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通双循环,重塑新格局

0

 

杨良敏

一场流行疫病搅乱了世界,使之元气大伤。经济疲弱是数月停摆后的最直接表征,全球一个“表情”,哀愁满面。走出阴霾,关键在于畅通内外循环,恢复系统功能,重塑疫后发展新格局。对此,我们需要统筹谋划,有序推进。

世界是个开放系统,彼此连接。世所罕见的疫情在全球蔓延,给所有人带来困扰。在现代医疗技术对抗未知病毒尚无特效办法时,社交隔离是防止其广泛传播的有效办法,但时间一长就会造成系列问题,最直接的影响就是产业链、供应链被中断后,产供销体系全面紊乱,整个经济循环发生梗阻,必然带来增速下滑乃至深度衰退。今年第一季度,所有经济体都出现负增长就是例证。作为世界经济的火车头和最大引擎,中国经济6.8%的负增长,是40多年以来面临最严峻的局面,世界经济也因此“感冒”。反过来,如果这种局面持续下去,中国经济也必将受到进一步拖累。

从目前看,美国、欧洲、巴西、印度等疫情重灾区重启经济与抗疫之间依然存在较深的矛盾,而且风险很大。这一矛盾持续越久,对经济本身的影响就越深,进而形成系统性伤害,如同新冠病毒对人体免疫系统的破坏一样,关乎生死。

对于我们来说,相对幸运的是,经过强有力的有效应对,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性成果,全面复工复产复商复市有序推进,4月和5月经济开始持续回暖,出口恢复正增长,得来不易。但是,从未来半年乃至更长时间考量,我们需要思考一个问题:如果全球疫情持续蔓延至明年甚至更长时间,面对世界经济深度衰退、国际贸易和投资大幅萎缩、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国际交往受限、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一些国家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盛行、地缘政治风险上升等不利局面,在一个更加不稳定不确定的世界中如何谋求我国发展,如何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畅通内外双循环是关键。

畅通国内大循环,挖掘内需潜力是首要任务。自疫情暴发之后,进出口严重下滑,外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大幅下降。要实现经济的稳定发展,必须让内需扛起重任。这是一个长期呼吁并努力实施的重要战略,但真正启动还不够。而当前,扩大内需战略迎来新契机:国际环境出现重大变化,外需面临很大不确定性,美国等经济体受疫情影响一时难以恢复,而且贸易条件趋于恶化,同时疫后可能会出现产业链、供应链分散化趋势,对我国的供应体系依赖性减弱。由此,要加紧谋划实质性地落实扩大内需战略。

实施这一战略具备很好的内部条件。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两会期间所说,我们具有全球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工业体系、强大的生产能力、完善的配套能力,拥有1亿多市场主体和1.7亿多受过高等教育或拥有各类专业技能的人才,还有包括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在内的14亿人口所形成的超大规模内需市场,正处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快速发展阶段,投资需求潜力巨大。

当然,要将这个优势和潜力转化成推动经济增长的强大动能,必须把满足国内需求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及其他各方面创新,加快推进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生命健康、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更多新的增长点、增长极,着力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个环节,疏通堵点,连接断点,补链强链,在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提升工程中,不断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强化关键环节、关键领域、关键产品的保障能力。同时,切实把保就业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千方百计为增加就业创造条件,不断提高居民收入,让群众在养老、医疗、教育、住房等领域得到有效保障,解除后顾之忧,使之能消费、愿消费和敢消费。

畅通国际循环,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至关重要。尽管受疫情冲击,国际循环链条遭到破坏,但不能也不可能从此将各自分割成孤岛,这样既不经济也不安全。着力修复产业链、供应链成为重要工作,保持彼此开放互联不可逆转、不可倒退。中国矢志不渝扩大开放,以更加积极的姿态拥抱世界。近期出台的《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就是我们改革开放决心的再次彰显。

尽管在新形势下我们着力扩大内需,但作为一个深度融入世界经济大循环中的中国,仍然坚定不移加强同世界的联系,尤其是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互联互通,共建互利共赢的供应链产业链合作体系,努力促进全球经济恢复和包容性增长,在完善全球金融体系治理协作,加强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政策的国际协调基础上,共同防范化解国际系统性金融风险,为全球经济走出泥潭重回正轨不遗余力。

可以说,畅通内外双循环是实现我们经济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无论是打通内循环,做到产业循环、市场循环、经济社会循环的畅通,还是畅通国际国内双循环实现二者的相互促进,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出了高要求。只有提高驾驭复杂局势把控全局的本领,方能实现我们的目标,重塑发展新格局。

评论被关闭。