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洋塑料污染问题引起了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关注和行动。
  • 随着科技的发展,机器人技术在制造业中的应用正在改变生产流程。
  • 在线教育平台的兴起改变了传统教育模式。
  • 5G技术的推广为物联网和智能城市的发展提供了新机遇。
  • 随着疫苗接种的普及,全球逐步探索疫情后的新生活方式。
  • 网络安全威胁不断增加,个人和企业都在加强数据保护措施。
  • 电动汽车市场的快速增长推动了全球能源结构的转型。
  • 自动化和机器人技术在提高制造业效率和安全性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 随着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增加,跨国公司的社会责任和环境影响受到更多审视。
  • 在线教育平台的兴起改变了传统教育模式。
  •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可持续消费和绿色生活方式成为新的消费趋势。
  • 随着技术的发展,智能家居设备正在改变家庭生活方式。
  • 随着人们对健康意识的提高,健康食品和生活方式受到更多关注。
  • 气候变化引发的极端天气事件频发,全球减排行动迫在眉睫。
  • 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预防疾病的最佳方式。
  • 在线教育平台的兴起为传统教育模式带来了挑战和机遇。
  • 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在商业分析和决策中的重要性日益增加。
  • 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正在重塑全球零售和供应链管理。
  • 网络安全的挑战促使全球加强数据保护和隐私法规。
  • 数字货币市场的波动性吸引了投资者和监管机构的注意。
  • 5G技术的推广为物联网和智能城市的发展提供了新机遇。
  • 全球健康危机促使各国加强公共卫生体系的建设和改革。
  • 随着人口老龄化,对老年护理服务的需求不断增长。
  • 随着5G技术的普及,物联网设备的应用正在迅速扩展。
  • 随着人们对健康意识的提高,健康食品和生活方式受到更多关注。
  • 中国对外贸易新比较优势的初步形成

    中国对外贸易新比较优势的初步形成

    0

    佟家栋 张 千

    内容提要: 

    新一轮科技革命使得新生产要素、新动力源、新材料等应用于不同产业领域,给中国带来了新的产业优势、产品优势和服务优势,使得服务贸易、数字贸易得以迅速增长。本文从传统比较优势和新比较优势的衔接开始,分析新能源汽车、太阳能电池和无人机等新比较优势形成的主要领域,并以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例,探讨中国对外贸易新比较优势背后的形成逻辑和风险挑战。

    随着第四次科技革命的到来,大数据、人工智能、互联网、新能源、新材料等新技术、新产业的形成与发展,改变和提升了传统的国际贸易, 突破了原有产品贸易和服务贸易的限制。数字技术的产业化和传统产业的数字化创造出许多数字产品和数字服务。新质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数字经济的发展,使得中国新比较优势初步形成。新一轮科技革命给中国带来了新的产业优势、产品优势和服务优势,服务贸易、数字贸易得以迅速增长。

    传统比较优势与新比较优势的衔接

    比较优势理论,是指在两国都能生产两种同类产品的情况下,一国在生产某种特定产品时,生产效率较高、单位产品生产成本较低,价格比较便宜,就认为该国在该产品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相对而言,生产效率较低、单位产品生产成本较高的国家,在该产品生产上存在比较劣势。因此,有比较优势的国家就会专门生产和出口该产品,而存在比较劣势的国家则进口这种产品,专门生产另外一种自身有成本和效率优势的产品。这种根据自身效率和成本优势专门生产和出口优势产品的生产分工和相互贸易,就是国际贸易中的生产分工和比较优势理论。各国积极参与这种分工和国际贸易不仅可以发挥自己的生产要素优势,获得更多的产品乃至财富,而且可以交换到较多的另外一种产品。国际服务贸易发展以来,国与国之间的服务贸易也同样遵循这个基本原则,按照各自服务提供效率和服务成本的高低,确定不同国家之间服务贸易的相互贸易和分工。不过,由于服务本身多数具有生产和消费的不可分割性,地理上的在地性质, 以及物理上的无形特点,这些都使国际服务贸易在发展规模上受到限制。

    第四次科技革命推动了数字经济发展,促进了新质生产力的形成。第一,“新”体现为生产要素种类增加。在传统的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基础上,增加了第五种要素,即数据要素。新生产要素是数字信息、数字知识和独立于人类的智能体。它不单纯是对人类体力劳动的延伸和替代,而是延伸、强化、逐步替代人的脑力劳动,甚至可能替代人类体力和脑力劳动的智能体,如人形机器人。

    第二,“新”体现为新动力源的产生。工业化时代, 由于电力的发明,人类可以借助电力增强自身的体力劳动, 从而改变和提高了人类生产物质财富的能力。新能源,即可再生能源的广泛使用,突破了人类受制于不可再生能源的限制,让大规模使用能源的产业得以发展。太阳能、风能、锂电池的发展及生产能力的增强,使人类对大规模能源消耗不再像过去那样担忧。以矿物能源为代表的不可再生能源的限制,使得罗马俱乐部提出“增长的局限”概念。伴随科技革命的发展,人类社会找到了诸多可再生的能源。这让人类社会中以大量耗费能源为依托的产业有了相对广阔的发展空间,尤其是一些重点产业的发展,如大数据、人工智能、算力运用和算法的开发等。中国西部地区大量太阳能板的铺设与安装极大地利用了太阳能,广泛设立风能发电装置带来了西部风能电站的并网,并可以输送电力到东部地区。除太阳能、风能之外,锂电池的发明也使得人类的能源来源变得多元化。

    第三,新材料的使用,使人类突破了天然材料的局限。一方面,很多合成原材料、不可再生材料的循环使用技术和3D打印技术创造出新的零部件,有效避免了材料加工、切削等带来的浪费;另一方面, 在相当程度上突破了劳动对象的有限性。这些节约性使用减缓了人们对不可再生材料可能会耗尽的担忧。

    第四,生物技术使人的生存和健康水平有了更大和更广阔的改善空间。伴随生物技术的进步,如生物再造、大健康技术的发展,人类的健康水平逐渐提升,从而带来人们劳动过程、生存条件的明显改善。

    总之,劳动者、劳动对象、劳动工具都有了全方位的扩展和延伸。不仅如此,多种生产要素在新技术、新网络、新平台基础上的有效、优化使用,使全要素生产率有了更高的提升和产出价值。因此,可以认为,新质生产力已初步形成,并改变着人类社会生产方式,提高了综合要素生产率。如果说过去的信息经济、知识经济对国内生产总值(GDP) 的贡献尚不显著,那么今天在数字经济时代,整个社会的生产水平和效率有了超常发展。据中国信息通讯研究院的统计,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50.2万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当年GDP比重达到41.5%,值得注意的是,数字经济增速已连续11年显著超出同期GDP增速。

    新生产要素的加入,带来了新兴产业和产品比较优势的形成以及各国比较优势的结构重组。首先,数字要素使信息技术、人工智能、自动化和机器人迅速运用于各类产品制造之中,在数字技术产业化和传统产业数字化过程中,创造出许多新的产品和服务。据世界贸易组织(WTO)统计,过去10年,全球贸易尽管受多种因素影响,但总体上支撑力量仍然来自逐渐发展壮大的数字经济与数字贸易(见图1)。

    图1 2014—2023 年全球数字服务贸易出口规模、增速与占比

    资料来源:根据WTO 原始数据计算。

    可以看出,自2014年全球数字经济有了比较突出的发展以来,跨境数字服务贸易逐年增长,超过了商品贸易的增长。尽管2014—2023年全球数字服务贸易的增长有所波动, 但其增长率远高于一般制成品贸易。特别是疫情三年,全球数字服务贸易增势不降反升, 恰好说明数字服务贸易打破了地理空间上的跨境贸易障碍。

    图2 2014—2023 年中国数字服务贸易出口规模、增速与占比

    资料来源:根据WTO 数据整理得到。

    由图2可以看出,尽管中国跨境数字服务贸易的增长率有较大波动,但是其增长率仍然很高,在一些年份中数字服务贸易增长率超过10%,甚至高达20%以上。

    可见,数字经济的发展, 特别是互联网、大数据及其他新一代数字技术,让数字产品和数字服务的交易条件发生变化。具体表现在,原本不可分割的服务,在数字经济的影响下变得可以分割、可以复制,从而带动了数字服务贸易 规模的扩大。特别是,服务可 以通过网络传播和普及,极大 地扩展了贸易的规模,增强了 商品和服务的可贸易性,以致 数字服务贸易规模和结构发生 改变。如今,音像制品、设计 方案、国际会议安排等都可以 纳入服务贸易范围。值得注意 的是,服务贸易在整个国际贸 易中的比重显著提高。根据 WTO统计,2022年全球可数 字化交付服务出口额为4.1万 亿美元,同比增长3.4%,占全 球可数字化交付服务出口比重 达到57.1%。换言之,数字服 务贸易已经逐步成为国际服务 贸易的主导。《数字贸易发展 与合作报告2023》数据显示, 2022年中国数字服务进出口总 值为3710.8亿美元,同比增长 3.2%,占服务进出口总额的比 重达41.7%,中国数字贸易发 展规模和增长速度都位居世界 前列。因此,数字贸易支撑了 国际服务贸易,乃至全球贸易 在新科技革命以后的发展。 

    新比较优势初步形成 的主要领域

    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 能、新能源等新技术、新产业 的形成与发展,不仅推动了国 际贸易的发展,还促成了各国 新比较优势的形成。 

    (一)新能源汽车的生产 和贸易

    据Canalys 数 据 统 计 , 2023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售 量从2021年的660万辆跃升 至1370万辆,增长幅度超过 100%。2024年上半年,全球 新能源汽车的销售量达到近 717万辆,同比增长23%,占 整个汽车销售市场的18%。这 些数据进一步说明新能源汽车 在全球范围内呈现普及和增长 的趋势。新能源汽车的生产和 消费推动了新生产要素的融 入:一方面提高了生产效率, 提升了产品和服务质量;另一 方面,提高了全要素生产率, 对GDP的贡献显著提升。新 能源有助于人类突破能源使用 的局限,形成由新能源使用带 来的新比较优势。这种新优势 来自新能源以及芯片技术带来 的高度信息化和智能化。在新 能源技术中,首先,锂电池的 蓄电能力增强,使新能源汽车 一次充电后的行驶里程大幅提 升,实现从500公里到1000多 公里的跃升,甚至可以达到更 长距离。与之相伴的还有新技 术的不断涌现,提高了新能源 汽车锂电池的使用效率,也缩 短了充电时间。其次,新能源 与人工智能的有效结合,以及 数字化、信息化在新能源汽车 上的综合应用,带来了导航技 术、自动驾驶技术、自动巡航 系统等低成本化,使新能源汽 车在智能化、信息化、自动化 等方面有了巨大进步,也使新 能源汽车的普及率迅速上升。 

    (二)太阳能电池的生产 和出口

    除新能源汽车外,中国 新比较优势的另一代表性产品 是太阳能电池。中商产业研究 院数据库显示,2022年中国太 阳能电池的出口量大幅增长, 达到407176万个,同比增长 27.2%。2023年中国太阳能电 池出口量563674万个,同比增 长38.5%(见图3)。

    图3 2018—2023 年中国太阳能电池出口数量和增长率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库。

    从金额方面来看,2023 年中国太阳能电池出口金额 43682.2百万美元,同比下降 5.7%(见图4)。可以看出, 近年来中国太阳能电池出口金 额增长迅速,尽管出口增长速 度有所波动,但是总量增长表 现突出。未来该产品的比较优 势将逐渐凸显。 

    图4 2018—2023 年中国太阳能电池出口金额和增长率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库。

    (三)无人机生产和出口

    第三种具有新比较优势的产品是无人机。大疆创新(以下简称大疆)是我国无人机生产企业中的佼佼者,已成长为估值数百亿美元的独角兽企业。目前,大疆的客户遍布全球100多个国家,无人机和影像产品分为消费级、专业级、行业级和系统模块四个部分, 使用场景涉及能源、公共安全、农业、建筑等。

    2023年,中国无人机出口数量达到279万架,对应的出口金额为127亿元。从中国无人机产品出口国家排名来看, 按金额:第一位是美国,出口金额18亿元,占比14.13%, 数量75.1万架;第二位是荷兰,出口金额11.34亿元,占比8.9%,数量22.5万架;第三位是德国,出口金额9.13亿元,占比7.16%,数量19.2万架;第四位是澳大利亚,出口金额6.97亿元,占比5.47%, 数量13.7万架;第五位是英国,出口金额5.81亿元,占比4.56%,数量17.3万架;第六到十位分别为阿联酋、丹麦、法国、加拿大、日本。目前中国在无人机方面的比较优势明显。

    列举的主要领域集中表明,伴随第四次科技革命的发展,中国紧跟数字技术产业化和传统产业数字化进程,逐步形成新的比较优势。

    中国对外贸易新比较优势的形成逻辑期,中国对外贸易的主要优势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生产上。这种比较优势的充分发挥给中国带来了20多年的出口增长,进而是GDP的高速增长,使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然而,随着中国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劳动力成本优势逐步弱化,但新的比较优势尚未充分形成。伴随第四次科技革命的发展,中国紧跟数字经济发展进程,将数字技术产业化和传统产业数字化运用到产业结构升级以及新产品、新服务的生产和提供中,初步形成了新的比较优势。这些优势主要表现为, 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新材料产业的发展、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使用及由此带来的智能化、不可再生能源的节约、新材料的使用等。同时,信息技术和网络平台的使用带来国际服务贸易范围的扩大、对传统国际服务贸易限制的突破,从而创造了新的国际贸易产品和服务供给。人们的需求也随之改变,人工智能产品和服务市场迅速扩大,带来了跨境贸易(包括商品和服务) 的大规模增长。因此,对外贸易新的比较优势逐步形成,产业优势发生颠覆式重组。

    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已经在生产总量、出口量和价格上初步形成对外贸易的新比较优势。下文以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为例,探讨对外贸易新比较优势形成的内在逻辑。 

    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不是凭空发展起来的,而是在政策引导下,在以汽油和柴油发动机为动力的汽车工业有了一定发展成就后一步步取得的。新能源汽车的优势在于,导入了新能源、人工智能、信息系统和数字芯片技术,从而减少了对传统发动机制造和精密化的不断改进过程,实现以新动力替代传统汽车核心技术研发。这些新技术的融入,给中国建立在高智能基础上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带来了发展活力和成本优势。同时,新能源汽车规模化生产和销售,也带来了成本上的新比较优势。图5展示了近年来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增长态势。

    图5 2020—2023 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销量及占比

    资料来源: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布数据整理。

    可以看出,近年来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数量快速增长, 由2020年的6.9万辆飞速增长至2023年的120.3万辆,占汽车出口总量的比重逐年升高, 截至2023年,这一比重已高达24.5%。这意味着,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出口规模迅速扩大,逐渐成为汽车行业的重要支撑。

    表 2020—2023 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金额与单价

    资料来源:根据海关总署和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布数据计算得到。

    除了出口数量规模,上表展示了2020—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金额与单价变化情况,可以看出近年来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金额不断增长,同时单价逐渐降低。2020—2023 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金额迅速攀升,年均增长率高达148.8%。与此同时,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单价逐步下降,这意味着中国逐渐展现出新能源汽车的成本优势, 在技术不断突破、质量不断提升的同时,提供极具吸引力的价格。因此,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已经在价格和总量上初步形成对外贸易的新比较优势。

    需要注意的是,价格更为低廉的新能源汽车正在逐步替代传统柴油或汽油汽车,这是不可避免的。这种替代发生的原因在于,新能源汽车具有相对低的制造成本,并且与新技术逐步融合,尤其是随着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融入新能源汽车的生产制造,极大增强了汽车的数智化程度,使新能源汽车逐渐被消费者接受,因此,其市场占有率的增长也是必然的。而且,新能源汽车的生产和销售并不仅仅发生在中国,美国的特斯拉、德国的大众、法国的雪铁龙等都在生产新能源汽车并推向国际市场。可以预见,新能源汽车在数字化、智能化和绿色化的今天将会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所接受。

    尽管新能源车等新比较优势正在拉动对外贸易增长,但是新比较优势要顺利发挥带动经济增长的作用,还面临一些挑战。

    2024年5月14日,美国宣布在原有对华施加301关税的基础上,进一步对自华进口的电动汽车、锂电池、光伏电池、关键矿产、半导体及钢铝、港口起重机、个人防护装备等产品加征关税。其中,针对中国电动汽车的关税将从目前的25%提高到100%。紧接着7月4日,欧盟委员会从自身市场利益保护出发,披露了对从中国进口的纯电动汽车加征最终反补贴税的初步裁定, 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17.4%— 37.6%的临时反补贴税。中国出口到欧盟的新能源汽车将面临反补贴税的风险。

    回顾历史,经济全球化不主要依靠政策驱动,很大程度上是靠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生产应向着更高质量、更智能化和绿色化发展。我们期待, 一个经济全球化的自由贸易环境重新回归。

    作者单位:南开大学

    Visits: 7

    评论被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