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忠海,本刊专栏作家、文史学者,长期从事金融工作,近年来专注经济史、金融史研究,出版《曹操》等历史人物传记8部,《套牢中国:大清国亡于经济战》《解套中国:民国金融战》等历史随笔集6部,发表各类专栏文章数百篇。
在西汉的名将中,陈汤建立的功勋本来十分显赫,但与战绩相比,他在后世的名望却并不那么高,与卫青、霍去病等拉开了距离。之所以如此,还得从陈汤自己身上找原因。
经历曲折
陈汤,字子公,西汉山阳郡瑕丘县(今山东兖州)人。《汉书》说他“家贫丐贷无节”,意思是家里很穷,靠乞讨、借贷过日子,被人认为缺少节操。在这种极度贫困的状态下,陈汤却非常喜欢看书, 思想敏锐,文章也写得好。不过, 陈汤在家乡的名声不佳,只得到长安发展。
命运对陈汤还算公道,他很快求得一个太官献食丞的官职,这个职位主要负责管理各地奉献的食物。陈汤在这个岗位干了好几年, 并不满意。《史记》评价陈汤“为人沉勇, 有大虑,多策谋,喜奇功”,《汉书》说陈汤“每过城邑山川,常登望”。总体来说,这是一个“身在食堂、心在战场”的人,是一个很有才能又不太安分的人。
陈汤的才能终于被富平侯张勃发现,张勃推荐陈汤为茂材。汉代实行察举制,主要科目是孝廉, 其次是茂材(也称茂才),被推荐为茂材后,就有了在仕途上飞升的基础。但陈汤的“锦绣前程”还没开始就遇到了麻烦—他的父亲死了。汉代以孝治国,父母去世后本人要辞官回到家乡守丧,时间长达三年。为了不失去升迁的机会, 陈汤把这件事隐瞒了下来,没有回家乡奔丧。可这件事很快败露,陈汤被司隶校尉检举,理由是“无循行”,也就是没有美好的品德,因此而下狱。张勃因“选举故不以实”,被削去二百户食邑。也许是因为受了这个打击,张勃竟然死了。但朝廷仍未放过,给张勃一个“缪侯”的谥号,颜师古解释“以其缪举人也”。
陈汤出狱后, 仍然有人觉得他是个人才, 就此埋没太可惜了,又推荐他担任郎官。汉代的郎官包括议郎、中郎、侍郎、郎中等,人数很多,以“守卫门户,出充车骑”为主要职责,大多数人在这个岗位上锻炼一段时间后,就会被安排到中央各官署或地方任职。陈汤的志向不在这两个地方,他“数求使外国”,最后如愿以偿,被任命为西域副校尉。西域副校尉是西域都护的副手,担负着在西域地区开展外交活动以及在中央授权下打击反叛势力、维护边疆安定的职责。
“千载之功”
陈汤是一个“喜奇功”的人, 他一再要求到边疆去,这与当时西部边疆的形势有关。汉朝中期,匈奴内部矛盾激化,有五个单于争夺王位,其中的呼韩邪单于和郅支单于都想依靠汉朝,他们都送儿子到长安做人质,呼韩邪单于还亲自到长安朝拜汉宣帝。后来,郅支单于认为汉朝偏袒呼韩邪单于,逐渐与汉朝的关系疏远。
汉元帝初元四年(前45年), 郅支单于派人到长安进贡,提出要带儿子回去。汉朝经过商议,决定由卫司马谷吉护送郅支单于的儿子回去。有大臣认为送到边境地区就应该返回,谷吉上书,希望一直送到郅支王庭。经过一番内部争论, 汉元帝最后同意了谷吉的建议。可是,到达郅支王庭后,郅支单于竟然杀害了谷吉等人。郅支正式跟汉朝决裂,经过不断扩张,在西域一带“威名远闻”,又“侵陵乌孙、大宛”,成为破坏西域地区安定的最大威胁。汉朝先后派出三批使者远赴西域,试图要回谷吉等人的尸体,都被郅支拒绝,郅支还羞辱了使者。
陈汤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远赴西域上任的,时间是汉元帝建昭三年(前36年)。陈汤一上任, 就对自己的上司、西域都护甘延寿说,郅支“好战伐,数取胜,久畜之,必为西域患”,但郅支也有弱点,那就是“无金城强弩之守”。陈汤提出:“如发屯田吏士,驱从乌孙众兵,直指其城下, 彼亡则无所之,守则不足自保,千载之功可一朝而成也!”甘延寿认为陈汤分析得很对,准备将这个设想上报朝廷。
陈汤不同意上报,他说:“国家与公卿议,大策非凡所见,事必不从。”陈汤久在朝廷,对公卿议事的流程十分熟悉,知道自己的建议上报很难有结果,想“先斩后奏”。但甘延寿觉得事关重大,没有朝廷的授权不能兴兵。恰在这时,甘延寿得了病,西域都护的工作由陈汤暂时主持,陈汤利用这个机会,绕开朝廷和甘延寿,“矫制发城郭诸国兵,车师戊己校尉屯田吏士”。甘延寿知道后,从病床上爬起来,想去阻止。陈汤按住剑厉声说:“大众已集会,竖子欲沮众邪?”甘延寿无奈,只得由陈汤去做了。
陈汤征集起来的人马有4万多人,分为六部,其中三部从南道越过葱岭,由小路到达大宛,另外三部从温宿国出发,经北道进入赤谷,过乌孙,到达郅支所在的康居边界。这是一次冒险远征,但陈汤分析得没错,郅支单于自身存在很多弱点,经过几次激烈的战斗, 陈汤指挥的军队最终攻克郅支藏身的土城,将郅支斩首,还斩杀了阏氏、太子、名王以下1500多人,另有1000多人投降。
大获全胜后,甘延寿、陈汤向朝廷上表:“臣延寿、臣汤将义兵,行天诛,赖陛下神灵,阴阳并应,天气精明,陷陈克敌,斩郅支首及名王以下。宜悬头槀街蛮夷邸间,以示万里。”在这份上表中, 陈汤还说了那句在后代十分著名的话:“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功过争论
陈汤攻杀郅支后,呼韩邪单于在汉朝帮助下重新统一了匈奴,表示向汉朝永远效忠。汉元帝趁机把王昭君嫁给了呼韩邪单于,从而结束了100多年来汉匈之间的频繁战争,这种和平局面一直持续了半个世纪。取得这样的效果,并没有像卫青、霍去病那样举全国之力一再劳师远征,汉朝中央政府甚至没有付出什么代价,完全是陈汤利用西域都护的职权一手筹划和实施的, 说是一件“千载奇功”,一点儿都不过分。
然而,在后世人心目中,在西汉一流名将的名单上,陈汤的名字远逊色于卫青、霍去病,甚至还比不上李广、周亚夫,这似乎有些不公平。有人认为,原因主要在陈汤“矫制”上,陈汤出兵前没有得到汉朝中央政府的授权,无论结果如何,“无诏出兵”的先例都不能开。《汉书》记载,当时的丞相、中书令、御史等重臣都认为:“延寿、汤擅兴师矫制,幸得不诛,如复加爵土,则后奉使者争欲乘危徼幸,生事于蛮夷,为国招难,渐不可开。”大臣们抓住“矫制”这一点对陈汤进行攻击,陈汤立下的奇功也随之暗淡。
可是,这并没有把陈汤击倒, 在当时就有人替他打抱不平。原宗正刘向上疏认为陈汤在西域安定问题的解决上“不烦汉士,不费斗粮,比于贰师,功德百之”,但陈汤“大功未著”,令人“窃痛”。刘向提出:“宜以时解县通籍,除过勿治,尊宠爵位,以劝有功。” 最后,汉元帝接受了刘向等人的建议,“乃封延寿为义成侯,赐汤爵关内侯,食邑各三百户,加赐黄金百斤”,任命甘延寿为长水校尉, 陈汤为射声校尉。汉元帝认为陈汤等人的确立下了大功、奇功,为此专门“告上帝、宗庙”,还“大赦天下”。
不重私德
事实上,陈汤未能在后世显名与“矫制”关系并不大。那么,是什么原因使陈汤在后世被“低估” 了呢?这还要在陈汤自身上找。陈汤是个很有能力的人,有见识,也敢想敢干,但他也有明显缺点, 《汉书》将其总结为“傥荡”二字。颜师古解释:“傥荡,无行检也。”也就是行为不检点,不注重私德。
陈汤很贪财,在西域作战期间缴获了很多财物,按制度这些东西都要上交,但陈汤据为己有,回师后也不交。为调查这件事,司隶校尉甚至专门“移书道上,系吏士按验之”。陈汤不反省自己,反而上疏控告司隶校尉:“臣与吏士共诛郅支单于,幸得禽灭,万里振旅,宜有使者迎劳道路。今司隶反逆收系按验,是为郅支报仇也!”人家查你违法犯罪,你就用“通敌“的大帽子压人,这样很难服众。
汉元帝内心里还是很欣赏陈汤的,虽然不断有人控告陈汤,但汉元帝对陈汤并没有追究。可是,汉元帝死后,汉成帝刚即位,丞相就上奏: “汤以吏二千石奉使,颛命蛮夷中, 不正身以先下,而盗所收康居财物, 戒官属曰绝域事不覆校。虽在赦前, 不宜处位。”陈汤因此被免官。
陈汤非常熟悉西域的情况,在匈奴人那里有一定威名,后来又被朝廷启用。大将军王凤十分欣赏陈汤的能力,推荐陈汤担任大将军府从事中郎, 对陈汤很器重,“莫府事壹决于汤”。但陈汤贪财的毛病一直没改,手里有了权,马上就用。《汉书》记载:“汤明法令,善因事为势,纳说多从。常受人金钱作章奏,卒以此败”。贪财害了陈汤,让他后来一直起起落落,最后被免官下狱,发配到敦煌,又辗转迁往安定,最终在极度落寞中死于长安。
陈汤具备成为一代名将的素质, 历史也给了他这样的机遇,他也把握得很好。可惜的是,过分贪图富贵降低了陈汤的境界,贪财的毛病抹杀了陈汤在战场上取得的功勋。陈汤的身上不缺霍去病那样的军事才能和胆略,但缺少霍去病“匈奴未灭,无以家为”的正气, 这让陈汤在当时便经历了很多坎坷, 在后世的形象也打了折扣。
Visits: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