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大考中现代化城市治理的“南京样本”

0

 

南京市社会科学院、新华日报社联合调研组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做到“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集中精力、心无旁骛把每一项工作、每一个环节都做到位”。南京作为特大城市和省会城市,牢牢守住自己的阵地,有勇有智、未雨绸缪、危中寻机、精准施策,在疫情防控中展现出南京力量、南京精神、南京效率。在当前疫情防控持续向好的形势下,南京不麻痹、不厌战、不松劲,毫不放松抓紧抓实抓细各项防控工作并做到防疫生产两不误,积极全面推进复工复产,努力保持生产生活平稳有序。

南京战“疫”为什么能做到精准有序

1 月30日上午, 江苏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南京市委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张敬华到南京市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检查调度,强调要防输入、防蔓延,要强社区、强乡村,要保供给、保市场,要稳舆情、稳社会,把问题导向贯穿疫情防控全过程各方面。南京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落实落细中央和江苏省的各项决策部署, 精细精准,动静有序,通过“大数据+铁脚板”发挥应急防控实效、“硬核医疗+智慧交通”激发疫情防控效能、“ 网上政务+ 贴心服务”助力经济恢复运行,不断推进市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疫情防控凸显治理效能。

( 1)大数据+铁脚板,“网格+”构筑立体防控

社区等基层是城市运转的末梢,是疫情防控关键。南京全面实施小区封闭式管理,明确物业、社区对居民小区疫情防控的主体责任,通过科技支撑、群防群治,利用“大数据+铁脚板”,实施“网格+”立体防控。以网格为基础联防联控、群防群治,推行“网格+ 部门”(市公安局、民政局、卫健委等1 7个部门参与)、“网格+企业”(各物业公司、园区、商场等市场力量参与)、“网格+志愿者”(50万平安志愿者和楼栋长、热心居民参与),实现政府、市场和社会合力战“疫”。发挥科技支撑作用,大力推进“网格化+信息化”工作,凸显数据赋能、科技支撑实战功能。开发推广“宁归来” 线上平台,实现来宁返宁人员网上自主登记,极大减轻网格员走访排查压力。升级“社区治理一体化平台”,率先在全省开发“健康模块”,打通网格员手持终端和公安机关大情报一体化实战平台,针对各渠道推送到基层的摸排线索和要求,统一扎口、规范标准、集中下发、综合利用。大数据信息直达基层,形成“大数据研判、地毯式排查、全流程追溯、网格化防控”的现代化防控模式。全市1.2万个网格,10442名专职网格员、20810名兼职网格员按照大数据信息,分层分类,按需上门巡访,高效精准防疫。

( 2)精准医疗+智慧交通, “互联网+”激发防控效能

截止到4月1日24时,南京本地累计报告确诊病例 93 例,出院 93 例,治愈率100%。高治愈率的背后是南京强大的应急治疗机制及医疗质量水平。5年前,南京版“火神山”的南京市第二医院汤山院区(现为南京市公共卫生医疗中心)就已落成,疫情阻击战刚一打响,南京市公共卫生医疗中心就迅速完成各项配置。及时高效的应对措施,让南京多了一份临危不惧的勇气。南京及时确定收治医院和发热门诊,确诊和疑似病例全部第一时间送到南京市公共卫生医疗中心集中救治。制定科学精准医疗救治方案和流程,打造“发热— 诊断—治疗—出院”的闭环管理模式,更做到“一人一方案”“一人一团队”。疫情防控期间,南京还开设互联网医院,开设线上咨询门诊,在原有智慧医疗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和深化了“互联网+医疗健康”的内涵。同时,南京创新交通卡口工作模式,制定交通运输组织协调、公安交警维护秩序、卫健部门检测体温、街道后勤保障24 小时运作的工作模式。利用“南京运管”微信公众号,简化车辆通行证办理。根据市内外不同的客流状况,制定不同的应对策略,对疫情应急物资和重点复工企业重要生产物资运输推行“不停车、不检查、不收费、优先通行”政策。在机场、火车站点、各交通卡口等增加测温人数,提升检测效率、利用高科技提升检测水平、采用复式测温方式缓解交通拥堵、加大环境消杀力度提升安全感等人性化服务,确保客货安全畅流。此外,南京还通过动态调整运营线路,提供复工企业上下班通勤,探索提供定制公交服务。

( 3)网上政务+贴心服务, “全流程”打通经济血脉

推行公共服务事项“不见面” 办理。各级各部门的政务服务事项在政务服务网“应上尽上、一网通办”,架设网上高速服务通道,让数据跑起来、信息活起来。建立企业用工信息数据库,开展失业预警制度探索,不断创新和完善网上政务服务。疫情防控期间,南京调整优化服务方式,每日通过12345“一号答”热线24小时接听,及时有效收集回应居民群众诉求和企业办事需求,精细精准回应。南京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从恢复产业链和保障企业复工复产全流程的角度,构建企业、招工机构、返宁务工人员等各主体的奖励体系。对达到复工条件的中小微企业,实行多种电子方式受理企业复工申请,由区(园区)、街镇分级分类现场查验,一天内办结。注重市场化招工机制,鼓励引导专业人力资源机构对接复工企业用工需求,政府给予财政奖励支持,对符合落户申请条件的复工企业返宁务工人员,给予落户积分奖励。对疫情期间严格落实防控责任、未出现疫情的企业予以企业信用分奖励。

南京战“疫”为何被称为智治

疫情是一面镜子,疫情防控是检验城市现代化治理体系与综合应急能力的试金石。南京不断推出实招,精准防控,处变不惊,不仅有效控制疫情蔓延,而且从应急响应、社区防控、医疗救治、复工复业等各方面都得到了居民群众的充分认可,被市民称为智治。

(1)一级响应,分类管制

江苏省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后,南京第一时间贯彻落实,因时而动,启动一级响应, 发布完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一级响应措施的通告,通告包含依法采取强制措施、严格实施卫生检疫、实施严格消毒管理等7项强制措施。同时,南京按照科学防治、精准施策原则,确定低风险区和中风险区,制定“差异化的防疫策略”,实行分区分级精准防控。通过大数据分析,根据来宁人员来源,运用“红、橙、绿”三色健康码,对不同风险等级地区人员进行分类管理。坚持刚性管理,全方位做实小区封闭管控。对全市3008 个有物管小区,督促物业公司迅速落实封闭式管理;对2276个无物管小区,组织街道社区干部、网格员等力量共设置3936个查控点, 通过搭帐篷、设拒马、拉警戒绳等多种方式形成闭环封控,落实进出人员体温检测、信息登记和健康管理。坚持点面结合。对城市社区强化“点”上管控,根据不同社区采取不同防范措施;对涉农区更加关注“面”,允许扩大人员流动。坚持因地制宜,对企业工地、小区楼宇、景区商圈、公共空间、医疗机构、养老院等实施差别化管控。

(2)两手抓实,分级把控

南京作为特大城市和省会城市,从外地陆续返回的人员多,流动性、聚集性风险大。南京坚持一手抓防控,一手抓发展,在做好防控的前提下,推动企业复工复产。一方面,坚持外防输入、内防扩散,实行分片管控和分级管控模式,筑牢社区这一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的最有效防线,落实精准摸排和小区封闭式管理,集中精力打赢新冠疫情防控阻击战;另一方面, 主动帮助和支持企业复工复产,恢复正常生产秩序。南京围绕减租减息减税减负等,针对企业运输、进销、融资、用工、防疫物资配备、生活配套等问题,精准施策。2月8日,南京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促进中小微企业稳定发展的若干措施》通知,出台“宁惠十条”, 从加大财政支持、加大信贷支持、给予流动资金贷款贴息、缓解用工难题、降低社保费用、破解货源组织难题、降低房租成本、提前下达财政援企资金、党政机关压缩开支带头过紧日子、优化政务服务等十个方面发力,支持企业复工复产, 让员工回得来、原料供得上、产品出得去,共渡疫情难关,助力经济恢复运行,预计中小微企业获益约30亿元,范围覆盖南京约25万家中小微企业。同时,南京根据疫情特点、区域特点、产业特点,采用差异化防控策略,精准化发展举措。创新推出“4+2”分类管理方法, 线上将员工分成四类,对应“四色标识”,线下“双色标贴”,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帮助危化、工贸等重点企业提升复工复产期间疫情防控水平。各板块区域也因地制宜,在“一盘棋”的前提下,增加支持措施。截至目前,南京规上工业企业100%复工。

(3)三方联动,分层反馈

政府、市场、社会三方主体充分联动,是南京布控防疫攻坚最坚实的基石。南京各级政府在疫情防控中发挥主导作用,市场和社会形成有效补充,形成环环相扣、涉及全面、严谨高效的网络与态势。在疫情防控第一线的社区,有物业管理的小区,作为市场主体的物业服务企业承担主体责任;针对复工复业,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承担主体责任。在疫情防控中,社会组织、志愿者等社会力量参与资源筹集、人力资源补充等,发挥了重要的辅助作用。同时,市、区、街道社区形成上下联动,市里的防控政策和措施逐级下达,而街道社区一线的疫情信息也进行分层反馈,精准送达。市领导下沉挂钩到区、区领导下沉挂钩到社区、街镇领导下沉到网格,并形成制度化, 开展属地责任落实、基层党组织作用发挥、疫情防控、医学救治、环境卫生整治、宣传引导六个方面工作。在入户摸排环节, 街道社区干部、卫生防疫人员、社区民警形成横向联动,构建形成“三位一体”入户摸排模式。

南京战“疫”底气来自哪里

战“疫”期间,一位定居在南京的日本导演火了。由竹内亮拍摄的《南京抗疫现场》直观呈现了疫情防控下南京人的生活与工作日常,一经发布即成为日本社会的关注热点,登上了雅虎日本首页,并在朝日、TBS、富士等日本各大电视台反复播放,随后更是在国内、国际都产生巨大反响。3月10日,南京举行全市招商突破年动员大会,南京市市长韩立明在现场讲话时为竹内亮拍摄的短片点赞。3月16日,江苏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南京市委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张敬华会见了包括竹内亮在内的外籍友人代表,向他们积极参与南京疫情防控阻击战和经济社会发展表示衷心感谢。竹内亮的短片全方位体现了南京抗疫的力度和底气。而“有底气”的背后体现的是现代化治理体系与前瞻、高效、实用的治理能力。平常工作扎实,治理得好,新冠肺炎疫情来临时,才能从容应对。只有常态治理的智为,才能有应急大考中的精准。南京在应对疫情、提高治理能力上确有值得学习的地方。

(1)有勇有智强使命担当, 在政治站位上站得高

坚持政治要求,提高政治站位,是优化现代城市治理体系、提升组织引领能力的关键。南京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江苏省疫情防控政策,结合实际,适度超前并适时而变,坚持系统思维和辩证思维,处理好“抓防控”与“抓发展”、“ 一盘棋” 与“ 分类施策” 、“管”与“放”、“从严”与“适度”的关系,统筹做好市场保供、城市运行、民生就业、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等领域工作。坚持“法治”要求,创造性落实依法防控的要求,在全国率先推进社会治理立法,积极完善地方法规制度体系。2月21日,南京发布《关于依法防控疫情保障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十项措施》,在政府信息公开、企业复工复产、纠纷矛盾化解、突发事件响应、网络舆情管控、个人信息保护等方面,始终坚持依法防控,在法治轨道上统筹推进各项工作。南京在抓好自身疫情防控的同时,牢固树立“全国一盘棋”思想,全力支援湖北和武汉各项任务。不包括省级医院,仅南京市的医院已驰援湖北近500人。成立湖北对口支援专项组,建立有效的沟通对接机制,凡是前方需要的,都要全力支援、做好保障。同时,及时出台含金量颇高的“为赴湖北医务人员办好十件实事”政策,既解决了一线医护人员的后顾之忧,又有效发挥了鼓励作用,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了正能量, 受到了多方点赞。

(2)未雨绸缪强防疫体系, 在疫情防控上看得远

南京注重公共卫生体系特别是公共卫生应急和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2013年兴建的南京市公共卫生医疗中心,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单体传染病医院,遵循“传染病” 远离人群密集、集中收治、“大专科、小综合、应突发”等原则,成为全市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救治中心,今年又进行了进一步扩建提升,升级为2.0版,在疫情防控上看得远,为提高收治率和治愈率, 降低感染率,发挥了硬核作用。南京出台《中共南京市委关于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推进市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施意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南京特点的市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之路。重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发挥其对企业、居民群众的信用管理引导作用。构建风险研判、风险防控协同、风险评估、风险责任四项机制,夯实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能力。针对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重点环节,构建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性工作机制,实现区域安全监管执法和综合治理网格化、一体化。强化“科技支撑”,将其作为完善新时代社会治理体系、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要素。科技抗疫是南京此次疫情防控的突出特点,大数据排查、智能体温检测、部分疫苗研发等等,科技手段成为抗击疫情和转化为治理效能的重要力量。立足疫情防控实战经验,完善监测预警、疾病防控、医疗救治和应急管理四位一体的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特别是着力提升基层服务能力,建设市、区、街镇三级疫病防控体系。

(3)人民至上强网格服务, 在为民服务上干得勤

南京始终把人民放在第一位, 以居民群众诉求为导向,将为民办实事作为疫情防控期间的落脚点与基本原则,危中寻机,不断增进民生福祉。注重抓当前与谋长远一体考量,完善无物业管理小区、老旧小区、棚户区、出租屋等提档升级及管理。推进街镇审批服务执法力量整合,推广秦淮区赋权、赋能、强基层、强队伍的基层治理“两赋两强”集成改革经验,形成审批服务一窗口、综合执法一队伍、基层治理一网格,指挥调度一中心,推动资源整合重心下沉,使基层成为稳固底盘。南京科学划分形成综合网格和专属网格,全域推进全要素网格化治理,各区结合自身的资源禀赋和特色优势,力笃全要素网格化治理、社会治理一体化云平台、大联勤、网格化城市党建、网格党支部建设等特色品牌创新,形成了因地制宜、一区一品、遍地开花的局面。比如,江宁区探索网格化治理的集成改革创新,构建网格统一划分、资源统一整合、人员统一配备、信息统一采办、资金统一筹措、业务统一培训、事项统一调度的全要素网格化治理体系。南京的专职网格员队伍普遍具有本科以上学历,通过公开选拔考试,年薪8 万元左右,具有较高的职业认同感和稳定性。疫情防控期间,网格员通过“梳网清格行动、每日警情处置、专项数据推送、流动人口监测、群众提供线索”等五个要素, 运用社区治理一体化平台,结合各区自身的特色,实施地毯式摸排, 将机制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4)矢志不渝强营商环境, 在创新发展上走得实

南京一直注重创新发展强营商环境。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预审代办制等改革举措全面推广,江宁集成改革等取得突破性进展。出台优化营商环境100条、民营经济30条政策措施,打造政务服务“宁满意”品牌。南京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原则, 着眼于服务企业全生命周期,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实现政务服务便捷高效、商务环境创新优化、市场监管规范有序、司法保障公平公正、社会环境整体提升、推进机制持续强化,打造全国营商环境最优的示范城市。南京不断推进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实现市级部门业务系统与政务服务平台深度对接,持续完善政务服务“一张网”,促进政务服务大数据的跨地区、跨部门、跨层级整合和共享。实施政务服务“宁满意”工程,建立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推动“一网通、一门通、一证通、一指通、一城通、一机通、一照通、一链通、一栏通和一事通”的“十个一”创新探索。不断完善信息化、移动化服务载体,“我的南京”App整合了数十家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的数百项公共服务功能,位居同类App全国第一。

南京战“疫”效能何以持续

面对连续的确诊病例零增长, 南京继续保持战“疫”初期的高效能,未有任何主观松懈和客观疲态,这一持久的战“疫”高效能源于南京不一样的“城市基因”。

(1)畅通城市微循环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因为只有在经济社会良性运行的基础上,才能持续保持战“疫”的高效能。江苏省委书记娄勤俭指出, 防控与发展看似两条战线,实际上是一个战场,必须相互支持、联动作战,确保打赢、全面打赢。南京战“疫”效能何以持续的第一个关键就是,通过畅通城市微循环来打通经济社会大循环。

为持续高效战“疫”,南京施行“一严管、三畅通”的管控措施,通过严管卡口,保障路网畅通、物流畅通、审批畅通,推动人流、物流、资金流有序流动,最终畅通城市微循环来保证南京经济社会的有序运行。在路网畅通方面, 南京自2月17日起便有序恢复市内地铁和公交的运行服务,保证市民群众的出行需要。同时根据相关企业员工上下班通勤需要,提供了13条定制公交服务。在审批畅通方面,南京推出“江苏运政服务”“南京运管”等微信公众号, 以不见面的审批措施,加快应急物资通行证审批。在物流畅通方面, 南京双管齐下,一方面,加快建立跨区域运输协调保障机制,有效破解区域物流通行障碍;另一方面, 通过网络货运平台企业的“定制卡车”车队做好应急运力储备。城市微循环的畅通,不仅需要畅通路网、物流和审批,更需要千千万万的劳动者各司其位,畅通城市的一个个节点。为此,南京开展复工“返岗直通车”服务,早在2月16 日南京首批企业返岗直通车就已发出,奔赴异地接送员工,这也是全省首批“返岗直通车”。

(2)构建高效数据链

战“疫”是大考,行百里者半九十,战“疫”不持续,则战“疫”无意义,如何持续高效战“疫”是取得最后胜利的关键。南京战“疫”效能何以持续的第二个原因,就在于通过构建高效数据链,有效溯源反馈,从而实现了精准、快速、有效决策。

早在2月15日,南京市市长、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联防联控工作指挥部指挥长韩立明主持召开专题会议,运用大数据分析研判近期返宁复工人员流动态势及相关疫情风险,部署安排疫情防控、复工复产重点工作。南京科学利用大数据手段分析摸排涉疫重点人群,关口前移,遏制疫情输入和传播。一是大数据精准推送核查。南京成立市、区两级大数据研判专班,24小时实体化运作,全面汇集整合民航、铁路、通信等各类数据资源,加强疫情高发地区籍来宁人员以及南京有疫情高发地区行程史人员、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等动态信息分析研判,精准推送,指导社区开展核查处置,核查情况每日由区指挥部扎口管理、统一上报。从1月23日起,南京就启动大数据研判机制,通过三大运营商开放的手机14天行动轨迹查询数据,以及铁路、民航、公路、旅馆住宿等数据综合进行汇总比对,截至3月16日,累计对28061名疫情重点人员按规定统一实施居家或集中医学观察等措施。通过“健康南京”微信公众号,以不泄露病人隐私为前提,结合流行病学调查和相关部门大数据分析,以便市民更准确掌握疾病线索。二是区和街镇干部要下沉社区,在街镇领导下,社区牵头成立由社区干部、片警、社区防疫人员和物业等人员组成社区防控工作组,并鼓励居民和志愿者参与, 组成专兼职结合的工作队伍,对社区、家庭进行全覆盖摸排,及时发现防控隐患线索。社会和社区防控组积极会同疫情控制组,对南京93 名确诊病例的2172名密切接触者, 以及外地确诊或疑似病例的3353名南京密切接触者,开展全方位、全覆盖摸排,100%落实核查以及居家或集中医学观察措施。三是通过“宁归来”平台第一时间登录登记报备返宁进宁人员健康信息,归宁人员通过注册使用“宁归来”获取自己专属健康码,配以工作人员的二次核验,不仅方便个人出行,而且能够规避潜在风险。近期,“宁归来”平台与“苏康码” 平台进行全面对接,实现规则同一、数据同步、健康同码,确保做到南京居民和其他来宁人员只需登记一次,即可生成全省统一的标准健康码“苏康码”。

(3)彰显城市文明度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好各项工作必须有强大的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动力的支撑。战“疫”不仅仅是与病毒的斗争,也是对一座城市文明程度的考验,对疫情高发地区人民群众的排斥和拒绝,从长远看不仅不利于疫情的控制,而且会有损一座城市的价值引导力和文化凝聚力。在这次疫情中,作为博爱之都,南京切实执行习近平总书记所倡导的“仁爱之心”,充分展现了其文明和温暖的一面, 为持续战“疫”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推动力。

面对武汉及湖北的旅客,南京率先喊出了“ 我们防的是病毒,不是武汉人”的博爱心声。从1月24日到1月27日,南京市妥善安排了多批次具有发热症状的湖北旅客住进酒店隔离,并且保障物资供应,以“南京温度”温暖了湖北旅客被疫情冰冻的心。在全国多地出现返城人员无法进入小区甚至无法进城时,南京敞开陆海空等各类进出城通道,只限病毒不限人,保障业主和承租人自由进入小区的权利,来自疫情重点地区的居民也可以在解除14天居家隔离后出入小区。南京还在外籍人士居住比较集中的国际社区、街区张贴多语种防疫提示海报;用中、英、日、韩文四种语言发布南京市致外籍友人的一封信。3月22日,中国民航局、外交部、国家卫健委、海关总署、国家移民管理局等五部门发布公告,从23日零时开始,所有目的地为北京的国际客运航班均从指定第一入境点入境,包括南京在内的12座城市的机场成为指定的第一入境点。

城市是由人组成的,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还表现在疫情期间市民心态安定、社会仍然有秩序,这很大程度上有赖于每一个市民的科学素养、卫生素养和文明修养。在此次疫情防控中,南京市民的科学素养发挥了重要作用。疫情发生后,公众积极掌握病毒知识,自觉采取防护措施, 主动辨别疫情谣言,像隔离患者和密切接触人群、口罩的选择、6 步洗手法等过去觉得较为专业的防护知识,在这段时间里几乎已到了老少皆知的程度。

(4)锻造城市强韧性

每座城市因其历史沿革,山川地理,人物风俗,而各有其不同性格。这种性格在面对灾变疫情时,尤为彰显,深刻地影响着城市的危机处理和风险应对。作为六朝古都、世界文学之都,绵长文脉、深厚底蕴赋予南京博爱包容之心,而南京数次从瓦砾荒烟中重整河山则塑造了其坚韧的城市性格。南京战“疫”效能何以持续的第四个答案便藏在“韧性”二字之中。

据公安部门统计数据,截至2 0 1 9 年底, 南京实有人口已达1031.22万。南京实有人口突破千万,江苏省会站上新起点。非常时期,城市承载容量、应急处置能力、社会治理水平,在大战大考中接受检验,在应对前所未有的压力中实现深化和升华,展现强大韧性和旺盛活力。

3 月4日,南京召开“全市深化对标找差创新实干推动高质量发展大会”,标志着南京重启城市运行“快进键”,敲响新一年度的发展动员“战鼓”。南京市委书记张敬华在会上强调治理对标,应急管理能力体系、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经济运行抗压体系、智慧城市管理体系、共建共治共享体系和干部能力建设体系等六大体系将成为南京在未来发展中需要重点加强和完善的工作。事实上,此次在没有“封城”的情况下,南京整座城市的疫情防控有条不紊与这六大体系建设息息相关,展现了“韧性城市”的强韧性。建设韧性城市,摈弃“任性”城市,南京不仅着眼于平时防灾,更着眼于城市的高质量发展, 在生产、生活、生态等各个方向增强底线思维、系统思维,全面提升城市抗御风险、安全运行的能力。

面对疫情可能出现的反弹风险,南京以其韧性紧紧咬住严格防控不放松,誓要夺取战“疫”的最终胜利。在新增病例连续数日零增长之际,南京上下进一步压紧责任、压实措施,坚决杜绝麻痹思想、厌战情绪、侥幸心理、松劲心态,发扬连续作战精神,在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 中交出合格答卷。

南京战“疫”新阶段如何防疫发展两手抓

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强调,要把严防境外疫情输入作为当前乃至较长一段时间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增强防控措施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筑起应对境外疫情输入风险的坚固防线,不能出现任何漏洞。

( 1 ) 外防输入, 严把“ 三关”

在严防境外疫情输入方面, 南京严把“三关”,全程闭环。严把南京口岸入境关,南京成立机场工作专班,24小时进行疫情防控。对国外直接来宁航班,做到每名入境人员逐一登记详细信息,逐一开展健康检测,逐一落实分流转运、交接等精准化防控措施。对从其他城市乘国内航班中转来宁的外籍人员,及时通过大数据回溯行程,凡是14天内有疫情严重国家行程史的,全部纳入管控范围;严把北京、上海等其他口岸入境前移关, 南京在北京、上海空港,专门派驻由公安、外办、卫健等部门人员参加的入境人员接收转运专班,根据海关、边检记录,通过大数据分析目的地为南京的其他口岸入境人员,做到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与其取得联络、抵宁后第一时间按规范落实管控措施;严把涉外单位和社区排摸关,截至3月16 日,通过住宿登记、社区排摸, 发现326名采取其他方式来宁返宁的外籍人员,对其中90名有疫情严重国家行程史人员落实居家或集中医学观察措施,同时,全面走访排摸涉外企业,建立外籍员工、家属来宁预报工作制度,提前掌握获知200多人拟来宁情况, 预先做好防控准备。

在战“ 疫” 阶段性胜利之后,韧性十足的南京不仅在思想认识上绝不放松,其行动力度和管控标准也毫无松懈之意:一方面,按照分区分级原则,继续做好动态防控、科学防控、精准防控,真正做到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另一方面、按照国家和江苏省最新要求, 确保依法防控、依规防控,坚决扛起疫情防控重大政治责任,全面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各项措施, 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2)扩内需,稳增长

一手抓防控,一手抓经济。4 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上指出, 要坚持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加快推进生产生活秩序全面恢复,抓紧解决复工复产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力争把疫情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确保实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目标任务。

在防疫、发展两不误上,南京依然有条不紊把握好自己的步调和节奏。3 月9 日下午, 江苏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市委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张敬华深入制造业企业、城建项目工地、商业综合体、景区等检查调研复工复产复业情况,同时还在夫子庙景区的一家餐饮店里,出示了绿色的“苏康码”并在堂内品尝秦淮小吃。沉寂一段时间的秦淮美食重新恢复堂食,市委书记堂内品尝,这不仅仅是为南京经典美食“打Call”,更是彰显城市尽快恢复日常生活,步入正轨的信心与决心。

南京战“疫”进入新阶段,4 月11日,南京市委市政府召开战疫情、扩内需、稳增长“四新” 行动动员发布会。江苏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南京市委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张敬华在会上表示,实施新基建、新消费、新产业、新都市“四新”行动,是致力于用超常规的办法、不寻常的力度、针对性的安排将疫情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奋力完成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根据发展新基建行动计划, 南京市将以100个市级项目为重点, 总体推进市区两级总投资5454亿元的346个新基建及关联产业项目加快建设,2020年力争完成年度投资867亿元;根据培育新消费行动计划,南京市将以提振消费信心为支撑点,以引领消费潮流为增长点,以壮大消费能级为发力点,重点抓好激发新热情、聚焦新热点等9方面工作,确保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上半年将实现正增长,全年增长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占全省的份额进一步提升,在全国副省级城市排名中实现争先进位;根据壮大新产业行动计划,南京市将紧紧依托“4+4+1”主导产业体系,强化产业地标打造,抢抓发展新机遇新窗口,突出新一代数字经济、新医药与新健康、智能网联汽车、新型都市工业、未来新业态等五大新产业方向,聚力补链强链,打造新发展平台,发展新应用场景,强化重大项目支撑,确保2020年全市新产业总规模超过4000亿元;根据建设新都市行动计划,南京市2020年计划完成棚户区危房改造、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现代交通枢纽提升等方面固定资产投资1200亿元以上,着力打造更宜居、更安全、更人文、更现代的新都市。

南京作为省会城市、中心城市、特大城市,特别是作为习近平总书记点到的高质量发展区域增长极, 在非常时期、关键时刻,对标对表、扛起政治担当, 主动作为、率先拿出行动,全力以赴、交出合格答卷,以统筹做好“六稳”工作、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务实业绩,为全国全省发展大局作出“南京贡献”。

南京市社科院 曹劲松、任克强

执笔:新华日报社 庄传伟、黄 欢

评论被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