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抗疫”助力中阿迈向命运共同体

0

 

丁 工

7月6日,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第九届部长级会议以视频连线方式举行。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约旦外交与侨务大臣萨法迪共同主持会议,阿盟所有成员国的外长和部长级官员以及阿盟秘书长盖特与会。会议除发表《中国和阿拉伯国家团结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联合声明》外,还通过了《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第九届部长级会议安曼宣言》和《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2020—2022年行动执行计划》两份成果文件。同时,双方还就团结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以及规划未来合作方向进行了深入探讨和广泛交流。本次部长会是在全球疫情大流行背景下如期召开的,既体现了中阿伙伴关系的硬度和好友互信的强度,也表达双方对推动和规划未来合作的高度重视,因而具有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总体上,本次会议突显了两大主题,一是“患难与共、团结抗疫”;二是在“全面合作、共同发展、面向未来”的基础上,携手打造“中阿命运共同体”。

联合“抗疫”拉近中阿距离

2020年伊始,一场由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发的肺炎疫情迅速扩散,对包括我国在内世界多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造成极大冲击影响,并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甚至是改变全球秩序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随着全球前途相通、命运相联程度的日益加深,各国之间利益交融得空前紧密,人类社会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每个国家都是休戚相关、荣辱与共的地球村里的一份子。面对不断蔓延肆虐的传染病等世界性公害,无论从时空方位向量看、还是从历史经纬角度讲,地球上已经没有哪个民族可以与世隔绝、置身事外,也没有哪个国家可以偏安一隅、独善其身。正如古罗马哲学家塞内加所说,“我们是同海之浪, 同树之叶,同园之花”。因此, “病毒无国界”决定了各国在加强各自防控的同时,更需要构筑起联防联控、群策群力的综合网络,协同作战、携手应对疫情。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中国和阿拉伯国家风雨同舟、守望相助,坚定相互支持,开展密切合作,有效遏制了病毒在国际和地区范围内的传播扩散,发出了团结一致、联手“抗疫”的共同声音。在中国疫情暴发之时,中国得到了阿拉伯国家的理解和帮助。到阿拉伯国家疫情防控形势最艰难之际,中国也倾尽所能地向其提供了力所能及的宝贵支持和广泛援助。经过此次疫情考验, 中阿开展互利合作的空间会越来越广,中阿传统友谊也必将得到进一步深化和升华。

第一,阿拉伯国家坚定支持中国“抗疫”。在中国全力“抗疫”的艰难时刻,阿拉伯国家和人民纷纷向中方表达慰问、伸出援手。多位阿拉伯国家领导人专门致电致函或发表声明,沙特国王萨勒曼是第一位专门就疫情给习近平主席打电话的外国元首;埃及总统塞西派遣卫生部长作为特使专程来华,并特意指示在埃及三大世界文化遗产地以灯光秀的形式同时投映五星红旗;卡塔尔航空公司为中方运输“抗疫”物资提供帮助;阿联酋迪拜的世界第一高楼哈利法塔身披“中国红”为武汉加油、为中国祈福;阿拉伯联盟卫生部长理事会第53次会议发表共同声明支持中国“抗疫”努力。从马什里克到马格里布地区,从阿拉伯海到红海,阿拉伯世界的政府和人民喊出的“中国加油”声音,汇聚成坚定支持中国“抗疫”的暖心力量。在前不久举行的中阿政党对话会特别会议上,中国共产党与阿拉伯国家68个政党、政治组织代表一致认为,人类命运休戚与共,团结合作是战胜疫情最有力的武器,反对某些国家别有用心的选择性失明,以及将疫情政治化、病毒标签化的做法,共同呼吁各国加强“抗疫”合作和政策协调。

第二,中国“抗疫”经验助力阿拉伯国家。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中国各级党委和政府的运作效率、社会动员能力、卫生保障水平、经济抗压能力等诸多因素被置于全球聚光灯下。中国政府果断决策,有序出台科学、及时、高效的防控措施,同时统筹各种“战疫”资源和力量向防疫一线聚集, 短时间内有效控制疫情,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得以集中展示和充分展现。应当说,此次疫情将中国在危机中或紧急情况下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举国体制发挥到极致,也重塑着世界对中国的了解和认知。与此同时,当中国防疫形势好转之际,许多阿拉伯国家新冠肺炎感染者数量却持续攀升,沙特、埃及、卡塔尔等国甚至沦为流行疫病的“重灾区”。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截至2020年7月1日,阿拉伯国家已累计确诊1089041人,死亡25286人。作为全球疫情“重霾” 之下持续闪亮、异常稳定的“明灯”,包括阿拉伯国家在内世界多国特别希望能够从中国“抗疫”经验中探寻到有益养分,特别期待中国能够为世界拿出疫情防控的特效“药方”。对此,中国及时向阿拉伯国家介绍己方抗击疫情的措施和成果,毫无保留地给阿方分享“抗疫”经验和提供救治方案,同21 个阿拉伯国家举办卫生专家视频会议,向8个阿拉伯国家派遣“抗疫”医疗专家队,为当地民众提供医疗保障和专业知识培训,给当地数万名医护人员提供医疗技术业务指导。在沙特阿拉伯,中方医疗专家组协助沙特稳步提高病毒检测能力,日均检测规模已由今年4月中旬时5000至6000次扩大至约2.7万次。在伊拉克,中国医疗专家组帮助建立了该国首个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实验室。在苏丹,中方医疗专家因地制宜,提出“重症进定点医院、轻症进临时方舱医院、疑似居家隔离”的分类救治办法。在叙利亚、也门和利比亚,因受战乱与制裁影响,医疗系统破坏严重,新冠病亡率一度居高不下,“抗疫”工作面临极大困难,中方派出医疗专家团队根据现场情况做出特殊安排,采取同对口医疗卫生机构进行远程交流的方式,就疫情最新进展、防控措施、诊断筛查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沟通和探讨。中国在制定公共卫生防护标准、临床治疗、科研攻关等领域积累的有益经验和有效对策, 帮助阿拉伯国家迅速提高维护公共卫生安全的整体水平,也将为阿拉伯国家战胜疫情、恢复生产提供强大助力。

第三,中国“抗疫”物资润泽阿拉伯国家。“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当疫情开始在阿拉伯国家蔓延后,中国在满足国内疫情防控需要的基础上,竭尽所能向阿拉伯国家提供大量各类“抗疫”援助物资,想方设法为阿拉伯国家来华采购创造各种便利条件。为帮助阿拉伯国家抗击疫情,中国紧急向阿方援助了100多万份检测试剂盒、1300多万只口罩,以及护目镜、检测试剂、医用防护服等多批医疗物资,有效缓解对方的燃眉之急。同时,中国还向联合国近东巴勒斯坦难民救济和工程处捐款、捐物,并为巴勒斯坦境内外难民发放“健康包”。中国及时提供的“抗疫”援助有力支持了阿拉伯国家的疫情防控工作,为阿拉伯国家遏制疫情传播扩散的势头做出积极贡献,也将为阿拉伯国家最终成功打赢这场突如其来的防疫阻击战、保卫战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疫情之后中阿联手构建命运共同体

疫情发生后,中阿始终保持着密切的沟通与合作,双方坚定支持彼此“抗疫”努力,就疫情信息、防控措施、出入境人员管理等保持互动和协同,成为国际“抗疫”合作的重要部分,共同为全球最终赢得“抗疫”胜利做出了积极贡献, 既为全球“抗疫”合作树立起新的标杆样板,也给国际社会团结“抗疫”工作增添了信心和动力。这既是中阿伙伴关系和合作精神的真实注脚,也是中阿命运与共理念的生动写照。面对疫情肆虐的考验, 中阿兄弟友谊更加牢不可破;经过携手“抗疫”的洗礼,中阿命运共同体正在生根发芽,并愈益走深走实、做大做强。当前,全球疫情扩散蔓延势头尚未得到有效遏制, 中阿仍需要继续携手前行、团结协作,为人类社会最终战胜新冠肺炎疫情担负更多责任、发挥更大作用。未来,随着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中阿还应该在推动复工复产上相互支持、相互帮助,为促进全球和地区经济复苏提供重要动力, 为推动中阿命运共同体献计出力、建言献策。阿拉伯谚语说,“语言是叶子,行动才是果实”。根据会议规划的前进路径,双方将以“一带一路”项目和命运共同体建设为重点关注方向,就增进和提升新时代中阿伙伴关系加强战略协调和行动对接。

第一,在“一带一路”框架下继续深化务实合作,积极推动“健康丝绸之路”建设。阿拉伯国家位于“一带一路”倡议的交汇地带, 扼守东西方交通咽喉,历史上就因独特的地理优势在古代丝绸之路上扮演着重要角色。因此,阿拉伯国家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占据特殊的地位,是共建“一带一路”的天然伙伴和理想对象。同时,阿拉伯国家也是“一带一路”倡议的积极响应者和热情参与者,大多数阿拉伯国家都曾以各种方式表达过参与“一带一路”合作的意愿,和推动本国发展规划与“一带一路”倡议对接融通的想法。迄今为止,已经有沙特、苏丹、伊拉克、阿曼、卡塔尔、科威特、黎巴嫩、埃及、摩洛哥、巴林、阿联酋、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利比亚、吉布提、科摩罗、毛里塔尼亚和索马里、也门等19个阿拉伯国家同中方签署《关于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谅解备忘录》,7个阿拉伯国家还成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创始成员国。通过共建“一带一路”有效促进中阿双向投资持续扩大,极大改善当地人民的生活、就业和收入状况, 最大程度发掘和带动阿拉伯国家的经济增长潜力,显著提升了中阿合作的深度和协调的高度。即使疫情期间,“一带一路”合作仍然为维持国际和地区产业链、供应链完整, 保障支援阿拉伯国家的“抗疫” 物资运输畅通,最大限度降低疫情对阿拉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负面影响,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当前,由于受到政局动荡、国内战事和全球疫情等多重因素的冲击影响,一些阿拉伯国家普遍出现医疗和民生物资短缺,抗击疫情和疫后恢复资金不足的情况,经济基础和医疗卫生条件较差的阿拉伯国家甚至发生了严重的人道主义危机。同时,疫情仍在阿拉伯国家中间密集暴发,已经拖累地区经济的整体复苏。在新冠疫情的阴霾笼罩下,抗疫情、稳经济、保民生是摆在中阿面前的共同挑战和紧迫课题。因此,无论从解决防疫物资极度匮乏和普通民众尤其是弱势群体生活维艰,还是从防止疫情短期冲击演变为长期经济停滞的角度考虑,中阿双方都对“一带一路”建设提质增效抱有更高需求和期待。着眼后疫情时代,中阿在立足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前提下,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复工复产,通过打造“健康丝路”,推进“一带一路”卫生合作,健全和完善高效可持续的国际公共卫生体系,为筑牢全球“抗疫”防线贡献智慧和力量。另一方面,在共建“一带一路” 框架下,中国继续同阿拉伯国家深化互联互通和产能合作,充分发挥“一带一路”建设对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的拉动作用,为各自的“疫后”重建和发展复兴增添助力,真正把“一带一路”打造成团结应对挑战的合作之路、维护人民卫生安全的健康之路、促进经济社会恢复的复苏之路、释放发展潜力的增长之路。

第二,以中阿合作论坛为平台和抓手,加强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多领域合作,更好地服务于双方的共同利益。自2004 年建立以来,中阿合作论坛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已经成为连接中国与阿拉伯国家的重要桥梁和纽带。现今,中阿合作论坛运行了包含部长级会议、高官委员会、其他领域对话和联络组等超过15个合作机制, 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卫生和新闻等多个领域,仅2019年就有2300多名中阿各界代表参与中阿合作论坛框架下的各项活动。事实上,作为发展中国家之间探索南南合作的成功典范,中阿合作论坛不仅能够更好地惠及和造福双方人民,还是中国向阿拉伯国家和全世界展示真诚合作、互利共赢发展理念的重要平台。在中国和阿拉伯国家的共同努力下,“全面合作、共同发展、面向未来”的中阿战略伙伴关系得到不断深化。2018年7月,在中阿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上,中阿双方联合宣布建立战略伙伴关系, 倡议打造中阿命运共同体。在本次部长级会议上,双方同意适时召开中阿峰会,并商定交由沙特主办该项会议,还首次在成果文件里写入“携手打造中阿命运共同体”的内容。在当前疫情带来全球挑战的背景下,中阿如期召开本届部长会议, 既体现了双方风雨同舟、患难与共的深厚情谊,也表达了中阿拓宽战略伙伴关系内涵和携手构建命运共同体的意愿。面对疫情带来的全球性危机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阿双方对恢复经济社会发展、深化国际合作有着共同目标,需要继续依托中阿合作论坛的机制平台,共商合作大计、共应世界变局、共绘发展蓝图、共创美好未来。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阿相互提供“抗疫”物资、彼此分享“抗疫”经验,双方携手“抗疫” 的表现再次证明,中阿之间并不存在根本利害冲突,而是拥有广泛共同利益的战略合作伙伴。疫情之下,中国和阿拉伯国家团结互助、并肩战斗,在合作“抗疫”的过程中涌现出许多感人的友好事例, 极大拉近了双方民众之间的情感距离,也有效带动了中阿战略伙伴关系的提质升级。在这场抗击疫情的伟大斗争中,中阿凝心聚力、并肩“抗疫”所展现出的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有力地维护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健康福祉以及地区和全球的公共卫生安全,既赢得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尊重与赞誉,也用实际行动验证了中阿命运共同体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无比正确。“兄弟同心,其利断金”。相信在包括中国和阿拉伯国家在内的国际社会共同努力下,世界各国一定能够取得全球“抗疫”斗争的最终胜利。未来以本次联合“抗疫”为契机,双方继续沿着控疫情和保经济“两轮并行”“双桨齐动”的思路,加强战略沟通和政策协调,稳步推进贸易投资、能源、科技、人文、论坛建设等各领域合作,联手构建中阿命运共同体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推动中阿战略伙伴关系实现新提升和完成新飞跃。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

评论被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