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工智能在医疗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正在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
  •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养老服务和健康管理需求日益增长。
  • 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正在改变传统的零售模式和消费习惯。
  • 网络安全问题日益严重,个人数据保护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 随着太空探索的商业化,航天产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 在线健身课程的兴起反映了人们对健康生活方式的追求。
  • 智能家居设备的发展正在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 随着5G网络的部署,智能城市的概念正在逐步变为现实。
  • 全球健康危机加速了医疗保健行业的数字化转型。
  • 大数据和机器学习在商业智能和市场分析中发挥关键作用。
  • 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引起了全球对自然保护的重视。
  • 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规划和交通问题成为热点。
  • 海洋塑料污染问题引起了全球范围内的环保行动。
  • 海洋塑料污染问题引起了全球范围内的环保行动。
  • 随着全球健康危机的持续,心理健康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可持续消费和绿色生活方式成为新的消费趋势。
  • 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带来了新的希望。
  • 在线教育平台的兴起改变了传统教育模式。
  • 大数据在商业决策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 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在教育、医疗和娱乐领域的应用不断拓展。
  • 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和生态系统的退化引起了全球范围内的环保行动。
  • 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应用正在改变疾病诊断和治疗的方式。
  • 全球健康危机凸显了公共卫生体系的重要性和改革的必要性。
  • 随着全球疫苗接种的推进,各国开始逐步放宽旅行限制。
  • 加密货币市场的波动引发了对金融监管的新讨论。
  • 国企创新的进阶之道

    国企创新的进阶之道

    0

     

     

      本刊记者 杜悦英 实习生 王 琳

     

     国有企业是公有制主体地位的根基,自新中国成立乃至改革开放以来,国企始终掌握着中国经济的命脉,其自身也随着时代前进而不断进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要求,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其中“创新”理念位列五大发展理念之首。在此背景下,未来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进程中,应当如何发挥国有企业提高创新能力的先锋作用,提高国企的创新能力?
        12月6日,以“国有企业深化改革与发展”为主题的“2015中国国有经济发展论坛”在北京举行。论坛由吉林大学中国国有经济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学部联合主办,吉林大学经济学院,国务院国资委《国资报告》杂志社协办。在我国全面深化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的背景下,国企如何推进创新成为热议话题之一。

     创新是国企发展的时代要求

     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副主任苏桂锋肯定了国有企业几十年来作出的贡献,但他也提到,当前国有企业的贡献与其地位、形象和社会美誉度不匹配,“特别是一段时间以来,一些质疑、非议、抹黑,甚至丑化、唱衰国企的论调,误导了公众。”
        “事实上国企的改革发展与改善民生息息相关”,苏桂锋表示,“与老百姓生活高度相关的衣食住行,如公交、地铁、供水、供气等公共产品和服务是由国有企业提供的,大部分重大工程与基础研发类项目是由国有企业建设完成的,为人民享受现代生活打下了坚实基础。三十多年来国企的改革发展历程证明,国企为改善民生做出了巨大贡献”。
        2015年8月2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意见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战略决策,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要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问题导向,继续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切实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坚定不移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程恩富认为,“三个做”不仅涉及需求,而且涉及供给。国企发展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新理念密切相关,关键是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协调作用。国企改革最重要的是发展公有资本控股、控技、控牌的混合所有制企业集团跨国公司,鼓励像华为这样的公司发展,促进我国尽快进入工业4.0时代。

     进一步增强国企创新动力

     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把创新放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新。全面创新的要求会进一步推动中国经济与社会更高层面的发展。针对进一步增强国有企业创新动力,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主任陈劲给出了几条建议:
        第一,国有大中型企业要继续承担产业创新能力建设的重要使命,在基础技术、核心技术和共性技术的创新方面发挥主导作用。这些产业都涉及国家的经济安全、信息安全和政治安全的问题,所以国企应在这些方面有所担当。
        第二,为了发挥国有企业提高创新能力的先锋中坚作用,必须把国有企业,特别是央企纳入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要从政策、组织、体制、法律等全方位巩固与发展国有企业的持续创新,设置中央企业技术创新专项基金。
        第四,国有企业是很重要的平台,要进一步提升国有企业管理的要求,安排政治素质高、科技素养好、社会责任强和具有风险创新精神的干部担任国有企业的高层领导。
        第五,对国有企业领导的考核要增设创新绩效指标,即积极关注企业在制定技术标准、高水平专利、新产品销售率等方面的绩效。
        第六,对重大的技术创新实施科学的治理机制,建立相应的容错机制。积极决策,不能靠少数的管理干部去做技术创新,要有效实现国有企业创新治理结构的完善。
        第七,积极进行国有企业内部创业的试点,鼓励高素质的管理干部和科技人才来开创“新企业”。通过一些新的制度设计方式来发挥国有企业活力,这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方向。
        第八,科技创新的机构要进一步加强。以前企业创新过程中只关注技术创新是不够的,现代竞争科技创新还包括提高长远的创新能力。建议在国有企业技术中心设立企业研究院,并向后端工程化方面延伸。要建好企业研究院、企业工程研究中心等试点,培养、引进、发展、汇聚多学科、有层次的创新型人才队伍,能够在国有企业组建具有跨越、突破能力的创新团队。
        第九,国有企业高层管理者要实现精英化,设置国有企业杰出科技人才专项奖励基金和专项工资额度。国有企业要真正引得进科技人员,还要提高待遇,让高水平的科技人员可以留得住。
        第十,发动广大职工群众持续开展众创活动,把专职研发队伍与广大群众创新两支力量汇在一起,开展持续的全面创新活动,把员工的积极性发挥出来,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国有企业(包括中央企业)科技创新的潜力。

     激发企业家创新精神

     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长将从高速转为中高速,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增长的动力也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随着最近两年国家有关政策的出台,无论是国资委还是国有企业,在创新方面有了更多、更好的表现,也有了更有力的措施。那么,为什么在当前我们要特别重视国有企业的创新?吉林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李政做出了解答。
        首先,从国有企业的功能定位来看,国有企业承载着社会主义性质,承载着国家发展战略。现在,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正在兴起,各个国家都提出自己的科技发展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规划。我们也提出了“制造业2025”计划和互联网+计划。这些计划的背后的主体,也就是关键的基本单元是企业。而在企业当中,国有企业责无旁贷地要承担起这个重任。
        其次,国有企业要想生存发展,必须有竞争力。这个竞争力不是指单纯的利润竞争力,真正的竞争力体现在各个方面,包括社会贡献度、效率、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体现等等。实际上它承载着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主体树立楷模或者实现新的探讨和尝试的功能。
        李政还谈到国有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国有企业改革之间的关系。他说,从改革开放开始到今天,国有企业改革已经进行了30多年,我们一直在改革的路上,始终没有停止,也没有完成。如果没有改革,就不会有国有企业能力的提升,也不会有效率的提高,这已经通过多年来国企的发展得以证实。为了国有企业的进一步发展,还要进一步深化改革。
        李政认为,十八届五中全会和“十三五”规划建议给国企创新指明了方向,创新最重要的是科技创新,但是要想在科技创新上有所发展,前提是制度创新,也就是改革。企业文化、商业模式也要创新。同时,要对国有企业的激励创新机制进行改革,尤其是人员任用选拔制度的改革。激发企业家的创新精神,这是创新的原动力,也是创新的根本保障。

    250029715_8

    Visits: 0

    评论被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