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云
全球在2020年遭遇新冠肺炎疫情这只超级“黑天鹅”之后,2021 年的金融市场恐仍不平静。不久前,渣打银行(Standard Chartered Plc)在最新报告中列出了2021年全球的八大市场风险。其中,将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升至6元,列八大市场风险第二位。
提起汇率,作为一国货币对其他国家的货币要规定一个兑换率, 或许许多人并不在意,因为他们很少需要这些。人们典型的日常生活是以本国货币进行的。汇率只在偶尔的交易,如国外旅行、进口付款或海外汇款时才成为关注点。
遭遇疫情影响,作为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中国金融政策的一举一动,已经格外引人注目。坦率地说,在汇率问题上,不管别人热情似火,还是冷似冰酷,我们都不该扰乱自己内心的那份宁静。
随着2021新年的钟声敲响,1月4日作为新年首日开盘在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一下跳空高开200点,盘中接连收复6.50、6.49、6.48、6.47、6.46关口,最高涨至6.4579元。
如此惊心动魄!当日收市时, 人民币对美元大涨超500点,美元/人民币报6.4661,美元/离岸人民币报6.4487,使得美元指数持续下挫,报在89.75附近。
或许,这是新年开门红,小试牛刀吧!这天竟创下2018年6月20日以来新高,重返6.4时代。
我们不妨回顾整个2020年的人民币汇率走势,基本可以概括为先贬值后升值的震荡走势:
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市场担忧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人民币汇率一度下挫。
5月29日,美元对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报7.1316,跌破2008年3月以来的低点。
接踵而至的是,人民币触底反弹,从6月起,开启了一路“涨涨涨”的行情。
时下的人民币汇率,与2020年1 月3日的6.9681相比,人民币对美元升值7%;与2020年5月29日汇率年度最高值7.1316相比,人民币对美元升值9.1%。
一年之中人民币汇率波动的绝对值超过11%,如此这般的升值幅度实为罕见。这是什么原因引发的?
笔者觉得,这可能涉及多方面因素,才迸发出如今向上突破的力量。
一边是率先防疫与复工复产恢复正常的作用。国内疫情得到有效防控,疫苗研发与接种稳步开展, 同时,央行通过阶段性的宽松货币政策等灵活调控手段,逐渐引导国内经济常态化。
另一边是美联储宽松货币政策的影响。海外疫情扩散且防控滞后,对欧美经济形成重大冲击。而美国长期的货币宽松取向,以及巨额财政刺激政策,导致美元持续走弱,在2020年末,美元指数跌破90 关口,中美利差逐步加大。
再一边是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篮子货币权重的调整影响。2020 年12月31日,外汇交易中心发布公告称,自2021年1月1日起,调整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篮子货币权重。下调美元权重,上调欧元、港元币、英镑、澳元等权重。
具体是,权重下调幅度较大的币种包括:美元(-2.8%)、韩元(-0.8%)、瑞士法郎(-0.34%), 而权重上调幅度较大的币种包括: 欧元(+0.75%)、澳元(+0.69%)、马来西亚林吉特(+0.61%)、沙特里亚尔(+0.55%)。
从影响来看,根据贸易情况适当降低美元权重占比可以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的市场化改革,避免了由于单一币种走势带来的人民币汇率大幅波动。
值得注意的是,在人民币持续升值的背景下,调低CFETS篮子中的美元权重是为了抑制人民币的走势。测算结果证明,调低CFETS篮子中的美元权重,并不代表美元指数的影响力减弱。
没错,近两年,随着美国占我国贸易权重下降而欧元区权重提升, CFETS篮子中的美元比重连续两年下调,欧元比重则连续两年上调。
2021年1月4日也是新的CFETS 人民币汇率指数篮子生效后的第一个交易日。也就是说,自2015年12 月CFETS指数推出以来,共进行了三次调整,分别是2017年增加货币数量和调整权重,2019年末和2020 年末调整篮子货币权重。
后两次调整,均根据双边贸易比重变化来调节相应货币在CFETS 指数中的权重,属常态化调整。此次CFETS币种权重的调整与贸易额权重的调整方向基本一致,主要目的还是在于增强货币篮子与贸易结构匹配度,更好地体现人民币货币篮子对贸易竞争力的影响。
在这里,我们得清醒地认识到, 近期的人民币升值,并非都是实体经济外汇供求的反映,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可能是短期避险情绪作用的结果。由于避险资金来去匆匆,而且规模较大,羊群效应明显,容易引发人民币汇率的大幅波动。
所以,需高度重视其对货币、债券、股市等金融市场的价格传导和连锁反应,提前做好金融风险管理对策,避免误判、操作不当而蒙受较大的资产损失。
可见,对人民币升值所带来的影响,我们应沉着应对,不可轻视。毕竟,货币汇率的问题一直是世界各国关注的热点,汇率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国际进出口,甚至是国际收支的平衡。那么作为我国的官方通用货币,人民币升值对我们的经济和社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呢?
从短期效应看,人民币升值是有利的。最明显的是,老百姓口袋里的钱将更值钱。比如,如果人民币升值10%,1000元人民币就相当于132.90673美元。毕竟在相同的货币价值下,老百姓能买的东西多了。
能增强我国的购买力。同样的人民币可以购买到更多的外国商品。同样道理,我国对外国进行投资或购买外国资产都会比以前便宜、便利。
能刺激外资进场。人民币升值的“热岛效应”,就是我们常见的买涨不买落,这样就会诱导大量的资金看好未来,以此,足以抵消因投资成本加大而造成投资额减少的问题。
能促进产业向高附加值转化。由于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被人民币升值抵消,人民币升值还可以促使中国的产业结构从劳动密集型向高附加值为主的方向转化。
能为人民币国际化打下基础。升值后的人民币会给世界人民带来信心,加快人民币走向世界,尽快成为国际流通货币,无疑是水到渠成的事。
还能加快社会福利的直接提高。随着人民币购买力的提高,各方面的物价都会随之而降低。
从长远效应看,人民币升值过快会影响经济发展。前面已肯定升值对老百姓有好处,但如果从整体的国家或者经济层面考虑的话,人民币升值以后,会给国家宏观调控带来不确定性,甚至给就业带来困难,个人收入随之很有可能会减少。
最明显的就是,体现在进出口贸易方面。如,2020年5月末,换10 万美元需要约71.8万元人民币;如今换10万美元只需64.6万元人民币。晚7个月兑换,可以省下7万多元。
不同的企业,所受人民币升值的影响不尽相同。原材料主要靠进口的企业,人民币升值将导致生产成本降低、利润增厚;做进口贸易的企业, 也会受益于人民币购买力增强,进口额增加。对于出口企业,会因美元相对贬值导致结汇时以人民币计价的销售收入减少,造成汇兑损失。
从理论上说,人民币升值后会导致进口原材料的价格降低,出口产品价格竞争力下降,进一步导致订单减少。但由于当前海外疫情较为严峻,不少国外订单转移至国内,本轮人民币升值对订单带来的负面影响较小。
事实上,在刚刚过去的2020 年,多数货币都对美元有所上涨, 例如欧元、澳元对美元的涨幅接近10%。这么看来,对我国人民币的目前的升值幅度,似乎不必大惊小怪。
但是,从历史经验和他国教训看,货币升值是对一个国家竞争力的一种压制,货币贬值则反而是一种机会;这波人民币的升值,跟美元贬值有直接关系,美元走弱,人民币就走强;这一轮人民币的升值已超出中国经济的现实,尤其出口方面,民营企业占了半壁江山。
如果时下人民币老是向上“蹭蹭蹭”地涨,多少还是令人不安的,这也是监管层最不想看到的, 为此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第一个举措是,2020年10月10 日,央行宣布将远期售汇业务的外汇风险准备金率从20%下调为0。这有助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继续保持在合理均衡水平,也有助于银行降低远期售汇成本,增加企业的产品需求, 更好地利用衍生品管理汇率风险。
这一调整,减少了对远期外汇行为的约束,实则是鼓励市场去持有美元,刺激外汇需求,从而对过快升值的人民币进行降温。
第二个举措是,2020年10月27 日晚,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发布消息称,近期部分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报价行基于自身对经济基本面和市场情况的判断,陆续主动将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报价模型中的“逆周期因子”淡出使用。
“逆周期因子”是央行在2017 年5月正式宣布引入的,当时推出这个政策有稳定人民币汇率的考量。如今的淡出,则被业界解读为:监管层欲打消市场对人民币过快升值的预期。
第三个举措是,2021年1月4 日,央行等六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优化跨境人民币政策支持稳外贸稳外资的通知》,包括围绕实体经济需求推动更高水平贸易投资人民币结算便利化,进一步简化跨境人民币结算流程,优化跨境人民币投融资管理,便利个人经常项下人民币跨境收付,便利境外机构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使用。
其核心就是激活跨境人民币的使用,放宽对部分资本项目人民币收入使用限制,为稳外贸稳外资提供支持。由此不难看出,稳外贸稳外资政策出台的前提首先要满足防风险的需要。适度干预,是让人民币汇率这个“马儿你慢些走”!
那么,问题来了,下一步我国人民币走势如何?怎样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如何织密金融安全网?
2021年,支撑人民币走强的几大因素仍将持续:
首先,美元贬值推动人民币升值。主要是美国新一轮9000亿美元的财政刺激,仍有演变为2万亿美元的可能。
其次,不断增长的贸易顺差是人民币强势的内因。尽管国际贸易摩擦不断,但中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越来越强,出口增速始终快于全球贸易增速,贸易顺差呈现扩大趋势,2020年11月贸易顺差创历史新高,达754亿美元。
最新公布的12月渣打中国中小企业信心指数(SMEI)的三个分项指数中,中小企业“经营现状”指数由11月的53.1进一步升至53.5,增长动能指数(新订单减去产成品库存)由上月的8.0巩固至9.3,其中出口型中小企业表现领先,经营现状指数升至纪录高位58.1。12月出口新订单和生产现状指数分别上升8.7个和6.4个百分点,反映了全球其他经济体疫情复发导致停工停产的背景下,外部需求强劲和国内产能提升。
再次,中美利差维持在高位也是人民币升值的重要逻辑。以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为参照基准, 中美之间的利差过去长期维持在大约80~150BP的范围,但目前超过200BP。未来一段时间,中美利差仍会维持在历史高位,因而从利率平价角度看,人民币对美元也体现为升值趋势。
说到这里,聪明的市场总是能看到硬币的正反两面,既充分认可国内经济基本面对人民币汇率的支撑,同时也高度关注各种外部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可能使人民币保持有涨有跌、双向波动。虽然未来人民币走势不好预测,但可以确定的是,没有只跌不涨或只涨不跌的货币,跌多了会涨、涨多了会跌。
借用海明威先生的话来说: “我们必须习惯,站在人生的交叉路口却没有红绿灯的事实。”如果是这样,下一步人民币汇率市场我们到底如何掌控呢?具体说:
要树立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意识。对于人民币未来的走势,不论发展到哪一阶段,影响人民币升贬值的因素都是同时存在的,二者之间处于此消彼长、相互影响的状态,未来人民币汇率走势必然是有涨有跌。要改变人民币不是升就是贬的单边直线性思维,从中长期看,人民币对美元将继续保持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双向波动。
要发挥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的作用。汇率制度是指各国普遍采用的确定本国货币与其他货币汇率的体系,随着目前人民币汇率弹性增强,较好地起到了宏观经济和国际收支自动稳定器的作用。要继续坚持市场在人民币汇率形成中发挥决定性作用,优化金融资源配置。进一步健全央行政策利率体系和货币市场基准利率,坚持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注重预期引导。实现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要做好汇率套期保值工作。积极疏通LPR向贷款利率的传导渠道, 通过深化LPR改革推动存款利率的逐步市场化。加强对互联网平台存款和异地存款的管理,维护存款市场秩序,稳定银行负债成本。同时, 汇率波动是较难预测的,对于外贸企业、普通外汇投资者等,更好的办法是做好汇率套期保值措施,即将外汇敞口进行对冲,或者拉长投资时间,更多地根据两国间经济基本面等长期因素对汇率走势进行研判。
要提高对汇率风险防范的能力。在这种双向波动的市场里,进出口企业应该加强风险防范意识, 同时,还需要练就一些绝活——汇率风险管理。要树立风险中性的理念,不要对赌人民币走势,不要把汇率避险工具当做投机套利工具, 承担不必要风险;要合理审慎交易,做好风险评估;要尽可能控制货币错配,合理安排资产负债币种结构;积极利用好衍生工具做好汇率风险管理,保持平稳经营。
就像古人诗言:“不作风波于世上,亦无冰炭到胸中。”只要汇率不卷入无聊的恶浪,人民币一定既不受冰凌的霜冻,也不受炭火的炙烤。
作者系浙江省发展改革委巡视员、浙江省服务业联合会会长,研究员
Visits: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