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福军
内容提要:
经过改革开放四十多年发展,我国已成为全球贸易大国,贸易规模、贸易地位、贸易贡献和贸易影响力均居世界前列。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贸易强国”。下一步, 我国加快从贸易大国迈向贸易强国应注重系统发力,不仅要促进贸易高质量发展,推动货物贸易优化升级,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和数字贸易,还要加快形成新竞争优势,推动贸易与制造业、服务业良性互动,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夯实贸易底盘。
我国已成为全球贸易大国
(一)贸易规模大
货物贸易快速发展,我国连续7年保持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地位。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货物贸易快速发展,货物贸易规模从1982年的416.06 亿美元上升至2023年的5.94万亿美元。与此同时,我国在全球货物贸易中的地位不断上升,货物贸易规模在全球排名从1978年的第29位上升到2013年的第1位。2013年至今,除2016年外,其他年份我国均保持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地位。我国货物贸易占全球的比重从1978年的0.8%上升至2023年的12.3%。
在我国成为全球第一大货物贸易大国的同时,一些产品出口量位居全球第一。如, 汽车出口规模不断扩大,2023 年我国汽车出口526万辆,跃居世界第一位;我国出口笔记本电脑1.4亿台,出口手机8.02亿台,是全球第一大笔记本电脑、手机出口国。
此外,我国已成为全球服务贸易大国。我国服务贸易规模从1982年的46.94亿美元上升至2023年的9331.2亿美元。在服务贸易规模扩大的同时, 我国服务贸易在全球的地位也大幅提升。2012年我国成为全球第五大服务贸易大国, 2014年我国成为全球第二大服务贸易大国,2014—2022 年,除2020年以外,其余八年我国均保持第二大服务贸易大国地位。
我国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提升在全球贸易中的地位。图为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青岛片区。 图/ 中新社
(二)贸易地位提升
改革开放之初,我国依靠低成本优势,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处于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低端。近二十年来,我国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不断促进高附加值商品出口。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提升在全球贸易中的地位。
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快速增长。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规模从2000年的895.5亿美元增加至2023年的8425.42万亿美元;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在我国货物出口中的比重从2000年的14.9%上升至2023 年的24.9%。与此同时,我国在很多新兴领域与发达国家处于同一起跑线上,甚至在部分领域处于领跑地位。如,2022年、2023年我国出口“新三样”中的新能源汽车,在全球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快速发展。近十年来,我国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加大创新力度,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快速发展,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规模从2012年的1623.4亿美元增加至2023年的27193.7亿美元。与此同时,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占我国服务贸易比重从2012年的33.6%上升至2023年的41.4%,上升了7.8个百分点。
(三)贸易贡献大
我国进口规模不断扩大, 从1982年的192.85亿美元增加至2023年的2.56万亿美元。不断增长的进口为全球贸易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并注入了确定性。
我国从其他国家进口中间品,经过加工制造后向世界出口,促进世界贸易循环。近十年来,我国进口中间品占进口金额六成以上,2023年高达79.4%。与此同时,我国在贸易上实施改革创新,既促进了我国贸易发展,也推动了世界贸易发展。比如,我国近年来实施通关便利化改革创新,不仅大幅降低了通关时间和成本,也为全球降低通关时间、通关成本作出了贡献,为全球贸易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四)贸易影响力大
我国是全球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是全球重要的贸易枢纽,我国的贸易举动会对全球贸易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当前,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正成为全球贸易中心。比如,上海推进国际贸易中心建设,助力我国打造成为全球贸易中心。与此同时,我国积极参与世贸组织改革,努力争取大宗商品定价权,参与制定国际标准等,并推动我国制定的标准“走出去”,不断提升影响力。
比较优势升级,贸易大国地位持续巩固
贸易大国地位的形成,离不开我国制造业、服务业的发展,更离不开我国产业链生态系统的竞争优势。
(一)制造大国、服务大国地位形成,推动我国成为贸易大国
制造业、服务业等是贸易发展的重要基础。我国制造大国、服务大国地位的形成, 推动我国成为贸易大国。改革开放之初,我国依靠劳动力成本、土地成本低等优势参与国际分工,发展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促进了我国制造业快速发展。而随着劳动力成本、土地成本等上升,我国不断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不仅在纺织服装、家具等传统产业开展研发,提升传统产业竞争优势,还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不断巩固我国制造业的全球地位。从2010年开始,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一制造大国,并连续14年保持全球第一制造大国地位。
随着我国居民收入提高, 居民对服务消费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服务消费时代来临, 教育、旅行、健康等需求不断增加,我国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越来越重要。目前,我国已成为重要的服务大国,我国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已从1978 年的24.6%上升至2023年的54.6%。
(二)我国参与国际竞争合作的比较优势升级,贸易大国地位不断巩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参与国际竞争合作的比较优势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一是改革开放之初我国以低成本比较优势参与国际合作竞争。改革开放之初,我国以低土地成本、低劳动力成本等优势吸引外资,积极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参与全球分工。
二是新世纪以来我国逐步形成综合竞争优势。新世纪以来,我国劳动力成本、土地成本等不断上升,低成本优势减弱,但逐步形成了综合竞争优势,主要表现在: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我国国内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已达到4亿多人; 人力资本不断提高,2021年我国拥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超过2.18亿,规模为全球第一; 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全社会研发经费从1988年的90亿元增加到2023年的3.3万亿元,研发经费投入规模已跃居世界第二, 我国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从2012 年的第34位上升至2023年的第12 位;高铁、高速公路、机场、航运码头等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网络日趋完善;我国已建成门类齐全的产业体系,产业链配套日益完善,多数材料、组件都能找到本土供应商,已形成产业上下游分工明确、深入高效协作的产业链网络体系。
三是当前我国正在形成以创新为重要特征的产业生态系统竞争新优势。这种新优势主要体现在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上,各种要素不仅能适应产业链发展需要,而且产业链上下游、产业之间协调发展。更为重要的是具备全产业链创新能力。我国一般行业都具备了从原材料种植、生产制造、研发、运输物流到维修、知识产权、金融、标准制定等产业链各环节的创新能力。
当前,我国虽然生产制造成本比以前有所提升,但参与国际竞争合作的比较优势不断升级。2022年、2023年我国外贸“新三样”,就体现了以创新为重要特征的产业链生态系统的竞争优势。正是由于我国比较优势不断升级,才能适应全球竞争,我国贸易大国地位才能不断巩固。
贸易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贸易带动交通运输、港口、基础设施发展
贸易是物流、交通运输、人员往来、对外投资等的重要基础。我国成为全球重要的货物贸易大国,带动我国东南沿海港口、国际运输等发展。在改革开放之初,我国以“大进大出”方式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大量进口原材料、能源、资源,加工制造后出口全球,这种贸易发展方式带动了我国物流业发展,为我国成为全球物流大国、提升我国东南沿海港口在全球港口中的地位提供了有力支撑。20世纪90 年代末期,我国东部沿海一些港口跻身全球港口集装箱吞吐量排名前20强行列。在2023年全球港口集装箱吞吐量排名前10位的港口中,我国内地有6 个入围。随着我国成为全球重要的货物贸易大国,货物贸易发展也带动我国服务贸易、对外投资等领域发展。截至2022 年末,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已达2.75万亿美元。
(二)贸易发展促进国内经济循环
外贸在促进增长、扩大就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直接或间接带动就业1.8亿人以上。居民一旦就业,就会获得收入,并产生消费,从而推动经济循环。
进口技术、能源等有助于国内大循环。我国原油进口从2000年的7000多万吨增加至2023年的5.6亿吨;近二十年来,我国高新技术产品进口金额稳步上升,年均增长10%以上;我国进口知识产权等服务不断上升,进口知识产权使用费从2000年的12.81亿美元上升到2023年的424.90亿美元, 进口知识产权相继转化为产品、技术,助力国内经济循环和高质量发展。
(三)贸易发展促进国内产业发展水平提升
我国面向欧美等发达国家出口货物,产品品质和质量须达到发达国家市场要求,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我国产业发展水平。尤其是近年来,我国积极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实施制度型开放,推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对内外贸产品实行同品同标同质,进一步提升了国内产业发展水平。
注重系统发力,从贸易大国迈向贸易强国
推进贸易强国建设,巩固贸易规模、优化贸易结构, 要在贸易本身发展及支撑贸易发展的制造业、服务业上系统发力。既要促进贸易高质量发展,也要加快形成新竞争优势,推动贸易与制造业、服务业良性互动,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夯实贸易底盘。
(一)加快打造产业链生态系统竞争新优势
当前,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格局加速演进,国际环境存在不确定性和风险,国际竞争更加激烈。今后,国际环境越是不确定、国际竞争越是激烈,越要充分发挥正在形成的以创新为重要特征的产业链生态系统竞争新优势。这种系统竞争优势的主动权要完全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上,以系统竞争优势形成参与国际竞争的主动优势,以应对国际环境的变化。
(二)加快推动贸易与制造业、服务业、交通运输业等的良性互动
推动货物贸易转型升级, 加快发展服务贸易和数字贸易,促进贸易高质量发展,促进贸易强国建设。更为重要的是,要推动制造业、服务业、交通运输业与贸易发展形成良性互动格局。不仅要充分发挥贸易对制造业、服务业、交通运输、港口、金融等领域发展的带动促进作用,也要加快推动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交通强国、教育强国、金融强国等,为贸易强国提供有力支撑。随着我国越来越多的企业“走出去”,要充分发挥对外投资对贸易的带动作用,提升我国在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中的地位。
(三)充分发挥国内大循环作用,夯实贸易强国建设的底盘
近年来,我国加快推动贸易转型升级,充分发挥国内产业链对贸易的支撑作用,但我国利用国内资源参与国际分工合作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对贸易发展的支撑性、联动性还有待进一步提升。今后,要依托我国的资源优势,以国内大循环塑造独具竞争力的产业, 不断增强出口的国际竞争力。应对未来具有不确定性的国际环境,更需要以国内大循环为底盘,夯实我国贸易发展的基础。如果产业链的加工、制造、研发、销售等环节,按照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经营,能够在国内形成循环,在国际市场上必然有竞争力。不管未来国际环境如何变化,扎根在国内大循环基础之上的产业、贸易都将具有竞争力。
作者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综合研究室主任、研究员
Visits: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