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经济增长三要素: 新技术、优质劳动力、确定性—访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教授、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克里斯托弗·皮萨里德斯

0

杜倩倩

受访者简介: 

克里斯托弗 • 皮萨里德斯,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LSE)皇家讲席教授,塞浦路斯大学欧洲研究学教授,英国皇家经济学会主席,未来工作研究所联合创始人、联席主席。长期从事劳动经济学、经济增长和结构转型等研究。2010年,他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近年来,他深入研究自动化与人工智能对就业及未来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并经常受邀担任各类国际论坛的演讲嘉宾或专题讨论组成员。 

“除了新技术和接受良好培训的劳动力,还需要开放的经济环境来促进增长。” 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5年年会召开期间,中国发展出版社专访了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教授、2010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克里斯托弗 ·皮萨里德斯(Sir Christopher Pissarides)。围绕人工智能对就业的影响、全球经济增长形势等问题,他发表了个人观点。

人们对人工智能有很多担忧,但这些担忧缺乏证据

中国发展出版社: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不断实现新的重大突破。有人开始担心人工智能的高度发展会取代人类大部分工作,造成大量失业。对此您怎么看?技术变革可能给就业市场带来哪些主要影响?政府、企业以及个人应该如何应对? 

克里斯托弗·皮萨里德斯:人们对人工智能(AI)有很多担忧,但我认为这些担忧缺乏证据。问题在于人们理解AI 的方式——他们看到AI 能做什么,就开始担心AI可能取代这些工作。如果这样计算,数字会非常大。但劳动力市场的运行并非如此。劳动力市场有企业、员工,还有政府监管。不能仅仅因为有一台机器能做某项工作,就突然决定购买机器并解雇员工。目前这种情况根本没有发生。事实上,相反的情况正在发生,企业在采用AI等新技术时,仍然希望与员工合作, 以提高生产效率。

当然,变化正在发生。主要的变化是工作结构的改变——AI 接管了一些原本由人工完成的任务,同时新技术也创造了新的任务,而一些原有的任务依然如常。如果你问我新技术带来的挑战是什么,我不会说是就业问题(如你问题中提到的担忧),而是如何确保员工具备适应新技术环境的能力(如通过适当的培训)。每次技术变革时,人们都需要适应这种变化并与新的技术协作,这才是我们应该关注的焦点。

如今,人们需要新的技能,其中包括数据分析能力。关于政府和企业的作用,政府的角色是调整教育体系以满足劳动力市场需求。例如,中国培养的工程师数量相对多于欧洲、美国。我们需要通过企业明确培训项目, 因为企业最清楚他们需要何种培训。

中国发展出版社:是的。有一种说法是,人们不会被AI 取代,但会被更擅长使用AI 的人取代。

克里斯托弗·皮萨里德斯:没错。但这样一来,每个人都应该学习如何使用AI, 这样就不会有人被取代。我们其实都是在取代上一代的自己。

全球经济变化因地区而异,世界不是单一的经济体

中国发展出版社:您认为,未来十年,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是什么?哪些国家或地区可能在新一轮全球经济调整中脱颖而出? 

克里斯托弗·皮萨里德斯: 观察全球经济并展望未来十年时,你会发现变化因地区而异,世界不是单一的经济体。首先,西方经济体(如欧盟和美国)的劳动力正在缓慢减少,中国15—59岁劳动力资源数量也在减少,而非洲国家的劳动力数量则在快速增长。

劳动力减少不利于经济增长。新技术和新知识通常由新毕业的学生带入职场, 如果他们的数量减少,生产力增长也会放缓。因此, 像中国、美国和欧盟这样的经济体, 不应只依赖劳动力增长推动经济增长。而印度和非洲国家则不同,可能通过人口增长实现经济增长。

增长从何而来?如果没有劳动力增长,就必须依靠资本的增长,即新投资和新技术的发展。因此,当前应重点关注AI、机器人和自动化。中国和美国在这方面非常成功, 目前是AI领域的领导者。但不要期待像中国改革开放或20世纪初欧美电气化带来的那种增长奇迹。AI可能将增长率提高至多1%,但这种增长将是稳健和可持续的,因为新技术会持续推动发展。

当然,除了新技术和接受良好教育的劳动力,还需要开放的经济环境,而非设置增长壁垒。我对美国近期的一些政策带来的不确定性感到担忧,例如关税和其他贸易限制。不确定性对投资不利。企业通常在投资时会考虑未来5 —10年的前景, 但目前我们很难预判未来, 这可能导致增长放缓。

中国发展出版社:如今, 好像不确定性成了最大的确定性。

克里斯托弗·皮萨里德斯:是的,这并非好事,而且也会影响美国经济。事实上, 如果美国经济增长放缓,我也不会感到意外。我认为中国应该更多关注亚洲市场,例如越南、印度尼西亚。

中国发展出版社: 您是说,在新一轮全球经济调整中,“ 全球南方” 将更加重要”? 

克里斯托弗·皮萨里德斯:“ 全球南方” 应扩大贸易,因为那里的不确定性较小,这将带来更多增长。

政策的关键在于施政透明度和目标确定性

中国发展出版社:在技术变革和全球化背景下,各国政府应如何调整经济政策, 以确保就业稳定和经济可持续增长? 

克里斯托弗·皮萨里德斯:政府促进经济适应性和增长的最佳政策框架在于其施政透明度和目标确定性。政府应明确表达其政策意图,而不是随意提出想法后又改变主意。政府需要时间研究,咨询专家,并最终确定政策方向,同时消除国际贸易限制。在政策确定和自由贸易框架下,可持续增长几乎是可以保证的,因为我们拥有高度积极且受过良好教育的劳动力、充足的投资资金以及不断涌现的新技术和知识。还需要什么? 只需要人们消费, 消费自然会到来。因此,政府不应仅仅宣布要这样做或那样做以实现增长,而应从一开始就明确政策框架,为增长创造条件。

作者为中国发展出版社融合传播部副主任,杨智童对本文亦有贡献

Visits: 11

评论被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