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海刚
告别具有里程碑意义的2021年,迎来希望与挑战交织的2022年。
“稳字当头、稳中求进”,12月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做好2022年经济工作提出明确要求。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要内涵。党的十八大以来,历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都把稳中求进作为经济工作总基调,2016年更是将其提升到“治国理政重要原则”的高度。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连提两个“稳”,凸显了稳定经济大盘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宣示了以全面之“稳”求高质量之“进”的政策取向。
如此强调“稳”,是为了应对国际国内形势复杂多变带来的严峻挑战。2021年,受多重因素影响,经济下行态势明显。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9.8%,两年平均增长5.2%。分季度看,一、二、三季度分别同比增长18.3%、7.9%、4.9%。其中,三季度当季增速是自1992年以来(除2020年疫情特殊时点外)首次跌破5%。对比4月份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的“用好稳增长压力较小的窗口期”,定调“稳字当头”反映出中央对经济运行内外部环境变化的新判断。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总结2021年经济工作时指出,我们沉着应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构建新发展格局迈出新步伐,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但“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必须看到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这三个表述为近年来所少有。需求收缩主要体现在投资下滑和消费动能不足,供给冲击则源于疫情持续影响和约束政策导致的产出走低。在世纪疫情阴霾未散、百年变局加速演进的背景下,三重压力或将叠加共振,相互作用、相互强化。需要格外重视的是预期,因其具有“自我实现效应”,可以说,稳经济的关键就是稳预期。
信心比黄金更珍贵。毋庸讳言,预期转弱既是经济承压的自然结果,也在一定程度上与政策执行偏差以及某些舆论杂音有关。因此,稳预期重在稳政策、稳信心。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关于来年工作的部署,没有采取以往列举重点任务的方式,而是从不同方面阐明了“七大政策”及相关要求,即宏观政策要稳健有效、微观政策要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结构政策要着力畅通国民经济循环、科技政策要扎实落地、改革开放政策要激活发展动力、区域政策要增强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社会政策要兜住兜牢民生底线,由此构成了做好2022年经济工作的全方位、系统化“政策包”。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围绕新时代宏观经济治理理论和实践进行了一系列重大创新,逐步形成了习近平经济思想指导下的宏观调控理论与政策体系。综观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七大政策”,贯穿“坚持高质量发展、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主线,遵循稳健灵活、精准有效、协调联动、靠前发力、引导预期等原则,力求将推动经济实现“质的稳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统一起来,将解决短期问题与面向长远发展结合起来,是我国经济治理体系走向成熟的一次集中呈现。其中既有对长期性、方向性政策的坚持和强化,也有对具体政策的及时调整或纠偏。
政策制定建基于正确的认识论,政策执行有赖于科学的方法论。除了“七大政策”,会议还着重论述了需要正确认识和把握的“五大问题”,包括:正确认识和把握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目标和实践途径,正确认识和把握资本的特性和行为规律,正确认识和把握初级产品供给保障,正确认识和把握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正确认识和把握碳达峰碳中和。这可以视为指导2022年经济工作的认识论和方法论。
按照会议通稿中的说法,上述五个方面都是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变化之后,所面临的“新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会议厘清了一段时间以来,在这五个方面存在的一些模糊或者不准确的认识。例如,关于共同富裕,会议指出“这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要在做大做好“蛋糕”的基础上切好分好“蛋糕”;关于资本,会议强调要在发挥其积极作用的同时有效控制其消极作用,并重申“两个毫不动摇”;关于“双碳”,会议表示“要坚定不移推进,但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这些阐释和澄清,为做好2022年乃至更长时期经济工作构建了底层逻辑,从根本上确保政策执行不走样、不走偏。
2022年注定是非凡的一年。走过百年历程的中国共产党,将在这一年召开二十大;国家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将在这一年继续延展。保持平稳健康的经济环境、国泰民安的社会环境、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是党和人民的共同期待。2021年的经济运行表明,尽管遭遇诸多困难挑战,但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和全国人民的共同奋斗下,中国经济依然展现出活力与韧性,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2022年,让我们带着信念与希望,戮力同心、攻坚克难,踔厉奋发、逐光笃行。
Visits: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