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伟
进入2018年,中国经济保持了总体平稳、稳中向好的趋势,但也遭遇了严峻的新挑战,突出表现在美国逆经济全球化大势,在贸易、技术和投资等领域采取贸易保护主义多种手段,不断升级中美经贸摩擦,加重了中国经济运行的困难。中美贸易摩擦进一步凸显了在开放条件下,创新在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
下面,我以“坚持创新发展, 建设开放强国”为题谈几点看法,供大家参考。
第一,面对外部环境的严峻形势,以更具活力、更加有效的创新壮大长期发展基础。从近中期看,加大创新力度是应对中美贸易摩擦的必然选择。应对贸易摩擦,必须开辟新市场。美国挑起的贸易摩擦,压缩了中国产品在美国的市场空间,中国企业需要开辟新的市场空间。开辟新市场,必须在产品的外观、功能和服务的内容等方面,通过创新适应新客户群体的需要。应对贸易摩擦,要坚持以创新优化工艺流程,对冲关税上升的不利影响。要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优化工艺流程,提升管理水平,降低产品生产成本,保持产品和服务的国际竞争力。应对贸易摩擦,必须尽快变革与贸易相关的制度和政策。要通过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税收结构,提高货物通关效率,改善营商环境,提高中国企业应对贸易摩擦的能力。
从中长期来看,创新是实现中国经济长期持续、稳定发展的根本基础,也是有效应对未来各种外部挑战的根本基础。国内外发展的历史经验昭示我们,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关键在于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 而现代化经济体系离不开关键先进技术的支撑。此次中美贸易摩擦进一步表明,中国迫切需要通过创新在一系列核心技术领域实现突破, 为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提供坚强支撑。要通过创新,生产更多不可替代的产品和服务。在复杂的国际贸易环境中,只有具备不可替代性, 产品才具有核心竞争力,生产这些产品的企业才不畏惧贸易摩擦。要通过创新,实现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上的攀升。一个国家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高低,往往决定着这个国家发展主动权的大小。我们要赢得发展的主动权,必须通过创新,提高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
第二,要始终不渝地坚持自主创新。中国是发展中的人口大国,国家现代化所需要的核心和关键技术必须立足于自身的创新、创造和发明。二战以后的世界经济发展史告诉我们,在关键和核心技术领域,只有依靠自己的力量进行创新、创造和发明,才能在经济科技发展领域具有话语权和主动权。在冷战时期,在某大国的主导下,17个西方国家成立了巴黎统筹委员会(简称巴统),其目的是限制成员国向社会主义国家出口战略物资和高技术。巴统成立后不久, 便把中国列入了禁运的名单之中。
在冷战结束之后,虽然两大阵营不复存在,但是西方国家依然限制高技术产品向中国出口。在此次中美贸易摩擦中,美国更是运用在高端技术上的优势地位谋求更大的利益。
针对这一现实,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自主创新的重要性,指出: “关键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只有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才能真正掌握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科技攻关要摒弃幻想靠自己”。我们要按照总书记重要指示,切实增强自主创新的紧迫感,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加快自主创新的步伐。
第三,尽管自主创新之路并不平坦,但我们有信心、有能力在创新的道路上不断取得新的突破。在上世纪60年代,尽管获得国外先进技术的渠道几乎被切断,尽管国民经济处于困难之中,但是我们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依然创造了“两弹一星”的奇迹。今天,国际环境已显著地不同以往,我国经济总量排在全球第二,工业、科技水平远高于当年,我们有更有利的条件进行自主创新。
2017年,中国研发经费投入总量为1.76万亿元,仅次于美国,是世界第二大研发投入国;研发经费投入占GDP的比重达2.13%,超过欧盟15个国家2.08%的平均水平。目前, 中国高等教育在校学生总规模达到3699万人,占世界高等教育总规模的20%,位居世界第一。
同时还要看到,我们不仅有创新的资源优势,还有创新的制度优势。一方面,我们注重发挥市场在创新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注重激发企业自主创新的积极性,使企业逐渐成为创新的主体。2017年企业研发投入达1.37万亿元,占全国研发总投入的80%左右。另一方面,我们注重发挥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注重统筹社会公共创新资源的配置,以公共创新资源撬动全社会的创新资源,有利于形成创新的强大合力。
第四,自主创新不是闭门造车,而是要在开放条件下,“聚四海之气、借八方之力”,通过创新国际合作,充分利用国际创新资源,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上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快速全球化使得各国经济联系日益紧密,各国之间的经济合作从产业间分工延伸到产业内分工,进而发展到产业链分工。与此同时,新一轮的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其复杂性和艰巨性超过历史上任何一次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在这种背景下,没有哪一个国家的创新能够游离于全球创新体系之外。因此,我们强调自主创新,不是要关起门来搞创新,而是要以更加主动的姿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利用全球创新资源,推动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
需要强调的是,中国的自主创新绝不是单纯地为了自己。我们要通过参与全球科技创新治理体系的完善,在提高自身创新能力的同时,让全球科技创新成果惠及全人类。我们要主动提出全球性创新议题,积极参与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工程,发起和组织国际科技合作计划,合作建设跨国的科技创新联盟和科技创新基地,为各国共同发展创造机遇和平台,推动全球范围内的平衡发展。近年来,中国在高铁、核电、信息通讯和互联网支付等领域涌现了一批重要成果,要把这些创新成果与其他国家特别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发展需要结合起来,在更加广阔的空间范围内,最大限度发挥创新成果对于生产力发展的促进作用,让各国分享中国的创新红利。
还需要强调的是,中国自主创新能力的增强,也有助于形成新型国际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新型国际关系的建立,不仅取决于各国的主观愿望,更取决于各国之间的力量对比,取决于积极力量与消极力量的博弈。中国历来主张公平正义,在推动建立新型国际关系的过程中,肩负重要责任。中国经济实力和创新能力的增强,无疑有助于自身履行这一责任。当然, 我们致力于建设新型国际关系,其目的决不是像某些搞霸凌主义的国家那样,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把自己的利益置于其他国家之前,而是坚持共商共建、合作共享。
北京是我国科技创新中心,是全国科教资源最密集的地区,具有加快创新发展、开放发展的良好基础和条件,应成为我国创新的引擎和高地、开放的窗口和标杆。作为企业总部的重要承载地,北京CBD一直将创新、开放作为发展的根本动力和基本途径,集聚了大量国内外创新人才、创新企业等高端要素, 形成了良好的创新生态环境,为北京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作出了突出贡献。在新的形势下,北京CBD创新发展的迫切性更强,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作用更大,应以更加坚实的步伐走好开放、创新之路。
创新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国家和民族的命运,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人民福祉。我们要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充分发挥中国的制度优势、科技资源优势和人力资本优势, 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推动自主创新;以坚实有力的自主创新,推动我国建设成为开放强国,在全球化的新征程中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作者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本文是作者9月13日在2018北京CBD国际论坛上的主旨演讲
Visits: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