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多元协同、深度融合”的高校水利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以河北工程大学为例

0

何立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正处在质量提升、改革攻坚的关键时期和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关键阶段。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中指出: 构建全方位全过程深融合的协同育人新机制,为新时代高等教育提供了科学思想,指明了方向。新时代高校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开启了高等教育改革的新征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加快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新时代水利人才发展创新行动方案(2019—2021)》要求准确把握新时代人才的新定位新要求和新任务。

河北工程大学作为河北省重点骨干大学,始终坚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秉承“育人为本、学以致用、善学善用”的办学理念和“情系水利、自强不息”的水利情怀,紧密遵循高等教育规律, 坚持行业需求导向,完善育人机制,学校在“多元协同、深度融合”的基础上构建了“三融合三协同”的高校水利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实现了学校水利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新特征,形成了有机衔接、协同协作、同向同行、互联互通,育人文化创新和育人模式创新,对育人体系及模式的探索具有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为提高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基于“三融合三协同”构建“多元协同、深度融合”的高校水利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河北工程大学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和水利人才成长规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潜能,不断强化教育、知识、能力的系统性,确保教育教学内容的前瞻性,同时统筹兼顾学校的社会性,架构出“三融合三协同”育人体系。“三融合”是指产业发展与人才培养融合、科技创新与教学提升融合、工程实践与理论学习融合。“三协同”是在学校、行业领域协同育人,教学、科研领域协同创新,理论、实践领域协同发展。深化改革形成了多元协同、深度融合的高质量水利人才培养目标,取得了显著的育人成效,产生了引领与示范作用。

1.基于产业发展与水利人才培养融合,学校、行业协同育人新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产业发展与人才培养融合实质是产业经济社会发展与教育间的协调互动、深度合作,是高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然选择。推进产教融合培养水利人才,坚持产业需求导向与教育目标导向相统一,推动高校与水利行业企业深度合作培养,着力提高水利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适应能力。产业发展与人才培养融合的本质是一种跨界融合。高校和水利行业企业打通融合渠道,实现共建平台、资源共享,把学校、行业协同育人理念贯穿水利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⑴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开展教学改革。高校按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和高等教育规律, 根据水利专业自身优势学科和特色资源提供技术、人才、实验室,淘汰落后的教学模式、专业、管理模式,而企业行业依托水利行业发展优势,基于技术提升、产品及服务创新能力等需求,提供项目、资金、工程应用,以技术和科技研发为着力点,实现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实验开发有机融合。

⑵建立水利专业课程标准体系,架构知识“点—面—体”, 打造智慧的教育形态。产业发展与水利创新人才培养融合强调技术的社会性,教学采用社会标准, 立足实现水利专业与行业的无缝对接,实训与基地的无缝对接,科研与产学的无缝对接,项目与创新的无缝对接。形成团体优势,提出并卓有成效地实施合同节水管理项目;推动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改革,搭建学生学习实践赋能平台,融合“绿色+”“平台+”“ 互联网+”“团队+”等多维互补创新模式,打造更富有因变、创造性的教育形态。拥有河北省唯一的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水资源水环境调控及综合管理,实现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专业学位培养的新模式。

⑶深化“引企入教”改革。企业行业以多种方式参与学校专业规划、教材开发、教学设计、课程设置、实习实训,促进企业需求融入水利人才培养环节。推行面向企业真实生产环境的任务式水利人才培养模式。鼓励企业依托或联合高校设立产业学院和企业工作室、实验室、创新基地、实践基地,促进校企间合作育人、合作发展。

⑷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深化产业发展与水利人才培养融合,制定有效机制和措施,鼓励青年教师结合自身专业,深入相关企业一线实践锻炼和学习,提升实操能力对于产业发展与人才培养融合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聘请水利行业企业的技术与管理专家到高校兼职任教,并作为青年教师的实践实习导师,促进企业主动为青年教师提供挂职实习锻炼岗位,增强专职教师实施产教融合、培养水利人才的实践能力。

⑸拓展育人空间,与政府、企业行业和用户实现多元主体的跨界融合。学校充分发挥省部共建、多年依托水利行业发展优势,成为全国第一所合同节水管理试点高校。以学科前沿、最新技术发展成果更新教学内容,将技术、资金、设备及人才有效融合,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形成了可借鉴可推广的高效节水模式和与育人体系。

2.基于科技创新与教学提升融合,教学、科研协同创新路径

科技创新与教学体系的融合互动是世界一流大学办学的核心理念,也是有效提升科技创新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由之路。高水平科技创新与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密切结合,已经成为大学教育教学规律,开展学科建设、师资队伍、科学研究、教育教学等综合性建设。同时,由师生组成的探究式学习共同体,已经成为知识创新和传承的交汇点。在“科研—教学—学习”的过程中进行知识的创新、传授、传播和传承,使师生在学术共同体中进行互动式学术探究,取长补短、开拓进取。

⑴强化水利本科教学的基础地位,强调科研反哺教学。依托科研实力和水利学科优势,将科技创新能力实时转化为人才培养能力。在探究式学习共同体中,建立科教融合、学科交叉的协同创新机制,强化水利专业教学团队与学科研究团队间的相互支撑, 实施本科生班导制, 让优质的研究生导师资源惠及更多的本科生,建立科技创新梯队,强化本硕博“传帮带”,形成教学资源和学科资源共享模式下教学科研平台的共建路径,努力促进科研成果向教学资源转化。

⑵以工程教育理念为指导,基于OBE成果导向,以新工科人才培养目标为基本依据,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为主要目的,我校根据社会需求设置新的课程体系,以教学内容改革为主线,采用整合、优化和导入等方法,强基础、提素质、重能力,深化产学研合作办学、合作育人,使一流学科建设与一流学科专业建设有机联系,相互融合,相互支撑,相互促进。河北工程大学的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还有15个专业获批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同时制定了一流本科专业的课程建设管理办法, 对一流本科专业在师资建设、教材建设、教学成果、专业认证、虚拟仿真实验项目、教学名师和团队、教学研究项目等方面要求取得周期性标志性成果。

⑶坚持“以本为本”,践行“四个回归”,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方针, 突出学校工程特色的办学理念和水利情怀,创新产学研协同育人机制。河北工程大学青蓝众创空间通过河北省科技厅众创空间认定,获评河北省大学生创业孵化示范园。强化创新创业驱动,优化学生就业指导,细化学生就业服务,以培养创新创业型工程人才为核心,强化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和分类指导,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

3.基于工程实践与理论学习融合,理论、实践协同发展新路径

实践教学是巩固理论知识、加深理论知识的有效途径,是培养水利创新人才的重要环节,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素养的提高。工程实践与理论学习融合的核心理念是“以职业为导向、以提高学生就业竞争能力为目的、以市场为运作平台”,二者的协同发展强化了学生的生产实习、社会实践与理论,更有效地提升了学校水利类教育教学理论的总体质量与工程实践的总体水平。

⑴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坚持问题导向,从现代教育的规律和体系要求的基础上,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夯实学生的理论基础,着力开发专业课程中的思政资源,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厚植爱国主义精神、水利情怀、大工程精神,打造“情系水利、自强不息”的育人文化,加强品德修养和职业道德教育融合,培养服务社会,爱水、爱校、爱国,具有家国情怀的水利领军人才。

⑵基于水利学科专业集群化发展的架构,构建“三层次六阶段”工程实践与理论学习融合框架。积极探索开设一批交叉学科多视角多维度解决问题的拓展课程, 打造以课程为核心,以实施为保障的校企协同体系。融合互联网+ 产品+技术+管理,搭建智慧化集成管理平台;融合智慧化工场,创建现场情景教育和课堂教育融合平台;赋能教研,通过校企合作、产业平台服务人才培养;采用案例教学、项目式教学、启发式教学等研究性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志趣和探索未知的激情,增强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⑶ 打破思维固化、时空局限、学科藩蓠,借助政府财政、基础设施、人力资源(教师、学生、校友、专家、企业家)、科技、产业、社区、金融、国际合作等资源信息及时导入到教育改革过程中,与时俱进地推进学校工程实践和水利情怀的理论间的协同发展。 

“三融合三协同”的高校水利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实践及成效

特色育人的水利情怀,紧遵教育规律,坚持行业需求导向,河北工程大学构建的“三融合三协同” 的高校水利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推进高等教育现代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1.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明显提升

以课程为核心,以实施为保障的校企协同体系;融合了互联网+ 产品+技术+管理,搭建智慧化集成管理平台;融合了智慧化工场, 创建现场情景教育和课堂教育融合平台;形成教学资源和学科资源共享模式下教学科研平台共建路径, 促进科研成果向教学资源的转化, 从而服务于水利人才培养,通过构建“三融合三协同”的水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了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近三年,水利专业学生在全国电子商务挑战赛总决赛、全国“TRIZ”杯创新方法大赛、全国大学生水利创新设计大赛等比赛中获特等奖4项,一等奖6项; 在河北省大学生挑战杯大赛等比赛中获奖特等奖3项,一等奖3项;累计获奖300余项。学生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55项;7名同学获得“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全国水利之星”“全国水利系统优秀毕业生” 等荣誉称号。

2.毕业生综合素质显著提升

秉承“育人为本、学以致用、善学善用”办学理念的河北工程大学,其水利人才培养源自华北水利水电学院(邯郸),育人文化薪火相传,不断创新,夯实了以水为魂的育人文化根脉,构建了“三融合三协同”育人体系,培养了学生创新意识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优秀水利人才,彰显了学校“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人才培养特色。应届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渴求,供需比连续四年超过12

3.教学改革示范效果显著

学校始终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十六字治水方针,以“理念节水”为先导,以“管理节水”为核心,以“技术节水”为手段,构建了“三融合三协同”高校水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水利水电工程专业获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家级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研究成果在天津大学、郑州大学、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河北农业大学等多所高校推广应用,成效显著。在全国首次提出并卓有成效实践全过程系统化合同节水管理模式,是我国节水理论与实践新创举。该模式基于学科专业集群化发展的架构,首创合同节水管理理念,成功实施合同节水管理项目,学校被授予全国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河北省节水教育基地。

4.国家级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

2013年,河北工程大学—四川二滩国际工程咨询有限责任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获批国家级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项目,建立了学校—企业联合培养学生创新模式。学校和企业双方成立了实践教学领导小组等组织机构,制定了相应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和规划。此外,基于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开展“企业嵌入式” 特色的毕业设计, 走与企业协同合作培养的创新之路,共同制定多方位高质量创新人才培养方案,同时为培养可持续发展的优秀人才铺砖添瓦。

5.全国系统化合同节水管理模式地首创

河北工程大学系统化节水模式实施以来,在社会各界引起强烈反响,成果负责人受邀到十多个省、市、自治区宣讲合同节水管理经验,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合同节水管理模式被写入中央“十三五”规划建议和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在中宣部、国家发改委、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中共北京市委主办的“砥砺奋进的五年”大型成就展中作为成果展示。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受到水利部副部长魏山忠的高度赞扬。2020年年初教育部副部长翁铁慧来访,对合同节水助力人才培养给予高度评价。

结语

河北工程大学按照新时代水利创新人才培养的基本规律,准确把握了国家发展战略和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对水利人才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激发水利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学校在“多元协同、深度融合”的育人理念下,通过产业发展与高校水利创新人才培养融合、科技创新与教学提升融合、工程实践与理论学习融合,构建学校、行业协同育人,教学、科研协同创新,理论、实践协同发展的高质量水利人才培养“三融合三协同”育人体系,营造有利于人才潜心研究和大胆创新的良好氛围,确保水利类专业的学生“出人才、出成果、出影响力”。同时,促进了产业链、教育链、人才链和创新链的紧密结合,以深化人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动力,把握人才成长规律,为新时代水利改革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本文为2019-2020年度河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学科建设、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19GJJG257)成果

作者系河北工程大学副校长、教授

评论被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