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牢国家发展的软实力

0

车海刚

近日,在北京相继召开了两场引人注目的会议:一是9月27日至28日的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二是10月13日至14日的中央人大工作会议。两个会议均以“中央”冠名,习近平总书记均出席会议并发表讲话,中央政治局常委均全部莅会,可见会议规格之高、议题之重要。

中央人才工作会议是党的历史上首度召开。新世纪以来,我国分别于2003年12月和2010年5月召开过两次全国人才工作会议。本次会议由“全国”升格为“中央”,既鲜明宣示了“党管人才”原则,更凸显了人才工作在党中央治国理政全局中的重要位置。

而以“中央人大工作会议”为名的会议,无论在党的历史上,还是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历史上都是第一次,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加强和改进人大工作的高度重视。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人才是决定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核心软实力。习近平总书记曾在2018年的两院院士大会上指出,“硬实力、软实力,归根到底要靠人才实力”;此次又进一步强调,“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人才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彰显了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制度稳则国家稳,制度强则国家强。制度同样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内容和关键来源。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国家治理体系的基石。因此,两个会议尽管议题不同,实则指向一个共同的目标——铸牢新时代国家发展的软实力。

特别是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两个大局”,站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历史新起点,中央从战略高度对两大领域的工作举旗定向、系统谋划,意义尤为深远而重大。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是指导新时代人才工作的纲领性文献。讲话全面回顾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才工作取得的巨大成就,深入分析了人才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科学回答了新时代人才工作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明确了指导思想、战略目标、重点任务、政策举措。其中,用“八个坚持”概括了党对我国人才事业发展规律性认识的深化,要求始终坚持并不断丰富发展之;在这“八个坚持”当中,又以“四个面向”最受舆论关注——“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实际上回答了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人才的问题,指明了未来人才培养与发展的重点取向。会议还提出“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宏伟目标,以及2025年、2030年、2035年三个时间节点的阶段性目标。这个时间表和路线图,同十九届五中全会确定的“到2035年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建成人才强国”的战略目标紧密嵌合,为其提供有力保障和支撑。

中央人大工作会议的最重要成果,是围绕“全过程人民民主”这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理论的重大创新,深入系统地阐述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强调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实现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制度载体,并就此作出工作部署。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重申了判断一个国家政治制度是不是民主、有效的标准,即2014年提出的“八个能否”,进而创造性地提出“四个要看,四个更要看”。从“八个能否”到“四个要看,四个更要看”,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民主政治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这也正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得以建立的基础。

何为全过程人民民主?按照此次会议的阐释,全过程人民民主具有“过程民主和成果民主、程序民主和实质民主、直接民主和间接民主、人民民主和国家意志相统一”的特质和优势,“是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社会主义民主”。

2019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就曾指出,人民民主是一种全过程的民主;今年“七一”,他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再次强调,“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中央人大工作会议则明确要求,“继续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建设,把人民当家作主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到党治国理政的政策措施上来,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到党和国家机关各个方面各个层级工作上来,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到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工作上来。”今年3月,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修改全国人大组织法时,“坚持全过程民主”首次入法;10月19日,也就是中央人大工作会议结束四天后,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修正草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审议,“坚持全过程人民民主”亦被写进其中。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创新自此纳入法治轨道。

人是一切发展的依归。发展要调动亿万人民的积极性、创造性,发展更要有利于、造福于亿万人民。从这个意义上说,金秋时节召开的两场重要会议,皆以人民立场为底色,旨在寻求“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更好制度安排与实现路径。这才是一个国家最强大的软实力。

评论被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