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好统筹“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0

张俊伟

内容提要: 

高质量发展是质和量两方面的有机统一。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经济增长预期目标为5%左右”。文章从四个方面分析了该经济目标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措施,主要包括强化宏观调控力度,增强政策合力;着力扩大国内需求,充分发掘内生增长潜力;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以高质量供给创造新需求等。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高质量发展是质和量两方面的有机统一。概括讲,高质量发展对质的要求是要实现“质的有效提升”;而对量的要求则是要实现“量的合理增长”,亦即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经济工作的安排,就贯彻了上述要求。

维持较高经济增速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有经济学家做过测算, 我国经济增长速度自2010年以来呈持续下降态势,每年下降约0.43个百分点。结合上述趋势,考虑到当前我国经济面临的复杂局面,许多机构和个人作出了今年经济增长速度大体在4.5%左右的判断。即便如此,党中央、国务院仍然审时度势,决定把全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确定为5%左右。对此,《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经济增长预期目标为5% 左右,考虑了促进就业增收、防范化解风险等需要,并与‘十四五’规划和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相衔接,也考虑了经济增长潜力和支撑条件,体现了积极进取、奋发有为的要求”,从而全面阐述了把全年经济增速确定为5%左右的必要性。笔者理解,必要性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搞好宏观调控、稳定宏观经济运行大盘有助于创造相对宽松的市场环境,提振市场信心,为充分调动市场积极性、协力摆脱困难复杂局面创造良好外部条件。 图/ 中新社

一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目标的需要。党的二十大报告系统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提出了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蓝图。而要实现上述目标,关键要靠高质量发展。特别是,要实现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到2035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迈上新的大台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发展目标,离开了一定的增长速度是不可能的。

二是实现和平崛起的需要。中国要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实现和平崛起,不仅需要依靠硬实力,更要充分发挥软实力。增强硬实力固然离不开经济增长、科技进步和军事实力的增强;而发挥软实力也离不开一定的物质基础。富裕的物质生活、充实的精神生活、较高的幸福感和满意度、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等,如果没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和发展速度作为支撑, 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三是化解风险和矛盾的需要。在过去高速发展的过程中,我国经济社会积累了一定的矛盾和风险性因素。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只能通过发展来解决。只有维持一定的增长速度,才能为深化改革、化解风险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具体到当下,要有效化解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我们需要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两方面的积极性。而搞好宏观调控、稳定宏观经济运行大盘有助于创造相对宽松的市场环境,提振市场信心,为充分调动市场积极性、协力摆脱困难复杂局面创造良好外部条件。

四是实现其他宏观经济管理目标的需要。在宏观经济管理中,适度的经济增长是实现充分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乃至确保经济安全等目标的基础和前提。只有维持一定的增长速度,才能创造相应的工作机会、缓解就业难问题;才能维持市场供需平衡,遏制物价螺旋式下跌的局面;才能保证企业的盈利水平,有效提振海外投资者预期,改善国际收支;才能有效稳定市场预期,有效化解市场风险。今年确定5%左右的全年经济预期增长目标,是实现其他宏观经济管理目标(如,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国际收支保持基本平衡等)的客观需要。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以高质量供给创造新需求。 图/ 中新社

而从可能性角度看,《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综合分析研判,今年我国发展面临的环境仍是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我国具有显著的制度优势、超大规模市场的需求优势、产业体系完备的供给优势、高素质劳动者众多的人才优势,科技创新能力在持续提升,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在加快壮大,发展内生动力在不断积聚,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也不会改变,必须增强信心和底气”,已经系统阐明了今年确定5%左右经济增长目标的可行性。

实现5%左右增长目标的主要措施

《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了今年宏观经济管理工作的基本原则,那就是“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所谓“稳”,就是“各地区各部门要多出有利于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的政策,谨慎出台收缩性抑制性举措,清理和废止有悖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规定”;所谓“进”, 就是“该立的要积极主动立起来,该破的要在立的基础上坚决破,特别是要在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上积极进取”。围绕5%左右的经济增长目标,《政府工作报告》主要作了如下部署。

(一)强化宏观调控力度,增强政策合力

《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了今年宏观经济管理基本的政策取向和政策措施,即“强化宏观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加强政策工具创新和协调配合”。

关于积极的财政政策, 《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 “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其主要内容包括:明确2024年一般预算财政赤字率为3%,年度赤字规模为4.06万亿元,比2023 年增加1800亿元;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9万亿元、比上年增加1000亿元;从今年开始拟连续几年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专项用于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今年先发行1万亿元;去年10月向全国人大常委会申请发行的1万亿元特别国债中,有5000亿元结转今年使用。在财政资金的使用上, 《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 要大力优化支出结构,强化国家重大战略任务和基本民生财力保障;中央财政要加大对地方均衡性转移支付力度、适当向困难地区倾斜, 省级政府要推动财力下沉, 兜牢基层“三保”底线;要落实好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重点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等。

关于稳健的货币政策, 《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精准有效”。其主要内容包括: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加强总量和结构双重调节,盘活存量、提升效能,加大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避免资金沉淀空转;增强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大力发展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更好满足中小微企业融资需求等。

关于加强政策配合、增强政策合力,《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把非经济性政策纳入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各地区、各部门在制定政策时要认真听取和吸纳各方面意见,涉企政策要注重与市场沟通、回应企业关切;在实施政策时要强化协同联动、放大组合效应,防止顾此失彼、相互掣肘;同时,还要加强对政策执行情况的跟踪评估,以企业和群众满意度为重要标尺及时进行调整和完善等。

(二)着力扩大国内需求,充分发掘内生增长潜力

《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更好统筹消费和投资,增强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关于扩大消费支出,《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从增加收入、优化供给、减少限制性措施等方面综合施策,激发消费潜能。在培育壮大新型消费方面,《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实施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促进政策,积极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在稳定和扩大传统消费方面,要鼓励和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提振大宗消费。《政府工作报告》还明确提出,要支持社会力量提供社区服务,推动养老、育幼、家政等服务扩容提质;要开展“消费促进年”活动,实施“放心消费行动”,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进一步优化消费环境;要实施标准提升行动, 加快构建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的标准体系,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改善生活需要等。

关于扩大有效投资, 《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政府投资要重点支持科技创新、新型基础设施、节能减排降碳,加强民生等经济社会薄弱领域补短板,推进防洪排涝抗灾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各类生产设备、服务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加快实施“十四五”规划重大工程项目。《政府工作报告》还提出,今年中央预算内投资拟安排7000亿元;同时, 合理扩大地方专项债投向领域和用作资本金范围,额度分配向项目准备充分、投资效率较高的地区倾斜;实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鼓励民间资本参与重大项目建设。此外,还要进一步拆除各种藩篱,在更多领域让民间投资进得来、能发展、有作为。

(三)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以高质量供给创造新需求

《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充分发挥创新主导作用,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促进社会生产力实现新的跃升。围绕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培育壮大先进制造业集群,创建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区,打造更多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制造”品牌。围绕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巩固扩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领先优势,加快前沿新兴氢能、新材料、创新药等产业发展,积极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要制定未来产业发展规划,开辟量子技术、生命科学等新赛道,创建一批未来产业先导区。要鼓励发展创业投资、股权投资,优化产业投资基金功能。围绕推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制定支持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积极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促进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要开展“人工智能+” 行动,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要实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加快工业互联网规模化应用;要支持平台企业在促进创新、增加就业、国际竞争中大显身手;要适度超前建设数字基础设施,加快形成全国一体化算力体系等。

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求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无论是构建新型科技举国体制、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还是缩小地区之间、城乡之间收入差距,推动绿色发展, 提高安全发展水平,都要求政府积极作为, 要求有相应的政府投入作为支撑。

从《政府工作报告》中我们可以知道,今年财政赤字规模较去年增加1.28万亿元(其中,一般预算1800亿元;专项债100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10000亿元)。这些旨在以更大力度扩大内需、稳定经济增长的资金,被用于强化国家重大战略任务和基本民生财力保障,如支持产业基础再造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鼓励和引导消费,带动有效投资增长,增加就业支持力度,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补助标准,提高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标准,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步伐,提升粮食安全保障能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等, 全方位促进我国发展质量的有效提升。

作者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

评论被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