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登胜 徐 晟 屠霄霞
内容提要:
水土保持生态产品是生态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把水土保持工作摆在更加突出位置,我国水土保持工作驶入快车道。近年来,浙江省安吉县通过开展以大中型水库上游为重点的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培育优质水土保持生态产品,建立科学的核算体系并开展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核算,通过生态资源资产交易平台开展市场化交易,成功实现了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转化。同时,积极利用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项目的交易收入继续开展生态综合治理,改善当地基础设施并带动村集体增收,实现了价值反哺,助力共同富裕。浙江安吉的有关经验与启示,具有借鉴意义。
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作为生态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经水土流失预防保护和综合治理等措施后,生态系统为人类社会提供的具有使用、消费或潜在使用价值的供给与服务。与其他生态产品类似,水土保持生态产品在其价值实现过程中同样存在“度量难、抵押难、交易难、变现难”的问题。近年来,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通过开展以大中型水库上游为重点的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培育优质水土保持生态产品,积极与科研机构合作建立科学的核算体系并开展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核算, 通过生态资源资产交易平台开展市场化交易,成功实现了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转化。同时,当地积极利用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项目的交易收入继续开展生态综合治理, 改善当地基础设施并带动村集体增收,实现了价值反哺,助力共同富裕。2025年,财政部和水利部决定在中央财政水利发展资金中新增项目用以支持一体化推进水土保持工程建设,安吉县成为全国首批12个工程建设实施县之一。系统梳理总结安吉县的经验,对其他地区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背景与条件
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尤其是大规模开发建设所引起的人为水土流失问题比较突出。水土流失如果治理不善,将对国家生态安全、饮水安全、防洪安全和粮食安全等造成较大威胁。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水土保持工作,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开展大规模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于1991年6 月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建设了一批国家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工程, 取得明显成效。我国的水土保持率由1990年的60.93%上升到2011年的68.53%,水土流失面积由367万平方公里减少至294.91万平方公里(李小芳、张超等,2023)。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把水土保持工作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下,我国水土保持工作驶入快车道。2015年10月, 国务院正式批复了《全国水土保持规划(2015—2030年)》(以下简称《规划》),为我国开展中长期水土保持工作指明了方向。《规划》实施以来,我国水土流失状况持续呈现面积和强度“双下降”、水蚀和风蚀“双减少”的可喜局面。2022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的意见》,要求建立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水土保持生态产品是生态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其在属性特征、价值构成、评价方法、产业化机制等方面具有独特的内涵和边界,具有不同于广义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机制和过程。虽然我国水土保持工作取得显著成效,2024年我国水土保持率已达到72.83%(水利部,2025),但水土流失防治成效还不稳固,现阶段水土流失面积仍有260.19万平方公里,防治任务仍然繁重(水利部,2025)。水土保持是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需要持之以恒、常抓不懈。水土保持工作的资金需求量较大,仅2023年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就累计安排中央资金高达81.4亿元(水利部, 2023),亟须通过市场化手段吸引社会资本进行有效补充。
2024年,浙江省先后印发了《浙江省推动新时代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和《关于加快推进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要求全面提升生态系统水土保持功能和生态产品供给能力,在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大力推进生态共富小流域建设,并明确了推动水土保持生态产品权益交易等13项具体任务,为浙江省加快推进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拓宽水土保持领域“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路径、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和共同富裕提供了政策支持。
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是一项涉及政府、企业、社会、个人等多方利益主体和经济、社会、生态等多个领域的系统性工程,需要不断创新其实现机制和路径,在提供更多更优质的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同时,不断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
主要做法
安吉县地处浙江省西北部, 属湖州市管辖,是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诞生地。该县境内丘陵交错、水系横贯,呈现“七山一水两分田”地貌特征,是典型的山区县。当地曾因长期炸山开矿和清除林下植被改种经济作物而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 进而导致土壤肥力下降、河道淤塞等。自确定“生态立县” 战略以来,安吉县加强水土保持源头治理,完善水土流失监测体系,利用浙江省首批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转化试点县的政策优势,积极探索并初步建立了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的实现机制(如图1),主要做法如下。
图1 安吉县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来源:作者绘制
(一)统筹推进水土流失治理,优化水土保持监管机制
一是持续开展水土流失预防保护和综合治理。安吉县以开展“千万工程”为契机,将矿山水土保持和生态修复作为重点, 综合采取坡面复绿、矿坑复垦、坡耕地整治、水生态修复等一系列水土流失预防保护和治理措施,有效巩固和提升了生态系统水土保持功能。安吉县共建有水库81座,先后实施了赋石水库等几个以大中型水库上游为重点的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完成了水利部深溪生态清洁小流域试点工程和浙江省杭垓生态清洁小流域试点工程等,并总结形成“植被重建、建设生态公益林以治山,建设拦沙坝、绿化河岸以治水,污水生态处理、垃圾集中处置以治污,种植高效农业、发展乡村旅游以致富”的生态清洁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据统计,该县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19平方公里,水土保持率由2000年的84.5%提高到2022年的94.2% (湖州市水利局,2023)。
二是利用先进技术,对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实施监管。安吉县在浙江省内率先开展工业园区水土保持总体方案编制工作,定期对方案落实情况开展技术评估,并为项目建设单位提供专业的技术指导服务。同时,该县利用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无人机航拍、地理信息系统等先进技术手段,对当地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实施“天地一体化”监管,实时掌握生产建设项目的地表扰动、水土流失和其他违法违规行为,实现了全过程动态跟踪。为打击和震慑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违规违法行为,该县严格落实水利部关于水土保持信用监管“重点关注名单”和“黑名单”等管理制度,加大对违法案件的查处和曝光力度,并对项目建设相关单位进行约谈和通报批评。
(二)科学开展价值核算,推动水土保持生态产品市场交易
一是构建方法模型,开展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核算。安吉县与有关研究机构开展深入合作,在广泛查阅文献、座谈交流、实地调研的基础上, 研究设计了一套包括产品供给、调节服务、文化服务三方面,涵盖13项具体产品因素指标的水土保持生态价值核算体系及方法模型,并编制了《浙江省安吉县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核算研究报告》。经过科学核算,摸清了县域水土保持生态产品底数,安吉县38条小流域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约33.2亿元。
二是搭建服务平台,促成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交易。为引导和规范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交易市场,由安吉县水利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统一开展水土保持生态产品收储提升、开发运营工作,同时依托“两山合作社”生态资源收储交易平台搭建水土保持生态产品的线上系统展示、信息发布、流转交易服务平台,加速优质水土保持产品的价值转化。2024年3 月,安吉县成功完成了黄浦江源石门坑生态清洁小流域河垓区块水土保持生态产品的市场化交易,这也是全国首个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交易案例。同年8月,该县又相继完成了钱坑桥小流域铜山区块、祥溪小流域石马港区块等水土保持生态产品的市场化交易。
三是总结成功经验,出台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交易办法。在黄浦江源石门坑生态清洁小流域河垓区块水土保持生态产品市场化交易完成后,安吉县及时总结有关经验,并出台了《安吉县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交易管理办法》。该办法对当地的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权责归属、交易平台、交易方法以及交易过程监管、收益管理、资金使用等方面作了详细规范,为当地推动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加强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交易活动全过程管理提供了政策依据。
(三)价值反哺,提升区域水土保持功能并促进共同富裕
一是成功引入社会资本参与水土保持。根据黄浦江源石门坑生态清洁小流域河垓区块水土保持生态产品的交易协议,安吉县水利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和安吉县章村镇人民政府设立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交易专项账户,交易资金中的45%将专款用于小流域水土保持功能巩固提升,37%用于基础设施改善,成功构建了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转化双向通道,形成良性的水土保持生态治理反哺机制。借鉴当地首个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转化项目的有益做法,2024年8月签约的钱坑桥小流域铜山区块、祥溪小流域石马港区块两笔水土保持生态产品的市场化交易均按规定将部分收益资金专款用于小流域的综合治理和基础设施改善(如表1)。
表1 安吉县部分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项目交易收入用途
来源:作者根据安吉县有关部门资料整理
二是促进区域共同富裕。就我国水土保持重点区块现状来看,部分地区因为要开展水土保持工作无法进行大规模的开发建设,导致区域经济发展相对落后。通过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项目的开展, 将助力区域共同富裕。以安吉县石门坑小流域河垓区块6年开发经营权交易、钱坑桥小流域铜山区块15年开发经营权交易、祥溪小流域石马港区块15 年开发经营权交易为例,三单交易金额中分别有18.1%、38.3%和30.0%直接用于村集体增收;交易完成后受让方企业将在当地建设旅游文化项目,全面带动小流域区域滨水漂流、民宿、餐饮、露营、咖啡、工艺品销售等业态发展, 为当地新增若干就业岗位。
此外,安吉县探索建立“以乡村资产、资源入股,实现拿租金、挣薪金、分股金” 的“两入股三收益”共同富裕机制,当地水土保持区的村民可将水土保持资源和资产入股以获得持续的收益,村集体也可以资源入股的方式参与项目经营,获得股权收益。
经验与启示
在探索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过程中,安吉县紧紧抓住制度创新这个“牛鼻子”,构建了政府、企业、社会、个人等多种主体参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内生动力,形成了宝贵经验。及时总结和推广安吉县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转化经验,对其他地区深入推进“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安吉县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探索表明,市场化交易是打通社会资本参与水土保持工作和推动实现区域共同富裕的重要手段,不仅可以补充政府水土保持建设资金,也可以引导企业在项目开发中更加注重水土保持,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效益的双重目标,同时让水土保持区的乡村更好地利用良好的水土保持资源,不断提高村民的收入。主要启示如下。
积极培育优质水土保持生态产品是交易的前提条件。优质的水土保持生态产品是“绿水青山”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持续开展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不断增强生态系统水土保持功能。要把小流域作为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乡村共同富裕的基本单元, 把建设生态共富小流域作为深化新时代“千万工程”的重要载体,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推动水土流失治理向“以治促富”转变, 促进治水治土与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等有机结合,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水土保持生态产品。
科学开展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是交易的重要基础。要结合本地的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和水土保持生态禀赋, 深化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形成理论、核算指标体系、具体算法、数据来源和统计口径等研究,形成较为科学的规则、制度和标准。宜以生态共富小流域为单元开展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核算,要统筹考虑水土保持生态产品投资主体和产权主体,依法依规确定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交易的出让方,并按规定开展水土保持生态产品资产评估,防范国有或集体资产贬值、流失。
合理谋划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转化载体是交易的关键一环。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因地制宜挖掘当地人文资源、交通条件、产业发展等优势,鼓励盘活水利工程、废弃矿山、工业遗址、古旧村落等存量资源,广泛听取周边群众、相关镇村和部门、专家学者、市场主体等各方意见,甄选出群众得利、市场认可的转化载体。会同相关部门推动人才、金融、科创、土地等资源要素向转化载体倾斜,打造企业和社会各界“想投、敢投、放心投、可持续投”的水土保持生态产品开发经营环境。
搭建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信息平台是促进交易的孵化器。可依托地方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或其他生态资源交易平台,通过举办推介会、线上云交易、云招商等渠道,发布水土保持生态产品基本信息,推动产品供给方与需求方、资源方与投资方精准高效对接。依法依规确定交易方式,严格核查潜在市场经营主体的经营状况、履约能力和商业信誉等,严防以抢占优质资源、骗取政策补助为目的或严重失信的市场经营主体参与交易。
开展收益生态反哺是持续开展市场化交易的重要驱动力。建立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转化反哺机制,明确转化收益分配方式,确保分配的公平性和合理性,转化收益主要用于区域水土流失预防保护和综合治理,促进生态系统水土保持功能持续改善和域内群众共同富裕。健全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收益资金监督机制,确保资金使用的合规性和透明性。
作者单位:中国国际发展知识中心;浙江省湖州市委改革办(市委生态文明办);浙江生态文明干部学院
Visits: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