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能家居设备的发展正在改变家庭生活的方式。
  • 数据隐私保护成为数字时代的重要议题。
  • 全球健康危机加速了医疗保健行业的数字化转型。
  • 全球变暖问题促使各国政府加大力度推动绿色能源的发展。
  • 随着区块链技术的成熟,其在金融行业之外的应用逐渐增多。
  • 环保意识的提升促使消费者更倾向于购买可持续产品。
  • 全球健康危机加速了医疗保健行业的数字化转型。
  • 气候变化引发的极端天气事件对全球农业和生态系统产生深远影响。
  • 全球变暖问题促使各国加强减排和绿色能源的推广。
  • 5G技术的推广为物联网和智能城市的发展提供了新机遇。
  • 5G技术的普及为物联网和智能设备的发展提供了新动力。
  •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可持续消费和绿色生活方式成为新的消费趋势。
  • 电子竞技的兴起改变了传统体育和娱乐行业的格局。
  •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可持续消费和绿色生活方式成为新的消费趋势。
  • 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保持学习和适应的能力是成功的关键。
  • 随着人口老龄化,养老服务和健康管理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 数据隐私和网络安全成为数字化时代的重要议题。
  • 气候变化引发的自然灾害频发,促使各国加大减排力度。
  • 随着技术的发展,智能家居设备正在改变日常生活。
  • 大数据在商业分析和市场预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 社交媒体在社会运动和政治变革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 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养老服务和健康管理成为新的社会需求。
  •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可持续消费成为新的消费趋势。
  • 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引起了全球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
  • 随着技术的发展,智能家居和自动化生活正在成为现实。
  • 中华文化的坚韧性、长期性、融合性

    中华文化的坚韧性、长期性、融合性

    0

    庞鹤鸣

    中华文化、中华心学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为中华古国享誉世界立下了汗马功劳、不朽功勋,使中华传统文化载入了世界文明古国的史册,并占有特殊地位,博得世界有识之士的赞誉。

    集德国古典哲学大成的黑格尔在他的《历史哲学》中,对中华文化尽管不乏贬抑之语,但还是有这样的记述:“历史必须从中华帝国说起, 因为据史书记载,中国实在是最古老的国家。它的原则性又具有那一种实在性,所以它既是最古的,又是最新的帝国。”“中国人有最准确的国史”。该书表述了各文明古国之后说:“假如我们从上述的各国的国运来比较他们,那么, 只有黄河、长江流过的中华帝国是世界上唯一持久的国家,征服无从影响这样的一个帝国。” 

    黑格尔能于19世纪初叶对中华文化作出这样的评述,当是难能可贵。但他却未能做出更深层面的探究。其论述可归结为三点:第一,中国是最古老的国家;第二, 中国有最准确的国史;第三,中华文化是世界上唯一不被征服而能持久延续发展的国家。下面就沿着这一思路简要地谈谈。

    首先说中国是最古老的文明国家。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创有世人瞩目的辉煌文化, 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我们的祖先,在先秦的文化中就有了哲学、政治学、经济学、医学、军事学、艺术、文学、伦理、道德等方面领先世界的理论与思想,尽管没有上述这些现代称谓,但在先秦的诸多著述中,是有着丰富论述的。

    这里我们从历史学的角度, 以三种史书为例作简要说明。一是《尚书》,又称《书经》,是成文最早的史书。相传前古《尚书》有千篇之多,经孔子删定为记述尧、舜、禹,夏、商、周之重要史书,以“典、谟、训、诰、誓、命”之文,明君王圣治之事。二是《竹书纪年》,又称《汲冢纪年》,是战国时之魏国史家之作。晋朝太康年间,汲郡人挖魏襄王墓,发现有诸多记叙历史之竹简,经整理残剩之竹简,其内容记有自黄帝至魏襄王的史事,被命名为《竹书纪年》。因其中所记内容,有不少与儒家观念不符, 该书于南宋后亡佚。现见之本, 乃后人辑佚而成。三是被视为历史文学宝库中最典范的名著,即西汉司马迁的《史记》,所记内容自黄帝至汉武帝约三千年的历史,该书内容广泛,司马迁自称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 之作。另外,先秦诸多文献中, 还记叙了很多史前传说,如,有教人构木为巢以避兽害的有巢氏,有教人钻木取火的燧人氏, 有教人渔猎畜牧的伏羲氏,有教人耒耜耕种的神农氏等,这似乎可看作是对人类发展史不同阶段特征的写照。不仅如此,还有“茹毛饮血”、“人兽同居”、“只知有母, 不知有父”的母系氏族以及向父系氏族发展,直至尧、舜、禹向奴隶社会的过渡,尔后进入封建社会的历程。对上述内容稍作分析即可发现,此发展过程与历史唯物主义揭示的人类历史发展规律是相当一致的。中国在那么遥远的年代就有了这样的历史进程,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

    对此,上世纪50年代以前, 莫说世界上,即便是国内的历史学者,也多认为只是传说而已。然而5 0 年代以后的出土文物, 如马王堆出土文物、郭店出土文物,湖北、河南出土的编钟,以及异常锋利的越王勾践剑的出土等,是对春秋战国时代古文化领先的实证。关于史前文明,也有出土文物,如1958年,浙江钱山漾出土的丝织品, 距今4 7 0 0 年(也有4200年之说),其精密程度竟和现代纺织精密度相近似。江苏吴县出土的葛纤维织品,距今5400年,浙江余姚出土的苘麻草绳与织机零件,距今7000年。出土文物填补了我国史前文化的诸多空白。

    还有值得一提的是,先秦文献中有伏羲、神农等圣人造笙、琴、瑟等乐器的传说, 在史前时代制造这样的乐器,可能吗? 1986-1987年在河南舞阳县贾湖村的出土文物中却发现了多件骨笛。保存完好的七声可吹奏的骨笛, 距今约8 4 0 0 多年, 为世界至今发现最早的可吹奏的七音乐器。此骨笛是用鸟类腿骨钻孔制成。我们知道,鸟腿骨两端粗细不同,较用竹子制作笛子难度大得多,在没有调音设备的条件下,该骨笛却能符合现代音乐的音准要求,真是匪夷所思!另外,在骨笛上还留有计算音孔位置的刻度。这说明我国五声、七声音阶的音乐知识和依此制作乐器的技能,远在8000年前就形成了,这也可以成为传说中圣人造乐的佐证吧! 

    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科技耀眼成就也是得到世界称誉的,尽管外国学者对我国古代科技成就的了解还不够深入。著《全球通史》的斯塔夫里阿诺斯说:“中世纪的主要发明,大多数出于中国。” 还说,“ 商朝的青铜器尤其值得注意,它在世界上居遥遥领先地位。”著《中国科技发展史》的英国李约瑟院士说:“我们必须记住,在早些时候,在中世纪,中国在几乎所有的科学技术领域,从制图到化学炸药,都遥遥领先于西方。”是的,在清代以前,我国在科技领域诸多方面都曾领先世界。以上是对中国历史最古而科技也先进的简单陈述。

    下面谈谈征服者未曾影响、摧毁中华文化的问题。

    世界文明古国都被入侵者征服,使其固有文化被顿挫,未能延续发展,唯独中国是个例外。在中国五千年的进程中,也曾数度被外来异族占领,但中华文明从未被摧毁,而是不断地持续发展,表现出了无比顽强的韧性与强大的生命力,保持着中华文化的持久性、完整性以及应时性,使中华文化亘古长存、枝繁叶茂。试问何以会如此?这确实是个发人深思、耐人寻味的问题。对此问题的回答,必然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们仅从心学角度做些粗浅分析。其他文明古国基本上属于神学文化,进而形成宗教文化与信仰, 认为神或上帝是万能的,是人的主宰,人与人类文化、智慧等,都是神的创造与恩赐。作为上帝的神是不可企及但被膜拜的对象,是彼岸世界的神主。处于此岸世界的人是神或上帝的子民,人与人之间是同等的存在,虽然有贫富贵贱之别, 但都属于同一世俗层面。鉴于此, 征服者对被征服国家的民族文化予以摧毁,成了建立自己民族文化与统治的当然之举。

    中华文化是圣人文化,这一思想早在史前文化中就建立起来了。所谓圣人,是指道德高尚、智慧高深、技艺高超的处于此岸世界民众的统领者。原始社会的氏族部落是“选贤与能”的,被选出的贤者、能者,率领民众从事各种活动,是民众的崇拜者、爱戴者、效仿者。成就卓著的贤者,就被后世称为圣人。中华文化认为圣人是引领民众从混沌初开迈向文明的倡导者,同时又认为,“人人可以为尧舜”, 圣人是可企及的。中国古代的教育,在周代已有了“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为主的官方教学机构以培养官宦人才。以学做贤人圣人为主旨,对在世的圣贤歌颂、追随,对往世的圣人怀念、祭奠,在祭祀的过程中对先祖与圣贤的歌功颂德, 成了中华古文明的重要内容与规范,即使是封建社会的统治者亦无逾越此成规者,这一习俗可能是使史前文化中的圣人事迹得以代代口耳相传,得以保留,不被湮没的原因吧。

    随着文字的创立与普遍应用, 这些传说就用文字记录下来。综观先秦文献中对古人的传说,尽管有夸大、推想乃至神化的内容,但没有神造世界、神造人、神创立文化的记叙,因为文化昌明的周代,对礼(近似于西方文化的法)规定确实很周到细致。然而时人知道,周代的礼是继承发展或者说是损益了夏代、商代的礼的结果而非神创;知道懂得文明礼义的人是由愚昧、草莽之人经圣人教化而来,而非神造,这也是中国古文化高明可贵之处。

    随着进入阶级社会,中华文化走上了圣、王文化,即被后世称述的“内圣外王”文化,统治集团为了维护其统治地位与社会的稳定,标榜为君者要成为明君圣主, 为臣者要为贤相忠臣,这也是那个时代的民众期盼的崇敬、追随、效忠对象。如果统治者逆此而行,就会成为无道的昏君,或成为改朝换代之因,或被外族侵入而亡国。新的统治者必然从前车之覆中吸取教训以提高其统治艺术。即使是取得统治地位的外族势力,也无需摧毁中国固有的文化传统,而是可以打起明君圣主的旗号,推行中华文化中的忠君等传统思想来巩固其统治地位。这样一来,对中华帝国的征服者,就不可避免地融入中华文化之中,使中华文化呈现出巨大的包容性。这是中华文化得以延续持久的根本原因,也是我国能成为多民族长期共处的重要条件,更是依中华文化在不同时代建立了不同社会良好秩序的优越性的表现。李约瑟院士对此称赞说:“中国的官僚封建制虽不及文艺复兴的欧洲资本主义,但却比欧洲的封建制或希腊的奴隶制要好。” 

    莱布尼茨的学生沃尔夫则把中国的帝王制称为圣人之治,说: “只有当哲学家统治,或统治者就是哲学家时,国家才能幸福。柏拉图的名言已经无人不晓。然而理想国并不只存在于推理中,也存在于事实与经验中。我曾指出:中国古代的帝王是真正具有哲学家天赋的人。我曾提到伏羲和他的继承者, 伏羲创立了各门科学和中华帝国。由于这些哲人的智慧和努力,中国的政体成为世界上最先进的政体。在统治艺术上,从古到今,中国超越了所有其他国家。”上面引录的各家对中国古文明的评述,应当说是公允的。

    中华文化在其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不仅未被外来文化摧残,而且能将其交融于中华文化并使之得以充实与发展,中华文化展现出巨大的融汇性。譬如:佛教文化传入中国后,很快就建立了异于印度佛教原貌的诸多宗派,进而形成了中国特有佛学教派——禅宗。20世纪的佛学巨匠太虚法师对禅宗有如下评述:“中国佛学最具特色的禅宗”,是在“以达摩西来的启发, 中国第一流人士自尊独创的民族特性······直证觉源心海······即身便成了与佛陀无二的直觉者。”还说,“此为佛学的核心,亦为中国佛学的精髓······故释迦以来的真正佛学,唯今唯在中国。”这就是说,禅宗是在中国文化背景中形成的,并大大发展了原有的佛学与中国原有的心学,成了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佛学在中国的发展, 促成了宋明理学、心学的形成,把传统文化中的心性学问,提升到新高度、新阶段,把中华文化中的内圣外王的实质精神,作了深刻的阐示:心学修持是内圣修持的根本, 是成就外王事业的必要条件,因为心学修持能陶铸圣人必具的纯正的道德修养、高尚的情操与坚韧的意志,能增进并开发深邃而敏锐的智慧,能锻炼造就出有精湛技能的人才······中华文化在历史上所以能居于领先地位,中华民族所以具有优秀的民族气质与品德,中华帝国所以在历史上能成为泱泱大国,在一定程度上,心学是中华文化历久弥坚的内在支撑,它伴随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流经漫长岁月, 它隐迹于中华文化在各个历史时期创造的灿烂辉煌的成就的“背后”。揭示心学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作用与真相,从而为建立现代的心学—— “共产党人的心学”提供借鉴与滋养,是当代研究、发掘、发扬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

    本人对传统文化、对心学仅属旁及而非专业,《中华心学沿革简述》是自己的修学笔记,而非专题研究之作,故其中诸多问题未能探赜索隐,而停留在粗浅层面,更囿于水平所限、偏狭,不当之处在所难免,所以将其出版问世,意在引起国学贤达、大家、专家对此问题的重视,以便写出这方面的专题研究的巨作、佳作,使中华文化中的心学真相奥秘大白于世,普及于民众,以陶铸广大民众的圣贤品格。能如是,则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幸甚!于实现伟大的民族复兴梦幸甚!(本文节选自作者2018 年12月16日在其著作《中华心学沿革简述》发布会上的讲话) 

    Visits: 2

    评论被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