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云
常言道,“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家有一小,如获至宝。”这里的“一老一小”是养老托育的口头语, 如今已上升为一个世界级的难题。
写作此文前,笔者专门到企业进行了调研,发现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与出生率的跌破警戒线,正在成为影响民生持续改善和国家长远发展大局的重大问题。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之比,已经从2000年的7%上升到2019年的12.6%,将在2025年超过14%,正式从轻度老龄化阶段步入中度老龄化阶段。出生率持续下降,从2016年的12.95‰下降到2019年的10.48‰,2020年继续下降。这两组数据充分显示了我国人口结构的深刻变化,如果不能妥善应对,不仅会对家庭建设产生不利影响,也会给国家发展带来巨大影响。
养老托育等“一老一小”问题,关系亿万老年人幸福晚年,关系亿万儿童健康成长,关系家庭和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未来,它既是一项系统的民生工程,也是我们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人口结构变化的重要举措。恐怕这也是高层大半年来政策密集出台的缘故。
政策一:出台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第一个指导性文件。年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明确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战略目标,提出夯实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社会财富储备,改善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劳动力有效供给,打造高质量的为老服务和产品供给体系,强化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科技创新能力, 构建养老、孝老、敬老的社会环境。
政策二:提升“一老一小” 服务基础设施。6月1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民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共同制定了《“十四五”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工程和托育建设实施方案》,要求提升养老、托育服务水平,逐步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不断发展和完善普惠托育服务体系。
政策三:开启我国人口发展的新阶段。7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发布,部署了一揽子支持措施,提出了系列优化组合政策;进一步增强生育政策包容性,取消社会抚养费等制约措施, 对计划生育家庭的保障制度作了进一步的充实完善。
政策四:加快“一老一小”服务体系建设。9月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下达2021年中央预算内投资70 亿元,本次专项投资聚焦扩大养老托育服务有效供给,对全国范围内符合要求的214个公办养老、普惠养老和普惠托育服务设施建设项目给予支持,并鼓励社会力量加大投入、形成合力,改善养老托育基础设施条件,提升服务质量,进一步解决养老托育民生热点问题。
如此等等,随着我国加速进入老龄化社会,以及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一老一小”已不再是一家一户的私事,而是政府与社会必须面对的国是。
为何这么说呢?在养老需求方面,截至2020年年底,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达到2.6亿,今后5 年,60岁及以上老年人将以每年约1000万人的速度增长;在托育需求方面,全面二孩政策实施以来,经济负担、婴幼儿照护和女性职业发展等经济社会因素,已成为影响生育的重要因素,而当前托育服务仍然处于起步阶段。
“一老一小”存在的短板主要有:供给总量不足,养老托育服务专业设施仍显不足,尤其是托育设施面临缺口较大、运营成本高、人才供给不足等挑战;资源配置结构性失衡,比如城乡养老服务差距较大,托育机构中普惠托位较少等; 专业化程度不高,比如服务设施规范化、服务水平标准化进程较慢, 专业人才短缺等;体制机制创新相对滞后,现有政策对创新业态和有效经营模式的激励不足。
如何让辛苦了一辈子的老人有一个安详、体面的晚年,如何让这个社会的中年人不至于被“上有老下有小”的生活拖垮,如何充分发挥社会分工的作用并提升服务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占比?
正如“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的,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以“一老一小”为重点完善人口服务体系,发展普惠托育和基本养老服务体系。那下一步,我们究竟何去何从?笔者觉得,对于“一老一小”,当务之急应该处理好四大关系:
—— 正确处理好“ 一老一小” 的赡养与抚养问题。国家及时调整生育政策,是为了缓解人口老龄化,增加劳动力,促进经济发展,但对于“上有老下有小”的育龄夫妇家庭来说,赡养与抚养压力还需要政策、社会与政府的多方面分担。
从赡养看,这不仅仅是家庭内部的事,还有国家层面应尽快健全养老服务和保障体系,提高养老质量。在养老问题上,政府应起到牵头引领作用,需要让老年人有经济保障,加大养老保险的覆盖率;还要解决长期照料的问题,结合商业性服务、非营利组织和政府提供的服务,发展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对有支付能力的人,通过商业来提供服务,对于没有支付能力的人,可以由政府来兜底。
从抚养看,就是要坚持“儿童优先”原则,由家庭和社会共同负责儿童的发展,从儿童的教育和健康等方面提供保障,让儿童有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对于不同的家庭要有不同的政策,针对低收入家庭可以提供保障,减免税收和给予生育补贴。在育儿上,可以由单位或社区提供相应的托儿服务,减轻职业女性的育儿负担。在儿童教育上,缩小教育差距,平衡优质教育资源,降低养育孩子的成本。在配套政策上,要提高优生优育服务水平,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推进教育公平与优质教育资源供给,降低家庭教育开支,完善生育休假与生育保险制度等,协同推动家庭友好型社会的构建。
——正确处理好“一老一小” 的软件与硬件问题。无论养老还是托育,“一老一小”都涉及多个政府部门,需要做好系列配套。综合来看,应该通过硬件与软件两个方面来持续发力。
从硬件看,主要是基础设施和设备的支持。如,落实土地税费政策,将养老用地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和年度用地计划, 有序适度扩大用地供给。鼓励地方政府梳理发展中的堵点难点,通过采取提供场地、财政补贴、税费优惠、减免租金、优先保障建设用地等政策措施,支持社会力量开展婴幼儿照护服务。
从软件看,主要是人员培养培训、行业管理服务等方面。如,针对养老服务,研究建立长期照护服务项目、标准、质量评价等行业规范,完善居家、社区、机构相衔接的专业化长期照护服务体系。针对婴幼儿照护服务人员紧缺、素质相对不高等问题,将婴幼儿照护服务人员作为急需紧缺人员纳入培训规划,切实加强婴幼儿照护服务相关法律法规培训等。
——正确处理好“一老一小”的居家与社区问题。“家家都有小,人人都会老。”服务“一老一小”,是完善人口服务体系的重点工作,应不断提升养老托育服务水平,逐步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不断发展和完善普惠托育服务体系。
从居家看,目前我国90%左右的老年人选择居家养老,7%左右的老年人依托社区支持养老,3%的老年人入住专业机构养老。同时, 以隔代抚养为主的模式已不能满足许多家庭对育幼的更高要求,科学的照护有利于婴幼儿身体、心理、智力等方面的健康发育,而这需要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说到底,在养老托幼的问题上,家庭要负主体责任,“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瓜瓞绵绵,责无旁贷。
从社区看,中国人的家庭观念较强,老年人往往不愿意长期远离家人,这需要以社区为依托,大力发展社区养老及托幼、家政服务。鼓励社区通过提供场地、减免租金等方式,支持社区、企事业单位等多元主体开设公益普惠托育点。明确新建城镇住宅小区应按一定标准配套建设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和婴幼儿照护服务场地。探索“家医巡诊”工作试点,由全科医生、药师、社区护士等组成的医护人员来破解社区养老慢病管理就近就医、就近取药的“最后一公里”难题。
——正确处理好“一老一小” 的服务与监管问题。随着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跃上新的大台阶,为应对老龄化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同时, “一老一小”社会保障和服务安全网络越织越密,尊老爱幼的社会环境不断优化。
从服务看,要动员更多力量参与,鼓励更多机构提供优质服务, 引导金融机构为养老托育服务企业拓宽融资渠道、创新信贷支持方式,引导保险等资金参与建设。加强“一老一小”照护服务体系建设, 通过政策支持、资金扶持、项目带动等方式,逐步推动养老机构配齐配强诊所、卫生所等医疗机构,创新医养结合模式,推动建设医养共同体,推进医与养深度融合。
从监管看,加强工作监测和服务能力评估,探索开展人口趋势预测和养老托育产业前景展望,推动各地建立健全“一老一小”工作推进机制,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相关部门应完善养老托育服务的质量评价标准,落实好制度建设、行业规划、行政执法等方面的监管责任,确保养老托育机构依法依规、安全可靠。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留下的嘱托。在养老托育等“一老一小”问题上,蓦然想起龙应台在《目送》里提醒的:“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他用背影默默地告诉你,不用追。”是的,我们在渐渐变老,孩子在慢慢长大,他们会慢慢地离我们越来越远。不过, 在“一老一小”问题上,笔者最相信的还是那句老话:“你养我小,我养你老。”对吗?
作者系浙江省发展改革委巡视员、浙江省服务业联合会会长,研究员
Visits: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