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志仁

服务业数字化发展面临的新动态、新趋势
当前,服务业数字化发展正从单一的技术应用迈向由自动化、定制化、绿色化三大核心趋势驱动的智能化转型新阶段。
一是向“认知智能”跃迁的自动化转型。服务业的自动化正在超越简单的流程替代,进入以人工智能(AI)为核心的智能决策与自主运行新阶段。例如以智能体、具身智能为代表的创新应用, 正在零售、交通、金融、医疗等领域实现情境感知、实时学习与动态决策,使服务响应更精准、体验更个性化。这不仅是从“人力密集”到“智能驱动”的转变,是生产力边界的深刻变革,也是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中国电信正致力于将5G、AI 与物联网等技术深度融合, 推动这种变革。
对外,例如在宁波舟山港,全球首个5G-A 超级频率聚变技术的应用,深度融合了港机远控、无人集卡、智能理货和智慧引航等多类智能化应用,构建了一个港口“认知大脑”。这个系统能够自主优化资源调度、精准预测引航路径、动态管理货物堆场,实现了从操作自动化到决策智能化的跨越,为传统港口这一复杂服务体系的全面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具有借鉴意义的转型范式。
对内,中国电信推动人工智能赋能云网运营,自研网络大模型嵌入生产流程,重点战新产品自动开通率显著提高至99%,网络故障处置效率提升30%, 全网故障工单及处理时长实现双降,云网运营自智水平总体达L3.6 级。这为实现L5 级“网络即服务”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是向“价值共创”演进的定制化服务。在数据要素驱动下,服务业正从“千人一面”的标准化供给转向“一人一策”的价值共创模式。中国电信正积极探索这一模式,例如探索以光纤高速数据传输赋能制造端的C2M(用户直连制造)实践,通过数字孪生模型推动全流程仿真与生产模式变革,实现从需求感知到柔性生产的全链路协同。在家庭娱乐服务中,中国电信的IPTV 业务借助AI 实现了“千人千面”的精准内容触达, 这不仅是推荐算法的优化,更是将家庭用户从被动的内容接收者转变为主动的体验塑造者,重构了内容服务的价值链。
三是以绿色化发展构筑未来竞争力。我们观察到,在国家“双碳”战略引领与相关政策推动下,绿色化正从企业的社会责任选项逐步发展为构筑未来竞争力的必选项。数字化与低碳化正在成为驱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孪生引擎”。中国电信通过AI 技术和数据驱动,实现节能减排与运营效率的双重提升。在绿色算力基础设施领域,采用液冷散热、光伏供电等技术,将数据中心功耗比控制在1.1 以下,低于行业平均水平30% 以上,为全社会提供低碳算力支持。在基站节能方面,单位电信业务总量碳排放实现双位数下降,AI 节能覆盖超过596 万个基站扇区和3400 个机房,年化节电约11 亿千瓦时。
中国电信高度重视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在2025 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 中国电信正式宣布将企业战略升级为“云改数转智惠”。以这一战略为指引,中国电信将持续深化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科技创新,赋能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筑牢安全可信的数字底座,进一步加快推动企业从传统电信运营商向服务型、科技型、安全型企业转型。
构建三大支柱体系,服务全球数字经济
在国际化战略方面,中国电信致力于成为全球数字经济的“连接者”与“赋能者”。依托云网融合的核心优势, 通过构建三大支柱体系—泛在的数字基础设施、开放的云生态平台以及协同的全球创新体系,服务全球化浪潮中的企业客户。目前,中国电信的海外分支机构遍及全球53 个国家和地区,业务范围覆盖亚太、欧洲、中东非和美洲等, 与全球500 多家电信运营商及伙伴开展深入合作,服务全球客户超过5 万家。
第一, 构筑“ 天地一体” 的泛在数字基础设施。中国电信业务已覆盖全球200 多个国家和地区,为全球用户提供高速、稳定、可靠的通信服务。当前重点深化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网络布局,推动基础承载网络建设,助力有关国家的信息化进程,提升贸易便利化程度。比如,中国电信主导发起亚洲直达(A D C) 国际海缆项目, 全长9988 公里, 是目前亚洲拥有最多光纤组及最高系统传输容量的先进海底光缆, 大幅增强亚太地区通信能力。与菲律宾Udenna 集团组成的联合体成为菲律宾第三大电信运营商, 已在菲律宾建成6000 余个基站, 网络覆盖人口数超过7000 万,服务在网用户规模超过1500 万。此外,中国电信推动10G PON(无源光纤网络)向50G PON 平滑升级,2023 年11 月完成现网千户50G PON 覆盖, 首次提出工业PON 理念、工业PON 体系规划和解决方案。相关方案能有效复制到海外工业园区、制造企业、港口、矿山等场景,为海外汽车制造厂、电子加工厂提供确定性网络保障和机器视觉质检能力。比如,中国电信为中国— 马来西亚钦州产业园区打造万兆全光底座,为园区企业提供“超低时延、超大带宽、超高可靠”的网络服务,助力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跨境贸易等场景加速向智能化演进。
第二,打造“价值共生”的开放云生态平台。中国电信推进境外云资源能力建设,天翼云已成为全球最大的运营商云、国内最大的混合云, 形成海外“9+30+X+N” 的云网基础设施布局, 在公有云产品方面, 天翼云已在境外资源池上线60 多款产品,实现境内境外一键开通。2025 年6 月,天翼云发布“云帆市场”,旨在构建一个全球软件服务商与用户之间的赋能平台,助力优秀的SaaS(软件即服务)应用一站式触达全球市场。面对全球对智能算力日益增长的需求,中国电信自主研发“息壤” 一体化智算服务平台,构建算力、平台、数据、模型、应用五位一体的智能云体系,实现跨域异构算力资源的统一纳管、调度与交易,让算力“一点接入,即取即用”。
第三,建设“面向未来”的全球协同创新体系。中国电信全力支持、参与WBBA(全球云网宽带产业协会)工作, 通过分享自身在云网融合领域的最佳实践,推动全球产业合作与标准共识。我们正在加快推动以网为基础、云为核心、网随云动、云网一体的基础设施建设, 为人工智能的爆发式增长提供坚实底座。同时,中国电信在新加坡设立了首个海外研发中心,不仅专注于突破6G、网络智能化等前沿技术,更致力于打造链接全球顶尖高校与科研机构的开放式创新枢纽。我们希望,通过探索联合创新模式, 与全球伙伴协同合作,为全球数字经济的持续繁荣贡献力量。
作者为中国电信研究院副院长。本文为其在2025 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服务贸易发展论坛上的演讲,题目为编者所加。
Visits: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