成成熟市场的大农机共享,是摩拜单车的前辈,但至今没有多少人知道。共享农业需要社会的支持,需要舆论的引领,也需要理论的指导,更需要有胆识的资本大鳄参与。
    共享经济在中国的热度急剧上升,作为一种商业运作模式,并不意味着任何东西都可以拿出来让社会共享。有研究表明,应从使用频率和价值高低两个维度来寻找合适的对象,一般是价值高而使用频率相对低的物品最容易成为共享对象,如客栈民宿、大型农机具;价值高、使用频率高的物品不宜成为共享对象,如自住房;价值低、使用频率高的最不宜成为共享对象,如家用小电器;价值低、使用频率低的较宜成为共享对象,如雨伞、篮球。农业领域的共享资源十分丰富,但选准对象是关键。

    Visits: 0

    评论被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