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技术的发展,智能家居和自动化生活正在成为现实。
  • 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在教育、医疗和娱乐领域的应用不断拓展。
  •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可持续消费和绿色生活方式成为新的消费趋势。
  • 生物技术的进步为个性化医疗和精准治疗提供了可能。
  • 电子竞技的崛起为体育娱乐领域带来新的商业模式。
  • 社交媒体在政治动员和社会运动中的作用越来越显著。
  • 随着太空探索的商业化,航天产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 随着太空探索的进展,商业航天领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 电动汽车的普及正在推动传统汽车行业进行转型。
  • 隐私保护和数据安全成为数字时代的重要议题。
  • 虚拟现实技术在游戏、教育和医疗领域的应用日益增多。
  • 在线教育平台的兴起改变了传统教育模式。
  • 数字货币市场的波动性吸引了投资者和监管机构的注意。
  • 随着技术的发展,智能家居和自动化生活正在成为现实。
  •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成为全球环境保护的核心议题。
  • 随着人们对健康意识的提高,健康食品和生活方式受到更多关注。
  • 电动汽车的普及正在推动传统汽车行业进行转型。
  • 网络安全问题日益严重,保护个人信息变得尤为重要。
  •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养老服务和健康管理需求日益增长。
  • 远程工作模式的普及正在重塑传统的工作场所和通勤文化。
  •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成为全球环境保护的核心议题。
  •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成为全球环境政策的重点。
  • 随着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增加,跨国公司的社会责任和环境影响受到更多审视。
  • 海洋塑料污染问题引起了全球范围内的环保行动。
  •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跨文化交流和国际合作变得日益重要。
  • 宋孝宗勤俭创治世

    宋孝宗勤俭创治世

    0

    陈忠海,本刊专栏作家、文史学者,长期从事金融工作,近年来专注经济史、金融史研究,出版《曹操》等历史人物传记8部,《套牢中国:大清国亡于经济战》《解套中国:民国金融战》等历史随笔集6部,发表各类专栏文章数百篇。

    提起南宋,人们多有“恨铁不成钢”的慨叹。从建炎南渡到崖山海战,152年里的9位皇帝大多数都过着偏安一隅、苟且偷生的日子。其实南宋也出现过有作为的皇帝,他就是宋孝宗赵昚。面对内忧外患,赵昚励精图治、补偏救弊, 又勤政节俭,在位期间国内秩序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创造了“乾淳之治”。

    内忧外患

    赵昚是南宋第二位皇帝,上一任是宋高宗赵构。赵昚不是赵构的亲生儿子,原名叫赵伯琮,父亲赵子偁是宋太祖的六世孙,是赵构的族兄弟。赵构只有一个亲生儿子赵旉,3岁早夭,之后没有再生育,收赵伯琮为养子,先后改名为赵瑗、赵玮、赵昚。赵眘生活在宫中近20 年,并没有早早明确太子的身份。太子的候选对象还有其他人,最后集中在赵眘和赵琢身上。经过赵构多方面考察,赵眘最终才脱颖而出,成为太子。

    赵构是南宋的开国皇帝。与其他朝代的开创者有所不同,赵构的“开国”属于无奈,充满了屈辱。靖康二年(1127年),金兵俘获宋徽宗、宋钦宗,史称“靖康之变”, 赵构在今河南省商丘市即位,改年号为建炎,南宋由此开始。在金兵强大的军事压力下,赵构被迫逃到扬州。建炎三年(1129年)又逃到杭州,并于绍兴二年(1132年)正式将杭州确定为都城。赵构共在位26年,一直处在外患和内忧之中。

    最大的外患自然是金兵。金兵灭亡北宋后继续南下,攻势更猛烈,试图消灭南宋,统一天下,但在南宋军民奋力抵抗下一直未能得手。金兵没有放弃,就在赵构到杭州当年,兵分三路大举南下, 中路军的目标就是生擒赵构。后来遇到海上暴风,才被迫撤退。如果没有这场暴风,赵构的结局也许跟前两任皇帝一样,可见当时形势多么凶险。

    绍兴十年(1140年),金兵再次大举南下。南宋军民继续奋力抗击,先后取得了顺昌大捷、郾城大捷,收复了郑州、洛阳等地,金兵打算撤回河北。抗金形势一片大好,但赵构既怕从金人那里接回徽、钦二帝,威胁自己的皇帝宝座,又怕岳飞等抗金名将威望进一步提高,削弱自己的权威,于是跟秦桧等人合谋,解除岳飞、韩世忠、张俊等人的兵权,继而与金人议和,向金人纳贡称臣,史称“绍兴和议”。

    和议后,外部压力虽有所减轻,但内部矛盾空前高涨,内忧加剧。“绍兴和议”违背了南宋军民抗金的主流愿望,对抗金将领的迫害也不得人心。和议达成后,金人归还了宋徽宗的灵柩和宋高宗的生母韦贤妃,这时宋钦宗还活着,宋钦宗挽住韦贤妃的车轮,请她转告赵构,自己对皇帝之位已经毫无想法,只要能回去就行,愿意当一名“太乙宫主”,韦贤妃流着泪答应了。可赵构仍担心宋钦宗会威胁到自己,致使宋钦宗忧死北国。

    “绍兴和议”不仅在政治上不对等,还使南宋面临沉重的经济负担。根据双方达成的约定,南宋每年要向金人纳贡25万两白银和25 万匹绢。宋朝南迁,领土本就大幅“缩水”,朝廷财政收入减少,还面临不能及时收上来的困难,这笔不小的支出更是雪上加霜,只能靠增加租税来解决。

    宋高宗在位期间,南宋可谓国穷民穷,到了“公家无半岁之储, 百姓无旬日之积”的程度。民生凋敝,租税加重,吏治腐败,“奸臣误国,内侍弄权”,导致社会动荡。梳理史料可以发现,宋高宗建炎年间各地发生的变乱每年多达40 起左右,绍兴年间虽有所减少,但每年也在数起至20多起之间。

    补偏救弊

    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 赵构以“倦勤”而想多休养为由传位给赵昚。赵昚接受了重任,也接手了一个“烂摊子”。在被立为太子前,赵昚曾担任过和州防御使、保庆军节度使、常德军节度使、宁国军节度使等职务,熟悉政务和军务,加上“性资英明,治行勤励”,又有宏图大志,所以继任后立志改变内忧外患的局面。

    赵昚看到,要想振兴朝政必先振作人心,渴望收复失地仍是最大的“人心”。基于此,赵昚继任后的第二个月就为岳飞、岳云父子平反,建“忠烈祠”供世人纪念。除岳飞父子外,被平反的还有李光、赵鼎、范冲等人,仍在世的主战派大臣,如元老张浚、被秦桧罢官20 多年的辛次膺、被贬居海南的胡铨等被重新起用,其他反对和议、主张抗金的陈康伯、张焘、虞允文、陈俊卿、王十朋等人也受到重用。这些举措深得人心,使国家道义得以回归,受到朝野拥护。

    赵昚重用主战派,不只是为了迎合民意民心,更是因为他的内心深处有着挥戈中原、报仇雪耻的信念。在被立为太子前,赵昚就曾上书请求领军与金兵决战。即位后,赵昚整军修武,大力加强军队建设。为树立尚武之风,赵昚以身作则,亲自练兵讲武,学习骑射,《皇宋中兴两朝圣政》称宋孝宗“二十八年之间,练军实、除戎器、选将帅、厉士卒,所以为武备者,无所不讲”。在赵昚亲自带动下,宗室、大臣纷纷主动请求减一半薪俸“以助军用”。为了强化军队战斗力,赵昚还改革军制,裁汰冗兵冗将,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义兵制,具体做法是“籍民家三丁取一,以为义兵,授之弓弩,教以战阵,农隙之时,聚而教之”。在国防开支大为减少的情况下,仍保持了一支数量和质量都有保证的军队。

    在用人上,赵昚注重实效, 不求全责备,他提出“知礼者不必知乐,知乐者不必知刑,若得其人不当数易,宜久任以责成效”。在具体用人标准上,提出“有才而不刻,慈善而不谬”,避免人才走向刻薄、愚慈的极端。他坚持“为官择人”,不“为人择官”,避免出现冗官闲官。针对之前存在的冗官现象,规定各级官员如无特殊情况,年满70岁必须退休,并减少各官署官员的数量。赵昚力倡直谏, 曾向群臣宣布:“朕方虚怀延纳, 容受直辞。言而可行,赏将汝劝; 弗协于理,罪不汝加。”

    赵昚还重视文化建设,主张各种学术流派共同发展,创造了一个文化事业的发展高峰。赵昚在位时期,不仅理学得到大力发展,新学、蜀学等流派也得到繁荣,南宋末年学者黄震称赞这一时期“正国家一昌明之会,诸儒彬彬辈出”, 思想家朱熹、陆九渊、陈亮、叶适,文学家陆游、范成大、杨万里、尤袤、辛弃疾等文化巨匠都活跃在这一时期。

    勤俭治国

    对于南宋政权来说,要想保持稳定还需要解决严峻的经济、财政问题。赵昚深知农业是根本,所以经常督促地方官“勉农桑,尽地利”,要求各地大兴农田水利建设,指出“水利不修,失所以为旱备”。淳熙二年(1175年),赵昚对有些地方水利建设不到位的情况给予批评,对有关官员进行了降职处罚,指出:“昨委诸路兴修水利, 以备旱干,今岁灾伤,乃不见有灌溉之利,若非当来修筑灭裂,即是元申失实。”据《皇宋中兴两朝圣政》记载,赵昚在位时期“水利之兴,在在而有,其以功绩闻者既加之赏矣,否则罚亦必行,是以年谷屡登,田野加辟,虽有水旱,民无菜色”,经济得到恢复发展。

    赵昚重视民生疾苦,指出“民力不可以重困”,提出“赋税太重,朕欲除减”。在位期间,赵昚做了许多轻徭薄赋方面的事,比如遇到灾荒年景,租赋收不上来,过去的做法是把它移到丰年再交,赵昚下诏不准丰年补收;福建路兴化军每年以“犹剩米”为名额外征收2.4万多石税粮供应福州,赵昚在乾道元年(1165年)下诏减去一半, 后又全减;徽州额外增收“科杂钱”1.2万多缗,这笔钱是从五代延续下来的,征收了260多年,乾道九年(1173年)赵昚下诏免除。除此之外,赵昚还改革差役制度,实行均役法,革除役务繁重、摊派不公的弊病。

    赵昚还是一位勤政的皇帝,平时日理万机,他说自己“蚤夜孜孜不敢怠惶,每日灵时已无一事,则自思日:岂有未至者乎? 则求三两事反复思虑,唯恐有失”。他对朝廷及地方官员要求也很严,监司、郡守就职时,都要带上一份御制表格,随时记录在兴利除害方面做过哪些实事。为了提高官员们的工作效率,赵昚规定朝廷各部门平时应避免不必要的应酬,减少繁文缛节。

    赵昚经常告诫大臣们:“士夫者,风俗之表,而天下所赖以治者也。故上有礼义廉耻之风,则下有忠厚醇一之行;上有险怪媮薄之习,则下有乖争陵犯之变。”除了勤政,他还十分节俭,宋高宗称赞他“勤俭过于古帝王”;他自己也说:“自古人君当艰难之运,未有不节俭;当承平之后,未有不奢侈。朕他无所为,止得节俭。”赵昚不大兴土木,平时也很少赏赐大臣, 个人生活也很俭朴,平时穿的衣服都是洗了又洗。由于不铺张浪费,内府积蓄的钱越来越多,以至于穿钱币的绳子都腐烂了钱还没有动。

    《宋史》评价宋孝宗“卓然为南渡诸帝之称首”。他在位期间南宋王朝由破敝走向了恢复,由苟且走向了振兴,整顿军事、革新政治、发展经济、减轻赋税、繁荣文化,使消沉的南宋王朝重新呈现生机。宋孝宗使用过隆兴、乾道、淳熙3个年号,人们把他在位的中后期称为“乾淳之治”。

    当然,宋孝宗接手时毕竟是一个沉疴痼疾的局面,尤其强大的外部军事威胁始终难以从根本上解除,这限制了“乾淳之治”取得的成就,也使宋孝宗最终成为一名“壮志未酬”的皇帝。但不管怎么说,如果没有宋孝宗,没有南宋初年这次难得的“中兴”, 南宋王朝这艘千疮百孔的破船想在风雨飘摇中支撑150多年,似乎也是不可能的。

    Visits: 6

    评论被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