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络安全问题日益严重,个人数据保护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 在线健身和虚拟健身课程在疫情期间迅速流行。
  • 生物技术在医药领域的应用带来了新的突破。
  • 随着移动支付的普及,现金交易正在逐渐减少。
  • 随着全球疫苗接种率的提高,经济复苏的希望逐渐增强。
  • 全球疫情的逐渐缓解使得经济复苏成为各国政府的首要任务。
  • 远程办公的普及引发了对工作与生活平衡的新思考。
  •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可持续消费成为新的消费趋势。
  • 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的追求,运动科技和穿戴设备市场正在快速增长。
  • 太空探索的商业化为航天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
  • 全球健康危机加速了医疗保健行业的数字化转型。
  • 海洋塑料污染问题激发了全球范围内的环保意识和行动。
  • 随着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增加,跨国公司的社会责任和环境影响受到更多审视。
  • 自动化和机器人技术在制造业中的应用提高了生产效率和安全性。
  • 商业航天领域的快速发展为太空探索带来新的商业机会。
  • 全球经济正在逐步适应后疫情时代的新常态。
  • 全球健康危机凸显了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和国际卫生合作的紧迫性。
  • 大数据和机器学习在商业决策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 气候变化引发的自然灾害频发,促使各国加大减排力度。
  • 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对传统零售业造成了巨大冲击。
  • 环保意识的提升促使消费者更倾向于购买可持续产品。
  • 在线教育平台的兴起改变了传统教育模式。
  • 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改变了消费者的购物习惯。
  • 生物技术在医药领域的应用为治疗复杂疾病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 数字化转型成为企业在疫情后恢复和增长的关键策略。
  • 厚植营商沃土助力中小民企长大变强—福建省中小民营企业发展调研

    厚植营商沃土助力中小民企长大变强—福建省中小民营企业发展调研

    0

    苗张旺

    内容提要: 

    培育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是福建省实施民营经济强省战略的有力抓手。本文结合调研发现,系统梳理了福建省优化营商环境的实践经验,总结了新时期“晋江经验”创新引领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做法,指出当前福建省中小民营企业发展面临的主要制约因素,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即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扎实推进助企服务体制机制“做实、做透、做新”。

    2023年8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八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实施促进民营经济发展近期若干举措的通知》,提出促进公平准入、强化要素支持、加强法治保障、优化涉企服务、营造良好氛围等五大政策着力点。广大中小民营企业作为“蓄水池”和“稳定器”,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生力军。为深入挖掘中小民营企业发展需求与痛点,2023年12月中旬,国家信息中心调研组深入福建省晋江、泉州、宁德等地,对20多家代表性中小民营企业进行调研走访。调研发现,福建省中小民营企业在市场规范、公平竞争、信息公开、运营管理等方面依然面临跨区域、跨部门、跨行业的发展难题。须培育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持续维护中小民营企业基本权益, 缩短公共服务距离,灵活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助力中小民营企业茁壮成长。

    福建省优化营商环境的实践经验

    “要让民营经济像绿水青山一样,永远成为福建的骄傲。”一直以来,推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是福建省的头等大事,优化营商环境更是这项工作的重中之重。2023年, 福建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大力实施新时代民营经济强省战略。

    福建宁德,工人正在赶制按摩椅器具订单。当地通过政策引导、人才引进、减税降费等多项措施,不断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推动企业“提质增效”。 作者供图

    加强顶层设计,“1+N” 政策体系全面构建。全面实施新时代民营经济强省战略, 是在更高起点上推动民营经济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再创优势的关键举措。2023年8月, 《关于实施新时代民营经济强省战略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正式通过审议,福建省发改委牵头加快构建“1+N”的战略政策体系,从建立覆盖31 部门的全面实施新时代民营经济强省战略领导小组,再到八部门联合出台创新转型、民间投资、要素保障、对外开放、法治环境、企业家队伍建设等重点领域的“一揽子”配套政策举措(目前共9个方面238 条),福建省加强引导民营企业及企业家增强信心、轻装上阵、大胆发展。

    强化创新驱动,转型升级步伐不断加快。突出民营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福建省累计培育产业领军团队68个,引进“高精尖缺”人才150多名, 落地高水平研发项目100多个、突破核心关键技术130多项,新培育认定“专精特新” 中小企业679家,新增18个省级和6个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强化要素供给,积极破解民企“急难愁盼”。持续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截至2023年9月末,福建省累计投放创业担保贷、技改贷、乡村振兴贷等政策性优惠利率贷款1500亿元, 惠及以民营小微企业为主的经营主体2.3万家;全省中小微企业贷款占企业贷款余额的78.8%。建立全省统一向民间资本推介项目的平台。聚焦引才用工难题,推进跨地区职称互认,搭建全省统一的求职招聘平台。

    强化法治保障,市场信心持续提振。全面开展市场准入效能评估,福建省制定保障各类经营主体平等参与招投标竞争九条措施,有序推进全省“无分歧”拖欠动态清零。上线省一体化大融合行政执法平台,全面推行包容审慎监管执法“四张清单”制度。高质量建设“知识产权CBD”和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构建省、市、县(区)三级知识产权快速协同保护体系。

    强化涉企服务,营商环境不断优化。福建省建立省市县三级领导干部挂钩联系民营企业制度,常态化召开民营企业座谈会,深化推进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实施营商环境数字化监测督导机制,建好用好“易企办”企业服务专区和“闽捷办”智慧税务平台,开展“一网好办”“一件事一次办”“一业一证”“码上办”改革。

    新时期“晋江经验” 

    2002年“晋江经验”在八闽大地播下一粒种子,让晋江成为全国民营经济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晋江也被誉为“民办特区”。新时期“晋江经验”继续传承弘扬、创新引领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是处理好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的关系,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在传统产业高新化和新兴产业集群化方面,晋江先后实施质量立市、品牌强市、资本上市、科技创新、数智转型、资本赋能等发展战略,构建“4341”现代化产业体系。

    二是处理好中小企业和大企业之间的关系,不断壮大企业梯队。晋江坚持引导龙头企业留根扩能、增资扩产, 留住总部基地、精品工厂、研发中心、大数据中心等关键环节,提升产业吸附力和核心竞争力;注重上下游产业链配套、大中小企业协同,引导龙头企业常态化开展产能对接, 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 提升产业集中度和专业化分工水平。

    三是处理好有形通道和无形通道的关系,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晋江持续优化要素配置、畅通保障渠道,推动资金、人才、技术等要素与品牌、市场等优势精准对接;大力引进科研平台、研究院、高校等科技创新载体;全力拓展“一带一路”、《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市场,充分发挥台港澳侨资源和市场采购贸易试点、综合保税区等优势,构建“买全球 • 卖全球”外贸新格局。

    四是处理好发展市场经济与建设新型服务型政府之间的关系,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晋江坚持扮演好“引路人、推车手、服务员”三种角色,帮助企业明方向、定航标,设立“企业家日”,深入开展“千名干部进千企”等活动,一业一策、一企一策帮助企业稳预期、强信心、解难题,坚持做到“不叫不到、随叫随到、服务周到、说到做到”,擦亮“晋心晋力”营商服务品牌。

    福建中小民营企业发展面临的主要制约因素

    近年来,民营经济发展态势持续向好,中小民营企业发展动力足、潜力大,成为扩大就业、改善民生、促进创业创新等经济社会发展的“蓄水池”和“稳定器”。调研座谈会上,部分中小民营企业家提出,当前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但仍存在一些制约发展的因素,希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能够快速落地。

    (一)市场规范、公平竞争落实不到位,影响中小民营企业发展信心

    中小民营企业规模小,要素供给能力相对弱势,在跨部门资质审查与申请金融支持时面临不规范竞争、区别对待等问题,抑制了中小民营企业发展信心与活力。例如在资质审查方面,一些国有企业在项目招标过程中常常设置“合格供应商名录”,对中小民营企业公平参与竞争不太友好,当事人向有关部门申诉有时换来的却是质询推诿,涉及中小民营企业的市场规范、公平竞争问题需要重视;再者,目前火热的新能源及其供应链市场准入红线不清晰、机制不完善,导致无序竞争,影响投资者预判和市场预期。

    在专项资金支持方面,国家专项债、专项基金等一些政策性融资主要针对地方政府、国有企业,大部分中小民营企业不符合资金投向。科技型服务企业成本主要在研发投入, 高新技术补贴等国家预算内资金下拨速度慢,往往最后一公里出现“卡脖子”现象。

    在商业金融服务方面,对于一般性商业银行贷款,中小民营企业授信额度上限较低, 部分商业银行的惜贷现象较为严重,使中小民营企业处于较为尴尬的境地。对于科技型中小民营企业,轻资产占据主要比例,商业银行对其融资需求更加谨慎,部分企业反映知识产权类贷款项目在没有政府支持下很难获得。

    (二)信息透明度不足减弱中小民营企业竞争力

    中小民营企业的政策感知能力与信息获取能力较弱,在跨行业业务发展过程中时常面临信息不够透明、边界不清晰等问题,造成中小企业服务与需求失配,企业承担过多中间成本,增加不确定性风险。一家主营元宇宙文旅服务的科技企业告诉调研组,今年以来, 他们在业务中依托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将核心团队中高级原画师数量减少了75%,节约了大量人力成本,但最苦恼的是好技术没有用武之地,寻找项目就像无头苍蝇一样,找到的服务项目经常是隔了三四个“中间人”。一家做无人机产品研发和服务的科技企业反映,还存在部分政府机构将企业公共服务事项转为中介服务事项,在没有法律法规依据情况下,要求企业自行检测检验、认证鉴定或提供证明等。同时科技类中小企业相对缺乏政策研究能力与政府事务经验,往往不清楚去哪里办事或办事存在“无人理会”等情况,削弱了电子制造、信息技术等中小民营企业的竞争力。

    (三)跨区域运营管理不畅制约中小民营企业发展

    部分中小企业在跨区域运营管理时面临碎片用地、异地社保等问题,制约了物流与劳动密集型企业生命线延伸, 也降低了企业对中高端人才的吸引力。中小民营企业在外部经济环境压力较大时只能依靠降本增效,但物流企业受限于福建地区复杂的碎片化地形, 工业用地成本较高,难以构建省市县多级协同联动物流运输体系。另外,相当比例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从业者不愿异地缴纳社保,给企业规范运营带来潜在风险,且增加了生活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成本以及临退休从业者异地补缴社保的费用成本。

    扎实推进助企服务体制机制“做实、做透、做新” 

    (一)持续完善公平竞争制度,维护经营主体的基本权益

    一是着力完善公平竞争制度,优化中小民营企业发展环境。持续破除各类影响民营企业平等准入的隐形门槛、规则链条和壁垒,稳步扩大中小民营企业市场准入领域和资格; 探索研究将中小企业中标难、回款难等问题纳入招投标领域营商环境督导指标体系,推动更多的国有企事业单位业务向中小民营企业开放、倾斜,营造“国民一家亲”和谐氛围。

    二是支持创建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重视人工智能、大数据、元宇宙等技术领域的数字版权维护,强化完善专利质押受理业务,加强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建设,深入实施知识产权入园惠企工作。深化银政企合作,鼓励银行创新授信模式和信贷产品,提高中小民营企业知识产权融资便利度。

    三是针对涉企服务领域, 统筹完善法律法规中不适应新时期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规定条文等。

    (二)强化信息公开与业务平台共享,缩短公共服务与民营企业距离

    一是强化中小民营经济统计监测工作。研究建立具有地区特点的中小民营经济运行指标框架,围绕发展效益、民间投资、市场活力、科技创新、对外开放、要素保障等方面, 常态化开展中小民营经济运行数据采集、汇总、分析。

    二是设置省级、市级统一的民营企业信息服务平台。对接国家企业服务窗口,定期披露企业负面清单,建立政府部门、企业、员工之间常态化三方匿名评价系统。

    三是实施“项目服务主动找中小民营企业”行动。大力支持通过构建共享平台、竞赛评比等形式扩大中小民营企业参与范围与贡献力量;成立中小民营企业困难救助站,对发展受阻的中小民营企业综合评估、特事特办,直接对接资源与提供保障,真正打通政企连接“最后一公里”。

    (三)创新差异化公共服务市场改革,灵活破除营商环境堵点和壁垒

    坚持深化中小民营企业“放管服”改革,以民营企业家的合理诉求为问题导向, 围绕地方优势战略性新兴产业及行业领域适当放松管制,推进公共服务的市场化、差异化改革。

    一方面,鼓励中小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联合探索混合所有制市场运营模式,国有企业保障土地使用、资金支持等硬件要素,中小民营企业负责人才培养、创新研发等软件要素,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协同配合的高容错率市场机制和运营平台;根据中小民营企业实际需求,运用数字测绘优化土地使用结构,集约化建设企业生活配套基础设施, 政府和企业共同提供建设及运营资金,员工缴纳逐年递减的租房费用。

    另一方面,探索公共服务按需分配与差异化管理,建立不同行业以业务业绩为核心的评价指标体系。例如针对物流的高速运输,建议每年根据安全行驶里程评估收费标准,试行错峰差异化收费模式,吸引国道车辆回流高速,同时提升经济效益和物流价值。

    作者单位:国家信息中心办公室

    Visits: 90

    评论被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