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全球健康危机的持续,公共卫生体系的完善成为紧迫议题。
  • 智能家居设备的发展正在使家庭生活更加便捷和个性化。
  • 电动汽车的快速增长正在推动传统汽车行业的转型。
  • 移动支付和数字货币正在改变传统的金融交易方式。
  • 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城市可持续发展和智能城市规划成为热点议题。
  • 云计算的普及正在改变企业的IT基础设施和运营模式。
  • 随着人们对隐私保护的关注增加,数据安全成为企业必须重视的问题。
  • 电动汽车的普及正在推动传统汽车行业进行转型。
  • 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保持学习和适应的能力是成功的关键。
  • 随着技术的发展,无人驾驶汽车的测试和部署正在加速。
  •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可持续消费和绿色生活方式成为新的消费趋势。
  • 电子竞技的流行正在改变体育和娱乐行业的格局。
  • 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和生态系统的退化引起了全球范围内的环保行动。
  • 社交媒体对年轻一代的影响力日益增强,引发对其影响的广泛讨论。
  • 在线教育平台的兴起为传统教育模式带来了挑战和机遇。
  • 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增长改变了汽车行业的格局。
  • 人工智能在医疗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正在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
  • 社交媒体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 社交媒体的算法调整引发了公众对隐私保护的担忧。
  • 数字化转型正在改变企业的运营模式,特别是零售和服务业。
  • 数字化教育平台正在全球范围内重塑学习体验。
  • 在线教育平台的兴起为传统教育模式带来了挑战和机遇。
  • 随着人们对健康意识的提高,健康食品和生活方式受到更多关注。
  • 自动化和机器人技术在制造业中的应用提高了生产效率和安全性。
  •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成为全球环境政策的重点。
  • 制造业“四化”发展的动力机制与策略选择

    制造业“四化”发展的动力机制与策略选择

    0

    别晓东

    内容提要: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集群化成为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方向。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要深刻理解制造业“四化”发展的动力机制,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制造业发展路径。文章建议从强化关键产业要素供给、加快数智技术赋能增效、培育绿色融合新兴业态、注重链群互动合作创新等维度系统、协同推进,引导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制造强国战略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指明了方向。他指出,“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基础,实体经济是我国发展的本钱,是构筑未来发展战略优势的重要支撑”“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全球制造业正在经历深刻变革, 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集群化成为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战略导向。加快制造业“四化” 发展,要科学把握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深层次逻辑,探索出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制造业发展道路。

    山东日照,工人在浆纸生产车间工作。日照市积极推动制造业绿色转型,不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图/ 中新社

    制造业“四化”发展的动力机制

    扎实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必然选择。为此, 要坚持高端化引领、数智化赋能、绿色化转型、集群化协同,科学把握发展逻辑,精准把脉关键驱动,加快开辟制造业发展新空间。

    (一)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制造业高端化跃升的“一体两翼” 

    从全球视野来看,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协同发力,塑造了高端制造业的进阶图景。

    一方面,技术创新作为内生增长的关键要素,能够重塑制造业价值链与生产体系,是制造业高端化转型的重要策源力。新材料、新工艺、新方法持续迭代,如纳米材料、复合材料以及3D打印工艺等前沿技术层出不穷,为制造业提供新生产要素,显著提升了产品性能与制造效率;机器人自动化等智能制造范式大规模应用, 进一步增强了生产响应速度和灵活性。此外,数字技术、物联网等技术的深入应用推动制造业价值链重构,使传统的线性价值链转变为更加灵活、互联的价值网络,企业实现从单纯的产品供应商向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的角色转变。

    另一方面,新一轮科技革命创造产业变革机遇,推动产业结构深度调整,助力制造业实现从低端制造到高端制造的跨越。在传统产业领域,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在各细分领域应用,推动产业基础再造和重大技术装备升级,有利于产品附加值提升,产业竞争力不断增强。在新兴和未来产业领域,通过整合科技创新资源,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生物医药、高端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类脑智能、量子信息、未来网络等前沿科技领域的增长新引擎, 形成支撑制造业高端化发展的新支柱和新动能。

    (二)数智技术融合应用:制造业智能化革新的“长效驱动” 

    制造业智能化发展体现了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推动产业革新的内在规律,包含从生产智能化到服务智能化的全方位升级,彰显了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未来走向。推进制造业智能化发展,侧重于技术集成与生产、管理等场景应用的深度结合。

    在生产层面,数智技术显著提升了制造业自动化、网络化及智能化水平,促进业务模式创新。借助云计算、大数据分析及物联网等前沿技术的综合运用,制造企业实现了对生产数据的实时采集、处理与分析,进而对生产环节实施精确控制。例如,利用传感器网络对设备运行状态进行连续实时监控,有效降低了生产中断风险和设备故障发生率。

    在管理层面,数智技术的深度融入催生了平台化生态,工业互联网等基础设施的广泛普及推动管理模式发生重大变革。一方面,企业决策智能化水平提高,通过高级数据分析工具,实现市场精准化预测和消费行为精细化分析, 极大提升了决策的科学性和高效性;另一方面,供应链管理更加高效集成,通过智能化采购管理、库存管理和物流路线规划,提高供应链灵活性和可视性,降低库存积压和供应链风险,提升了市场适应性和竞争力。

    (三)全链条绿色制造模式:制造业绿色化转型的“新航向标” 

    制造业绿色化发展是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和谐共生的根本体现。在环境保护的迫切需求和绿色技术的创新突破驱动下,全球制造业正迎来绿色转型的深刻变革。制造业绿色化发展聚焦构建环境友好型生产体系,涵盖绿色设计、清洁生产、循环经济与绿色供应链管理四大核心领域,借助先进的环保材料与技术,形成全链条绿色化制造模式。

    绿色设计以生态优先原则贯穿产品全生命周期,采用轻量化、模块化设计,依托生物降解技术与可再生材料工程技术,确保产品易于回收与再利用。

    清洁生产要求优化生产工艺,采用高效能源转换系统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广氢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采用先进的污染物处理技术,如高级氧化过程、膜分离技术、碳捕捉与封存技术等,以达到污染物零排放或近零排放标准,创建绿色工厂典范。

    循环经济旨在建立闭环物料链,通过资源高效回收技术、再制造技术等,使产品再制造、零部件翻新与材料回收成为可能,形成“资源—产品—废弃—再生资源”的闭环链条,从而最大化资源利用效率。

    绿色供应链管理通过强化供应链环境责任,选择绿色供应商,实施绿色采购,借助智能物流系统与绿色包装技术, 构建绿色物流体系,实现供应链全程绿色化。

    (四)产业链深度协同: 制造业集群化发展的“聚能纽带”

    产业集群是在特定地理区域内,以产业协作为基础, 汇聚众多先进制造企业及其相关支持主体所形成的高度集成的产业生态系统。通过物理空间的集中和专业化分工的赋能,构建集群共享网络与协作机制,带动集群整体在创新能力、品牌效应、市场竞争力等多维度上实现综合提升。从集群内部运行来看,企业之间基于各自的核心竞争力和资源特色进行精细化分工,由此形成复杂、紧密、高效的生产服务网络。通过专业化分工,使每家企业都能专注于自身的核心优势领域,通过持续的研发投入促进技术深入挖掘与创新实践,从而推动集群整体技术水准和产品品质不断提升。同时,企业间基于产业协作基础建立了稳固的合作关系,促进了生产设备、技术资源以及市场信息等关键要素共享,有利于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加速新技术推广应用。

    产业集群还展现出鲜明的自我强化特性。随着集群规模不断扩大和实力日益增强, 越来越多的相关企业和机构被吸引到集群中来,从而进一步丰富和完善集群的产业生态系统,增强了集群稳定性和成长性。从集群外部对接来看,产业集群的规模效应和网络效应推动集群内企业与供应商、科研机构、外部市场建立起更为紧密的联系,从而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商业机遇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制造业“四化”发展的策略选择

    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集群化发展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复杂系统工程,需聚焦核心、精准定向, 确保系统性转型路径的统筹规划与持续推进。

    (一)强化关键产业要素供给,夯实高端制造发展基石

    推动高端制造业突破发展、领先发展,要求保障关键基础材料、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产业技术基础、基础软件等工业“五基”要素供给。对此, 需统筹政策制度、创新资源、创新机制等创新要素,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

    一是发挥政策制度导向作用。聚焦关键产业要素研发和应用,进一步完善专项规划与指导意见,明确发展目标与路径,建立健全跨部门协调机制,确保各项政策措施的有效衔接与落实。

    二是激发企业科技创新主体作用。构建以政府为引导、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的投融资体系,通过设立专项基金等引导资金,撬动银行信贷和社会资本投入,形成多元化的资金支持体系,激励企业加大持续研发投入,促进技术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

    三是建立健全协同创新网络。充分统筹利用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以及各类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等多层次创新平台,集聚行业内外优质资源,形成覆盖广泛、功能完备、运作高效的协同创新格局。围绕制造业高端化发展的核心领域,组织跨学科、跨领域专家团队联合攻关,加快突破关键共性技术,形成自主可控的技术体系。

    (二)加快数智技术赋能增效,筑牢智能制造发展底座

    数字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是推动制造业智能化发展的关键路径,需从提升制造业数字化水平与强化数字技术创新应用两个维度协调推进。

    一是提升制造业数字化水平。进一步健全政策体系, 明确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目标任务、重点领域和支持措施, 引导企业加快打通业务架构、数据架构、应用架构、技术架构等数字化转型关键架构,确保技术支撑业务、业务支撑战略。强化产业融合标准制定, 围绕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研制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与传统产业融合相关标准,健全标准体系,完善企业技术改造标准。实施智能制造示范工程、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等项目, 深入实施制造业重大技术改造升级和大规模设备更新工程, 让传统产业升级、升链、升活力。

    二是强化数字技术创新应用。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数字技术创新体系,聚焦集成电路、高端软件、人工智能等重点领域,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注重人才培养和引进,通过设立专项基金、建立校企合作机制等方式,培养一大批既懂制造又懂数智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为制造业智能化转型提供智力支持。

    (三)培育绿色融合新业态,推动绿色制造广泛普及

    培育绿色融合新业态,推动绿色制造广泛普及,构建优质高效的绿色制造服务体系, 加快生产方式向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

    一是强化产品研发设计环节的数字化绿色化协同应用。通过引入先进的数字化设计工具和方法,如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虚拟现实(VR) 等技术,实现产品设计的精确化和高效化。结合绿色设计理念,充分考虑产品可回收性、节能性、环保材料使用等因素,从源头上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建立跨部门、跨领域的协同创新平台,促进信息共享和资源整合,提高绿色设计实施效率。

    二是发展绿色低碳领域服务型制造。引导企业向服务型制造转型,提供以绿色低碳为核心的产品和服务。例如,发展循环经济,推广再制造、回收利用等服务,降低生产过程碳排放;培育绿色供应链,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产业链整体绿色水平。

    三是打造优质高效的绿色服务体系。加强绿色服务能力建设,提供从产品设计、生产、销售到回收再利用的全生命周期绿色服务;完善绿色产品标准体系,提高绿色产品认证水平,为消费者提供可靠、安全的绿色产品。

    (四)注重链群互动合作创新,着力构建先进产业集群

    建设先进制造业集群,推动集群整体能级跃升,核心在于发挥产业链协同效应,以产业协作激发协同创新,培育壮大优质企业群。

    一是构建产业集群协同创新生态体系。打造高水平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鼓励龙头企业联合高校院所及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加强研发协作,聚焦产业链短板环节,开展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与创新突破, 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健全创新中介服务体系,围绕技术端、产业端、金融端、人才端做好对接,为全流程创新活动提供规范、专业的配套服务,确保科研创新成果更高效地转化为实际生产力。

    二是培育壮大优质企业群体。实施创新型企业梯次培育计划,大力培育创新龙头企业,积极培育瞪羚企业,加快企业技术创新、业务创新、模式创新。针对创新龙头企业, 加强核心技术研发,提升创新驱动示范带动能力,提升产业链整合能力;针对中小创新企业,遴选培育创新水平高、发展速度快、成长性好的瞪羚企业,围绕企业跨过创业艰难期、进入高成长阶段的发展需求,提供融资支持、项目助力、人才引进等全方位服务, 赋能企业持续快速成长,深耕细分市场,形成独特优势。

    【本文为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碳转移视域下山东省产业碳生产率的多尺度评估与提升路径研究”(项目编号:ZR2023QG13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山东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Visits: 25

    评论被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