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正在重塑全球零售和供应链管理。
  • 全球健康危机促使各国加强公共卫生体系的建设和改革。
  • 气候变化引发的自然灾害频发,全球减排行动迫在眉睫。
  • 隐私保护和数据安全在数字化时代变得更加重要。
  • 随着太空探索的进展,商业航天领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 医疗保健行业的数字化转型为疾病预防和治疗带来新机遇。
  • 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对传统零售业造成了巨大冲击。
  • 气候变化引发的极端天气事件频发,全球减排行动迫在眉睫。
  • 随着移动支付的普及,现金交易正在逐渐减少。
  • 加密货币市场的波动引发了对金融监管的新讨论。
  • 加密货币市场的波动引发了对金融监管的新讨论。
  • 在线教育平台的兴起改变了传统教育模式。
  • 智能家居设备正在改变家庭生活方式。
  • 电子竞技的流行正在改变传统体育和娱乐行业的格局。
  • 电动汽车的快速增长正在推动传统汽车行业的转型。
  • 电子竞技的流行正在改变传统体育和娱乐行业的格局。
  • 人工智能的发展正在改变我们的工作方式和生活习惯。
  • 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应用为疾病诊断和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 随着技术的进步,无人驾驶汽车的测试和部署正在全球范围内展开。
  • 电子竞技的兴起改变了传统体育和娱乐行业的格局。
  • 机器人技术在制造业中的应用正在改变生产流程。
  • 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带来了新的希望。
  •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可持续消费成为新的消费趋势。
  • 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正在重塑全球零售和供应链管理。
  • 在线教育平台的兴起改变了传统教育模式。
  •  中国经济蓄力前行

     中国经济蓄力前行

    0

     赵海娟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 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时至岁末,回望这一年, 中国经济积能蓄力、劈波斩浪,走出了一条“前高、中低、后扬”的曲线,尽显稳健与韧性。

    这一年,前行之路有风有雨,并非坦途。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加深,少数国家搞“脱钩断链”“小院高墙”,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和地缘政治冲突交织,加大了世界经济运行的不确定性。与此同时,内部也面临一些困难挑战,主要是国内需求不足,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群众就业增收面临压力,重点领域风险隐患仍然较多。

    这一年,中国经济在风雨洗礼中成长。面对外部压力加大、内部困难增多的复杂严峻形势,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沉着应变、综合施策,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 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回升向好的态势持续显现,并取得了一系列新突破。粮食总产量首次突破1.4万亿斤;快递年业务量首次突破1500亿件;新能源汽车年产量首次突破1000万辆;铁路年度旅客发送量首次突破40 亿人次;前三季度,中国进出口总值历史同期首次突破32万亿元;截至2024年8月底,中国制造业企业总量首次突破600万家……一次次新突破有力地证明了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变,也再次彰显了中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

    2024年发展历程很不平凡,成绩令人鼓舞。新质生产力稳步发展,改革开放持续深化,民生保障扎实有力,中国经济持续积能蓄力。

    向“新”力稳步增长。从中共中央政治局2024年首次集体学习,到全国两会,再到各类重要会议和地方考察,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系列关于新质生产力的新论断新要求,进一步丰富了习近平经济思想,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指明方向。一年来,中国因地制宜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实践如火如荼,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竞相涌现, 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人工智能、量子通信等领域取得新成果。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全国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9.1%、7.5%,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0%。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4年全球创新指数显示,中国在全球的创新力排名较去年上升一位至第11位,10年间上升了18位,是上升最快的经济体之一。

    改革开放阔步前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时代新征程上,要开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局面,仍然要靠改革开放。”2024年,中国的改革开放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战略部署。此后,一批条件成熟、可感可及的改革举措陆续出台。比如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完善市场准入制度的意见》,民营经济促进法草案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水资源费改税试点全面实施,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指导意见出台,等等。开放与改革相伴而生。这一年,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比如,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首次在全国范围内对跨境服务贸易建立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支持符合条件的外资机构参与金融业务试点,允许在9地试点设立外商独资医院,等等。

    民生保障不断“升温”。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任务。2024年,托育、养老、医疗、教育、就业等民生保障建设持续发力,一揽子增量政策重点锁定民生领域,一系列有温度、见实效的暖心举措陆续出台。比如,新时代以来首次从中央层面出台促就业指导性文件,十部门联合印发意见进一步加强农民工服务保障,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的若干措施》,“两重” 建设加力支持城市更新等民生项目,“两新”政策提振居民消费,等等。民生保障有力有效,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发展信心进一步提振。

    积能蓄力,才能爬坡过坎;奋楫扬帆,方能劈波斩浪。新的一年,在高质量发展的航道上,中国经济大船将继续蓄力前行,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迈出新的坚实步伐。

    Visits: 34

    评论被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