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交媒体对年轻一代的影响力不容忽视。
  • 电动汽车的普及推动了能源行业的转型,减少了对化石燃料的依赖。
  • 随着在线健身和虚拟健身课程的流行,健身方式正在发生变化。
  • 社交媒体的普及改变了人们的交流方式,但过度依赖也需谨慎。
  • 海洋塑料污染问题引起了全球范围内的环保行动。
  • 全球健康危机加速了医疗保健行业的数字化转型。
  • 在线健身和虚拟健身课程在疫情期间迅速流行。
  •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养老服务和健康管理需求日益增长。
  • 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引起了全球对自然保护的重视。
  • 网络安全威胁日益严峻,企业需要加强防御措施。
  • 气候变化导致的极端天气事件频发,全球减排行动迫在眉睫。
  • 生物技术在医药领域的应用为治疗复杂疾病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 生物技术在医药领域的应用带来了新的突破和挑战。
  • 隐私保护和数据安全成为数字时代的重要议题。
  • 海洋塑料污染问题引起了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关注。
  •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可持续消费成为新的消费趋势。
  • 网络安全漏洞频发,个人信息保护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 气候变化引发的极端天气事件促使国际社会加强减排承诺。
  • 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如机器人手术和智能诊断,正在改变治疗方式。
  • 人工智能在医疗诊断中的潜力正在被逐渐发掘。
  • 移动支付和数字货币的普及正在改变人们的支付习惯。
  • 随着全球健康危机的持续,公共卫生体系的完善成为紧迫议题。
  • 社交媒体的算法透明度问题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关注。
  • 随着全球疫苗接种率的提高,经济复苏的希望逐渐增强。
  • 人工智能在各个行业的应用正推动着生产力的革命。
  • 把握低空经济发展三“航道” 

    把握低空经济发展三“航道” 

    0

    金 伟

    内容提要: 

    低空经济是以低空飞行活动为牵引,辐射带动相关领域融合发展的综合性经济形态。低空经济的上半场看欧美,下半场看中国。发展低空经济,应把握飞行应用、研发制造、基础设施三个方面,统筹部署、系统推进,加快构建以无人机和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eVTOL)等新兴通航为主导的发展新模式。

    最近,党中央作出打造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战略部署,各地各部门纷纷抓紧布局这一新赛道,出台系列政策举措,力图赢得先机,我国低空经济发展迎来空前热潮。

    低空经济是以飞行应用为牵引、以装备技术为支撑、以基础设施为保障的综合性经济形态。发展低空经济,应把握好这三方面,加快释放空域资源、开发应用场景,加快技术装备研制、提供有效供给,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网络化布局,构建以无人机和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eVTOL)等新兴通航为主导的发展新模式。

    安徽芜湖举办低空经济发展创新成果展览。 图/ 中新社

    低空经济是“飞”出来的

    低空经济重在低空飞行活动,是航空产业在低空领域的经济形态体现,与通用航空的主体内容基本一致。通用航空可分为以使用有人驾驶飞行器为主的传统通航活动和以使用无人机、eVTOL等为主的新通航。在传统通航领域美欧优势明显,新通航特别是无人机领域我国优势突出。从国内外来看,低空经济发展受市场、技术、政策等要素驱动,但飞起来才是低空经济及通航产业发展的最大动力。

    (一)大量低空飞行应用是美欧国家传统通航发达的根本原因

    美国是传统通航最为发达的国家,据通用航空制造商协会(GAMA)数据,在目前全球44万架通用航空器(指传统通用飞机、直升机等)中, 美国占比将近一半,年飞行小时数高达2400万。《确保美国航空增长和有力领导地位法案》认为,美国航空系统取得该成就依赖于通用航空的坚实基础。欧洲通用航空器数量也占到了全球的近三分之一。总结美欧通航发达的经验和因素,主要在于:一是低空空域开放度高,大多数低空空域面向公众开放;二是飞行环境氛围好,政府为广大想飞要飞者创造条件,随时起降、即报即飞、安全自负;三是飞行受众基数大,量大面广的商务、私人出行占其整个通航飞行的60%以上。

    (二)我国低空经济政策条件已具备,但飞行应用还有待推进

    2023年以来,全国已有26 个省市区发布了低空经济相关政策,专门的政策文件有30 多份,18个省份将低空经济写入2024年地方政府工作报告。同时,国家也明确了G、W两类非管制空域,出台了无人机管理法规,建设运行了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综合管理平台(UOM平台)并划设了适飞空域。

    但也要看到,我国低空经济规模体量还不大,传统通航运营企业靠补贴维持的状况仍未改变。一是低空空域开放有待进一步推进。全域开放仅限于试点省市内,跨区域飞行难度仍较大,即报即飞等还不能实现。二是低空飞行需求有待进一步释放。飞行培训小时数占比高达70%,低空旅游、空中摆渡、私人飞行、无人机物流等新业态尚未激发出来。三是低空监管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传统通航飞行安全责任以政府为主,新场景新应用标准规则有所欠缺,不能适应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近年来,山东省日照市低空空域改革初见成效,是华东地区划设低空飞行空域最大的城市。 图/ 中新社

    低空经济离不开技术、装备的支撑

    技术、装备是推动低空经济成为新增长极的关键,低空飞行应用、基础设施、服务保障、安全监管等都需要技术和装备提供支撑,包括低空飞行器、地面配套服务系统和设备、低空监管系统和反制设备等在内的低空装备是低空经济产业链中的重要环节。在低空经济热潮下,对于技术和装备的发展,需要冷静思考并同步推进。

    (一)美欧国家在有人机相关技术装备领域占据领先优势,奠定了其传统通航发达的根基

    据GAMA数据,近年来全球通用飞机年产量在2800架左右,其中美国接近2000架。塞斯纳、庞巴迪、湾流等喷气公务机以及塞斯纳、空中拖拉机、皮拉图斯等涡桨飞机年交付量占全球比重55%以上,空客、贝尔、罗宾逊、莱昂纳多等直升机年交付量占全球比重接近95%,普惠涡桨/涡轴发动机、Rotax活塞发动机等始终垄断着相应有人机和无人机市场,霍尼韦尔、佳明、BAE、赛峰等在航电、飞控、电机等领域一直处于绝对优势地位。基于此,美欧在无人机特别是eVTOL领域也在持续发力, 通过制定法案、发布标准路线图、颁布优先事项及愿景战略等大力推进,而且其eVTOL 已走在前列。美国提出,2028 年前实现无人机、eVTOL等规模化运营;欧洲也明确,新通航概念需要标准支持。

    (二)我国在无人机和eVTOL相关技术装备领域有比较优势,具备新通航换道超车的条件

    近年来,我国低空飞行器研制不断突破,取得中国民航型号合格证的无人机产品已有5款,eVTOL领域颁布全球首张型号合格证(TC证)。民航等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我国注册无人机达到126.7 万架,飞行总小时数2311万小时,产值规模达1500亿元,远远高于有人机。我国无人机年产量300余万架,消费级无人机占据全球70%以上市场份额,工业级占一半以上,已形成完善的电动无人机供应链体系及轻小型多旋翼、中大型垂直起降、大型固定翼等无人机产业链布局。eVTOL研制单位有30余家,无人机应用服务、低空智联网等服务提供商开始涌现。同时,我国拥有强大的5G、北斗、动力电池、数字经济等技术和产业基础, 有利于处于创新前沿的无人机及eVTOL跨界融合发展。

    然而也要看到, 全球eVTOL都面临续航时间短、噪音大等困境,难以满足市场需要,新兴的低空飞行器安全性、可靠性还有待提升。我国在低空技术装备领域还存在一些短板,亟须加快突破以满足低空经济发展需要。

    低空经济需要基础设施建设保障

    低空经济的体系化布局、整体性推进离不开基础设施的保障和支撑,包括地面和空中的,特别是适应无人机和eVTOL飞行及监管需要的新型基础设施,需前瞻谋划和统筹建设。

    (一)标准化、网络化的基础设施是低空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

    美国传统通航之所以领先, 还在于拥有2 万多个机场、3000多家固定基地运营商等,基础设施体系十分健全。深圳低空经济之所以走在全国前列,除了拥有完善的产业链配套体系、潜力巨大的应用场景、创新活跃的产业环境之外,还有超前布局的低空智联融合基础设施。低空改革各试点省份之所以成效明显,也是因为建成了标准化、网络化、全覆盖的低空监视系统和飞行服务保障网络平台, 可以实现低空飞行“一窗受理、一网通办、全域服务”。面对万亿级的低空经济,亟须批量建设基础设施,构建空中“路网”。

    (二)具备垂直起降、智能互联特征的新型基础设施是低空经济未来急需的

    低空经济的产业特点,决定了飞行应用及服务将占主导地位。据德国无人机专业研究机构DRONEII统计,全球无人机服务市场已经占到了整个无人机市场的70%以上, 这就特别需要相适应的基础设施来满足。随着技术的发展及政策的引导推动,未来低空飞行将变得跟汽车一样,自主驾驶、普遍应用, 大规模有人机无人机高效融合,起降及服务设施与城乡规划一体,满足随时起降、即报即飞需要的地面和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将不断增长。美欧也在大力支持垂直机场、氢能机场、U-SPACE、UTM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商发展。适应超大量有序飞行和监管,我国也迫切需要加快建设智能化、协同型、立体式的新型基础设施。

    探索低空经济发展新模式

    低空经济上半场看欧美, 下半场看中国。低空经济发展,安全尤为重要;低空经济作为新兴业态,前期政策支持也很重要。应抓住产业热度、优势领域及政策支持契机, 以无人机及eVTOL为主导, 加快构建智能绿色的产品技术体系、互联互通的基础设施体系、安全高效的监管服务体系及经济便利的低空飞行生态,推动低空经济发展由政策驱动向市场牵引模式转变。

    (一)大力拓展低空应用

    一是加快释放空域资源, 完善G类、W类非管制空域飞行规则,划设高韧性低空航路,由点成线、由线成片,建立全国统一、立体分层、协同高效、军地民共享的低空空域网络,加快促进有人机与无人机融合飞行。二是改革安全监管制度,将从事公共飞行服务以外的安全责任由监管方放给企业或个人, 利用现有政策手段,加快低空监管、反制、服务等系统设备应用。三是大力推动低空新兴消费发展。着力开发应用场景,鼓励地方结合实际需求,充分挖掘应用场景。聚焦应急、运输、安防、巡护及智慧城市建设等潜力巨大的市场,加快开展应用。同时,加快制定无人机及eVTOL行业应用标准。四是积极拓展低空服务,推进低空飞行服务、试飞验证、维修培训、解决方案等发展。

    (二)强化低空制造发展

    一是加快低空装备研制。积极布局无人化、数字化、绿色化航空技术,加强智能、高效、降噪等技术研究,着力突破有人机关键配套系统、部件,无人机传感器、芯片, eVTOL高功率电机、航电系统等关键技术,支持发展混动系统。二是提升技术创新能力,推动跨领域技术交叉融合创新。建立大型无人机及eVTOL安全性可靠性重点实验室,加强其适航验证。三是开展低空装备示范应用。在应急救援、摆渡飞行、短途运输等公共服务领域率先开展示范,推广应用一批先进适用的低空飞行器。

    (三)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聚焦地面基础设施, 统一标准、统筹布局,协同推进垂直起降、充电/加氢、维修维护等基础设施建设。二是聚焦空中基础设施,加强通信、导航、监视、气象及飞行服务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低空智联网建设部署, 建成全国性的数字化空域系统、低空智能融合基础设施。完善数据标准,连通各地低空监视系统和飞行服务保障网络。三是围绕产业化需要, 合理布局无人机和eVTOL飞行测试、飞行培训等基础设施。结合智慧城市建设、农村电商物流推广等,统一建设新型低空基础设施,形成一体化的网络体系。

    (四)持续加大政策支持

    一是加强资金支持,有效引导资本投入,鼓励各地方对低空装备技术研发、飞行器应用、基础设施建设及飞行服务保障等方面进行资金支持。二是强化宣传引导,结合地方实际及低空飞行器现阶段优缺点,支持以县域为落点发展低空经济,合理布局产业链相应环节。支持建设低空装备制造先行区、低空经济发展示范区,有效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支持举办低空经济领域的会展赛事、科普教育活动,引导全社会广泛参与低空经济建设和产业发展。

    作者单位: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

    Visits: 147

    评论被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