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惠民 王玮东 袁 媛
内容提要:
本文基于2018年至2024年上半年间我国制造业上市企业对外投资公告数据,对近年来我国制造业对外投资的变化趋势及其动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随着全球经济活动逐渐恢复,我国制造业对外投资活动明显增多,主要原因包括开拓海外市场、提供客户本地化服务、降低生产经营成本、化解贸易摩擦风险、保障核心原材料供应等。基于此, 建议从提升产品附加值和品牌影响力,加强科技创新、优化营商环境,进一步加强多边合作,分散产业链供应链布局等四方面着手,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动我国制造业向更高端、更安全的方向发展。
在全球经济格局深刻调整的背景下,我国制造业企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一方面,劳动力与原材料成本上升促使低端产业链向低成本地区转移,同时发达国家吸引中高端技术密集型产业回流。另一方面,单边经济制裁深刻影响全球资本流动与投资环境,国际贸易摩擦和供应链安全问题促使企业寻求更灵活多元的国际化战略,确保供应链稳定与安全。
基于上述复杂多变的国际经济形势,本文从财经网站收集了2018年至2024年上半年间的上市公告数据,通过筛选关键词如“重点国家名称”“境外”“投资”及“增资”等, 共筛选出我国制造业上市企业对外投资公告618份。通过这些数据信息,分析近年来我国制造业企业对外投资趋势,剖析其“走出去”的多元驱动力,为我国制造业实现高端化转型和可持续增长提供有益参考。
图为江苏南京一工程装备制造企业,工人在作业。 图/ 中新社
我国制造业上市企业对外投资情况
联合国贸发会议《2024 世界投资报告》显示,2023年全球对外直接投资较上年下降2%,至1.3万亿美元。排除外资中转地数据后,全球对外直接投资连续第二年大幅下降超过10%。商务部数据显示, 2023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1772.9亿美元,较上年增长8.7%。其中,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流量273.4亿美元,较上年增长0.7%。
从公告数量看,2022年、2023年我国制造业上市企业对外投资事件大幅增长,分别较上年增长76.2%、64.9%。2024 年上半年对外投资事件同比增长37%,预计2024年全年对外投资事件将保持增长态势。
从投资区域看,对外投资主要集中在越南、泰国、新加坡等地。2023年,对越南、泰国、美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区的投资活动增多,其中对越南、泰国的投资数量分别较上年增长1.8倍、1.4倍,分别占全部区域的19.1%、18%。2024年上半年,对越南、泰国的投资数量已超过2022年全年,大幅领先其他地区,分别占全部区域的21.9%、18.8%。
分行业来看,2018年以来,电子、电气机械、化学原料行业对外投资事件数居前三位。2023年以来,通用设备、专用设备、汽车等行业对外投资事件数显著增长。2024 年上半年,电子、通用设备、电气机械对外投资事件数量排名前三,占比分别为22.9%、11.5%、10.4%。
在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领域,上市企业2023年、2024年上半年对外投资公告数量同比均增长1 倍。从细分行业来看,2023 年,其他电子设备制造、电子器件制造、电子元件及电子专用材料制造三个细分行业投资数量最多,合计占比85.7%。2024年上半年,其他电子设备制造、电子器件制造两个细分行业投资数量最多,合计占比63.7%,电子元件及电子专用材料制造投资数量降低。从投资区域来看,2023年以来,主要投资地为泰国、越南、马来西亚,其中泰国投资数量占比25%,三个地区投资数量合计占比53.6%。
在通用设备制造业领域, 上市企业2023年、2024年上半年对外投资公告数量分别同比增长1.4倍、1.2倍。从细分行业来看,2023年以来,通用零部件制造,轴承、齿轮和传动部件制造,泵、阀门、压缩机及类似机械制造三个细分行业投资数量最多,占比69.6%。从投资区域来看,2023年以来,主要投资地为越南、泰国、墨西哥,其中越南投资数量占比34.8%,三个地区投资数量合计占比65.2%。
在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领域,上市企业2023年对外投资公告数量较上年增长75%, 2024年上半年对外投资公告数量较上年同期基本持平。从细分行业来看,2023年,输配电及控制设备制造、电池制造两个细分行业投资数量最多,占比57.1%。2024年上半年,仅输配电及控制设备制造投资数量占比就已达60%。从投资区域来看,2023年以来,主要投资地为泰国、越南,两地区投资数量合计占比达52.6%。
在专用设备制造业领域, 上市企业2023年、2024年上半年对外投资公告数量同比分别增长5.5倍、1倍。从细分行业来看,2023年以来,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采矿、冶金、建筑专用设备制造,化工、木材、非金属加工专用设备制造三个细分行业投资数量最多,占比60.9%。从投资区域来看,2023年以来,主要投资地为中国香港、越南, 两个地区投资数量合计占比34.8%,投资区域无明显集中情况。
在汽车制造业领域,上市企业2023年对外投资公告数量较上年增长6.5倍。从细分行业来看,2023年以来,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投资数量最多, 占比高达77.8%。从投资区域来看,2023年以来,主要投资地为泰国、墨西哥,两个地区投资数量合计占比达66.7%。
对外投资加速的原因分析
(一)优化业务战略布局,拓展国际市场
企业通过对外投资可实现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配置,能够灵活应对市场变化, 抓住新兴产业发展机遇,加速技术升级和创新,在市场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例如,苏州固锝调研发现,东南亚地区太阳能电池规模正逐年扩大,拟设立马来西亚子公司开拓东南亚及海外市场;美盈森考虑泰国包装市场深入开拓的需要, 向泰国子公司增资用于泰国美达高端环保包装项目;神马电力为把握北美旧网改造及新建输电线路的市场机遇, 在美国新设子公司;歌尔股份为满足公司在越南业务拓展和长期运营需求,拟在越南设立全资子公司;晶方科技为贴近海外市场与客户需求,提升生产制造与技术服务能力,拟在马来西亚建设生产制造基地,推进公司全球化生产投资战略布局。
(二)提供客户本地化服务,提升供应链安全性
直接进入目标市场可贴近消费者需求,实现产品与服务的本地化与定制化,有助于提升品牌国际影响力,实现企业全球化战略。同时,在目标市场建立生产基地或服务网络,也有助于确保原材料和零部件的稳定供应,降低供应链中断风险。例如,由于众多光伏组件头部企业在越南建厂,回天新材在越南投资建设光伏背板项目服务海外光伏客户;东山精密在美国设立生产基地,更好地服务北美新能源客户;星源材质投资建设马来西亚高性能锂离子电池隔膜一期项目,为下游客户提供本土化配套能力;金沃股份、力星股份在墨西哥建厂,旨在缩短供货周期的同时增加供货弹性;合兴股份为深度参与欧洲区域汽车主机厂商及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的供应链体系,在德国投建生产基地。
(三)境外营商环境吸引,降低生产运营成本
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致力于改善营商环境,包括税收减免、投资补贴、简化审批流程等一系列优惠政策,以吸引外资促进本国经济发展。同时,相较国内,一些境外地区在土地、劳动力、原材料等方面可能成本更低。在这些地区建立生产基地,企业能够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在全球的市场竞争力。例如,南亚新材在泰国新建覆铜箔板及粘结片生产基地、景旺电子在泰国新建印制电路板生产基地、铜峰电子在泰国投资新建生产基地等,主要原因为泰国具备土地、环保、人力、税收等成本优势,电子信息产业链较健全;此外,在泰国推出系列支持新能源汽车举措的背景下,长安汽车拟在泰国建设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工厂,并寻求在当地采购电池组等更多部件,以满足对汽车制造商激励计划的要求。
(四)应对产业政策调整,化解贸易摩擦风险
在全球经济格局不断演变的背景下,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为促进本国产业和经济发展,调整产业政策,对我国产业进行打压、限制,这给跨国经营的企业带来了巨大挑战。企业需灵活应对不同国家的产业政策变化、规避贸易壁垒, 确保企业高质量发展。例如, 格林美为满足美国《通货膨胀削减法》及欧盟《关键原料法案》对电池材料进入本地市场的限制条件,拟在韩国投建新一代超高镍多元前驱体工厂, 帮助公司产品进入美国及欧洲市场;随着美国在更大范围动用“双反”措施,东南亚地区轮胎出口逐渐受到影响,赛轮轮胎为有效规避国际贸易摩擦带来的负面影响及风险,在墨西哥投资建厂;永利股份积极调整全球范围内制造分工布局,拟对泰国全资公司增资建设自有工厂,提升整体抗风险能力。
(五)布局上游原材料, 增强核心材料保障能力
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安全风险日益增加,原材料的稳定供应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产效率和市场竞争力。通过加强在原材料产地的投资与合作,企业能够构建更加稳固的供应链体系,提升核心材料的保障能力。此外,部分国家限制原材料出口,驱使企业在原材料产地建立生产加工基地,确保原材料供应。例如,摩洛哥磷矿储量全球最大,天赐材料在摩洛哥设立子公司推进锂离子电池材料项目;杉杉股份为充分利用芬兰锂矿资源,加速布局产业链一体化,在芬兰建设锂离子电池项目;印尼政府禁止本国原镍出口,旨在推动本土冶炼厂建设,以优化资源经济效益并发展电动汽车供应链, 伟明环保、道氏技术、华友钴业、中伟股份等在印尼投资建设镍产业项目,以保障镍资源的供应。
相关政策建议
(一)提升产品附加值和品牌影响力,实现产业高端化
我国部分产业仍停留在中低端产品阶段,附加值较低。需加快提升产品价值,实现产业高端化发展。通过政策引导,鼓励企业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产能,推动产能向优势企业集中。支持企业在国内外建设高端生产基地,形成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产业格局。加强品牌建设与推广,在国外举办品牌展览、推介活动,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
(二)加强科技创新、优化营商环境,防止产业“空心化”
当前,我国制造业上市企业在泰国、越南等地大量建设生产基地,其主要原因是当地成本优势和政策支持,大部分生产基地的产品均为电子、汽车行业的中低端零部件。为防止产业过快外迁导致“空心化”,一方面,需加大对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支持力度,提升我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另一方面,可通过改善投资环境、降低企业成本、提高服务质量等方式,吸引国内外优质企业在国内投资建厂,促进产业集聚和升级。
(三)进一步加强多边合作,实现贸易市场多元化
进一步加强多边合作, 积极参与多边贸易体系,倡导和推动多边贸易规则的完善。进一步拓展自由贸易区的范围和深度,除与已有自贸伙伴深化合作外,积极寻求与更多有潜力的国家建立自贸关系,为我国对外贸易创造更加有利的环境。鼓励企业积极开拓新的贸易伙伴和市场,通过多元化出口渠道,应对和化解他国产业政策调整、国际贸易摩擦等风险,提高我国对外贸易的稳定性。
(四)分散产业链供应链布局,提高产业链韧性水平
近年来,地缘冲突、气候变化、新冠疫情等暴露出全球供应链的脆弱性,供应链高度集中、依赖单一国家或地区极易受突发事件影响。从制造业上市企业对外投资公告数据来看,我国电子、汽车等行业零部件生产集中布局在泰国和印度,镍产业项目集中布局在印尼,需进一步挖掘其他国家的投资可能性,将供应链分散到不同的地区和国家,降低对单一国家或地区的依赖,减少供应链风险。
(参考文献略)
作者单位为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信息化与工业融合研究所
Visits: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