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在商业决策中的重要性日益增加。
  • 随着人口老龄化,养老服务和健康管理成为社会关注的新焦点。
  • 可持续发展是解决环境问题的关键。
  • 自动化和机器人技术在制造业中的应用提高了生产效率和安全性。
  • 云计算的普及正在改变企业的IT基础设施和运营模式。
  • 随着人们对健康意识的提高,健康食品和生活方式受到更多关注。
  • 随着太空探索的进展,商业航天领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 在线教育的兴起为全球学习者提供了更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途径。
  • 在线健身课程的兴起反映了人们对健康生活方式的追求。
  • 数字化转型正在改变企业的运营模式,特别是零售和服务业。
  • 随着电动汽车的兴起,传统汽车制造商面临转型压力。
  •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可持续消费和绿色生活方式成为新的消费趋势。
  • 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在商业决策中的重要性日益增加。
  • 生物技术在医药领域的应用为治疗复杂疾病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 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对养老服务和健康产业提出新要求。
  • 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为教育和娱乐带来沉浸式体验。
  • 科技的发展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便捷,但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
  • 全球健康危机加速了医疗保健行业的数字化转型。
  • 电动汽车的普及正在推动能源消费模式的转变,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
  • 移动支付和数字货币的普及正在改变人们的支付习惯。
  • 全球健康危机促使各国加强公共卫生体系的建设。
  • 随着全球健康危机的持续,公共卫生体系的完善成为紧迫议题。
  • 在线健身课程的兴起反映了人们对健康生活方式的追求。
  • 电子竞技的兴起改变了传统体育和娱乐行业的格局。
  • 海洋塑料污染问题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环保行动。
  • 山东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进展、经验及建议

    山东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进展、经验及建议

    0

    张长令

    内容提要: 

    国务院于2022年8月印发《关于支持山东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赋予山东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重大使命。国研智库在专题调研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山东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进展,总结了先行区建设的经验,并就推动先行区建设向更高水平、更深层次迈进提出了对策建议。

    山东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和北方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支点。为支持山东在深化新旧动能转换基础上探索转型发展之路、增强区域发展活力动力和加快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国务院于2022年8月印发《关于支持山东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赋予山东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重大使命。国研智库在专题调研的基础上, 系统分析了山东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进展,总结了先行区建设的经验,并就推动先行区建设向更高水平、更深层次迈进提出了对策建议。

    作者调研资料图

    山东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的主要进展

    2022年以来,山东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主线,深化新旧动能转换,加快转变发展方式,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进展。从关键指标来看,山东省全社会研发投入增速近3年保持在12%以上,2023年规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超51%,数字经济增加值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47%。山东省近三年来,万元GDP能耗累计下降15.8%,降幅达全国平均水平的3倍;PM2.5平均浓度下降19%, 降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一)绿色低碳科技支撑能力持续加强

    原始创新能力逐步夯实。国家级实验室崂山实验室已实现规范化运行,海洋科研能力突出,集聚了全国30%的涉海院士、40%的部级以上涉海高端研发平台、50%的海洋领域国际领跑技术。合肥国家实验室济南基地正式获批,济南超算中心被纳入鹏城国家实验室网络节点。青岛新能源山东省实验室、山东能源研究院、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三位一体”融合发展。

    颠覆性前沿技术加快布局。量子科技超前布局,已逐步搭建起从量子科学基础研究、核心元器件研制、整机制造、系统集成、网络建设、运营服务到标准化建设的全链条产业链。算力和算法方面,浪潮集团建设了“源2.0”千亿参数基础大模型,创新算力、算法、数据,全面开源开放。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在硫化物电解质研究上取得新进展, 在硫化物软包电池叠片技术上取得关键性突破。

    创新体系及创新生态基本完善。山东省高标准布局以崂山实验室为引领的四级实验室体系,累计建成全国重点实验室21家,培育省级新型研发机构442家,国家企业技术中心210家,国家技术创新中心3 家,国家级大科学装置2项, 高标准建设山东高等技术研究院等一批高能级创新平台,创新生态持续优化。

    (二)绿色低碳产业体系建设有力推进

    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加快构建。山东省集聚了一批海洋领域院士专家和中国海洋大学、国家深海基地等50个“国字号”海洋科研平台,海洋领域唯一的国家实验室崂山实验室投入运行,在深海开发、智能装备、生物育种等技术领域取得突破。建设67个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建成海水淡化工程47个,产能规模总计72.32 万吨/日。海洋渔业、海洋水产品加工业、海洋矿业、海洋盐业、海洋化工业、海洋电力业6 个领域产业增加值均居全国首位,2023年全省海洋生产总值突破1.7万亿元,居全国第二位。

    新能源汽车产业不断壮大。近年来,山东省聚集了一批新能源汽车领域龙头骨干企业,形成了从汽车零部件到芯片、电机、动力电池等核心部件再到乘用车、商用车、专用车的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条。其中,济南、青岛两地新能源汽车相关企业数量均超过300家,年产值均超1000 亿元。比亚迪在济南布局了整车工厂及动力电池、IGBT半导体等环节,带动了电机、电控、电气总成等零部件企业聚集。布局淄博的吉利雷达公司新能源皮卡市场占有率稳居全国细分市场首位,造车新势力企业国金汽车实现新能源乘用车批量出口。

    储能产业快速起势。在独立储能参与电力市场等政策创新的带动下,山东省储能产业快速起势。按照“差异化发展、专业化集聚”原则,山东省重点打造东营电化学储能产业园、泰安压缩空气产业集群,在济南、青岛、济宁等地重点打造先进储能及新能源电池产业基地,在潍坊、临沂布局液流电池产业集群。肥城市与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所、中储国能等重点科研机构、行业头部企业合作,构建起集制盐建穴、盐穴储能、多元储能、储能装备制造于一体的新型储能全产业链条。青岛地铁持续开展飞轮储能技术攻关、研发和应用,飞轮储能装置已投用总装机容量35兆瓦,建设和运营规模全国领先。截至2023年12月, 山东省新型储能规模达到375 万千瓦,稳居全国首位。

    核能产业初具雏形。2019 年以来,海阳核电前三期及荣成石岛湾高温气冷堆示范项目相继投入运行。其中,荣成石岛湾高温气冷堆是全球首座第四代核电站。随着核电站陆续投入运行,山东省逐渐汇集了重点高校、研发机构、领军企业、科研团队、科创平台等产业资源,核能产业初具雏形。研发机构和重点高校主要包括山东电力工程咨询院核能、济南中科核技术研究院、烟台核电研发中心和清华大学核研基地等。其中,宽能谱超高通量实验堆项目是山东省两项国家大科学装置之一,可提供检验服务和大批量稳定生产战略性同位素。企业方面,国家电投、华能、中核、中广核等四大核电央企全部在山东落地, 吸引了一批科研院所,培育了一批装备制造企业。据统计, 山东省拥有民用核安全设备制造许可证持证企业11家。

    除以上产业外,山东省已聚集国家电投、潍柴集团、东岳集团等一批龙头企业,形成了涵盖氢气制储运加及燃料电池材料、部件、电堆、系统、整车的氢能产业链,建成加氢站38座,投运燃料电池车辆超2000辆。

    (三)新型能源体系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作为传统煤电和新能源发电大省,山东全力推进新型能源体系建设。在传统产业节能降耗方面,山东省深入推进炼化、焦化、有色等“两高”行业节能减煤技改,压减化石能源消费。在新能源供给方面, 山东省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加快建设胶东半岛核电、鲁北盐碱滩涂地风光储输一体化、鲁西南采煤沉陷区“光伏+”以及蓝色海域海上风电、海上光伏五大清洁能源基地。截至2023年6月,山东省核电累计发电量940亿千瓦时,在运、在建核电装机820万千瓦。截至2024年7月底,山东省新能源发电装机已达1.02亿千瓦,占全省发电总装机的比例达46%, 年底有望超过煤电装机。

    (四)绿色低碳发展试点示范全面铺开

    山东省高度重视绿色低碳示范应用,已在新能源汽车、氢能储能、核能、碳排放交易等领域取得较大进展。截至2023年底,山东省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175.7万辆,位列全国第四。泰安肥城市300兆瓦先进压缩空气储能国家示范电站已并网发电,三峡能源山东庆云储能电站二期示范项目全面投入商业运行。全球首批三代核电机组“暖核一号”工程2019年在海阳市投运,已实现为烟台海阳市、威海乳山市40 万居民跨区域稳定供热。青岛市在全省率先开展经营主体间用能权交易,完成企业间用能权交易近100万吨。青岛、烟台入选首批国家碳达峰试点城市,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入选首批国家碳达峰试点园区。

    山东省大力推广科技兴海,走出一条海洋经济创新绿色发展的新路径。图为山东省荣成市寻山国家级海洋牧场,养殖工人驾舟踏浪, 披着朝霞从事海上生产管理。 图/ 中新社

    山东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的主要经验

    总体来看,山东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的经验可以归结为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构建了科学的领导组织机制,不仅明确了全省及核心城市在先行区建设中的战略定位,还出台了有力的支持政策,从而形成了支撑先行区建设的有效合力。

    (一)明晰的战略定位

    根据《关于支持山东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山东应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现代化道路, 以深化新旧动能转换为中心任务,以形成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为主攻方向,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统筹发展和安全,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和培育壮大新动能并举,努力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为加快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山东省委、省政府制定了《山东省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行动计划》提出,紧扣高质量发展要求和示范先行重大使命,牢牢把握以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山东篇章”的总要求,聚焦深化动能转换、绿色低碳转型、工业化数字化深度融合、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四个发展导向,充分彰显“强、富、高、优、美”现代化强省建设五个内涵特征,努力实现六个发展目标。到2025年,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取得重要成果,高质量发展主要指标走在前列,综合实力大幅跃升,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构建,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在先行区建设过程中,山东省对核心城市进行了明确定位。《行动计划》提出,实施济南“强省会”战略,支持济南做大做强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等支柱产业,塑优“山泉湖河城”独特风貌,建设黄河流域中心城市,构筑联通东北亚地区与“一带一路” 沿线的重要支点。实施青岛“强龙头”战略,支持青岛加快实体经济振兴发展,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建设现代产业先行城市、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国际门户枢纽城市。2023 年召开的山东省委十二届五次全体会议和2024年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分别提出,烟台要加快打造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市,支持烟台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市。

    (二)科学的组织机制

    山东省注重前瞻性思考、战略性布局和整体性推进,形成了支撑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的组织机制。首先,成立由山东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同志任组长的先行区建设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先行区建设总体设计,研究部署重大政策、重大改革、重大工程。其次,聚焦十大重点领域,组建“十个聚力”工作专班,牵头推动政策研究、制度创新和事项落实,统筹推进重要事项咨询论证、协调争取和组织实施。第三,完善推进机制,建立政策支持、项目支撑、要素保障、评估督导四大体系,制定先行区建设249项责任清单、151项政策清单、3186个项目清单,明确责任分工,加大推进力度,确保落实落地。

    为有力支撑先行区建设, 一些城市创新了组织机制。淄博市建立了产业链“链长制” 总体推进机制,统筹各产业链发展。按照“1条产业链、1名市领导、1个牵头部门、1个工作方案、1个智库专家组”模式,由市领导同志担任“链长”,各产业链牵头部门负责配合链长履行职责,细化建立链条推进机制, 制定具体产业链工作方案,确保各项目标任务落实。泰安市形成了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的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 新组建防汛减灾和水资源保护利用、生态保护修复、环境污染治理、绿色低碳发展、黄河文化保护传承5个工作专班, 形成了统分结合、统筹推进的“1+5+N”工作格局。

    (三)有力的支持政策

    《关于支持山东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发布以后,教育部、工信部、财政部、公安部、水利部、中国银保监会等国家部门及中国农业银行相继出台了相关的贯彻落实方案。山东省成立了“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领导小组”,出台了《山东省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及与其配套的政策清单、责任清单,还出台了《山东省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2023年重点工作任务》等政策措施。与此同时,山东省相关部门出台了《关于加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法治保障的若干措施》《关于支持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 年)的财政政策措施的通知》《关于推动“两高”行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山东省工业领域碳达峰工作方案》《关于印发山东省碳普惠体系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等一系列政策措施。

    城市层面,济南市制定了《济南市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 年)》,工程化、项目化推进落实, 推动5 个区县、8 个园区入选省级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试点。同时,济南市出台了《济南市碳达峰工作方案》等系列政策,构建“1+N+X”政策体系,完善“双碳”战略顶层设计。青岛市早在2022年12月就发布了《青岛市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 之后陆续发布了《青岛市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2023年重点工作任务》《青岛市碳达峰工作方案》《美丽青岛建设规划纲要(2022—2035年)》《青岛市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2024年工作要点》等。烟台市先行区建设有着清晰的思路和明确的举措, 相继出台了《贯彻落实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大会精神两年行动方案(2024-2025年)》《烟台市智能低碳城市建设行动方案》以及《烟台市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市合作场景供需清单(第一批)》等。

    进一步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的对策建议

    山东省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方面取得了较大成就,并形成了一些有价值的经验,但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绿色低碳新动能、示范应用、政策及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仍存不足与挑战。下一步,山东省应把前期探索形成的好经验、好做法上升到制度机制层面,提出一系列引领性、示范性强的重大改革举措,推动先行区建设向更高水平、更深层次迈进。结合先行区建设实际,本文提出以下四个方面改革举措。

    (一)深化改革和体制机制创新,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时作出的重要指示,建立完善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的科研攻关机制,畅通“实验室— 产品—市场”的技术成果转化渠道,不断优化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的外部环境。

    一是建立混合所有制的科研载体,推进事业性质科研机构改制为团队控股混合所有制公司等探索,切实提升创新水平、激发创新活力。二是改革科研人员管理制度,允许事业单位、科研院所的科研人员在职创业、参与科研成果产业化利润分成,对颠覆性前沿技术创新类基础研究建立免责机制。三是支持省内高校与科研院所合作办学,联合共建优势学科、实验室和研究中心,共享科技资源及研究设施;打造产学研用资协同创新平台,构建有利于创新要素流动和创新资源聚集的新机制。

    (二)创新绿色低碳发展的管理制度,形成有利于绿色低碳生产力发展的政策环境

    加快推动能控向碳控转变, 研究能源、工业、交通、建筑等领域节能降碳顶层行动方案,明确相应的低碳目标,引导行业转型。加快完善产业发展指导目录,将符合绿色低碳技术标准的重点用能企业移出高耗能行业范围。加快健全碳市场价格形成机制,发挥碳价格在引导企业项目投资和技术创新投资中的积极作用,率先在新上项目可行性评价中加入具有前瞻性的碳价格风险评估指标。探索以减排目标为导向的绿色投融资机制,支持节能减排技术研发和应用,对绿色低碳项目给予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鼓励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机构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

    (三)围绕新型能源体系建设开展若干重大工程,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

    深入实施电力体制改革, 引入和培育新型电力市场主体,加快推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继续扩大可再生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率先探索在重点用能主体开展绿电消纳责任制等试点。继续做好储能技术创新应用试点,在更大范围内探索储能技术应用的新模式新场景,推动储能技术成本下降和加快商业化应用。在全省做好不同品位热资源普查,做好工业余热等热资源与用热需求匹配工作。开展新能源助力乡村振兴试点,通过风、光、生物质、储能、微电网等技术融合应用,打造零碳乡村典范。

    (四)加大绿色低碳示范应用,推进生产生活方式转型

    支持优势企业的新产品在全省规模化示范应用,不仅可以加快产业化进程、培育龙头企业,还有利于提升企业的根植性和吸引优势企业集聚。下一步,需要结合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围绕氢能、储能、核能、海上风电、新能源汽车、全固态电池等产业发展,做好全省层面的新产品试点示范和推广应用。基于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科学规划零碳产业园区,以试点示范带动绿色低碳产业发展及先行区建设。加快构建零碳园区评价体系,建立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碳排放监测体系,建立基于碳足迹、碳标签的溯源认证体系。结合碳达峰试点城市建设和碳达峰政策实施,在重点行业节能降碳改造、企业项目碳评价、发展碳金融等方面先行先试,扩大绿色产品供给,健全绿色消费激励机制,凝聚形成全社会共同支持和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

    【本文系山东省决策咨询委员会重大课题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为国研智库未来产业研究中心主任

    Visits: 29

    评论被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