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健康危机加速了医疗保健行业的数字化转型。
  • 在线教育平台的兴起改变了传统教育模式。
  • 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正在重塑全球零售和供应链管理。
  •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可持续消费和绿色生活方式成为新的消费趋势。
  • 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正在重塑全球零售和供应链管理。
  • 5G技术的推广为智能设备和物联网带来了新的机遇。
  • 网络安全威胁不断增加,个人和企业都在加强数据保护措施。
  • 气候变化引发的极端天气事件频发,全球减排行动迫在眉睫。
  • 社交媒体对年轻人的影响力日益增强,引发社会对其影响的讨论。
  • 全球变暖问题促使各国政府加大力度推动绿色能源的发展。
  • 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带来了新的希望。
  • 网络安全问题日益突出,个人数据保护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 随着移动支付的普及,现金交易正在逐渐减少。
  • 电动汽车的普及推动了能源行业的绿色转型。
  • 社交媒体在政治动员和社会运动中的作用越来越显著。
  • 随着人口老龄化,养老服务和健康管理成为社会关注的新焦点。
  • 气候变化引发的极端天气事件频发,全球减排行动迫在眉睫。
  • 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正在改变传统的零售模式和消费习惯。
  • 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引起了全球对自然保护的重视。
  • 社交媒体在政治、社会和文化领域的影响力持续扩大。
  • 电动汽车市场的快速增长推动了全球能源结构的转型。
  • 海洋塑料污染问题引起了全球范围内的环保行动。
  • 在线健身和虚拟健身课程在疫情期间迅速流行。
  • 移动支付和数字货币的普及正在改变人们的支付习惯。
  • 区块链技术的应用正在扩展到金融行业之外的新领域。
  • 家乡的桥,梦中的桥

    家乡的桥,梦中的桥

    0

     

    姚 毅

    家在长江上的水乡岛城——扬中。这里河渠密布,出行总离不开桥。桥,在我心中,或远亦近。

    我生于1968年,改革开放伊始的1978年,我还是个10岁的儿童。说起家乡的桥,最早的记忆当属老家屋前东西埭头上横跨港上的两座石板桥。东边的叫复兴桥,西边的叫太平桥。那是两座历经风雨考验、有着上百年历史的老桥。桥是由两大块厚厚的花岗岩石板铺就的平板小桥,后来村民为防止行人跌入水中,对之进行了加宽,在两块花岗岩中间加了一块楼板。那时候,人们还不富裕,家乡没有小汽车,桥上也容不下一辆小汽车开过。即便是人走在狭窄的小桥上,我们小孩子也是胆战心惊,生怕一不小心落水。埭上人家依水而居,港岸边的住户大都是平房,草屋篱笆墙,砖瓦房很少。复兴桥、太平桥连接着港岸两边,如果没有桥,村里人只能隔水相望。

    如今, 农村道路早已实现“村村通”,原来狭窄的泥土小路变成了一条条坚实宽敞的水泥路,低矮的平房变成了一幢幢楼房,港上新修建的宽敞平桥,小轿车可从上面通过,一直开到家门口。时代在变,而老家的太平桥就像一个时光老人依然守候在那里,默默见证着翻天覆地、日新月异的历史巨变。

    虽说岛内桥梁纵横,行人交通还算方便,但对岛外而言,扬中原是一座孤岛,四面长江环绕,要出小岛只有靠渡船。每每遇到大风、大雨、大雾,船就不能航行, 再要紧的事也办不成。隔江千里远,很多时候只能望江兴叹。

    1994年,我在商城工作时, 扬中一桥还未建成。有一次,我带着司机开着大卡车从栏杆桥汽渡码头过轮渡到南京进货,进完货回家时,开到栏杆桥江对面大路镇的江边,被轮渡工作人员告知,遇到刮大风,汽渡停开。无奈,我和驾驶员只好开车掉头, 在丹徒县大路镇路边圌山脚下一个茶场的私人旅馆住了一晚,待到第二天大风停止,才摆汽渡回家。这时我就想,要是家乡有一座长江大桥该多好啊!

    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靠着国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好政策, 家乡的乡镇工业和个人经商办企业蓬勃发展,扬中人富裕起来了。先前对外交通不便的小岛,已满足不了飞速发展的扬中经济和扬中人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在扬中建造一座长江大桥,这一几代人的梦想, 终于实现了!

    梦中的桥逐渐近了起来。1994年,扬中有了第一座长江大桥。那是扬中人自己集资建造的大桥,记得我和我们商城的同事当时都积极捐了钱的。1 9 9 4 106 日上午, 扬中撤县建市, 一桥开通。那种载歌载舞、锣鼓喧天的场面,我因上班,无缘到现场观摩,但是我和同事们站在商城门外, 可以隐约听到震天的锣鼓声,我们在心底为之欢呼。

    后来,扬中又陆续有了几座长江大桥。作为政协委员,我还有幸参加过两次大桥开通仪式。一次是泰州大桥开通庆典仪式, 一次是三桥开通仪式。那是值得我一生回忆的事。

    2 0 1 2 11 2 5 日上午, 泰州大桥开通仪式那天,天公不作美, 下大雨。我们的车队在烟雨朦胧中第一次驶上泰州大桥, 从大桥上缓缓通过, 我们看大桥,赏江景,心情十分激动…… 通车仪式是在泰州地盘上的大桥北线收费站举行的,现场有好多方队,扬中各界代表也组成了方队。来自交通运输部、建设部、江苏省、镇江市、泰州市等方面的领导参加仪式。当时我在政协方队, 会务组为我们准备了雨衣。我们穿着雨衣站在广场上, 见证那激动人心的时刻:领导激情的讲话,一飞冲天、在天空中绽放的缤纷礼花……

    金秋十月,秋高气爽,那是一个收获的季节。三桥的开通仪式在20141028日上午9点举行,那天阳光灿烂,蓝天白云, 是个好天气。说是仪式,其实只是一个很简单的活动。为了全面严格地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本着勤俭节约办事的原则,政府一改往日高大上的大桥开通庆典,这次通车仪式未搭台, 未设会场,也没有领导讲话,取而代之以10辆大客车再加上一些小车组成一个车队,由各界代表参加的活动。我记得当时车队的线路是这样走的:行政中心会议中心广场——扬中三桥(下车参观)—— 238省道新坝线——滨江大道(下车参观)——迎宾大道东延——行政会议中心会议中心广场。按这一线路走了一趟,扬中三桥工程、238省道新坝与滨江大道接线工程、迎宾大道与泰州大桥接线工程这几项重大工程就算宣布竣工了, 三桥也就算正式开通了。这一简洁的仪式省事、节约、低调,赢得了群众的一致好评。

    车队行驶在三桥上, 我们下车先睹为快,看到桥面是双向六车道,还设有单独的人行道,由栏杆隔开;面朝镇江方向,不远处,左边看到的是泰州大桥,右边看到的是一桥,桥下是奔流不息的滔滔长江水。远处,能够看到扬中的城市建设如火如荼:高楼大厦、民宅小洋楼,宽阔的道路,还有那高高蜿蜒的江堤、江苏省第八届园博园、扬中地标金色的河豚塔;近处,公路两边金灿灿、沉甸甸的稻穗,在微风中向我们点头致意,一派喜人的丰收景象。

    2 0 1 4 1 0 月, 我还参加了由市政府组织的扬中撤县建市2 0 周年座谈会。会上谈到扬中人“ 众志成桥” , 谈到扬中的“四千四万”精神时,有人说, 扬中人集资建造扬中长江一桥, 实现了多年的梦想,自1994年开通后, 到2 0 1 4 年三桥开通, 扬中已有六座长江大桥,大桥为扬中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何来六座长江大桥呢?参加座谈会的老干部、1994年时任扬中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瞿彩云声音宏亮、无比兴奋地掰着手指头说:“你听我算算看:一桥、二桥、三桥,还有西来桥镇通常州的幸福大桥,这就是四座大桥,而泰州大桥穿过扬中跨了两次长江,就有两座大桥,这不正好是六座长江大桥吗?”……

    是的,改革开放,扬中人建造长江大桥的梦想变为现实,大桥成了扬中人现代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原来的孤岛扬中, 现在已是一个四通八达、富裕开放的现代化岛城!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在我心中,改革开放就像一座富裕桥,它引导我们的国家和人民走上民富国强的康庄大道;改革开放又像一座连心桥、彩虹桥,它使我们的国家和人民有了更多的梦想,人们可以画出更多更美的蓝图,并不断地为之奋斗。

    作者是江苏扬中市民

    Visits: 12

    评论被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