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欢政 张 挺 田 宁 肖培源
贯彻“人民城市人民建, 人民城市为人民”的重要理念需要广泛深厚的人民力量。公众参与生态环境治理,既可以降低政府的治理成本,又能够发挥公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形成社会合力,共同促进生态文明水平的提升。志愿服务活动是拓宽人民参与城市环境治理、构建美丽城市的有效方式,也是推动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应有之义。广州市于2017年成立广州市城市管理志愿者协会,鼓励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城市环境治理,形成了一批好做法和好经验。立足于当前广州国际化大都市的发展实际,城市环境治理要求扩大志愿服务范围,完善志愿服务制度,推动志愿服务向城市生态环境治理延伸。
广州具有以志愿活动为载体参与城市环境治理的良好基础
早在2 0 0 8 年, 广州就提出“市民是广州的主人”,要求各级城市管理部门积极引导和推动志愿者参与城市环境治理;2011年,广州市城市管理志愿服务队正式成立,仅成立一年志愿者迅速增至56.3万人; 2017年,广州市城市管理志愿者协会成立,组建7个委员会, 下设21支志愿服务队,为组织城市管理志愿服务活动、动员社会各界参与城市环境治理提供了专业化组织管理平台。时至今日,广州志愿服务队伍无论从规模还是质量均居于全国前列,具有以志愿活动为载体参与城市环境治理的良好基础。
具有规范化的志愿服务队伍。一是设立专项服务队。广州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根据职能成立专项志愿服务队, 为不同类型的活动提供志愿服务支持。如下设文艺委员会, 有800多名专才志愿者,为活动提供文艺娱乐节目,以垃圾分类、环卫工作等为主题, 由志愿者自编自排的歌舞, 在社区、校园等地开展大型志愿服务汇演。二是协调志愿服务活动。协会活动主要由秘书处负责集中协调,队伍开展服务需提前请示报备,并及时汇报总结和推广。统一下设各委员会、服务队轮值制度, 形成“一月二期三进”的服务模式,不同的专题活动由不同的服务队伍负责,其余队伍协助或提供支持。此外,联动其他社会资源参与,扩大活动的宣传规模和群体,提供更多不同层次的便民服务等。三是实施“一周一例会”制度。广州市城市管理志愿者协会严格实行“一周一例会”的制度。例会提倡高效率完成,由秘书处负责主持,各队伍负责人参会报告,合作伙伴旁听提建议以及洽谈合作事宜。会议注重成效输出和参与积极性和主动性的鼓励,对参会人员提供相关保障和支持,保证会议高效有序进行。
志愿者的宣传力量持续提升。一是成立了专业宣讲团队。组建城市管理讲师团队, 邀请业内专业人士、资深志愿者等加入,为巡回课堂工作招募师资,推动开展各项志愿服务宣传工作。二是已经开展100 场巡回课堂活动。在2021年为庆祝建党100周年,组织城市管理志愿者到中小学、企业、社区、农村(城中村)、户外公共场所等举办100场巡回课堂活动,通过联动其他社会资源开展服务范围更为宽广的垃圾分类、环卫工作等相关宣传。据初步统计,志愿者参与近1500人次,直接参与受众覆盖约3万人。三是创新网上志愿服务宣传模式。注重线下线上同步发力,组织100名城管志愿者“羊城新八景”公益快闪活动,在庆祝建党100周年的同时,又打造了本土垃圾分类品牌。重点制作“爱国歌曲+垃圾分类歌曲串烧”为活动音乐,邀请志愿者到广州“新八大”地标建筑进行歌舞快闪表演,歌颂祖国, 庆祝建党100周年,促进垃圾分类工作,视频上线如学习强国、抖音等各大平台,扩大宣传范围。
形成常态化志愿服务主题活动。自2017年6月16日成立以来,广州市城市管理志愿者协会组织开展垃圾分类、河涌治理、净山运动、净滩运动、市容市貌论坛等城市环境治理的主题志愿活动合计1500多场, 覆盖近1 0 万市民。目前按照“一月一活动、一季一重点” 的节奏,常态化开展垃圾分类志愿服务“六进”系列活动, 先后举办了“花城有爱·志愿同行”温暖广州垃圾分类公益志愿者音乐节、广州垃圾分类主题曲创作征集大赛、垃圾分类广场舞邀请赛、“花城有爱。志愿同行”彩绘地球日主题垃圾分类公益宣传活动、“迎财富论坛 爱干净花城——垃圾分类志愿者行动计划”活动启动仪式、重阳节“城市管理· 爱我云山”志愿服务等各类大型活动,平均每年登记录入“i志愿”服务时长超过19000小时。在广州市垃圾分类和城市环境治理中,丰富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使志愿者增强了主人翁意识,也在动员广泛市民参与城市环境治理中强化了市民的主体作用。
当前城市环境治理对志愿服务活动提出更高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志愿服务和城市环境治理作出重要指示、提出明确要求,广州市城管委始终坚持将习近平总书记有关指示、论述、要求转化为推动志愿活动服务城市环境治理的实践指引,并取得了一定成效。进入新时代,在“三新一高”要求下, 特别是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受新冠肺炎疫情等扰动因素影响,城市环境治理对志愿服务活动提出了系列新要求。
“十四五”期间要发展壮大生态志愿服务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新要求。2019年1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天津考察时指出:“志愿者事业要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同行。”随着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国家对生态文明建设日益重视。志愿服务作为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也得到国家的重视。2020年11月, 生态环境部表示,“十四五”期间,要继续宣传和动员全民参与美丽中国建设,推动形成人人关心、支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社会氛围,为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建设美丽中国夯实稳固社会基础。2021年6 月,生态环境部和中央文明办联合印发《关于推动生态环境志愿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志愿服务活动是新形势下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和有效途径,要积极推动各级党委和政府把生态志愿服务作为重要任务,纳入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布局和规划。加大对城市管理社会组织的引导、支持和培育力度,推动城市管理社会组织提供环保公益性服务迈向规范化,提升参与现代环境治理的能力和水平成为城市管理的必然要求。
畅通志愿者进一步参与城市治理的高要求。目前,广东志愿服务团体超过10万个,注册志愿者超过1300万人,志愿服务时间超过6亿小时,标识志愿服务组织1318个。2021年1月1日起,《广东省志愿服务条例》正式施行,明确鼓励志愿服务组织、志愿者在教育、科技、文化、卫生健康、体育、交通、旅游、社会保障、生态环境保护、治安防范、普法宣传、中小企业服务等领域,以及在应急救援、举办大型活动中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积极参与社会治理与服务。“十四五”期间,广东省委省政府将继续重视志愿服务事业,《中共广东省委关于制定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指出: “健全志愿服务体系,广泛开展志愿服务关爱行动”“畅通和规范市场主体、新社会阶层、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等参与社会治理的途径”。
推进志愿服务活动走向全国前列的奋斗目标。广州是国内志愿服务发展最早、发展最快的城市之一,志愿服务在广州城市治理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广州开通全国第一条志愿者服务热线电话—“中学生心声热线”,具有志愿服务走在全国前列的历史自觉。当前,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正在形成,粤港澳大湾区、“一核一带一区”、广州都市圈等发展新格局,以及系统观念的进一步深化为城市管理合作协同提供了坚实基础,为广州市城市治理发展拓展了空间。同样,广州城市管理志愿服务具有走在全省全国前列的历史自觉和时代担当, 探索构建“管理科学化+项目多元化+阵地规范化+经验体系化”的志愿服务工作体系,这为未来广州城市治理志愿服务指明了奋斗目标和努力方向。
完善城市志愿活动参与环境治理的工作体系
面对新要求,对广州乃至全国其他城市而言,在推进志愿活动服务城市环境治理时必须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志愿服务和城市环境治理的有关要求和指示精神, 不断健全完善志愿活动参与环境治理的长效机制, 进一步提升城市环境治理现代化水平,让“共建、共治、共享”理念充分体现。
促进志愿服务队伍提质升级。一是拓展志愿者招募渠道。注重发挥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外资企业、大型企业等带动示范作用,培育一批在青年中具有较强号召力的领袖型志愿者。推动高校师生积极加入城市管理志愿者队伍,推动各社区加强与周边中小学等学校合作,打造社区学校定点志愿服务模式。二是探索全周期管理模式。积极探索完善志愿服务星级评定、分级培训、时数登记、持续激励的可持续发展全周期管理模式。制定志愿服务积分排行榜,确定志愿服务星级,综合考虑志愿者为志愿服务付出的准备时间及实际志愿服务时间,促进时数登记更加科学合理,建立健全志愿者根据服务积分、服务时长等享受社区周边商场(或指定商家)的购物优惠等机制。三是加强城市管理志愿者培训。推动城市管理志愿者培训课程、教材的开发,整合各地优秀课程和教材资源,形成较为科学的课程、教材体系。线上培训和线下培训相结合,推动建立城市管理志愿者培训机构,对领袖型志愿者、骨干志愿者和志愿者组织负责人集中开展培训,不断提升志愿服务培训的质量和成效。
服务城市环境治理重点工作。一是加强市容景观志愿服务职能。聚焦打造市容景观亮点,建立志愿巡查队,帮助检查督促各区履行辖区内建筑物外立面保洁的监管职责,督促保洁责任人定期进行清洗保洁。围绕“门前三包”全民行动,发挥志愿者作用,强化宣传监督, 不断提高知晓率, 促进责任履行和日常监管。二是积极融入环境卫生管理重点工作。将城市管理志愿者纳入市、区、街(镇)三级环卫管理体制机制的重要参与主体, 推动社区、机关、高校等志愿者积极参与常态化监督检查, 鼓励志愿者在从事志愿服务时注重收集环卫基础数据,协助建立环卫基础数据库。引导志愿者对全市范围内的主次干道、商业街以及党政机关、会议中心、会展中心、火车站周边道路等重点区域精细化保洁。围绕加强城中村环卫综合整治, 创新开展志愿服务项目,持续推动城中村环境卫生提升。三是推动志愿服务向农村拓展。推动城市管理志愿服务向农村延伸, 围绕村庄保洁、生活垃圾清运、农村环境卫生等方面开展志愿服务,推动农村环境卫生整体提升。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和主动性, 组织团员青年、乡村干部、志愿者进村入户,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志愿服务活动,鼓励各村设立农村环境卫生清扫日,大力推进环境卫生整治工作。
深化垃圾分类志愿服务系列活动。一是总结宣传垃圾分类经验。围绕打造生活垃圾分类样板城市,支持总结提炼好的经验做法, 吸收国内外先进经验,建立各类型可推广、可复制的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推广模式,并通过城市管理志愿者积极宣传、普及推广良好经验模式。二是积极开发垃圾分类志愿项目。开展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点居民意愿调查志愿行动,切实摸清居民对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点的真实感受和优化建议,助力优化提升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点建设。继续发动志愿者站桶督导,重点参与督导社区投放点优化提升,强化管理工作,指导居民正确分类投放生活垃圾。开展垃圾分类宣传志愿服务活动,通过组织分享会、发出倡议书、印发宣传册、举办主题宣讲和开展征文体验活动等多种方式, 主动宣传垃圾分类知识和做法。建立广州垃圾分类网络宣传志愿队, 创作传播微信、H5、海报和抖音短视频等主题系列网络文化产品,发起垃圾分类相关微博话题讨论, 在各类媒介和网络空间,营造人人参与生活垃圾分类的浓厚氛围。三是推动垃圾分类主题活动。强化城市管理志愿者在做好生活垃圾分类社会动员和教育引导方面的作用,推动城市管理志愿者进社区、进高校、进商场、进写字楼、进车站、进图书馆、进机关等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小手拉大手”主题实践和“垃圾分类开学第一课”观课活动,营造浓厚氛围。注重发挥青年志愿者力量,成立青年志愿服务活动领导小组,组建垃圾分类主题青年志愿服务队,定期深入街道、社区开展主题性青年志愿服务活动。
广州正以“志愿之城”为目标,鼓励公众融入生态环境领域志愿服务,推动形成人人关心、支持、参与城市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社会氛围,充分释放广州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优势和“志愿之城”优势,让“人民城市”理念借助志愿服务活动这一载体在此落地生根。
(参考文献略)
作者单位: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Visits: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