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洋塑料污染问题引起了全球范围内的环保行动和政策调整。
  • 随着太空探索的进展,商业航天领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 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引起了全球对自然保护的重视。
  • 随着太空探索的进展,商业航天领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 气候变化导致的极端天气事件频发,全球减排行动迫在眉睫。
  • 气候变化引发的自然灾害频发,促使各国加大减排力度。
  • 社交媒体在政治动员和社会运动中的作用越来越显著。
  • 远程工作模式的普及引发了对工作生活平衡和城市居住模式的新思考。
  • 在线教育平台的兴起改变了传统教育模式。
  •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可持续消费成为新的消费趋势。
  • 随着太空探索的进展,商业航天领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 网络安全问题日益严重,个人数据保护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 自动化和机器人技术在提高制造业效率和安全性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 随着移动支付的普及,现金交易正在逐渐减少。
  • 教育公平是社会进步的基石。
  • 随着全球健康危机的持续,心理健康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 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在教育和娱乐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 随着太空探索的商业化,航天产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 生物多样性的丧失成为全球生态保护的紧迫问题。
  • 生物技术在医药领域的应用带来了新的突破和挑战。
  • 气候变化引发的自然灾害频发,促使各国加大减排力度。
  • 智能家居设备的发展正在改变家庭生活的方式。
  • 海洋塑料污染问题引起了全球范围内的环保行动。
  • 电子竞技的兴起改变了传统体育和娱乐行业的格局。
  • 网络安全成为数字化时代的关键挑战。
  • 中国乡村振兴的一场伟大变革 —长篇报告文学《美丽中国这样走来》创作札记

    中国乡村振兴的一场伟大变革 —长篇报告文学《美丽中国这样走来》创作札记

    0

    张国云

    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及时发出了“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动员令。这一刻,长篇报告文学《美丽中国这样走来》一书正式出版, 《中国作家》杂志2020年第六期以《大地谁主沉浮?》为题刊发了其中本人写的章节,全方位记录了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亲自调研、亲自制定方案、亲自推进的“千万工程”全过程,这是中国“三农”工作的一次伟大实践,也是中国乡村振兴从理论到实践的一个伟大创造! 

    第一,忠于初心,真实记录这一伟大变革。全书以深情而严谨的笔调,将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想真实记录下来,成就了这部具有即时性、现场感的纪实佳作。

    回溯到2003年前,那时的浙江,已是中国经济最活跃的省份之一。发达的民营企业、活跃的乡镇企业,正成为推动浙江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确切地说,改革开放后,急于甩掉“穷帽子”的浙江, 把目光转向了工业。一时间,看到那时浙江的农村,恰是另一番景象:“村村点火、户户冒烟”,工业化、市场化、城镇化迅猛而来, 全省经济水平迅速跃居全国前列。电镀、造纸、印染、制革、化工、铅蓄电池……这些重污染高耗能的产业,都是那时浙江乡镇的龙头产业。这些产业多年突进,群众收入增加了,但付出的代价也是非常巨大的。

    当我们穿越浙江“千万工程” 的时光隧道,2018926日美国纽约曼哈顿联合国总部大厅灯火辉煌,在全球的瞩目下,中华人民共和国五星红旗格外鲜艳夺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将年度“地球卫士奖”中的“激励与行动奖”,颁给了中国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浙江以一个省的一项工程,获得联合国“地球卫士奖”, 这在全球史无前例。

    201936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深入学习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报告》,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第二,抓住时点,即时播报这一伟大变革。全书23万多字,视角独特,体验真实,字里行间洋溢着深情和敬佩之情。

    针对农村滞后的经济发展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之间的差距、“脏、乱、散、差”的农村面貌与日新月异的城市面貌之间的反差, 大力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 工程,开启了浙江美丽乡村建设的宏伟篇章。到2007年,全省10303 个建制村得到整治,其中1181个村建设成为“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同时,围绕提升农民生活质量,着力引导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覆盖,努力缩小城乡差距,为浙江在全国率先开展统筹城乡发展、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破除城乡二元结构赢得了先机。

    围绕探索一条既能发挥浙江比较优势又能克服传统农业发展难题、实现农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路径,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开启了浙江新型农业现代化发展之路。党的十六大以来,浙江已全面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新阶段,农业发展的宏观形势发生了变化。高效生态农业以绿色消费需求为导向,具有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与可持续发展的特性,是集约化经营与生态化生产有机耦合的现代农业。浙江发展高效生态农业, 既顺应了发展现代农业的趋势,又贴合了人多地少的经济较发达地区农业发展的特殊性,是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

    着眼弥补双层经营体制的短板,大力推动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和合作服务体系的改革发展,探索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快了浙江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改革步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从“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体制转变为集体经营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加快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创新是农村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农村新型合作经济在坚持和稳定农村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了双层经营体制中“统”的内涵,创造了新的形式,加强了农民专业合作的薄弱环节,为家庭生产经营进一步走向市场、走向现代化开辟了新的空间, 可以说是农村生产关系和农业经营体制的又一个创新。

    立足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机制,实现城乡互补、互促共进、协调发展和共同繁荣的目标,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开创了浙江统筹城乡发展新局面。城乡关系是经济社会发展中极其重要的一对关系。统筹城乡发展,就是要突破城乡二元结构,把城市与农村作为一个整体来筹划。统筹城乡兴“三农”,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必须长期坚持的发展方略。强调统筹城乡兴“三农”,就是站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 确立以统筹城乡发展的方略解决“三农”问题的新思路,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 就是把农业发展放到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统筹考虑,把农村的繁荣进步放到整个社会进步中统筹规划, 把农民增收放到国民收入分配的总体格局中统筹安排;就是把农村和城镇作为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加以统筹协调,形成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动、协调发展的体制和机制。2006年,浙江省又制定了《关于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决定》,进一步加快了城乡统筹发展进程。

    致力于“不把贫困村、贫困人口带入全面小康社会”,大力实施“山海协作”“欠发达乡镇奔小康”“百亿帮扶致富”等工程, 探索实践了欠发达地区摆脱贫困的浙江路径。本世纪初的浙江, 在消除贫困县的基础上,20002 0 0 2 年实施“ 百乡扶贫攻坚计划”,贫困乡镇如期实现了脱贫目标,浙江成为全国第一个没有贫困乡镇的省份。进一步系统提出和探索实践了欠发达地区摆脱贫困的路径,主要有:破穷障,改善欠发达地区发展环境,拉近与中心城市和发达地区的距离,从根本上改变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改穷业,充分发挥欠发达地区的生态环境和山地等资源优势,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做大做精绿色富民产业;挪穷窝,采取市场化机制与政府引导相结合的办法,引导库区和山区农民向平原发达地区和城镇迁移集聚,因地制宜推进生态移民和城镇化;挖穷根,把大力加强教育培训作为脱贫致富的根本举措,率先在欠发达地区实施免费中专职业教育,为他们创造平等发展的条件。

    第三,文学至上,努力讲好这一伟大变革故事。全书共分15章, 恰似15个或铿锵有力,或婉约雅致的乐章,串联起作者充分采访的心路历程。

    这是一个全域编制的村庄规则。以规划为引领,编制了城乡一体化村庄布局规划,制定了《浙江省市域总体规划编制导则》,构建以“中心城市—县域—中心镇—中心村”为骨架的城乡空间布局体系,科学编制村庄布局规划,确定200个省级中心镇、4000 个中心村、160000个保留村。同时,因村制宜编制村庄建设规划, 制定《村庄规划编制导则》《村庄设计导则》,构建“村庄布点规划—村庄规划—村庄设计—农房设计”的层级体系。

    这是一个实施村庄环境的综合整治。“千万工程”,就是以垃圾处理、污水治理、卫生改厕、村庄绿化、村道硬化等为重点,大力实施“四边三化”,在公路边、铁路边、河边、山边等区域开展洁化、绿化、美化行动。在村庄整治基础上,着眼于农村区域整体面貌的提升,改变单点式的整治方法,深入开展全域性整乡整镇环境整治,每县每年启动23个连线成片创建区块,把一个个“盆景”连成一道道“风景”,全域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这是一场事关农村的“垃圾革命”。浙江一开始就把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处理作为“垃圾革命” 的首要任务来抓。按照覆盖城乡、运作规范、利用高效、处理彻底、保障有力的要求,形成“户集、村收、镇运、县处理”的运行体系, 做到保洁队伍、环卫设施、经费保障、工作制度“四到位”,生活垃圾集中收集有效处理建制村覆盖率100%。老百姓有了积极性,干什么都顺了起来。这时浙江顺水推舟,正式把农村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分类处理,作为“垃圾革命”的主攻方向。

    这是一个没有退路的“污水革命”。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按照“五水共治”的部署,率先开展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全面推行县级政府为责任主体、乡镇政府为管理主体、村级组织为落实主体、农户为受益主体、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为服务主体的长效管护制度, 确保一次建设、长久使用、持续发挥效用。全面推进河长制、湖长制、滩长制,启动治污泥歼灭战, 统筹实施清水河道治理等工程,努力根除水底污染源,让水活起来、清起来、净起来、美起来。

    这是一声荡涤旧传统的“厕所革命”呐喊。某种程度上,厕所卫生反映一个地方的文明与管理水平。从2007年开始,浙江将农村改厕项目作为“千万工程”五个重点项目之一,每年在3000个建制村建造40万户厕所,成千上万的普通农户家庭用上了冲水马桶。2014年又启动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三年攻坚,至2017年底,全省农村厕所覆盖率达到98.6%。按照“卫生实用、环保美观、管理规范”的要求,大力推进农村公共厕所建设, 目前全省每个建制村都有一座以上公厕,新建公厕35000座。

    这是一次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保卫战。2003年浙江率先提出生态保护,无疑是超前的。特别是有的地方,刚刚解决温饱问题政府就开始举起生态大旗,老百姓担心冲垮了快速发展的经济。这些担忧,是可以理解的。但政府提出生态保护,根本目的是让农村经济发展得更加健康。浙江率先实施与污染物排放总量挂钩的财政收费制度、与出境水质和森林覆盖率挂钩的财政奖惩制度; 全面推进“五年绿化平原水乡、十年建成森林浙江”,推进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和湿地公园建设,着力提高森林质量。

    这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美丽田园。浙江实施了打造整洁田园、建设美丽农业行动,扎实推进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发展试点省建设,完善绿色农业发展制度体系。美丽田园,在这里首先是美丽的。要漂亮,要好看,或者接近完美与理想境界,使人们的各种感官极为愉悦,这当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浙江从看得见、摸得着的事入手, 实施“611”耕地保护工程和千万亩标准农田质量提升工程,建立健全耕地保护补偿机制,深入推进农业“ 两区” ( 粮食生产功能区、现代农业园区)土壤污染防治。坚定实施海上“一打三整治”暨浙江渔场修复振兴行动, 打好幼鱼资源保护战、伏休成果保卫战、禁用渔具剿灭战,切实加强渔业资源环境保护。

    这是一间充满乡愁味道的农舍。所谓风貌,这里特指一个地方的人文特征和地质风貌。浙江强调全面开展“无违建县、乡、村”创建,毫不手软消除农村违法建筑, 做到违法建筑零增长。加强农村建房管控,建设具有乡土气息、江南味道、浙江气派的“浙派民居”, 推动实现农村风貌、乡土建筑与自然山水相协调。浙江富阳东梓关村等一大批特色村庄成为“网红村”。还有,千方百计巩固“赤裸墙”整治成果,采取挂图作战、督查销号等办法,全面遏制浙南地方农村“赤裸墙”回潮。

    这是一个千年农夫的古村落。浙江从2012年起,每年启动一批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坚持保护建筑、保护肌理、保存风貌、保全文化、保有生活,先后开展6259个重点村、1284个一般村的保护利用,一大批濒临消亡的古村落再度焕发青春、重放光彩。在喧嚣嘈杂和高楼林立的城市待久了,人们就想有一处陶渊明式的“桃花源”,安放一下疲乏的身心。抓住人们的这一生活向往, 浙江在大力保护历史文化村落的基础上,全省建成农村文化礼堂1 万家,深度挖掘农耕文明、乡村传统和民族风情,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炼体现地域特色的产业文化、民间技艺,深入实施《千村故事》“五个一”行动计划,发掘、继承、创新雅俗共赏、兼容并蓄的乡土文化,努力留住乡愁记忆。

    这是一个共享的大同世界。社会发展的基本宗旨,必须是人人共享、普遍受益。这就要大力实施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行动,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向乡村级延伸,全面完善以县城为龙头、中心镇为节点、中心村为基础的公共服务体系。运用信息化技术手段,打破信息孤岛,推动教育培训、劳动就业、医疗卫生、社会保障、文化娱乐、商贸金融等服务在服务中心延伸集成,基本形成农村半小时公共服务圈、20 分钟医疗卫生服务圈。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实现人人共享社会发展成果的必然选择。在这一方面,浙江实施了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实现“四好” 农村路、万里清水河道、农民饮用水保护、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农村危房改造、农村电气化、现代商贸服务、小康体育村等与人居环境建设有机结合,统筹推进水电路气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形成城乡全面覆盖、全线贯通的基础设施网络。目前,全省实现等级公路、客运班车、邮站、电话、宽带等“村村通”,广播电视“村村响”,农村用电“户户通”。

    这是一个百姓安居乐业的地方。把安全理念和防灾减灾要求全面融入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强化各类安全隐患点排查和治理。底线是事情质变的分界线、做人做事的警戒线,不可踩、更不可逾越。深入开展城乡危旧房治理专项行动,采取腾空、拆除、维修、监控分类治理改造方式。完善农村消防、防讯防台、应急救援、气象为农服务等安全体系,加强小流域山洪灾害防范,推进标准渔港、避风锚地、避灾安置点建设。

    这是一座世外桃源式的小镇。与统治、管制不同,在这里的治理,指的是一种由共同的目标支持的活动,这些管理活动的主体未必是政府,也不一定非要依靠国家的强制力量来实现。浙江2017年启动了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实施规划设计引领、卫生乡镇创建、“道乱占”治理、“车乱开”治理、“线乱拉”治理、块状行业“低小散”治理等六大专项行动,推动小城镇环境质量全面改善、服务功能持续增强、管理水平显著提高,有力促进了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

    这是一生必去的绝美中心村。启动省级重点培育建设中心村项目,先后共培育省级重点中心村1200个。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结合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农民易地搬迁,采用村庄搬迁、宅基地互换置换、经济补偿等办法,引导撤并村、小型村农民向中心镇中心村集聚,加快村庄整治建设由治脏治乱向治理布局分散转变,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特别是中心村配置,促进产业布局合理化、人口居住集中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 建成一批环境整洁、服务完善、管理有序、文明和谐的农村新社区。浙江全省建制村数量, 从新世纪初的35000个减少到目前的27000个,占建制镇总数30%的中心镇集聚了50%以上的城镇人口, 占建制村总数12%的中心村居住了28%的农村人口。

    这是一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乡村。目前浙江美丽乡村建设,就是按照“生态优良、村庄宜居、经济发展、服务配套、民生保障、治理有效”要求,全域推进美丽庭院、景区村庄和特色精村、小城镇、风景线、示范县联建联创。围绕“风貌优美、特色鲜明、产业兴旺、民风淳朴”, 建设特色精品村2500多个,创建A 级景区村庄2236个,其中3A级景区村庄296个。彻底打破村界、镇界,把公路边、铁路边、河边、山边沿线建成风景长廊,打造美丽乡村风景线500多条,以美丽乡村先进县、示范县创建为引领,全面推进乡村全域美丽,真正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这是一条美丽乡村转化大通道。就是多渠道打开“绿水青山” 向“金山银山”转化通道,丰富乡村旅游、养生养老、运动健康、电子商务、文化创意等美丽业态,变“种种砍砍”为“走走看看”,变“卖山林”为“卖生态”,推进田园变公园、农房变客房、资源变资产,走出了一条“美丽生财”的好路子。转变村庄经营方式,把美丽经济发展与村集体经济壮大有机结合,以土地、资产入股等形式发展美丽经济或配套产业。用农村创业创新的机会吸引各路人才要素“ 上山下乡” 投身乡村振兴, 创新共创共富机制, 让农村经济活力如泉水涌流,走出一条美丽业态为美丽经济的好路子。

    对于“千万工程”建设,浙江始终敢于自我革命, 真抓实干,又始终敢于突破,一步一个脚印, 稳扎稳打推进。在浙期间,习近平始终亲自抓“千万工程”的部署落实和示范引领,做到抓铁留痕。同时,每年至少召开一次全省现场会作现场指导, 后来省里一把手主抓这项工作, 成了雷打不动的惯例,尽管任务每年各有侧重,但抓住不放的决心不变、主题不变。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颁奖词中,对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是这样评价的:“这一极度成功的生态恢复项目表明,让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同行,将产生变革性力量。” 

    也许任何一场伟大的社会变革,都伴随着一次伟大的历史觉醒。浙江“ 千万工程” 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生动实践, “千万工程”所取得的可喜成果充分展示了新时代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就,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浙江结出的硕果,为建设美丽中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带来了实践经验,更为全球环境治理提供了中国方案。 

    正如中国作协创研部研究员、中国报告文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著名文学评论家李炳银所评价的:“长篇报告文学《美丽中国这样走来》,是作家行走于浙江各地乡村,在‘千万工程’现场的观察采访和人物故事书写。作品真实描绘了乡村百姓观念、习惯、拓展、生活环境、文明状况等发生的巨大改变,令人羡慕和欣慰,让读者看到了人与环境相处过程中的精神行动作用,幸福指数的提升。乡村面貌的改变,极大地影响了国家的形象,所以,本书这些具有现实性、经验性与引领作用的书写,是非常新颖、生动、鲜活的中国乡村故事,是中国表情的文学表达。” 

    作者系浙江省发展改革委巡视员、浙江省服务业联合会会长,研究员

    Visits: 0

    评论被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