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光”共进,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绘就蓝图

0

本刊记者 杜悦英

“风”(风电)“光”(光伏发电)共进的蓬勃态势,将在未来一段时期内持续有力拓展,为新时代我国新能源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筑就新局。

近日, 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关于促进新时代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 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明确提出, 要实现到2030年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2亿千瓦以上的目标,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

就目标如何落地, 《方案》围绕创新新能源开发利用模式、加快构建适应新能源占比逐渐提高的新型电力系统、深化新能源领域“放管服”改革、支持引导新能源产业健康有序发展、保障新能源发展合理空间需求、充分发挥新能源的生态环境保护效益、完善支持新能源发展的财政金融政策等七个方面,提出21项具体政策举措。

接受《中国发展观察》记者采访的专家学者普遍表示, 《方案》因应了“双碳”战略下我国能源产业深化布局与绿色转型的大势, 出台十分及时,将成为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我国新能源产业健康有序推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指引。

《方案》出台意义重大,释放诸多积极信号

近年来,我国以风电、光伏发电为主体的新能源产业发展成就瞩目,装机规模居全球首位,发电量占比稳步提升, 成本逐渐下降,基本进入平价无补贴发展的新阶段。与此同时,新能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电力系统对大规模高比例新能源接网和消纳的适应性不足、土地资源约束明显等制约因素亦不容忽视。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郭焦锋研究员在接受《中国发展观察》杂志记者采访时表示, 《方案》在这样的产业发展背景下出台, 其最重要的意义在于推动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他进一步阐述, 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必然要求。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局势和新能源占比提升带来的供应波动性增加等风险,未来要保障传统油气进口、新能源矿产供应,能源安全保障范围更广、水平更高。面对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蔓延、极端天气事件频发、网络基础设施被攻击等具有重大影响的风险,我国能源系统韧性有待进一步增强。能源安全新旧风险交织,“十四五”时期能源安全保障将进入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的新阶段。要通过质量变革,提升新能源供应品质; 通过效率变革, 提升产供储销各环节效率;通过动力变革,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科技创新, 打通梗阻, 稳定终端能源价格,形成“用得起、用得稳、用得好”的新能源供应系统。

郭焦锋强调, 推动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构建现代能源体系,要“先立后破、以立为先”。加快发展新能源、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是推进能源革命和构建现代能源系统的重大举措。然而可再生能源存在的不稳定性、波动性等特征,使得能源供应系统可能产生不连续性和不可控性的隐患,且这种风险会随着其装机规模的不断增加而增大。客观上也导致当今电力系统对大规模高比例新能源接网和消纳的适应性仍显不足。因此,在大力发展新能源的同时,要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通盘谋划,传统能源逐步退出必须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的替代基础上。要加大力度规划建设以大型风光电基地为基础、以其周边清洁高效先进节能的煤电为支撑、以稳定安全可靠的特高压输变电线路为载体的新能源供给消纳体系。以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为着力点,积极推动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 稳步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

北京理工大学能源与环境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廖华教授在接受《中国发展观察》采访时认为,《方案》的出台非常及时。他说,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以前新能源基数小、速度快、补贴力度大,开发和应用场景也相对单一,对电力系统的适应性要求也较低。现在新能源产业规模提升,基本进入平价无补贴的阶段。根据国家“双碳”战略目标,新能源产业将持续快速发展,必须有新的可以大规模开发和利用的场景。这同时也对电力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他还强调, 《方案》的出台,向社会各界特别是市场主体进一步明确了我国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决心和行动部署,这一点非常重要,有助于增强市场主体的信心,有助于引导市场预期和企业投资方向,也有助于相关部门和各级政府更加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因地制宜地完善新能源发展各项举措。

廖华进而表示,《方案》的出台为我国新时代新能源发展提供了坚定的政策支撑,明确了未来的发展方向,顺应了我国实现“双碳”战略目标和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发展要求。他认为, 《方案》的出台,标志着我国的新能源产业全面融入经济社会发展,未来将有一大批新能源产业和新商业模式涌现出来。他同时表示,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本身就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和体现,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也将进一步促进和牵引整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特别是在当前,推进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对于扎实稳住经济、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也将发挥重要作用。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冯永晟对此持相同意见。他告诉《中国发展观察》记者,《方案》显示了国家坚定推进能源领域绿色低碳发展的决心,也体现了电力系统在整个能源转型中的关键地位,同时也向社会各界释放出积极信号,展现了新能源相关领域的众多投资机遇, 体现出新能源高质量发展对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作用。

他还谈到,《方案》出台将有利于新能源保持大规模发展的态势,有利于新型电力系统的发展,有利于政府新能源治理能力的提升,有利于新经济增长动能的培育。

《方案》聚焦发展关键,政策亮点频现

在接受《中国发展观察》记者采访时,专家学者普遍认为,《方案》的一系列要求与举措聚焦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问题,指向明确,亮点频现,是我国如期实现“双碳”目标坚实的政策基础。

郭焦锋表示, 《方案》的亮点之一是坚持统筹新能源开发和利用,推动能源系统实现分布式和集中式并举。一是加快推进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二是促进新能源开发利用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三是推动新能源在工业和建筑领域应用。在具备条件的工业企业、工业园区,加快发展分布式光伏、分散式风电等新能源项目,支持工业绿色微电网和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建设,推进多能互补高效利用,开展新能源电力直供电试点,提高终端用能的新能源电力比重。

《方案》的亮点之二是坚持“政府+市场”双轮驱动, 构建适应新能源占比逐渐提高的新型电力系统。一是政府方面,政策机制上,完善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制度; 规划理念革新上,全面提升电力系统调节能力和灵活性,着力提高配电网接纳分布式新能源的能力;体制机制创新上, 优化新能源项目接网流程,持续提高项目审批效率,推动电网企业建立新能源项目接网一站式服务平台,实现新能源项目接网全流程线上办理,大幅压缩接网时间。二是市场方面,稳妥推进新能源参与电力市场交易,支持新能源项目与用户开展直接交易,鼓励签订长期购售电协议;在电力现货市场试点地区,鼓励新能源项目以差价合约形式参与电力市场交易;健全新能源相关公共服务体系。

他还表示,加快构建适应新能源占比逐渐提高的新型电力系统也是《方案》的突出亮点,回答了新型电力系统是什么、建什么、如何建,以及相关的政策措施和市场机制等一系列问题。

在廖华看来, 《方案》有诸多可圈可点的内容, 特别是在创新新能源开发利用模式、保障新能源发展合理空间需求、深化新能源领域“放管服”改革等方面,举措明确具体,对于市场主体来说,都是实实在在的“干货”。

还有专家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十四五”期间“风光电” 等主要新能源实现平价无补贴上网,财政政策支持的方向和模式需要与时俱进,《方案》就加大财政金融支持政策的力度专门做出了重要安排,将对产业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郭焦锋强调, 《方案》重点解决新能源“ 立” 的问题,引导新能源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推动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明确了新能源产业发展政策和相关举措,紧密配合《“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实施,健全新能源发展政策体系。同时,从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提高国际化水平等方面支持新能源产业健康有序发展,以强化创新驱动,统筹发展与安全,促进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他还表示,新能源发展既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产业基础,也是支撑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有关数据显示,新能源产业增加值在2020年超过1 万亿元,到2030年有望超过3 万亿元,年均增速大于10%, 明显高于我国GDP的年均增速。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既形成了我国经济的“火车头” 和重要新增长点、带动产业链相关的产业发展,又作为动力源和基础原材料产业,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可靠的安全保障和坚实支撑。到2025 年,可再生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增量中占比有望超过50%, 我国可再生能源年利用量折合10亿吨标准煤,届时可再生能源年利用量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26亿吨、二氧化硫排放约50万吨、氮氧化物排放约60 万吨,减污降碳成效显著,将为实现“双碳”目标做出重要贡献。

评论被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