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服务贸易协会课题组
内容提要:
2023年以来,我国服务贸易逐步走出疫情影响,进出口规模连创新高,复苏态势持续向好,发展潜力进一步释放。下一步,建议从深化国内改革开放、增强数字贸易竞争力、创新服务贸易政策工具、完善产业配套措施、加强国际合作等五个方面入手,采取更加积极有效的政策举措,创新提升服务贸易。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创新提升服务贸易”新要求,为我国持续推进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和路径。2023年以来, 我国服务贸易逐步走出疫情影响,进出口规模连创新高,复苏态势持续向好,尤其是2024 年上半年,服务出口和进口双双实现两位数增长,发展潜力进一步释放。面对当前国际环境复杂多变等诸多挑战,如何巩固和增强服务贸易回升质量、加快形成经济增长新动能,成为一个亟待深入研究的重要问题。中国服务贸易协会课题组为此开展了专题调研, 在深入分析服务贸易运行主要特点、存在问题及其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五个方面的政策建议,供相关政府部门决策参考。
北京首钢园将优化更新亮相服贸会。2024 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将于9 月12 日至16 日在国家会议中心和首钢园区举办,主题为“全球服务,互惠共享”。 图/ 中新社
我国服务贸易复苏态势持续向好
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国际收支统计计算,2024年上半年,我国服务贸易总额同比增长14.9%,比2023年全年增速提高4.6个百分点,延续了2021年以来两位数的增长态势,复苏趋势进一步加强。
(一)服务出口实现较快增长
今年上半年,我国服务出口达到12624亿元,同比增长12.2%。这一增长水平和2023 年同期、全年服务出口增长分别下降7.6%、7.7%相比,实现明显好转,展现了2024年以来服务出口强劲复苏的积极态势。
分季度来看,二季度同比增长14.2%,比一季度提升了3.8个百分点,服务出口复苏有所加快。分行业来看,12个项目中,旅行服务出口同比增长1.65倍,增幅最大,比上年同期提高1 . 1 倍; 仅此一项因素的影响,带动全部服务出口增速提升了6.6个百分点,增长贡献率超过50%。2023年以来,我国扩大面向多国游客的免签措施,着力完善外籍人士来华学习、工作和参加商务活动的相关政策环境,对于促进旅行服务出口大幅度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期,建设、运输、维护和维修、个人文化娱乐等服务出口均实现12%以上较快增长,为服务出口总体回升作出了积极贡献。
从结构来看,旅行服务出口占比达到9.4%,比上年同期提高了5 . 4 个百分点, 涨幅最大,在服务出口中的重要性明显提升;上半年, 其他商业服务、运输以及电信、计算机和信息传输服务出口占比位居前三,继续保持最大出口项目的重要地位。
(二)服务进口延续复苏态势
今年上半年,我国服务进口达到21307亿元,同比增长16.5%,比2023年同期回落了7.2个百分点,其中二季度同比增长降至14.2%,比一季度回落4.6个百分点,2023年以来强劲复苏趋势逐步放缓。预计服务进口受国内服务消费需求变化影响,将进入与出口增速接近的较为平缓的增长阶段。
分行业来看,今年上半年,服务进口同比增幅在25% 以上的项目主要有两类,即以个人及文化娱乐、旅行等居民生活消费为主的服务进口和加工、建设、维护维修等生产性服务进口,前者国内消费需求因受疫情冲击影响较大,目前尚处于较快恢复期,后者则可能与我国加快海外投资布局存在一定因果关系。
从进口行业结构来看,旅行服务进口继续保持第一大进口项目的重要地位,占全部进口的四成;运输服务进口位居第二,占比达27.4%;位居第三的是其他商业服务,占比为10.1%,充分展现了这三大类服务进口在满足国内服务消费需求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
2024 荷兰国际旅游展开展,中国展台首度亮相。图为展台标注中国已对荷兰实施单方面免签入境政策,参展观众驻足了解中国旅游导览手册。 图/ 中新社
(三)贸易失衡持续扩大压力趋于缓解
今年上半年,因服务进口增长快于出口,贸易逆差由2023年同期的7049亿元扩大到8683亿元;从贸易平衡指数来看,2024年上半年达到-25.6%,也比上年同期扩大了1.7个百分点,实际贸易失衡程度有所扩大。但分季度来看,服务进口增长速度逐步回落并与出口增速接近,贸易失衡持续扩大压力有所缓解。例如,一季度出口同比增速比进口低8.4个百分点,但二季度提升到14.2%的与进口增速相同水平,且贸易失衡指数略小于2023年同期。
今年上半年,加工服务、维护和维修、建设、金融服务、电信、计算机和信息传输服务、其他商业服务等项目保持了贸易顺差;其中,建设、电信、计算机和信息传输服务的顺差规模有所扩大,对于减缓贸易失衡压力产生了积极影响。
(四)服务出口复苏助力国内总需求增长
上半年,我国服务出口占“货物+服务”出口总额的比重达到10.2%,比上年同期提高0.6个百分点;对同比增长的贡献率更是提高到20.3%, 在推动“货物+服务”海外需求稳定增长中的重要性有所提升。
另外,课题组根据国家统计局名义GDP数据计算,今年上半年,我国服务出口占同期国内总需求(名义GDP)的比重达到2.05%,比上年提高0.15 个百分点。2023年我国服务出口下降7.7%,仅此一项因素的影响,导致当年国内总需求名义增速下降了0.18个百分点。从2024年上半年情况来看,我国服务出口同比增长12.2%,拉动名义GDP增长达0.23个百分点,对助推经济复苏作出了积极贡献。
服务贸易运行中的结构性问题不容忽视
2023年以来服务贸易运行中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国际竞争力不够强、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相对有限等现象仍然存在,须引起高度重视。
一是服务贸易净出口(出口-进口)规模回升导致海外服务净需求对国内总需求增长的贡献下降。2020年和2021 年,受新冠疫情冲击,国内服务进口受限,贸易失衡问题明显改善,服务贸易逆差缩小, 使得海外服务净出口对国内总需求增长的贡献由负转正,分别拉升名义GDP增速达0.52、0.32个百分点,对稳定经济增长作出了积极贡献。2023年, 随着疫后服务进口复苏加快, 贸易逆差重回疫前水平,从支出法GDP核算角度来看,海外服务净出口扩大导致当年GDP 名义增速下降0.89个百分点。2024年上半年,贸易逆差同比增加,将同期名义GDP增速拉低0.28个百分点。
二是旅行、运输等重点领域贸易失衡较为突出。上半年,旅行服务逆差达到7368 亿元,相当于全部服务逆差额的85%,成为导致总体服务贸易逆差增加的最大影响因素。从贸易特化系数来看,疫情之前的2019年我国旅行服务逆差失衡曾经达到-76.9%,疫情期间有所缩小,2023年之后再度明显扩大,预计今后仍会保持-70%左右的较大失衡水平。另外,运输、知识产权使用费、保险和养老金、个人、文化和娱乐服务的收支逆差趋势仍未出现明显改善。
图为2024 年服贸会媒体吹风会现场。 图/ 中新社
三是服务出口增长行业分化明显。上半年,保险和养老金、金融服务出口分别同比下降69.4%、11.7%,导致服务总出口增速合计下降2.7个百分点。加工服务出口同比仅增长0.2%;电信、计算机和信息传输服务出口5月份以来连续两个月出现负增长,对上半年总出口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减弱。保险养老金服务、加工服务、维护和修理服务出口规模尚未恢复到2019年同期水平。从国际比较来看,根据世贸组织统计,2023年中国在全球服务出口排名由上年的第4位下降到第5位;2024年上半年, 服务出口占名义GDP比重仅为2.05%,不及全球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总体规模偏小的特点尚未明显改善。
四是技术和资金密集型服务进口增长有所下降。上半年,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金融服务、保险和养老金服务进口出现负增长,不能排除境外技术输出限制和投资者预期下降等因素的影响,技术和金融要素引进的不确定性增加。
课题组调研结果表明, 服务贸易运行中存在的较多结构性问题,除了受国际商品和服务市场波动加剧、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等短期因素的影响之外,以下几个方面的长期性制约因素尤其要高度重视。
一是国内规制改革待深入。据世贸组织估计,监管政策不透明、许可审批流程繁琐等监管规制所产生的成本约占服务贸易总成本的40%,相当于货物贸易成本的两倍。调查结果显示,在我国一些城市和行业领域,限制性政策实施透明度还有待进一步加强、许可审批项目和程序还有简化的空间。
二是对服务贸易重要性的认识须加强。长期以来,我国制造业承担了参与国际分工、提高中国货物贸易全球市场份额的重要功能;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的主要方向是满足国内市场需求,跨境服务贸易政策环境建设起步较晚,尚未形成堪与货物贸易相比的服务贸易统计、动态运行监测、质量评价和促进政策体系,存在政策引导不足、配套措施不够完善和政策碎片化等问题。此外,从事跨境贸易业务的企业既没有明确区分货物和服务交易的积极意愿,也缺乏必要的核算机制,导致服务贸易被低估,发展环境建设滞后等问题。
三是政策敏感性较强。近年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经济政策泛安全化、泛意识形态化倾向加剧,严重阻碍了高新技术企业正常市场经营活动,为我国企业跨境服务贸易设置了重重壁垒。以内容服务为主的教育、文化、传媒等服务的跨境交易监管更趋严格, 企业跨境服务交易成本相应上升,正常市场活动受到一定影响。
四是产业和人才支撑能力偏弱。一方面,我国的服务业依托巨大人口规模,主要服务国内的生产和消费需要,在国内服务市场准入开放不足的条件下,增强国际竞争优势的动力相对较弱,对提升服务贸易竞争力的支撑作用相对有限。另一方面,国内知识密集型服务和专业技术类服务领域人才存在较大缺口,知识复合型和创新型人才储备不足,再加上尚未形成覆盖范围广泛的双边和区域专业技术人才资质互认体系,自然人移动方式的专业技术服务自由化便利化水平偏低,以自然人流动方式的人才引进面临较多政策壁垒,人才供给难以满足服务贸易升级转型的需要。
五是服务贸易基础设施和配套环境待优化。随着数字技术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我国的数字化、智能化服务水平显著提升,居世界领先水平。但是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在跨境服务消费领域,存在两大“不适应”。其一,国内消费者前往海外,较难适应重返现金或信用卡支付习惯;其二, 国外消费者进入中国,无法适应支付宝、微信等数字化支付手段广泛使用的环境。跨境服务消费者“望而却步”,对旅游业等服务贸易的制约仍然突出。从生产性服务业来看,我国企业对外投资持续扩大,大批企业在境外投资设厂,但是企业需要的金融保险、运输、信息、技术研发等服务配套企业跟进缓慢,失去了境外生产性服务业的市场机会。除此之外,我国软件技术与信息服务处于产业链中低端,基础软件、工业软件以及关键核心技术等仍受制于美国等发达国家;运输服务、电信服务、金融服务、文化服务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竞争力不够强。
创新提升服务贸易的政策着力点
针对我国服务贸易运行存在的结构性失衡和经济增长赋能效应不足等长期性问题,应当坚持促进服务出口加快增长以逐步缩小服务贸易逆差的政策方向。课题组建议从深化国内改革开放、增强数字贸易竞争力、创新服务贸易政策工具、完善产业配套措施、加强国际合作等五个方面入手,采取更加积极有效的政策举措。
(一)深化国内规制改革和服务业对外开放
破除服务贸易发展面临的诸多制约,关键在于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持续推进国内规制改革和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不断优化服务贸易企业国际化运营环境。
一是贯彻党的二十大报告作出的推进制度型开放的重大部署。重点放宽教育、医疗、金融、电信、文化、旅游等现代服务业的投资准入和市场准入限制,明确缩短全国版服务贸易负面清单的时间表和路线图,扩大服务业开放试点工作范围,允许具有资质境外旅行社及旅游相关服务机构开展商业存在或跨境服务业务。
二是全面启动世贸组织《服务贸易国内规制参考文件》实施工作。依据相关要求,全面清理和调整我国已发布实施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等相关国内规定,切实解决服务贸易存在的“准入不准营”问题,提升服务贸易相关许可、资质和技术标准的政策透明度,提高国际服务贸易企业获取相关从业许可和资质的可预见性,降低从业许可和资质的申请时间及成本。
三是持续推进内外资一致的市场准入规制改革。对接多边规则改革方向,查找并清理法律法规、行政管理、公共服务、环保要求、社会治理等方面存在的不符措施,建立健全服务政府采购、知识产权保护、劳动待遇、环境标准、数字流动等方面的规则制度,深化国内市场化改革和法治化体系建设。
四是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加快推进自贸试验区和海南自贸港高水平制度型开放。加大自贸试验区版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和服务贸易负面清单缩减力度,在自贸试验区全面试点《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高水平服务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政策。
(二)增强数字贸易国际竞争力
数字贸易竞争力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体现。为抢占全球数字经济制高点,当务之急是巩固和提升我国跨境电子商务领域的领先优势,推动电子商务标准、运营模式、服务平台“走出去”,参与和引领全球数字贸易规则制定、实行数字跨境流动便利化,丰富服务业新内容和新业态,不断开辟服务贸易快速发展新赛道。
一是推动跨境电子商务提质增效。我国的跨境电子商务依托国内强大制造业实力和“互联网+”数字技术手段, 全球市场份额和影响力不断提升,成为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数字化商业服务业态。随着主要市场竞争加剧、部分国家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等挑战不断增加,跨境电子商务转型升级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日趋凸显。加快推进跨境电子商务服务标准和评价体系建设、培育跨境电商服务贸易新业态、探索大宗商品进口零售交易模式、创新海外仓监管合作、增强数字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等应成为首要政策着力点。
二是对标国际和区域数字贸易新规则。积极构建非歧视性数字贸易企业投资和市场准入规则,允许交易者自主选择电子认证技术和模式,推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后续谈判,完善电子商务章节例外条款,将其纳入成员间争端解决机制范围。
三是全面复制和推广自贸试验区数字安全有序跨境流动管理经验。优化国际互联网接入管制标准,禁止数字存储和计算中心本地化要求,禁止源代码公开要求,允许以商业为目的的电子信息跨境自由传输。探索设立数字“境内关外”特殊区域,为境内外数字服务商开展离岸数字服务提供平台支撑。
四是加强数字知识产权保护。制定和实施数字知识产权确权和交易办法,建立数字存证及质押信用管理机制,保护数字接受者同意权,增加追索权。
(三)创新服务贸易政策工具
货物贸易促进政策不断加强和完善,对我国跻身全球贸易大国前列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积累了成功经验。近年来服务贸易政策创新取得明显进展,但和货物贸易促进机制及其政策体系相比,其政策环境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当务之急是加快推进服务贸易政策创新不断取得新成效。
一是建立健全服务贸易统计信息发布和政府业绩评价考核体系。缺少服务贸易统计信息定期发布的机制和载体, 是导致社会公众对服务贸易认知度偏低、理论和政策研究缺乏实证支撑、政府和企业决策依据不足的重要原因之一。我国应在已有国际收支统计核算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分国别和分细化行业、分地区、分市场主体类型的服务贸易统计,并通过各级官方统计年鉴、统计报告、新闻发布和数据库等方式定期发布。政府要结合对经济发展形势和业绩考核的实际需要开展综合性评估,将服务贸易相关指标列入评价指标体系,形成较强的政策引导效应;支持行业协会商会密切跟踪企业服务贸易活动的动态变化,发布调研分析和政策研究报告,供政府和企业决策参考;引导企业建立专业服务贸易核算统计和数据库,为技术创新、员工培训、经营决策和满足监管要求提供有力支撑。
二是创新服务贸易统计分析工具。根据世贸组织发布的报告,在全球以增加值计算的贸易总额中,服务贸易占有一半的份额,凸显了服务贸易对带动各经济体国内增加值增长的重要性。政府应借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等国际组织经验,在完善国民经济核算平衡表和国际投入产出表统计基础上,鼓励智库、大学和行业组织开展基于增加值核算的对外贸易数据分析和研究, 支持各类教育机构设置服务贸易相关学科、专业,培养技能型和中高端专业人才,增加服务分析师等人才储备。
三是推出更多服务贸易鼓励性政策。服务贸易发展在扩大数字技术场景、促进绿色低碳、优化就业民生和中小微企业包容性增长等领域具有独特优势,与高质量发展战略和提升新质生产力的方向高度契合,应当加强政策激励。需要进一步优化服务贸易先进技术企业认定标准和程序,对入驻自贸试验区、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等特殊区域、达到一定业绩水平的知识密集型服务出口实行税收优惠政策,试行服务出口退税和增值税抵扣便利化措施;应当允许具备一定资质的国家级行业协会组织开展服务贸易企业评价评选活动,定期发布优秀企业榜单, 提升优质服务品牌的社会影响力。
四是加大财政、金融政策支持力度。建议增设服务贸易发展基金和新市场开拓基金, 创新出口信用保险、政策性贷款和融资担保手段,简化服务进出口结售汇审批和真实性核准程序,允许以合同和企业结算单据申请必要的结售汇额度。建议支持企业以出口信用保险作为商业融资抵押凭据; 鼓励服务贸易企业开展离岸服务业务,促进中资金融、会计、物流、供应链整合等服务类企业扩大海外投资布局,简化中资金融机构“内保外贷” 风控审查程序和标准,提高企业离岸业务真实性的核准便利化水平。
(四)完善产业配套措施
因配套措施缺失而导致政策效应难达预期、甚至出现政策空转,是企业反映较多的问题之一。服务贸易由于本身所具有的敏感性、复杂性,对配套措施的要求更为严格。制定和出台新的服务贸易政策,政府部门要把需要配套的情况摸清吃透,针对实际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加强相关部门之间的政策协同和政策系统集成。
一是完善加工和修理服务政策环境。加工服务和维护维修作为我国具有传统竞争优势的服务项目,疫后复苏进展缓慢,除了受全球货物贸易和跨境投资持续低迷的拖累之外, 加工贸易和保税维护修理配套政策缺失也是其中原因之一。为了提升自贸试验区和保税区保税维护修理政策成效,需要对旧机电设备进口限制政策进行调整,允许国内生产的旧设备回流本土进行售后维护、修理,进一步完善加工贸易保证金保险工具,降低企业加工服务的资金占用成本。
二是进一步扩大旅游和商务免签适用范围。提高国际游客和商务服务人员往来便利化,完善国内地名和设施标识、消费支付、信息咨询服务,规定人工服务配套义务,增强社会服务包容性。
三是对港澳台地区单边开放专业技术资质认定和专业服务业务许可,放宽获得海外专业技术资质的华侨华人服务国内专业活动的资格认定和许可条件,促进境外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以远程办公方式为内地企业和个人提供技术服务,提升国际化人才对服务贸易的支撑作用。
四是加强外籍专业技术和商务人员在华居住、学习、工作和生活、教育、医疗等服务保障,打造一流人文环境和服务贸易营商环境。
(五)加强服务贸易领域国际合作
在当前西方国家经贸问题泛安全化、泛政治化现象日趋明显,地缘政治冲突矛盾更加突出的背景下,加强和深化多边、区域和双边经济合作, 有利于巩固和扩大朋友圈,共享服务贸易实践经验和发展机遇,优化全球服务贸易市场布局,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国际竞争力。
一是深化服务贸易领域双边合作。推动双边电信和金融合作,实现智能化网络平台互联互通和在线支付系统落地; 提升人文和教育交流水平,扩大旅游和商务人员往来便利化;增加互派留学生数量,提升跨境医疗健康服务便利化和医疗保险适用率。
二是积极推动多边服务贸易规则制定。加强服务贸易发展经验分享和知识交流,主动参与和引领电子商务、环境产品等诸边谈判,促进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改革。
三是推动共建“一带一路”框架下的民心相通高质量发展。促进区域各国之间教育、医疗、旅游和文化合作, 提升区域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发展水平。
四是加快实施自贸区提升战略。参照中国—东盟自贸协定逐步升级的成功经验,对已有自贸协定进行全面升级, 尤其是在服务贸易和投资领域实行更高水平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对部分发展水平较低的协定伙伴,可按照单边主动开放原则,允许其保留适度过渡期或例外安排;积极推进RCEP后续谈判,升级服务贸易自由化条款,主动将正面清单承诺的过渡期缩短至3年;加快在海南自贸港推进服务贸易负面清单升级工作,全面开展对标CPTPP服务贸易自由化压力测试,为加入CPTPP、实现高标准服务贸易自由化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略。本文中数据,除特别注明之外,均来自课题组基于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的国际收支平衡表的计算结果。)
中国服务贸易协会课题组
组 长:
赵晋平(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原部长、中国服务贸易协会副会长)
副组长:
仲泽宇(中国服务贸易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成 员:
李 俊(中国服务贸易协会副秘书长)
王海文(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经济学院院长、教授)
孙俊新(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经济学院副院长、教授)
王思语(上海对外经贸大学贸易谈判学院副教授)
刘 霞(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经济学院副教授)
贾瑞哲(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经济学院讲师)
张 昕(北京联合大学商务学院讲师)
Visits: 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